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310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组 合物, 同时本发明还涉及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肝病、特别是乙型肝炎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线织(WHO)估 计本病造成每年近100万人死亡,病毒性肝炎也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我 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约1.2亿人,全国现有慢性肝炎患者约3000万人,全国每年有10 多万人死于因患有病毒性乙性肝炎转化为肝癌,因肝硬化死亡者为数更多。所以肝病使患 者非常痛苦,如不彻底根治,它就会像一个无形的杀手,慢慢吞食人的精血骨肉。人们认为 乙肝是危险的传染病;不能与乙肝患者一起生活、学习,更不愿与乙肝患者谈恋爱,甚至就 业单位拒绝接受乙肝患者,这些都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家庭和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 处。当前,国内外用于治疗乙肝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及拉米夫定,但效果不很 理想,且容易产生耐药性。使用药也只能抑制病毒,不能消除病毒,停药后马上反跳、肝炎复 发。患者需终身服药,价格昂贵,导致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且不能根治。因此,安全、有效、稳定的药物已显得非常必要,中药在这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组合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 不足。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其由下述重量份的有效成分制成柴胡100 400份灵芝50 300份丹参50 400份五味子100 450份。优选地,其由下述重量份的有效成分制成柴胡300份灵芝152份丹参300份五味子300份。除上述有效成分外,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还包括其它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所述辅料优选为蜂蜜,其中每100重量份上述有效成分中(柴胡、灵芝、丹参和五 味子)添加蜂蜜60 95重量份;所述蜂蜜优选制成炼蜜。炼蜜是将蜂蜜倒入炼蜜锅内,缓缓加热至沸,保持微沸2分钟,及时撇去浮沫,扬蜜至沸,关闭蒸汽2分钟,同法操作2-3次,待蜜色发红,温度达105 °C,水分控制在 18-20%,过60目筛备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可以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糖浆剂、大蜜丸剂或小蜜丸剂等 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本发明还提供制备上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五味子、1/3量的丹参混合粉碎成细粉;2)将柴胡单独粉碎成细粉;3)将灵芝酌予碎断,用质量百分浓度为65% 90%,优选70%的乙醇浸渍,回收 乙醇并浓缩成浸膏;4)将步骤3)所得的灵芝残渣与2/3丹参及步骤1) 2)粉碎过筛之残渣加水煎 煮,滤过,滤液浓缩成浸膏;5)将步骤1) 4)所得的细粉、浸膏混合得混合物;每100重量份混合物加蜂蜜 60 95重量份制丸,即得。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慢性肝炎的药物中的应用。中医学认为,慢性乙肝发病外因是湿热疫毒,内因是郁怒伐肝,饮食不(洁)节,导 致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亏损。湿热癖阻痰郁是本病之源,脏腑功能失调是本病之象,阴 阳气血虚弱是本病之本。初期多为肝胆湿热,肝郁气滞;中期则见湿热留滞中焦,脏腑功能 失调,形成气郁化火,肝郁脾虚;晚期正气受伤,脏腑虚弱,气血阴阳亏损,形成肝肾阴声,脾 肾阳虚,正不胜邪,人血成痕。本病是在正虚邪犯的基础上形成湿热、气滞、癖血、痰结,阴阳 气血亏虚,影响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将慢性肝炎分为肝胆湿热 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及痕血阻络证共五型,除肝胆湿热证外,其余证型 中都是以肝郁脾虚、血疲、气血亏虚为基础,证候上有所侧重,故治疗当以疏肝理气、活血化 癖、健脾补肝益肾为原则。本组合物以柴胡疏肝理气解郁;丹参活血化癖;灵芝益气补虚,扶正固本,补肝益 肾;五味子补益肝肾。现代实验研究显示,丹参主要成分丹参酮有扩张血管、改善循环、解除 血管内凝血等作用,具有活血化痕之功效,并能促进肝脏血液循环,利于肝细胞再生。五味 子主要成分五味子素、五味子酷和醇,其作用机理是抑制肝细胞微粒中转氨酶的活力,诱导 微粒体产生细胞色素P-450,增强肝细胞的解毒能力,并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灵芝主要成 分灵芝多糖具有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诱导细胞色素P-450、改善造血功能、调节免疫功能,有 强肝抗过敏作用。本发明经过大量实验研究、筛选以及效果验证,优选出了具有最佳原料配比的中 药组合物制剂;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清热解毒,利尿排毒,清除肝胆胃之火,活血化淤,健脾利湿;2、保肝降酶,清解邪毒,肝功能恢复正常,彻底清除病毒;3、滋补后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肝细胞增生。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蜜丸剂的制备
