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输液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136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及输液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及输液管组件。
背景技术
在需要进行用于输液、输血、提供营养等的液体的流路连接的医疗用具中,需要当 药液、血液、流食等的液体持续地、暂时地流动时根据需要进行液体的流路(回路)的连接、 脱离。公知有一种连接器具,该连接器具此时安装在回路的中途将液体的流路彼此连接。作为典型的这样的连接器具,有例如三通阀(连接器)(例如参照文献1)。该专利 文献1中记载的连接器(连接器具)具有具有内腔部(凹部)的连接器主体(基座);和 呈从连接器主体突出形成的管状的三个连接部。在三个连接部中的两个连接部上分别设置 有阀芯。在这种结构的连接器中,将设置有阀芯的两个连接部分别称为“母侧连接部”,将其 余的连接部称为“公侧连接部”。各母侧连接部分别可供管体(例如,管或注射器的口部) 连接,阀芯与该管体的连接/非连接相应地开/闭。利用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构成输液回路时,另外准备输液袋和管,将管的一端侧 连接在输液袋上,并将另一端侧连接在连接器的例如两个母侧连接部中的一个母侧连接部 上。由此,构成输液回路。该输液回路,由于在连接器的公侧连接部上安装(覆盖)例如预 先具有透气性的盖体,由此,能够在使用前以输液置换管及连接器内的空气,即进行装填。 由此,连接器成为其整个内部空间、即连接器主体内及各连接部内被输液充填的状态。但是,若在该状态下取下盖体,则在盖体和输液的张力、连接器内的内部压力的作 用下,存在着其内部的液体从公侧连接部漏出或飞溅的可能性。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1374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及输液管组件,使得当在连接器的注入端口上 预先连接例如管、并从该管到连接器充填有液体的状态下,在将管体连接于连接器的排液 端口时,能够可靠地防止液体从排液端口漏出或飞溅,并且能够在管体连接后迅速地进行 将液体向连接在排出端口上的管体的移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注入端口,供液体注入,并具有供该注入的液体通过的第一流路;排液端口,能够连接管体,并具有将通过了所述第一流路的所述液体排出至该所 连接的管体的第二流路;排气机构,当在所述第一流路内注入了所述液体时,将所述第一流路内的空气排 出;阻止机构,当在所述第一流路内注入了所述液体时,在该所注入的液体到达所述 第二流路之前,使该液体的流动暂时停止,所述连接器以如下方式使用在将所述排液端口的开口部封闭,且在该排液端口上尚未连接所述管体的状态下,向所述注入端口注入所述液体,此时,通过所述排气机构, 所述第一流路内的空气被排出,并且,通过所述阻止机构,所述液体的流动在所述第一流路 内暂时停止,在该液体的流动暂时停止的状态下,解除对所述排液端口的开口部的封闭,将 所述管体连接在该排液端口上,并使所述液体的流动再次开始。由此,当在连接器的注入端口上例如预先连接有管并从该管向注入端口注入液体 时,该连接器能够以排液端口的开口部封闭且在排液端口上尚未连接管体的状态来进行该 注入操作。当液体注入注入端口时,液体充填至注入端口的第一流路内,而且通过排气机构 将注入端口的第一流路内的空气排出。而且,随着该空气的排出,通过阻止机构,液体的流 动在第一流路内暂时停止。然后,在将管体连接在排液端口上时,该连接器在该液体的流动 暂时停止的状态下解除对排液端口的开口部的封闭,从而能够进行连接操作。在该连接操作时,由于是排液端口的第二流路内尚未有液体流入的状态,所以能 够可靠地防止该连接器(第一流路)内的液体从第二流路向外部漏出或飞溅。而且,在连 接操作完成后,该连接器能够使液体的流动再次开始。而且,由于液体已经来到连接器的第一流路,所以,能够迅速地进行连接操作完成 后将液体向排液端口所连接的管体的移送。此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在所述液体的流动已暂时停止的状态下,所述第 二流路内被空气充满。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连接器(第一流路)内的液体从第二流路向外部漏出或飞 溅。此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所述注入端口上形成有贯通孔,该贯通孔将划分 所述第一流路的壁部贯通,所述排气机构由设置在所述贯通孔中且允许空气通过而不允许液体通过的过滤 部件构成。由此,当空气从贯通孔排出时,液体被过滤部件阻止,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液体随 空气从贯通孔非本意地流出。此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所述排气机构具有排气端口,该排气端口向与所 述注入端口及所述排液端口不同的方向突出,并具有供所述空气通过的第三流路。由此,当从液体尚未注入注入端口的状态变为液体已注入的状态时,注入端口内 的空气被液体推压,通过第三流路并向外部排出。此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在所述第三流路中设有允许空气通过而不允许 液体通过的过滤部件。由此,当空气从第三流路排出时,虽然液体随该空气一起流入第三流路内,但通过 过滤部件阻止该液体,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液体从第三流路以外地流出。此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以及所述第三流路 经由使以上流路的端部相互交叉的交叉部而相互交叉,所述阻止机构由圆筒部和旋塞部构成,所述圆筒部形成于所述交叉部并呈圆筒 状,所述旋塞部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插入该圆筒部内,并具有形成有与所述各流路相对 应的切换流路的主体部,通过对所述旋塞部进行转动操作来选择所述各流路的开闭。由此,能够可靠地选择各流路的开闭。
此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所述阻止机构具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具有开闭 部的阀芯,所述阀芯设置于所述排液端口的开口部,且所述开闭部以能够通过变形而将该 开口部封闭或解除封闭的方式开闭,所述阀芯构成为,当在所述开闭部关闭的状态下向所述第一流路内充填所述液体 时,在所述第二流路内封入空气,当在所述排液端口上连接所述管体时,所述开闭部被该管 体推压而变形并成为开状态。由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对排液端口进行封闭和封闭解除。此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所述阻止机构具有以能够自由装拆的方式安装 在所述排液端口上的盖体,所述盖体,在被安装在所述排液端口上的状态下,将所述排液端口的开口部液密 地封闭,当在所述第一流路内充填有所述液体时,在所述第二流路内封入空气,当在所述排 液端口上连接所述管体时,将所述盖体从所述排液端口上取下。由此,在例如盖体安装在排液端口的状态下,能够将排液端口液密(气密)地封 闭,能够可靠地维持第二流路内的无菌状态。此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所述阻止机构具有开封部,所述开封部设置在所 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的边界部,能够通过断裂而开封。由此,当液体已流入注入端口的第一流路时,能够阻止该液体到达排液端口的第 二流路,从而使液体的流动停止。此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所述排气端口经由所述注入端口与所述排液端 口位于相反侧。由此,能够改变液体从第一流路向第二流路的流动方向。此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所述阻止机构具有锥部,该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 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的边界部,并且该边界部的内径向所述第二流路侧逐渐减小。由此,当液体已流入第一流路时,能够通过锥部可靠地暂时阻碍该液体向第二流 路侧流下。此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所述阻止机构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 第二流路的边界部的层差部。由此,当液体已流入第一流路时,能够通过层差部可靠地暂时阻碍该液体向第二 流路侧流下。此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所述锥部或所述层差部实施了疏水化。由此,能够可靠地使流入了第一流路的液体向第二流路侧的流下暂时停止。此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在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的边界部附近, 所述第二流路的内径比所述第一流路的内径小。由此,当液体已流入第一流路时,能够通过层差部可靠地暂时阻碍该液体向第二 流路侧流下。此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位于同轴上。由此,液体能够从第一流路向所述第二流路顺畅且迅速地流动。此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相互正交。由此,能够改变液体从第一流路向第二流路的流动方向。
