一次性使用血浆分离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555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使用血浆分离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的医用消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 种与血液分离机配套使用的血浆分离袋,主要用于从供血者的血液中 分离血浆成分。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采集血浆的方法是用分离杯式采集,与血液分离机 配套使用的血浆分离袋一般由分离袋和收集袋两部分组成,其中分离 袋包括袋体、全血入口、密度较大的血浆成分(富成分)出口和密度 较小的血浆成分(穷成分)出口,是将血液在分离袋中离心分离出密 度较大的成分,主要是红细胞,再将这些重成分收集到收集袋中,进 行第二次离心分离,再次分离出的密度较小的穷血浆退出收集袋与第 一次在分离袋中分离出来的密度较小的成分合并,输给人体。这种分 离方式复杂,采集时间较长,此外,人体血液成分依其比重排列,分 别是红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和血浆,医疗上根据需要只 会给病人输入其所需要的成分,比如,只须将血浆分离出来输给病人, 其余部分回输至献血者,这样更为科学合理,既照顾了病人的需要, 又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对血液药源是一种节约。但 是,遗憾的是,现有技术中都未采用这种方案,比如,中国专利200420082755. 2和200420039692. 2中,都没有解决一次性分离出有
用物质的问题,分离结构复杂,分离所需时间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与 血液分离机配套使用的血浆分离袋,它能够对血液进行一次性分离, 分离出血浆和回输献血者的富成分血浆,而且结构简单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次性使用血浆分离袋,包括密闭的袋体、全血入口、穷成分血 浆出口、富成分血浆出口,在袋体内通过一 "L"型热合成隔离线将 袋体内部空间分成上、下两个腔体,上、下两个腔体一端连通,另一 端隔离,富成分血浆出口位于下腔体端部,即富成分血浆流动路线的 最后端,全血入口和穷成分血浆出口位于上腔体的上端。
为了提高分离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全血入口和穷成 分血浆出口之间还设置有一导向块,主要用于进入分离袋内的血液的 流动路线进行导向,使其呈现一个"L"型流动路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全血进入分离袋的上腔体后,较大密度的血液成分,主要是红 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分离袋的外侧压积, 沉至下腔体内,然后通过富成分血浆出口退出分离袋;而密度较小的 成分,主要是血浆,通过穷成分血浆出口退出分离袋。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权利要求1. 一次性使用血浆分离袋,包括密闭的袋体、全血入口、穷成分血浆出口、富成分血浆出口,其特征在于在袋体内通过一“L”型热合成隔离线将袋体内部空间分成上、下两个腔体,上、下两个腔体一端连通,另一端隔离,富成分血浆出口位于下腔体端部,全血入口和穷成分血浆出口位于上腔体的上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浆分离袋,其特征在于在全血入口 和穷成分血浆出口之间还设置有一导向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与血液分离机配套使用的血浆分离袋,主要用于从供血者的血液中分离成分,它包括密闭的袋体、全血入口、穷成分血浆出口、富成分血浆出口,在袋体内通过一“L”型热合成隔离线将袋体内部空间分成上、下两个腔体,上、下两个腔体一端连通,另一端隔离,富成分血浆出口位于下腔体端部,即富成分血浆流动路线的最后端,全血入口和穷成分血浆出口位于上腔体的上端,本实用新型的一“L”型热合成隔离线将袋体内部空间分成上、下两个腔体,这种分离结构能够很好地将穷、富成分血浆进行有效地分离,结构更加简单紧凑;此外,它改变了原有的两次分离方式,使血液的分离一次性得以完成,大大地分离缩短了时间。
文档编号A61M1/38GK201079592SQ20072008119
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1日
发明者翟周宣 申请人:翟周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