称取下述重量的原料柴胡300g,灵芝152g,丹参300g,五味子300g。其制备方法如下
1)将五味子300g、IOOg丹参混合粉碎成细粉,细度为IOOmm 500mm ;2)将柴胡单独粉碎成细粉,细度为IOOmm 500mm ;3)灵芝酌予碎断,用质量百分浓度为70%的乙醇浸渍,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浸膏;4)将步骤3)所得的灵芝残渣与200g丹参及步骤1) 2)粉碎过筛之残渣加水煎 煮,滤过,滤液浓缩成浸膏;5)将步骤1) 4)所得的细粉、浸膏混合得混合物;每IOOg混合物加炼蜜78g重 量份制丸,即得。实施例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蜜丸剂的制备称取下述重量的原料柴胡100g,灵芝50g,丹参100g,五味子100g。其制备方法如下1)将五味子、1/3量的丹参混合粉碎成细粉IOOmrn 500mm ;2)将柴胡单独粉碎成细粉IOOmrn 500mm,备用;3)灵芝酌予碎断,用质量百分浓度为65%的乙醇浸渍,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浸膏;4)将步骤3)所得的灵芝残渣与2/3丹参及步骤1) 2)粉碎过筛之残渣加水煎 煮,滤过,滤液浓缩成浸膏;5)将步骤1) 4)所得的细粉、浸膏混合得混合物;每IOOg混合物加炼蜜60g重 量份制丸,即得。实施例3称取下述重量的原料柴胡150g,灵芝100g,丹参150g,五味子200g。其制备方法如下1)将五味子、1/3量的丹参混合粉碎成细粉IOOmrn 500mm ;2)将柴胡单独粉碎成细粉IOOmrn 500mm,备用;3)灵芝酌予碎断,用质量百分浓度80%乙醇浸渍,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浸膏;4)将步骤3)所得的灵芝残渣与2/3丹参及步骤1) 2)粉碎过筛之残渣加水煎 煮,滤过,滤液浓缩成浸膏;5)将步骤1) 4)所得的细粉、浸膏混合得混合物;每IOOg混合物加炼蜜70g重 量份制丸,即得。实施例4称取下述重量的原料柴胡200g,灵芝200g,丹参350g,五味子400g。其制备方法如下1)将五味子、1/3量的丹参混合粉碎成细粉IOOmrn 500mm ;2)将柴胡单独粉碎成细粉IOOmrn 500mm,备用;3)灵芝酌予碎断,用质量百分浓度90%乙醇浸渍,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浸膏;
4)将步骤3)所得的灵芝残渣与2/3丹参及步骤1) 2)粉碎过筛之残渣加水煎 煮,滤过,滤液浓缩成浸膏;5)将步骤1) 4)所得的细粉、浸膏混合得混合物;每100g混合物加炼蜜70g重 量份制丸,即得。实施例5称取下述重量的原料柴胡400g,灵芝300g,丹参400g,五味子450g。其制备方法如下1)将五味子、1/3量的丹参混合粉碎成细粉100mm 500mm ;2)将柴胡单独粉碎成细粉100mm 500mm,备用;3)灵芝酌予碎断,用95%乙醇浸渍,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浸膏;4)将步骤3)所得的灵芝残渣与2/3丹参及步骤1) 2)粉碎过筛之残渣加水煎 煮,滤过,滤液浓缩成浸膏;5)将步骤1) 4)所得的细粉、浸膏混合得混合物;每100g混合物加炼蜜95g重 量份制丸,即得。实施例6本发明片剂的制备称取下述重量的原料柴胡150g,灵芝100g,丹参200g,五味子100g。其制备方法如下1)将柴胡1/3量和五味子分别单独粉碎为细粉,粒径100mm 500mm ;分别单独过
筛,备用。2)将柴胡和五味子的细粉照流浸膏和浸膏剂项下的渗辘法,加入适量质量百分浓 度80%乙醇浸泡24小时后,用15倍量质量百分浓度80%乙醇渗流提取,流速为3ml/min, 收集渗流液,备用。3)丹参酌予碎断,质量百分浓度80%乙醇回流2次,每次各加7倍量质量百分浓 度70%的乙醇,每次提取2小时,合并两次回流液,加入五味子渗流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减压浓缩至浸膏。4)灵芝酌予碎断,用质量百分浓度70%乙醇浸渍,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浸膏。5)丹参、灵芝残渣与柴胡未粉碎部分及柴胡细粉过筛之残渣加水煎煮,滤过,滤液 浓缩成浸膏。6)将上述细粉、浸膏混勻;喷雾制粒、干燥、整粒、干混、压片既得,每片重0.43g。实施例7制备本发明的颗粒剂称取下述重量的原料柴胡200g,灵芝150g,丹参200g,五味子200g。其制备方法如下1)将柴胡1/3量和五味子分别单独粉碎为细粉,粒径100mm 500mm ;分别单独过
筛,备用。2)将柴胡和五味子的细粉照流浸膏和浸膏剂项下的渗辘法,加入适量质量百分浓 度80%乙醇浸泡24小时后,用15倍量质量百分浓度80%乙醇渗流提取,流速为3ml/min,收集渗流液,备用。3)丹参酌予碎断,质量百分浓度80%乙醇回流2次,每次各加7倍量质量百分浓 度70%的乙醇,每次提取2小时,合并两次回流液,加入五味子渗流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减压浓缩至浸膏。4)灵芝酌予碎断,用质量百分浓度70%乙醇浸渍,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浸膏。5)丹参、灵芝残渣与柴胡未粉碎部分及柴胡细粉过筛之残渣加水煎煮,滤过,滤液 浓缩成浸膏。6)将上述细粉、浸膏混勻;喷雾制粒、干燥、整粒既得,每袋装。实验例11临床资料1. 1病例选择观察病例均符合国家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 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并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AV-IgM、抗HAV-IgG、乙型 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均为阴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 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均为阳性。