此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具有能够对所述第一流路和/或所述第二流路 内进行视觉确认的窗部。由此,能够确认已流入连接器内的液体到达该连接器的何处。此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在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的边界部设置 有变色部,所述变色部当在所述第一流路内充填了所述液体时变色。由此,变色部发生了变色时,能够通过该变色视觉确认(确认)液体已充填到第一 流路内、即液体已到达能够流入第二流路的位置(液体的流动已停止)。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输液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本发明的连接器;袋侧连接器,具有设于内部的相互独立的两条流路、供该各流路的一端分别开口 且被连接在输液袋上的袋连接部、设于所述两条流路中的一个流路的另一端部且能够供管 连接的管连接部;管,一端侧连接在所述连接器的所述注入端口上,另一端侧连接在所述袋侧连接 器的所述管连接部上。由此,当在连接器的注入端口例如预先连接有管并从该管向注入端口注入液体 时,该连接器能够以排液端口的开口部封闭并且在排液端口上尚未连接管体的状态来进行 该注入操作。当向注入端口注入液体时,在注入端口的第一流路内充填液体,并通过排气机 构将注入端口的第一流路内的空气排出。而且,随着该空气的排出,通过阻止机构,液体的 流动在第一流路内暂时停止。然后,在将管体连接在排液端口上时,该连接器在该液体的流 动暂时停止的状态下解除对排液端口的开口部的封闭,从而能够进行连接操作。由于在进行该连接操作时,处于排液端口的第二流路内尚未有液体流入的状态, 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该连接器(第一流路)内的液体从第二流路向外部漏出或飞溅。而且, 在连接操作完成后,该连接器能够使液体的流动再次开始。而且,由于液体已经来到连接器的第一流路,所以,能够迅速地进行将连接操作完 成后的液体向排液端口所连接的管体的移送。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输液管组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输液管组件的使用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4是依次表示图3所示的连接器的操作过程的图(图3中的A-A线剖视图)。图5是依次表示图3所示的连接器的操作过程的图(图3中的A-A线剖视图)。图6是依次表示图3所示的连接器的操作过程的图(图3中的A-A线剖视图)。图7是依次表示图3所示的连接器的操作过程的图(图3中的A-A线剖视图)。图8是依次表示图3所示的连接器的操作过程的图(图3中的A-A线剖视图)。图9是表示图1所示的输液管组件中的袋侧连接器的纵剖视图。图10是依次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第二实施方式)的操作过程的图(纵剖视图)。图11是依次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第二实施方式)的操作过程的图(纵剖视图)。图12是依次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第二实施方式)的操作过程的图(纵剖视图)。
图13是图11中的B-B线剖视图。图14是图11中的C-C线剖视图。图15是依次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第三实施方式)的操作过程的图(纵剖视图)。图16是依次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第三实施方式)的操作过程的图(纵剖视图)。图17是依次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第三实施方式)的操作过程的图(纵剖视图)。图18是依次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第三实施方式)的操作过程的图(纵剖视图)。图19是依次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第三实施方式)的操作过程的图(纵剖视图)。图20是依次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第三实施方式)的操作过程的图(纵剖视图)。图21是依次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第四实施方式)的操作过程的图(纵剖视图)。图22是依次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第四实施方式)的操作过程的图(纵剖视图)。图23是依次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第四实施方式)的操作过程的图(纵剖视图)。图M是依次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第四实施方式)的操作过程的图(纵剖视图)。图25是依次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第五实施方式)的操作过程的图(纵剖视图)。图沈是依次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第五实施方式)的操作过程的图(纵剖视图)。图27是依次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第五实施方式)的操作过程的图(纵剖视图)。图观是依次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第五实施方式)的操作过程的图(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连接器及输液管组件进行详细说 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输液管组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 的输液管组件的使用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 立体图;图4 图8分别是依次表示图3所示的连接器的操作过程的图(图3中的A-A线 剖视图);图9是表示图1所示的输液管组件中的袋侧连接器的纵剖视图。另外,下文中,为 了便于说明,将图1、图2及图9中的上侧称为“基端”或“上”,将下侧称为“前端”或“下”, 并将图3 图8中的右侧称为“基端”,将左侧称为“前端”。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输液管组件(输液组件)1是将输液(液体)L注入(给药) 至生物体(患者)的装置(组件)。输液管组件1具有位于上游侧的用于与输液袋20连接的袋侧连接器50 ;与袋侧 连接器50相比位于下游侧的本发明的连接器2A ;连结袋侧连接器50和连接器2A的管30。 此外,还可以在管30的中途安装有将该部分闭塞的夹子(clamp)40。该夹子40构成为,以 从外侧夹持的方式对管30进行按压,从而将该管30内压闭。在这种结构的输液管组件1中,在取下夹子40的状态下,药液L从袋侧连接器50 经由管30流入连接器2A。流入连接器2A的药液L通过该连接器2A内并被排出。在对本发明的连接器2A进行说明前,对袋侧连接器50、管30进行说明。图1、图9所示的袋侧连接器50具有在上端具有锐利的针尖501的连接器主体 (袋连接部)502、设置在连接器主体502的下端部(另一端部)的管连接部503、设置在连 接器主体502的外周部上的注射器连接部504。
