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胶丸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药物容器加工机械,尤其与一种胶丸输送装置有关。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一种胶丸自动切口机的输送总成,其包括滚筒、呈圆周分布的 并随滚筒转动的若干胶丸容纳部以及设置于滚筒两侧的两个凸轮,每个胶丸容纳部的两侧 对称设置有一对其外端分别抵触在所述的两个凸轮上并与所述的的胶丸容纳部同步转动 的胶丸模具,滚筒上具有一与其轴线垂直的平面,每个胶丸容纳部与所述的平面之间开设 有气孔,气孔位于所述的平面上的端口呈圆周分布;与所述的平面相贴合还设置有一可相 对滚筒转动的气流分配器,该气流分配器上与所述的平面相贴合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彼此独 立且分别与部分气孔对应的风槽,其另一侧开设有与两风槽分别相通的两个风口,所述的 胶丸容纳部设置在所述的滚筒上或设置在安装在滚筒上的支持环上,并在所述的支持环的 内侧开设有与所述的每个气孔对应的气腔,以保证气孔在胶丸容纳部的口部具有较好的通 风效果,这种结构的胶丸输送装置其气流分配器以及与气流分配器连接的导气管都设置在 滚筒内部,由于滚筒内部空间狭小,对其安装维修比较困难,并且受滚筒内部空间结构限 制,气流分配器和滚筒加工精度要求相对较高,提高了加工难度,相应的就使加工成本比较 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胶丸输送装置存在加工成本大、安装维修困难 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和维修方便的胶丸输送装置,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 技术方案 —种胶丸输送装置,包括圆形滚筒和输送环,输送环套装于滚筒外圆表面,输送环 的外圆面沿圆周方向设置多个胶丸容纳槽,输送环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的胶丸容纳槽对应 的轴向气腔,胶丸容纳槽的底部开设有与轴向气腔连通的气孔,其特征是所述的气腔一端 与所述的输送环的外圆面贯通形成出气孔;所述的胶丸输送装置还包括吸气机构,该吸气 机构的吸气口承接于出气孔。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吸气机构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风机连接对所述的气腔进行吸 气,形成从胶丸容纳槽底部往气腔的气流,胶丸从料筒落入位于滚筒顶部的胶丸容纳槽,气 流对胶丸产生吸力,以保证胶丸能准确、平稳落入胶丸容纳槽,滚筒旋转带动输送环旋转, 输送环将胶丸输送至切割刀处对胶丸进行切割。 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将吸气机构设置在滚筒的外侧,使安装 更简捷,结构相对变得简单,降低了加工难度,节约了加工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0008]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2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滚筒;2、吸风机构;3、输送环;4、气孔;5、气腔;6、出气孔;7、胶丸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 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圆形滚筒1、吸气机构2和输送环3,输送环3 套装于滚筒1的外圆表面,输送环3的外圆面沿圆周方向设置多个胶丸容纳槽7,输送环3 的内部开设有与胶丸容纳槽7对应的轴向气腔5,胶丸容纳槽7的底部开设有与轴向气腔5 连通的气孔4,气腔5的一端与输送环3的外圆面贯通形成出气孔6,吸气机构2的吸气口 承接于出气孔6。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吸气机构2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风机连接对气腔5进行吸气, 形成从胶丸容纳槽7的底部往气腔5的气流,胶丸从料筒落入位于滚筒1的顶部的胶丸容 纳槽7,气流对胶丸产生吸力,以保证胶丸能准确、平稳落入胶丸容纳槽7,滚筒1旋转带动 输送环3旋转,输送环3将胶丸输送至切割刀处对胶丸进行切割。
权利要求一种胶丸输送装置,包括圆形滚筒(1)和输送环(3),输送环(3)套装于滚筒(1)外圆表面,输送环(3)的外圆面沿圆周方向设置多个胶丸容纳槽(7),输送环(3)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的胶丸容纳槽(7)对应的轴向气腔(5),胶丸容纳槽(7)的底部开设有与轴向气腔(5)连通的气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腔(5)一端与所述的输送环(3)的外圆面贯通形成出气孔(6);所述的胶丸输送装置还包括吸气机构(2),该吸气机构(2)的吸气口承接于出气孔(6)。
专利摘要一种胶丸输送装置,属于药物容器加工机械。现有胶丸切口机输送装置存在安装维修困难、加工成本大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包括圆形滚筒、吸气机构和输送环,输送环套装于滚筒外圆表面,输送环的外圆面沿圆周方向设置多个胶丸容纳槽,输送环的内部开设有与胶丸容纳槽对应的轴向气腔,每个胶丸容纳槽的底部开设有与轴向气腔连通的气孔,气腔一端与输送环的外圆面贯通形成出气孔,吸气机构的吸气口承接于出气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和维修方便、加工成本低。
文档编号A61J3/00GK201524262SQ200920199139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1日
发明者梁光浩 申请人:新昌县诺利包装设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