1. 2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13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男51例,女17例; 年龄20 50岁,平均(38. 32士 10. 33)岁;病程0. 5 18年,平均4. 5年。对照组62例,男 48例,女14例;年龄24 46岁,平均(39. 38士 1. 10)岁;病程0. 5 17年,平均4. 9年。 2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 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2. 1对照组肝加欣(市售产品,每片0. 35g),每次4片,每天3次;维生素C,每次 0. 2g,每天3次;复合维生素B,每次2片,每天3次,均口服疗程为2月。2. 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实施例1制备的药品,每次9g,每天3次。疗 程为2月。2. 3观察项目临床疗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肝功能中血清总胆红素 (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等指标的变化, 肝功能每20天复查1次。疗程结束后,复查乙肝病毒血清标记物。ALT,AST采用赖式法, 病毒标记采用ELISA法,HBV-DNA采用PCR法,HALNIV-C均采用放射免疫法。2. 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 1疗效标准参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疗效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 原则》中有关标准拟定。临床治愈主要症状消失;肝脾肿大消失或回缩,肝区无明显压痛和 叩痛;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肝脾肿大回缩,肝区无明显压痛;肝功 能检查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肝脾肿大回缩或稳定不 变;肝功能检查各项指标如ALT,AST, TBil下降50%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者。3. 2治疗结果3. 2. 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2%,对照组为54.8%。2 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 = 33. 76,P < 0. 01)。表1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 0.01实验例2按照与实验例1相同的实验方法和标准,将实施例2-7所得的蜜丸剂或片剂与对 照药品(同实验例1)进行疗效观察得表2临床疗效比较(实施例2) 4 表3临床疗效比较(实施例3)
表4临床疗效比较(实施例4)
表5临床疗效比较(实施例5)
表6临床疗效比较(实施例6)

与对照组比较P< 0.01表7临床疗效比较(实施例7) 与对照组比较P < 0. 014.结论
本观察结果显示,本发明组合物实施例1-7治疗慢性肝炎其总体疗效情况均优于 对照组,表明本组合物治疗慢性肝炎疗效显著。
权利要求
一种中药组合物,其由下述重量份的有效成分制成柴胡100~400份灵芝50~300份丹参50~400份五味子100~4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由下述重量份的有效成分制成 柴胡300份灵芝152份 丹参300份 五味子30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括药学上 可接受的辅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为蜂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蜂蜜制成炼蜜。
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为片剂、颗粒剂、胶囊 剂、糖浆剂、大蜜丸剂或小蜜丸剂。
7.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五味子、1/3量的丹参混合粉碎成细粉;2)将柴胡单独粉碎成细粉;3)将灵芝用质量百分浓度为65% 90%的乙醇浸渍,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浸膏;4)将步骤3)所得的灵芝残渣与2/3丹参及步骤1) 2)粉碎过筛之残渣加水煎煮,滤 过,滤液浓缩成浸膏;5)将步骤1) 4)所得的细粉、浸膏混合得混合物;每100重量份混合物加蜂蜜60 95重量份制丸,即得。
8.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中药组合物在用于制备治疗慢性肝炎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由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成柴胡100~400份,灵芝50~300份,丹参50~400份,五味子100~450份。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排毒,保肝降酶,活血化淤,健脾利湿;能恢复正常肝功,彻底清除病毒等疗效。
文档编号A61K36/57GK101837049SQ20101015923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6日
发明者张锡隆, 张鸿林, 王建伟, 荆新荣, 陈拉科, 黄蓓蕾 申请人:西安博爱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