如图1所示,连接器主体502由中空体构成,在其内部形成输液流入通路50 和 输液流出通路506a。该连接器主体502能够刺穿输液袋20的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栓体(未 图示)。由此,能够将袋侧连接器50连接在输液袋20上。输液流入通路50 是将预装填注射器80内的药液L移送到能够收纳该药液L的 输液袋20内的流路。输液流入通路50 的上端开口部50 在连接器主体502的外周部 开口。经由该上端开口部50 ,输液流入通路50 与输液袋20内连通,药液L能够流入输 液袋20内。而且,输液流入通路50 呈沿连接器主体502的长度方向的直线状。另外,所 谓预装填注射器80,指的是在其内部预先充填有药液L的注射器。输液流出通路506a是将收纳(蓄留)在输液袋20内的药液L移送到管30的流 路。与输液流入通路50 的上端开口部50 相比,输液流出通路506a的上端开口部506b 在下方在连接器主体502的外周部开口。经由该上端开口部506b,输液流出通路506a与输 液袋20内连通,输液袋20内的药液L能够流出至输液流出通路506a内。这样的输液流入通路50 和输液流出通路506a相互不交叉,即,相互独立。管连接部503设置在输液流出通路506a的下端部。该管连接部503是呈管状的 部位。能够将管30的基端部303连接在管连接部503上(参照图1)。由此,管30内与输 液流出通路506a连通。注射器连接部504设置在输液流入通路50 的下端部。该注射器连接部504是 呈向侧方(图9中右侧)突出的管状的部位。能够将预装填注射器80的口部801连接在 注射器连接部504上。由此,预装填注射器80内与输液流入通路50 连通。此外,在注射器连接部504内设置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具有自身闭塞性的阀芯 5'。关于该阀芯5'的构成,由于与后述的阀芯5大致相同,所以在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当预装填注射器80的口部801插入注射器连接部504时,阀芯5'被该口部801推压变形 而成为开状态。由此,药液L从预装填注射器80的口部801流入输液流入通路50fe。另外,作为袋侧连接器50(除阀芯5'外)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 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体等的聚烯烃、聚氨酯、聚酰胺、聚酯、聚碳酸 酯、聚丁二烯、聚氯乙烯等各种硬质树脂材料。管30的前端部301 ( 一端侧)连接在后述的连接器2A的注入端口 22上,管30的 基端部303(另一端侧)连接在袋侧连接器50的管连接部503上。经由该管30,从袋侧连 接器50流出的药液L被供给至连接器2A。另外,管30由具有挠性的材料构成,作为其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列举 出软质聚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体、聚乙烯、聚丙烯、聚丁二烯等、或是以这些为主的 材料。下面,对本发明的连接器2A进行说明。图1、图3 图8所示的连接器2A具有呈管状的连接器主体21、设置在连接器主 体21的外周侧的锁定部件3、能够自由装拆地安装在连接器主体21的前端部的盖体(封闭 部件)10。如图5 图8所示,连接器主体21是其形状呈管状并在其内部形成供药液L通过 的流路的部件。如图1所示,连接器主体21的基端部(基端侧的部分)作为供管30的前端部301连接、且供通过了该管30的药液L注入的注入端口 22发挥作用。注入端口 22呈其基端侧 的部分的外径向基端方向逐渐减小的锥形。此外,注入端口 22的内部作为供从输液袋20经由管30注入的药液L通过的第一 流路221。第一流路221的除前端部223外的部分的内径沿其长度方向大致恒定。第一流 路221的前端部223的内径向前端方向逐渐减小。在注入端口 22的外周部上形成有其外径扩径的扩径部222。如图1所示,能够将 管30的前端部301连接在注入端口 22上,直到管30的前端302抵接于扩径部222。由此, 注入端口 22相对于管30的插入量足够,能够可靠地防止管30从注入端口 22非本意地脱离。如图8所示,连接器主体21的前端部(前端侧的部分)作为将通过了第一流路 221的药液L排出的排液端口 23发挥作用。排液端口 23的外径和内径沿长度方向恒定。在排液端口 23上,直至药液L能够在形成于排液端口 23的内部的第二流路(排 液流路)231中通过之前,在排液端口 23上安装有盖体10 (参照图4、图幻。而且,通过取 下该盖体10,能够连接后述的输液装置100(参照图幻所具有的连接器90的管状部(管 体)901,由此,管状部901内与第二流路231连通,从而能够将药液L从第二流路231排出 至管状部901内(参照图7、图8)。如图3所示,盖体10是以能够自由装拆的方式安装在排液端口 23上的部件。该 盖体10具有呈有底筒状的盖主体101和设置在盖主体101的外周侧的握持部102。盖主体101的内周部103呈其内径向基端方向逐渐增大的锥形。将盖体10安装 在排液端口 23上时,盖主体101的内周部103在其内径与排液端口 23的外径相同的部分 嵌合于该排液端口 23的外周部233(参照图4、图5)。由此,在安装在排液端口 23上的状 态(安装状态)下,盖体10能够将排液端口 23的开口部232液密地(气密地)封闭。由 此,能够可靠地维持第二流路231内的无菌状态。握持部102是与盖主体101同心地设置在该盖主体101的外周侧上的环状的部 位。取下安装状态的盖体10时,能够通过握持着握持部102并向前端方向拉拔来进行该取 下操作。在握持部102的外周部上,沿其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槽104。由此,能够防止握持 着握持部102时手指从握持部102打滑。如图4 图8(图3也一样)所示,在连接器主体21的中央部(中途)、即注入端 口 22 (第一流路221)和排液端口(排出端口)23 (第二流路231)之间,形成有呈圆筒状的 圆筒部24。该圆筒部对以其中心轴与连接器主体21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式相对于该连接器 主体21配置。第一流路221和第二流路231分别在等高的位置与圆筒部M的内腔241连通。此外,在圆筒部M的外周部上形成有排气端口 25,该排气端口 25在与注入端口 22及排液端口 23正交(不同)的方向上突出。该排气端口 25呈筒状,在其内部形成供空 气(气体)G通过的第三流路(排气流路)251。该第三流路251在与第一流路221及第二 流路231等高的位置与圆筒部M的内腔241连通。如图4和图5所示,当第一流路221从药液L尚未注入的状态(图4所示的状态) 成为药液L已注入的状态(图5所示的状态)时,第一流路221内的空气G被药液L推动, 通过第三流路251并向外部排出。这样,排气端口 25是作为将第一流路221内的空气G排出的排气机构发挥作用的端口。此外,在排气端口 25上,在第三流路251中经由固定部件27固定有过滤部件沈。 过滤部件沈是具有空气G能够通过而药液L无法通过的功能的部件。另外,也可以省略固 定部件27而将过滤部件沈直接封入第三流路251中。当空气G被排出时,药液L与该空气G —同流入第三流路251内,但被过滤部件沈 阻止。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药液L从排气端口 25非本意地流出。另外,在药液L例如是 直接用手接触就会污染皮肤表面的高危险性的药剂(例如抗癌剂)的情况下,通过过滤部 件沈能够可靠地防止指尖等皮肤表面被药液L污染。另外,过滤部件沈优选其表面被实施疏水化处理,或该表面是疏水性膜(疏水 膜)。作为所述疏水性膜的构成材料,例如能够列举出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与 六氟丙烯的共聚体(FEP)、四氟乙烯与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的共聚体(FPA)、聚三氟氯乙烯 (PCTFE)、聚氟化乙二烯(PVDF)、乙烯与四氟乙烯的共聚体(ETFE)、乙烯与三氟氯乙烯的共 聚体(ECTFE)、聚丙烯(PP)等。过滤部件尤选采用将这些材料通过延伸法、微相分离法、 电子束蚀刻法、烧结法、氩等离子粒子等方法形成为多孔质的结构。此外,所述疏水化处理 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能够列举出在过滤部件26的表面涂覆具有疏水性的构成材料的 方法等。固定部件27是呈环状的部件。该固定部件27设定为外径比筒状的排气端口 25 的内径稍大,而内径比圆盘状的过滤部件26的外径稍小。由于固定部件27位于排气端口 25和过滤部件沈之间,所以,过滤部件沈能够经由固定部件27相对于排气端口 25可靠地 固定,由此,能够防止过滤部件沈从排气端口 25脱离。如前所述,第一流路221、与第一流路221位于同轴上的第二流路231、与第一流路 221及第二流路231正交的第三流路251经由圆筒部M的内腔241相互连通。即,第一流 路221、第二流路231以及第三流路251,它们的端部之间在圆筒部M的内腔Ml相互交叉。 在连接器2A中,圆筒部M的内腔241是第一流路221、第二流路231以及第三流路251交 叉的交叉部。如图4 图8所示,连接器2A构成为,能够对各第一流路221、第二流路231以及 第三流路251各自的开/闭状态、即各第一流路221、第二流路231以及第三流路251相互 之间的连通/非连通状态进行切换。在连接器2A中,作为该切换机构设有旋塞4。如图3所示,旋塞4由主体部41、基部42和杆43构成。主体部41呈圆柱或圆筒形状(在图4 图8中为圆柱形状),并以能够自由转动 的方式气密或液密地插入(嵌入)圆筒部M的内腔Ml内。因此,优选从圆筒部M上将 旋塞4拔除的状态下的主体部41的外径比前述的圆筒部M的内径稍大(例如1 6%左 右)。而且,优选主体部41的外周面411是平滑的。由此,在主体部41旋转时,该旋转能够 顺畅地进行。如图4 图8所示,在主体部41的内部,与各注入端口 22、排液端口 23以及排气 端口 25的第一流路221、第二流路231以及第三流路251相对应的切换流路(通路)形成 为T字形。S卩,隔开90°的角度在主体部41的径向上延伸的三条流路44、45及46以在主 体部41的中心部附近相互连通的方式形成。而且,这些流路44 46在将旋塞4嵌入圆筒 部对中的状态下,形成在与各注入端口 22、排液端口 23以及排气端口 25的第一流路221、第二流路231以及第三流路251 —致的高度位置。各流路44 46在主体部41的外周面411开口,并分别形成圆形的开口 441、451 及461。另外,开口 441 461的直径优选是分别大致相等的值,但也可以互不相同。在主体部41的上部,具有比主体部41的外径大的外径的圆盘状的基部(杆支承 部)42优选与主体部41 一体地形成。该基部42成为露出于圆筒部M的上方的状态。此外,如图3所示,在基部42上,在图中上侧的部分上标注有表示各开口 441、451 及461的开口方向的标记421、422及423。各标记421 423分别标注在与各开口 441 461相对应的位置即各流路44 46的图3中的上方。此外,各标记421 423的形状分别 呈等腰三角形,并以等腰三角形的顶部朝向所对应的各开口 441 461的开口方向的方式 配置。在基部42的外周侧上,与流路45反方向地延伸并突出的杆43优选与基部42 — 体地形成。用手指握持该杆43并施加力矩来进行旋塞4的转动操作。因此,在杆43的两 侧面部上,形成有用于防滑的凹凸431。另外,在本发明中,用于进行转动操作的杆43不限 于图示那样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形式,也可以是在两个以上的方向上延伸,或是其他手柄 那样的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旋塞4是相对于圆筒部M能够360°自由转动的结构,但 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在连接器2A上设有限制机构(未图示),用于限制旋塞4相对于圆 筒部M的转动角度范围。作为该限制机构,例如可以由分别形成在圆筒部M及基部42上 并能够相互卡合的凸部构成。通过对这样的结构的旋塞4进行转动操作,能够对各第一流路221、第二流路231 以及第三流路251的开闭进行选择。例如,如图1、图3所示,在使旋塞4的杆43的位置处于与排液端口 23同方向的情 况下,如图4(图5 图7也是一样)所示,注入端口 22的第一流路221与排气端口 25的 第三流路251经由形成在旋塞4的主体部41上的流路45及46而连通,排液端口 23的第 二流路231被主体部41的外周面411封闭。由此,注入端口 22与排气端口 25成为开通状 态,排液端口 23成为闭锁状态。以下将该状态称为“第一状态(初始状态)”。此外,在使旋塞4的杆43的位置处于与排气端口 25同方向的情况下,如图8所 示,注入端口 22的第一流路221与排液端口 23的第二流路231经由形成在旋塞4的主体 部41上的流路44及46而连通,排气端口 25的第三流路251被主体部41的外周面411封 闭。由此,注入端口 22与排液端口 23成为开通状态,排气端口 25成为闭锁状态。以下,将 该状态称为“第二状态”。如图4 图7所示,在初始状态下,当药液L从管30注入到注入端口 21的第一流 路221内,则该注入的药液L在第一流路221中流下,将第一流路221内的空气G向下游侧 推出,并经过旋塞4的流路45流入流路44及46。流入流路46中的药液L到达排气端口 25 的第三流路251。由于该流入排气端口 25的第三流路251中的药液L,所述第一流路221 内的空气G经由排气端口 25的过滤部件沈被排出。若该空气G几乎全部被排出,则连接 器2A内的药液L的流动停止,即,药液L从管30向注入端口 22的第一流路221的注入停 止。该停止状态维持直至对旋塞4进行旋转操作而成为第二状态(图8所示的状态)。这 样,在连接器2A中,当在第一流路221中注入了药液L时,该药液L的流动在到达(流入)排气端口 23的第二流路231之前暂时停止。因此,在连接器2A中,可以说,旋塞4和供旋 塞4的主体部41嵌入的连接器主体21的圆筒部M构成阻止机构(停止机构),当在第一 流路221内注入了药液L时,该阻止机构(停止机构)在该注入的药液L到达第二流路231 之前使其流动暂时停止。此外,由于该阻止机构构成为,能够通过使旋塞4旋转这一简单的操作对各第一 流路221、第二流路231及第三流路251的开闭进行选择,所以,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从第 一状态向第二状态的切换(转换)。另外,操作旋塞4的操作者能够在确认药液L的流动已 停止后判断(决定)切换该流路的时机。因此,连接器2A具有良好的操作性。作为这样的结构的连接器2A(过滤部件沈除外)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 例如能够列举出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环状聚烯烃、聚苯乙烯、聚- -甲基戊烯-ι)、 聚碳酸酯、丙烯树脂、丙烯腈-丁二烯-乙烯共聚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 二醇酯等聚酯、丁二烯-乙烯共聚体、聚酰胺(例如尼龙6、尼龙6 · 6、尼龙6 · 10、尼龙12) 这样的各种树脂,但是,其中,从成形容易并且水蒸气透过性低方面看,优选聚丙烯、环状聚 烯烃、聚酯这样的树脂。特别是,为了确保内部的视觉确认性,连接器主体21的构成材料优选实质上是透 明的。由此,能够经由连接器主体21的壁部(管壁)对第一流路221及第二流路231内进 行视觉确认,由此,能够确认连接器主体21 (连接器2A)内的药液L到达该连接器主体21 的何处。由此,能够在确认药液L已充满第一流路221且其流动已停止后操作旋塞4从而 可靠地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切换。这样,连接器主体21的壁部作为能够对第一流路221 及第二流路231内进行视觉确认的窗部发挥作用。此外,如图4 图8所示,在连接器主体21的圆筒部M的外周部,经由其中心轴 在排气端口 25的相反侧设置有变色部28。该变色部28由小片构成,通过例如粘接(基于 粘接剂或溶媒的粘接)固定在连接器主体21的圆筒部M的外周部上。变色部观因其自身的温度变化(温度上升、温度下降)而变色。作为这样的材料, 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列举出四卤化络合物、含氮配体络合物等材料。当在注入端口 22的第一流路221内充填有药液L时,这样的变色部28通常被吸 热,因而温度下降。由此,变色部观与温度下降前相比颜色发生变化。通过该变色,能够视 觉确认(确认)药液L已充填到第一流路221内,即药液L已到达能够流入第二流路231 的位置(药液L的流动停止)。在该情况下,能够操作旋塞4可靠地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 切换。如图3所示,锁定部件3设置在图中的连接器主体21的圆筒部M的下方。根据 连接在取下了盖体10的排液端口 23上的对象体的构成(形状),锁定部件3有使用即与所 述对象体连接(连结)的情况和不使用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所述对象体的输液 装置100的连接器90,具有能够与锁定部件3连接的部分。因此,锁定部件3与排液端口 23 一同与连接器90连接。由此,连接器2A与连接器90牢固地连接。锁定部件3具有纵长的基体部31和突出形成于座部31的前端部的锁定部32。基体部31是呈板状的部分。在将连接器2A载置于例如桌面等这样的支承台上时, 能够使该基体部31处于下方进行载置。由此,连接器2A能够稳定地载置在所述支承台上。锁定部32具有呈杆状的轴部33和形成于轴部33的两侧的一对爪部34。
轴部33向前端方向突出形成。一对爪部34经由轴部33彼此相对配置。此外,该爪部34分别呈板片状,其前端 部341连结在轴部33的前端部。由此,各爪部34分别具有弹性,能够相互接近、离开。在 锁定部件3与输液装置100的连接器90连结时,各爪部34能够分别与连接器90的规定的 部位卡合。另外,锁定部件3既可以与连接器主体21 —体地形成,也可相对于连接器主体21 装拆自如地构成。下面,关于输液管组件1 (连接器2A)的操作方法(使用方法),以将输液管组件1 连接在输液装置100上的情况作为一个例子进行说明。首先说明输液装置100。图2所示的输液装置100具有输液袋101、两个连接器90、点滴筒(drip chamber) 102、滚动夹(roller clamp) 103、连接器104,这些部件从上游侧依次配置。此外, 各部件之间分别通过管105a、l(^b、105c、105d及10 相互连接。而且,在管10 的途中 安装有夹子106。输液袋101是预先收纳输液M的部件。该输液M既可以与输液管组件1的输液袋 20内的药液L相同,也可以不同。各连接器90分别构成为可供输液管组件1的连接器2A的排液端口 23连接,即, 各连接器90是具有管状部901的部件。点滴筒102由实质上透明的材料构成,当药液L流入该点滴筒102内时,通过目视 即能够确认该药液L的流量。而且,点滴筒102能够蓄留与药液L 一同流入该点滴筒102 内的空气G,由此,能够防止空气G向下游流入。滚动夹103用于调节所述药液L的流量。连接器104构成为能够与预先留置在患者身上的留置针(未图示)连接。夹子106用于将管10 闭塞。通过将该夹子106开放,药液L通过管10fe。这样的结构的输液装置100,以输液袋101位于铅直上方的方式在将该输液袋101 吊起的状态下使用。作为药液L,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是抗癌剂、免疫抑制剂等医务工作者误接 触危险的药剂,除此以外还可以是镇静剂、静脉麻醉剂、麻醉类镇痛药、局部麻醉剂、非去极 化肌松剂、升压药、降压药、冠状血管扩张药、利尿药、抗心率不齐药、支气管扩张药、止血 剂、维生素剂、抗生素、脂肪乳剂等任何一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药液L预先收纳在预 装填注射器80内,并从该预装填注射器80移动到空的状态的输液袋20而获得。作为获得 药液L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列举出将浓度比较高的药液L收纳在预装填注射 器80中,从该预装填注射器80将该药液L移送到充填有稀释液的输液袋20中进行稀释来 获得的方法。此外,作为其他方法,例如能够列举出在预装填注射器80内收纳含有作为药 液L的成分的第一液体,在输液袋20中收纳含有通过与该第一液体混合而成为药液L的成 分的第二液体,通过将第一液体从预装填注射器80移送到输液袋20使第一液体和第二液 体混合而获得药液L的方法。接下来,对输液管组件1(连接器2A)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 中,将使用两个输液管组件1的情况作为一个例子举出,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是三个以上的输液管组件1。[Al]如图2所示,准备输液装置100和输液管组件1。而且,除此以外还准备输液 袋20和预装填注射器80。以下,对第一个输液管组件1的操作进行说明,第二个输液管组 件的操作方法也是同样的。在此,将如下情况作为例子举出而进行说明,即将输液装置100作为用于向患者 进行药液L的给药的主管线(主路径)来使用,即作为主要供作为基本液体等的液体M流 过的管线来使用,并将各输液管组件1作为辅助管线(副路径)来使用,例如作为供抗癌 剂、免疫抑制剂等医务工作者误接触危险的药液L流过的管线来使用。此外,在患者的血管 (例如末梢静脉)中预先留置有留置针。[A2]将输液装置100的连接器104与留置在患者的血管中的留置针连接。[A3]将输液装置100的夹子106开放,对输液装置100进行装填。[A4]操作输液装置100的滚动夹103,将输液装置100的输液M的流量(给药速 度)调节为规定的指示流量(指示给药速度),进行该输液M的给药。[A5]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在一定时间间隔中,将用于进行例如抗生素的给药的 输液管组件1 (连接器2A的排液端口 2 连接在输液装置100 (连接器90的管状部901) 上时,首先,将输液管组件1的袋侧连接器50连接在输液袋20上(参照图幻。另外,输液 袋20既可以是空的状态,也可以是预先充填(装入)有生理盐水等的状态。[A6]将预装填注射器80连接在输液袋20上所连接的袋侧连接器50的注射器连 接部504上,并对该预装填注射器80的推压件(未图示)进行推压操作。由此,经由袋侧 连接器50将药液L从预装填注射器80移送到输液袋20内。[A7]将输液管组件1的夹子40开放,使输液袋20内的药液L流下,从而对输液管 组件1进行装填。这样,在输液管组件1中,能够在将该输液管组件1连接在输液袋20上 的状态下对输液袋20进行药液L的供给/排出。由此,能够省略每当例如对输液袋20进 行药液L的供给/排出时进行袋侧连接器50的插拔,由此,操作性良好。而且,此时,在连接器2A中,在排液端口 23上安装有盖体10,该排液端口 23的开 口部232被封闭。此外,连接器2A成为注入端口 22的第一流路221和排气端口 25的第三 流路经由旋塞4的切换流路(流路45及46)而连通的初始状态(参照图4)。在该状态下,若输液袋20内的药液L流下,则该药液L依次通过袋侧连接器50、 管30而流入连接器2A的注入端口 22的第一流路221中(参照图幻。此时,在连接器2A 中,通过流入第一流路221中的药液L,该第一流路221内的空气G经由排气端口 25的第 三流路251而被排出。而且,与空气G排出相伴随地,第一流路221内、旋塞4的流路44 46以及第三流路251内逐渐被药液L充满。而且,最终,这些流路整体被药液L充满,药液 L的流动暂时停止。而且,在此时,变色部28如前所述地变色,从而能够视觉确认第一流路 221内、旋塞4的流路44 46以及第三流路251内全部被药液L充满(药液L的流动停 止)的情况。此外,排液端口 23的第二流路231由于没有与第一流路及第三流路连通,所 以被空气G所充满。[A8]确认了变色部观的变色后,通过夹子40将输液管组件1的管30封闭。[A9]将盖体10从连接器2A的排液端口 23上取下,解除对排液端口 23的开口部 的封闭状态(参照图6)。
[A10]将连接器2A的排液端口 23和输液装置100的连接器90的管状部901连接 (参照图7)。在该连接时,如前所述,第二流路231内充满空气G(处于空的状态)。S卩,由 于第二流路231内尚未有药液L流入,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连接器2A(第一流路221)内的 药液L从第二流路231向外部漏出或飞溅。由此,能够安全地(顺畅地)进行输液管组件 1的连接器2A与输液装置100的连接器90的连接。[All]握持连接器2A的旋塞4的杆43,绕图8中逆时针方向对该旋塞4进行90° 旋转操作。由此,排气端口 25闭锁,注入端口 22的第一流路221和排液端口 23的第二流 路231连通。[A12]将输液管组件1的管30的夹子40再次开放。由此,药液L的流动再次开 始,药液L从输液管组件1流入输液装置100。然后,该流入输液装置100的药液L被给药 至患者。这样,在连接器2A中,在完成了输液管组件1的连接器2A与输液装置100的连接 器90的连接之后,能够迅速且可靠地再次开始药液L的流动,进行药液L的给药。此时,点 滴筒102能够蓄留与药液L 一同流入该点滴筒102内的空气G,由此,能够防止空气G流向 下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输液管组件1安装有夹子40 (参照图2),但并不限于此,也 可以省略夹子40。(第二实施方式)图10 图12分别是依次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第二实施方式)的操作过程的图 (纵剖视图);图13是图11中的B-B线剖视图;图14是图11中的C-C线剖视图。另外,下 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0 图12中的左侧称为“左”或“左方”,将右侧称为“右”或“右 方”,将上侧称为“上”或“上方”,将下侧称为“下”或“下方”。以下,参照这些附图对本发明的连接器及输液管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除连接器的构成(整体形状)不同以外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图10 图12所示的连接器2B具有呈筒状的三个端口。这三个端口中的两个端 口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设置。以下,将两个端口中的位于图10中(图11及图12也是一 样的)的右侧的端口称为供药液L排出的“排液端口 7A”,将位于左侧的端口称为供空气G 排出的“排气端口 6(排气机构)”。此外,剩下的一个端口向与排液端口 7A及排气端口 6 正交的方向(图10中的上方)突出设置。以下,将该第三个端口称为供药液L注入的“注 入端口 7B”。这样,连接器2B以排液端口 7A和排气端口 6经由注入端口 7B相互位于(突 出于)相反侧、且整体上呈T字形的方式形成。此外,连接器2B还具有分别收纳在排液端口 7A及注入端口 7B内的阀芯5 (阻止 机构)和安装在排气端口 6上的盖体9。排液端口 7A是供连接器90连接且在此时供连接器90的管状部901插入的部位 (参照图12)。由于该排液端口 7A的构成与注入端口 7B的构成大致相同,因而下文中省略 关于注入端口 7B的说明,以排液端口 7A为代表进行说明。如图10 (图11及图12也是一样)所示,排液端口 7A具有端口主体部72和盖部 73。端口主体部72在其内部形成有阀芯设置部721。该阀芯设置部721能够分为第二内腔部(内腔部)723和与该第二内腔部723相比位于排气端口 6侧且与第二内腔部723 的内径相比缩径的第三内腔部(内腔部)7对。此外,第三内腔部7M的内径优选比后述的 阀芯5的主体部55的最大外径稍大。此外,在端口主体部72的底面722的中心部,设有由管状体构成的内部突起725。 如图12所示,当开始推压阀芯5时,通过该内部突起725支承阀芯5的内部,从而能够防止 在阀芯5上产生压曲(阀芯5折成〈字形)。而且,当药液L在连接器2B内通过时,能够防 止发生药液L的滞留。盖部73在内部具有用于收纳阀芯5的空间(内腔部),该盖部73连结(安装)在 端口主体部72 (阀芯设置部721)上。在盖部73的内部形成有能够供后述的阀芯5的头部51插入的第一内腔部731 ; 与第一内腔部731连通且与第一内腔部731相比扩径的嵌合部733。第一内腔部731以其形状与阀芯5的头部51的外形相对应的方式形成。此外,嵌合部733是嵌合在端口主体部72的外周部上的部位。由此,盖部73与端 口主体部72液密地连结,由此,能够防止连接器2B内部的药液L从盖部73和端口主体部 72之间漏出。此外,在盖部73与端口主体部72连结时,第一内腔部731与第二内腔部723 连通,能够将阀芯5设置(收纳)在由第一内腔部731、第二内腔部723以及第三内腔部7M 形成的空间内。在盖部73的外周部上,形成有外螺纹部738。在排液端口 7A中,该外螺纹部738 是与连接器90的与管状部901同心地设置的筒状的锁定部902的内周部上形成的内螺纹 部903螺合的部位(参照图12)。在这样的结构的排液端口 7A中,其内侧的空间(内腔部)作为药液L能够通过的 流路(第二流路74)发挥作用。此外,注入端口 7B也与排液端口 7A—样,内侧的空间(内 腔部)作为药液L能够通过的流路(第一流路7 发挥作用。第一流路75和第二流路74 正交并彼此连通。此外,在第一流路75和第二流路74的边界部附近,第二流路74的内径Φ d2比第 一流路75的内径Φ(11小(参照图10)。因此,在该边界部形成有层差部76。而且,第一流 路75的内径为Φ(11的部分与排气端口 6的第三流路621连续地形成。在这样的结构的流 路中,当药液L流入第一流路75时,由于该药液L向第二流路74侧的流下在层差部76被 暂时阻碍、第三流路621的内径比第二流路74的内径大、以及该第三流路621在第二流路 74的相反方向上延伸的叠加效果,该药液L优先流入第三流路621中(参照图10)。在连 接器2Β中,可以说,层差部76是作为在药液L被注入到第一流路75时在该药液L到达第 二流路74之前使该药液L向第二流路74的流动暂时停止的阻止机构发挥作用的部位。此外,也可以对层差部76或其附近实施疏水化。由此,能够可靠地使流入第一流 路75的药液L向第二流路74侧的流下暂时停止。作为对层差部76进行疏水化的方法,没 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列举出对层差部76实施疏水处理(防水处理)的方法。作为该疏 水化处理,例如能够列举出形成由聚四氟乙烯(P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体等的氟类树 脂等的防水性材料(疏水性材料)构成的被膜等方式。如图10所示,在排液端口 7Α(第二流路74)内及注入端口 7Β(第一流路75)内, 分别收纳(固定)有阀芯5。
各阀芯5由弹性材料构成。作为该弹性材料,例如能够列举出天然橡胶、异戊二烯 橡胶、丁二烯橡胶、乙烯-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二烯橡胶、异丁烯橡胶、丙烯酸酯橡 胶、乙烯-丙烯橡胶、醚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氟类橡胶那样的各种橡胶材料;乙烯类、 聚烯烃类、聚氯乙烯类、聚氨基甲酸乙酯类、聚酯类、聚酰胺类、聚丁二烯类、反式聚异戊二 烯类、氟类橡胶类、卤化聚乙烯类等各种热可塑性弹性体,可以混合使用这其中的一种或两 种以上。通过利用这样的弹性材料,能够在阀芯5的顶面511获得适度的弹性。由此,当在 排液端口 7A(注入端口 7B也一样)上连接了管状体(例如管30的前端部301、连接器90 的管状部90)时,该管状体的端面与顶面511能够液密地紧密贴合。如图10所示,阀芯5具有管状的主体部55和一体地设于主体部55的一端部的头 部51。头部51的形状呈有底筒状,该头部51形成有可供药液L通过的内腔部515、和从 平面状的顶面511到达内腔部515的狭缝(开闭部)512。该狭缝512的形状呈大致一字 形。由于狭缝512的形状如此简单,所以,当推压顶面511(狭缝512附近)时,该顶面511 变形,由此,狭缝512能够容易地(可靠地)开口(打开)。而且,当解除了该推压时,顶面 511复原,由此狭缝512可靠地闭合。这样,阀芯5具有自身闭塞性。此外,通过这样的狭缝512的动作,能够将排液端口 7A的开口部(第二流路74) 容易且可靠地封闭(参照图10、图11)或解除封闭(参照图13)。此外,由于顶面511呈平面状,因此,在连接所述管状体的情况下,能够预先容易 地对顶面511(狭缝512)进行消毒。此外,当没有施加前述那样的推压力时,头部51插入盖部73的第一内腔部731,且 狭缝512闭合。主体部55由呈波纹管状的筒状体构成。即,在外形方面,主体部55呈大直径环部 552与小直径环部553在轴向上交互配置而成的波纹管状。这样的主体部55作为从该主体 部阳侧向头部51侧(在头部51向盖部73的第一内腔部731中插入的方向上)对阀芯5 施力的变形部(施力机构)发挥作用。由于主体部55如上述这样作为变形部发挥作用,所以不必在连接器2B上另外设 置用于构成施力机构的部件,能够有助于零件个数的减少和构造的简化。此外,该主体部55承担使阀芯5从该主体部55侧向头部51侧复原的复原力的大 部分,但也可以是头部51承担该复原力的一部分。如图10所示,当在阀芯5的狭缝512闭合的状态下向第一流路75内注入药液L, 则空气G被封入到第二流路74内。而且,当在第一流路75内注入药液L从而该第一流路 75内被药液L充填时,第二流路74的内部压力上升到阻止药液L向该第二流路74流入的 程度。由此,在药液L到达第二流路74之前,其流动暂时停止(参照图11)。如图12所示, 当在排液端口 7A上连接了连接器90时,阀芯5的头部51 (狭缝512)被连接器90的管状 部901推压而变形,从而狭缝512成为开状态。由此,第二流路74成为开放状态,从而能够 经由排液端口 7A(第二流路74)将药液L向连接器90移送。在排液端口 7A的相反侧配置有排气端口 6。排气端口 6是当向第一流路75内注 入了药液L时将第一流路75内的空气G排出的部位。该排气端口 6的形状呈筒状,其内腔 部作为药液L能够通过的第三流路621发挥作用。此外,第三流路621—端(图10中左侧)开口,另一端部(图10中右侧)与第二流路74和第一流路75连通。另外,排气端口 6具有其外径向第三流路621的开口部623侧逐渐减小的鲁尔锥 部(锥部)622。在排气端口 6上安装有盖体9。该盖体9是整体上呈有底筒状的部件,该盖体9能 够分为安装在排气端口 6的外周部(鲁尔锥部62 上的安装部91、能够将第三流路621 的开口部623液密地封闭的封闭部92、对盖体9进行移动操作的操作部93。盖体9上,形成有内径变化的层差部94,与该层差部94相比,右侧为安装部91,左 侧为封闭部92。安装部91具有形成在其内周部911上的多根(在图14所示的结构中是3根)肋 (凸条)912。该肋912分别沿安装部91的轴向形成,并与排气端口 6的鲁尔锥部622抵接。 由此,盖体9相对于排气端口 6得到支承,因此,该盖体9能够稳定地沿轴向移动。如图14所示,这些肋912绕安装部91的中心轴等角度间隔地配置。由此,盖体9 相对于排气端口 6被稳定地支承,所述盖体9的移动容易。此外,在相邻的肋912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各间隙分别作为供气体通过的通气 路径913发挥作用(参照图10)。优选各间隙的横截面积合计为开口部623的横截面积的 20%以上,更优选为;35 98%。封闭部92与安装部91相比内径缩径。由此,封闭部92的内周部921能够嵌合在 排气端口 6的鲁尔锥部622上(参照图13),由此,能够可靠地封闭第三流路621的开口部 623,将第三流路621与通气路径913阻断(闭塞)(参照图11、图12)。将此时的封闭部92 的位置称为“封闭位置”。此外,若盖体9(封闭部9 从该封闭位置向左方移动,则封闭部 92的内周部921与排气端口 6的鲁尔锥部622分离,由此,解除对第三流路621的开口部 623的封闭(参照图10)。将此时的封闭部92的位置称为“封闭解除位置”。在使用前的连 接器2B中,盖体9设置在封闭解除位置上。另外,也可以在封闭部92的底部设置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材料)构成的衬垫 (封闭部件)95。由此,在封闭位置,衬垫95塞住第三流路621的开口部623,由此能够将 第三流路621的开口部623更可靠地封闭。衬垫95也可以设置在封闭部92的内周部921 上,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0型环状的衬垫。在封闭部92的外周部上突出形成有凸缘。该凸缘是呈与封闭部92的外周部外径 相比扩径的板状的部位,作为操作部93发挥作用。将封闭部92从封闭位置向封闭解除位 置移动、或从封闭解除位置向封闭位置移动时,能够将手指勾在操作部93上进行该操作。下面对连接器2B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Bi]在图10所示的状态、即盖体9处于封闭解除位置且图中右方的阀芯5关闭的 状态下,进行装填。此时,药液L首先通过管30而流入注入端口 7B的第一流路75。由此, 第一流路75内的空气G依次通过排气端口 6的第三流路621、通气路径913而被排出。随 着该空气G的排出,第一流路75内及第三流路621内逐渐被药液L充满,最终,这些流路全 部被药液L充满。此时,由于变色部观如前所述变色,因此,能够视觉确认第一流路75内 及第三流路621内全部被药液L充满的情况。此外,药液L如前所述,并不流入排液端口 7A的第二流路74中,所以第二流路74 被空气G充满。
[B2]在确认了变色部28的变色后,将盖体9向图11中箭头方向操作使其处于封 闭位置。由此,第三流路621的开口部623被封闭,药液L没有去处,其流动暂时停止(参 照图11)。[B3]如图12所示,将连接器2B的排出端口 7A与连接器90的管状部901连接。 此时,如前所述,图12中的右方的阀芯5变形,狭缝512成为开状态,S卩,解除对排液端口 7A 的开口部的封闭。此外,在该连接时,由于如前所述在第二流路74内充满了空气G,所以能 够可靠地防止连接器2B内的药液L从第二流路74向外方漏出或飞溅。由此,能够安全地 (顺畅地)进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而且,一旦连接器彼此连接(一旦图12中右方的阀芯5成为开状态),就能够确保 连接器2B内的药液L的去处,即药液L能够流入第二流路74内。由此,药液L的流动再次 开始,药液L经由第二流路74流入连接器90。(第三实施方式)图15 图20分别是依次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第三实施方式)的操作过程的图 (纵剖视图)。另外,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5 图20中的右侧称为“基端”,将左侧 称为“前端”。以下,参照这些附图对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与前述实施 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除阻止机构的结构不同以外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各图所示的连接器2C中,在注入端口 22形成有贯通其壁部的贯通孔224。贯通 孔224配置在第一流路221的前端部223、即第一流路221与第二流路231的边界部附近。 在该贯通孔224中嵌入过滤部件26。如图16所示,当在注入端口 22的第一流路221内注 入了药液L时,第一流路221内的空气经由过滤部件26可靠地排出。此外,在第一流路221和第二流路231的边界部设有断裂开封部(开封部)225。 断裂开封部225呈板状,以将第一流路221与第二流路231阻断的方式形成。由此,当药液 L流入注入端口 22的第一流路221时,断裂开封部225阻止该药液L到达排液端口 23的第 二流路231,药液L的流动停止(参照图16 图18)。这样,断裂开封部225作为阻止机构 发挥作用。此外,通过使断裂开封部225断裂而将该断裂开封部225开封,由此,第一流路221 与第二流路231连通(参照图19)。断裂开封部225的中心部226的厚度比边缘部(外周 部)的厚度薄。由此,若以连接器主体21的形成有断裂开封部225的部位为中心,使注入 端口 22以向图19中上下方向折弯的方式移动,则能够容易且可靠地使断裂开封部225的 中心部226断裂。此外,在连接器主体21的外周部上,在与断裂开封部225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外 径缩径的径缩部(缩径部)211。在对注入端口 22进行前述的折弯操作时,由于连接器主体 21的壁部的厚度因径缩部211而变薄,因此,该操作很容易。下面,对连接器2C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Cl]从图15所示的状态、即在排液端口 23上安装有盖体10因而该排液端口 23 的开口部232被封闭的状态开始,如图16所示,药液L流入连接器2C的注入端口 22的第一 流路221中。此时,在连接器2C中,通过流入第一流路221中的药液L,该第一流路221内的空气G经由过滤部件26而排出。而且,随着该空气G的排出,第一流路221内逐渐被药 液L充满。然后,最终,第一流路221全部被药液L充满,并且药液L的流动暂时停止(参 照图17)。此时,变色部28如前所述地变色,能够视觉确认第一流路221内全部被药液L充 满且药液L的流动停止的情况。此外,排液端口 23的第二流路231没有与第一流路221连 通,因而被空气G充满。[C2]在确认了变色部28变色后,将盖体10从连接器2C的排液端口 23取下,解除 对排液端口 23的开口部232的封闭状态(参照图17)。[C3]将连接器90的管状部901连接在连接器2C的排液端23上(参照图18)。在 该连接时,由于如前所述,在第二流路231内充满空气G,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连接器2C(第 一流路221)内的药液L从第二流路231向外方漏出或飞溅。由此,能够安全地进行连接器 2C与连接器90的连接。[C4]如图19所示,对注入端口 22进行前述的折弯操作。由此,断裂开封部225开 封,注入端口 22的第一流路221与排液端口 23的第二流路231连通。然后,药液L的流动 再次开始,药液L从连接器2C流入连接器90。(第四实施方式)图21 图24分别是依次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第四实施方式)的操作过程的图 (纵剖视图)。另外,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图21 图24中的右侧称为“基端”,将左侧 称为“前端”。以下,参照这些附图对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与前述的实 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除阻止机构的结构不同以外与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各图所示的连接器2E,在第一流路221和第二流路231的边界部形成有其内径向 第二流路231侧逐渐减小的锥部212。如图22所示,若在第一流路221内注入药液L,则随着药液L的流入,空气G被逐 渐封入到第二流路231内。进一步地,当在第一流路75内注入药液L从而该第一流路75 内被药液L充填时,第二流路231的内部压力上升到阻止药液L向该第二流路74流入的程 度。由此,在药液L到达第二流路74之前,其流动暂时停止。此外,当在第一流路75中注入了药液L时,通过锥部212暂时阻碍该药液L向第 二流路74侧的流下。这样,可以说,在连接器2E中由盖体10和锥部212构成阻止机构。另外,可以对锥部212或其附近实施疏水化。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使流入第一流 路221中的药液L向第二流路231侧的流下停止。作为对锥部212实施疏水化的方法,没 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列举出与层差部76同样地对锥部212实施疏水处理(防水处理) 的方法。对该连接器2E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E1]从图21所示的状态、即在排液端口 23上安装有盖体10,因而该排液端口 23 的开口部232被封闭的状态开始,如图22所示,药液L流入连接器2E的注入端口 22的第 一流路221中。此时,在连接器2E中,通过流入第一流路221中的药液L,该第一流路221 内的空气G经由过滤部件26而排出(参照图22)。而且,随着该空气G的排出,第一流路221内逐渐被药液L充满。然后,最终,第一流路221全部被药液L充满,并且如前所述药液 L的流动暂时停止(参照图22)。另外,此时,变色部28如前所述地变色,能够视觉确认第 一流路221内全部被药液L充满、且药液L的流动停止的情况。此外,排液端口 23的第二 流路231中尚未有药液L侵入,因而被空气G充满。[E2]在确认了变色部28变色后,用夹子40将管30封闭,并将盖体10从连接器 2E的排液端口 23取下,解除对排液端口 23的开口部232的封闭状态(参照图23)。[E3]取下盖体10之后,即刻将连接器90的管状部901连接在连接器2E的排液 端口 23上(参照图24)。在该连接时,由于如前所述,在第二流路231内充满空气G,所以 能够可靠地防止连接器2E (第一流路221)内的药液L从第二流路231向外方漏出或飞溅。 由此,能够安全地进行连接器2E与连接器90的连接。此时,由于药液L与第二流路231之间不存在隔壁,所以,第二流路231的长度优 选为0. Imm以上、20mm以下。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因药液L的表面张力而导致的药液L向 盖体10的附着和向外部的飞溅。此外,在进行了该连接之后,通过开放夹子40,药液L的流动再次开始,药液L从连 接器2E流入连接器90 (参照图24)。(第五实施方式)图25 图28分别是依次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第五实施方式)的操作过程的图 (纵剖视图)。另外,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图25 图28中的右侧称为“基端”,将左侧 称为“前端”。以下,参照这些附图对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与前述的实 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除了将排液端口的开口部液密地(气密地)封闭的封闭部件的结构不 同以外,与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如图25、图26所示,在连接器2F中,在排液端口 23的开口部232 —体地形成可断 片(click chip) 11。该可断片11能够通过使该可断片11断裂而将排液端口 23的开口部 232开封(参照图27)。可断片11形成为前端封闭的筒状。该可断片11的基端部111的壁部厚度最小, 所述基端部111是该可断片11与排液端口 23的开口部232之间的连接部。由此,在使可 断片11断裂时,能够容易地进行该断裂操作。如图26所示,当在第一流路221中注入药液L,随着药液L的流入,由于可断片11 的作用,空气G逐渐被封入第二流路231内。当进一步向第一流路75内注入药液L从而该 第一流路75内被药液L充填时,第二流路231的内部压力上升到阻止药液L向该第二流路 74流入的程度。由此,在药液L到达第二流路74之前,药液L的流动暂时停止。这样,可以 说,在连接器2F中由可断片11构成阻止机构。对该连接器2F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F1]从图25所示的状态、即在排液端口 23上尚未接合(设置)可断片11的状态 开始,如图26所示,药液L流入连接器2F的注入端口 22的第一流路221中。此时,在连接 器2F中,由于流入第一流路221中的药液L,该第一流路221内的空气G经由过滤部件26 而排出(参照图26)。而且,随着该空气G的排出,第一流路221内逐渐被药液L充满。然后,当第一流路221全部被药液L充满时,如前所述药液L的流动暂时停止(参照图26)。 此时,变色部28如前所述地变色,能够视觉确认第一流路221内全部被药液L充满、且药液 L的流动停止的情况。此外,排液端口 23的第二流路231中由于尚未有药液L侵入,因而被 空气G充满。[F2]在确认了变色部28变色后,用夹子40将管30封闭,并从连接器2F的排液端 23将可断片11断裂去除(参照图27)。由此,解除对排液端口 23的开口部232的封闭状 态。[F3]去除可断片11之后,即刻将连接器90的管状部901连接在连接器2F的排液 端口 23上(参照图28)。进行该连接时,由于如前所述,在第二流路231内充满空气G,所 以能够可靠地防止连接器2F(第一流路221)内的药液L从第二流路231向外方漏出或飞 溅。由此,能够安全地进行连接器2E与连接器90的连接。此外,在进行了连接时,药液L的流动再次开始,药液L从连接器2F流入连接器 90 (参照图28)。以上,根据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连接器及输液管组件进行了说明,但是本 发明不限于此,能够将构成连接器及输液管组件的各部置换成能够发挥同样功能的任意的 结构的部件。此外,还可以增加任意的结构物。此外,本发明的连接器及输液管组件也可以组合所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两个以 上的构成(特征)而成。此外,作为连接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的排液端口上的部件,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是 其他连接器的管状部,但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是管的端部。此外,在所述第三实施方式 第五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中,在图示的结构中省略 了锁定部件,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同样地配置。工业实用性本发明的连接器具有注入端口,供液体注入,并具有供该注入的液体通过的第一 流路;排液端口,能够连接管体,并具有将通过了所述第一流路的所述液体排出至该所连接 的管体的第二流路;排气机构,当在所述第一流路内注入了所述液体时,将所述第一流路内 的空气排出;阻止机构,当在所述第一流路内注入了所述液体时,在该所注入的液体到达所 述第二流路之前,使该液体的流动暂时停止,所述连接器以如下方式使用在将所述排液 端口的开口部封闭,且在该排液端口上尚未连接所述管体的状态下,向所述注入端口注入 所述液体,此时,通过所述排气机构,所述第一流路内的空气被排出,并且,通过所述阻止机 构,所述液体的流动在所述第一流路内暂时停止,在该液体的流动暂时停止的状态下,解除 对所述排液端口的开口部的封闭,将所述管体连接在该排液端口上,并使所述液体的流动 再次开始。因此,在例如管被预先连接在连接器的注入端口上、且从该管道连接器充填有液 体的状态下,能够可靠地防止在将管体连接在连接器的排液端口上时液体从排液端口漏出 或飞溅,并能够在管体连接后迅速地进行液体向排出端口所连接的管体的移送。因此,本发 明的连接器具有工业实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注入端口,供液体注入,并具有供该注入的液体通过的第一流路;排液端口,能够连接管体,并具有将通过了所述第一流路的所述液体排出至该所连接 的管体的第二流路;排气机构,当在所述第一流路内注入了所述液体时,将所述第一流路内的空气排出;阻止机构,当在所述第一流路内注入了所述液体时,在该所注入的液体到达所述第二 流路之前,使该液体的流动暂时停止,所述连接器以如下方式使用在将所述排液端口的开口部封闭,且在该排液端口上尚 未连接所述管体的状态下,向所述注入端口注入所述液体,此时,通过所述排气机构,所述 第一流路内的空气被排出,并且,通过所述阻止机构,所述液体的流动在所述第一流路内暂 时停止,在该液体的流动暂时停止的状态下,解除对所述排液端口的开口部的封闭,将所述 管体连接在该排液端口上,并使所述液体的流动再次开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的流动已暂时停止的状态下, 所述第二流路内被空气充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端口上形成有贯通孔,该贯通孔 将划分所述第一流路的壁部贯通,所述排气机构由设置在所述贯通孔中且允许空气通过而不允许液体通过的过滤部件 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机构具有排气端口,该排气端口 向与所述注入端口及所述排液端口不同的方向突出,并具有供所述空气通过的第三流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流路中设有允许空气通过而 不允许液体通过的过滤部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以及所述第 三流路经由使以上流路的端部相互交叉的交叉部而相互交叉,所述阻止机构由圆筒部和旋塞部构成,所述圆筒部形成于所述交叉部并呈圆筒状,所 述旋塞部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插入该圆筒部内,并具有形成有与所述各流路相对应的切 换流路的主体部,通过对所述旋塞部进行转动操作来选择所述各流路的开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止机构具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具 有开闭部的阀芯,所述阀芯设置于所述排液端口的开口部,且所述开闭部以能够通过变形 而将该开口部封闭或解除封闭的方式开闭,所述阀芯构成为,当在所述开闭部关闭的状态下向所述第一流路内充填所述液体时, 在所述第二流路内封入空气,当在所述排液端口上连接所述管体时,所述开闭部被该管体 推压而变形并成为开状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止机构具有以能够自由装拆的方 式安装在所述排液端口上的盖体,所述盖体,在被安装在所述排液端口上的状态下,将所述排液端口的开口部液密地封 闭,当在所述第一流路内充填有所述液体时,在所述第二流路内封入空气,当在所述排液端 口上连接所述管体时,将所述盖体从所述排液端口上取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止机构具有开封部,所述开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的边界部,能够通过断裂而开封。
10. 一种输液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 9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袋侧连接器,具有设于内部的相互独立的两条流路、该各流路的一端分别开口且被连 接在输液袋上的袋连接部、设于所述两条流路中的一个流路的另一端部且能够供管连接的 管连接部;管,一端侧连接在所述连接器的所述注入端口上,另一端侧连接在所述袋侧连接器的 所述管连接部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注入端口,供液体注入,并具有供注入的液体通过的第一流路;排液端口,能够连接管体,并具有将通过了第一流路的液体排出至所连接的管体的第二流路;排气机构,当在第一流路内注入了液体时,将第一流路内的空气排出;阻止机构,当在第一流路内注入了液体时,在所注入的液体到达第二流路之前,使该液体的流动暂时停止。该连接器以如下方式使用在将排液端口的开口部封闭,且在排液端口上尚未连接管体的状态下,向注入端口注入液体,此时,通过排气机构,第一流路内的空气被排出,并且,通过阻止机构,液体的流动在第一流路内暂时停止,在该液体的流动暂时停止的状态下,解除对排液端口的开口部的封闭,将管体连接在排液端口上,并使液体的流动再次开始。
文档编号A61M5/168GK102131536SQ20098013301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日
发明者本间康之, 菱川资文, 黑濑胜俊 申请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