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sf二聚体在治疗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4169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G-csf二聚体在治疗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重组人G-CSF 二聚体在治疗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一个含有204个氨基酸组成并含有30个氨基酸信号肽的糖蛋白。成熟的G-CSF蛋白被分泌到细胞外不含信号肽由174个氨基酸构成, 分子量为18-20kDa。人体主要由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分泌。G-CSF在生物体内主要发挥三大生物学功能1.作用于嗜中性粒前体细胞和骨髓干细胞。驱动嗜中性粒细胞的分化、增殖和成熟。2.激活成熟的嗜中性细胞参与免疫反应。 3.协同其他血液生长因子,如Mem Cell Factor,Flt_3配体,GM-CSF发挥造血功能。G-CSF的受体已证实主要存在于骨髓造血干细胞ka+LirTThl1 ,前体细胞⑶;34+, 以及定向分化的嗜中性粒前体细胞(committed granulocyte precursor)和成熟的嗜中性粒细胞。人促嗜中性粒细胞刺激生长因子受体(G-CSF Receptor, G-CSFR)是一个单链的, 对G-CSF有高亲合力的特异性受体,含有812个氨基酸。Tamada等人获得G-CSF G-CSFR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进行了 2. 8埃衍射分析 (PNAS,2008,Vol. 103 :31;35_3140),结果显示,G-CSF G-CSFR 复合物是以 2 2 比例存在,即2个配体和2个受体结合的状态存在。每一个G-CSF分子结合一个受体分子,当两个都结合了 G-CSF配体的受体,相互靠近相互作用而形成2 2 二聚体时,G-CSF受体的羧基端才能激活下游的信号分子JAK2 (Janus tyrosine kinase)。JAK2再通过激活STAT3启动转录基因,而刺激细胞增殖。嗜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指成人外周血液嗜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8X109/L,儿童的嗜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指嗜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 5X IOVLo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往往是感染的前兆,嗜中性粒细胞数越低,被感染的机会越高。嗜中性粒细胞数减少症的分类如下表所示。
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嗜中性粒细胞计数感染可能性轻度(mild)1.0 UxlOVL低中度(moderate) 0. 5 1.0xl09/L 增力口
重度(severe)_<0. 5xl09/L_容易嗜中性粒细减少症发生感染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粘膜和皮肤的完整性,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补体系统的功能和水平等。临床上常见的嗜中性粒细胞减少,根据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造血系统生成障碍,由药物、放射、化学试剂、感染等继发因素引起;体内分布和循环改变,使用禾口周转力口快(increased utilization and turnover)。月中瘤病人由于化疗引起的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一般和化疗使用的剂量呈依赖关系,重复使用化疗,可以造成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累积效应。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主要临床后果是综合性感染 (infected complication) 0大多数病人感染主要是由好氧(aerobic)细菌感染造成,其中包括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heumoniae)、绿脓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革兰氏阳性菌(Staphylococci (葡萄球菌),α -hemolytic Streptococci (溶血性链球菌),Straphylococcus aureus (金黄色葡萄球菌)禾口真菌。肿瘤的细胞毒性化学治疗(cytotoxic-chemotherapy)方法仍然是目前治疗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化疗治疗肿瘤的最大弱点是这种治疗方法将快速增殖分化的正常细胞无区分地和肿瘤细胞一起杀死。由其产生毒性的主要表现在造血系统,即嗜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在临床上称之为化疗引起的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可以导致下一个治疗周期的延迟,从而直接影响化疗的治疗效果。严重的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即嗜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 (AbsoluteNeutrophil Count) 低于0. 5X109/L,可导致病人感染、器官衰竭甚至影响生命。重组人促嗜中性粒细胞刺激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已经广泛应用于化疗和放疗引起的白细胞数减少症,而作为肿瘤病人化疗的标准支持疗法。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治疗用的重组人促嗜中性粒细胞刺激生长因子(rhG-CSF)主要有两类,第一类包括由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蛋白,含有17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9kD,其氨基端为甲硫氨酸(Filgrastim)。也包括哺乳动物细胞CHO产生的重组蛋白,含有174个氨基酸,并具有糖基化修饰。这一类的重组rhG-CSF都属于短效型,需要每天或每周多次注射。第二类是在Filgrastim的蛋白分子的N-端上进行了聚乙二醇化修饰(20kD_PEG),修饰后的PegfiIgrastim分子量增加了约一倍,分子量变大后的PegfiIgrastim减少了肾脏排出速度,使半衰期从Filgrastim的3. 5小时增加到15 80小时,方便了病人的临床使用。这两类的重组人促嗜中性粒细胞刺激生长因子都是G-CSF单体分子。目前临床应用的短效Filgrastim和长效的Pegfilgrastim仍然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2008年Sierra等人比较了 Filgrastim和Pegfilgrastim在急性白血病人化疗中对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效果(BMC Cancer 2008,8 :195),该研究设计为随机双盲临床试验,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化疗一期诱导中anduction I),1-3天给化疗剂Idarubicin 12mg/M2,1-7天给化疗剂Cytarabine 100mg/M2,每天两次。病人在6-8天随机分组。一组
Filgrastim5 μ g/kg/day (η = 41),另一组给 Pegfilgrastim 6. Omg/week(n = 42)。结果显示,所有病人在化疗后,在使用重组人G-CSF治疗的第3-4天起,仍发生重度嗜中性粒细胞减少而约持续3周时间,并且使用两种重组人G-CSF治疗组的疗效无明显差异。这提示,单纯延长半衰期似乎还足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然而,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更有效的治疗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药物,以便有效降低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和/或缩短重度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一种更有效的治疗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药物及其用途。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人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二聚体的用途,它用于制备治疗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药物。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包括放疗、化疗所导致的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人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二聚体是式I所示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二聚体M1-L-M2 式 I式中,Ml是人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第一单体;M2是人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第二单体;L是位于所述的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之间的,将所述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连接在一起的接头元件,其中,所述的G-CSF 二聚体保持了 G-CSF的生物活性,并且其血清半衰期是所述第一单体或第二单体的血清半衰期的2倍以上。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接头元件L选自下组(i) 3-50个氨基酸的短肽;(ii)式II所示的多肽元件-Z-Y-Z- 式 II式中,Y为载体蛋白;Z为无、或1-30个氨基酸的短肽;“_”为化学键或共价键。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是相同的。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是不同的。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生物活性包括(a).作用于嗜中性粒前体细胞和骨髓干细胞,驱动嗜中性粒细胞的分化、增殖和成熟;(b)激活成熟的嗜中性细胞参与免疫反应。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载体蛋白是白蛋白或人IgG的Fc片段。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_”是肽键。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G-CSF 二聚体的血清半衰期是所述第一单体和/或第二单体的血清半衰期的3倍以上、5倍以上或10倍以上。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二聚体是由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 :2_5所示的单体所构成的二聚体。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人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二聚体,所述的二聚体的结构如式I所示,M1-L-M2 式 I式中,Ml是人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第一单体;M2是人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第二单体;
L是位于所述的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之间的,将所述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连接在一起的接头元件,其中,所述的G-CSF 二聚体保持了 G-CSF的生物活性,并且其血清半衰期是所述第一单体或第二单体的血清半衰期的2倍以上。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它含有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的人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二聚体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药物组合物中基本上不含有人集落刺激因子G-CSF单体。 较佳地,人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二聚体与人集落刺激因子G-CSF单体的重量比彡20 1 ; 更佳地彡30 1,最佳地彡50 1。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
--累述。


图1显示了本发明一种G-CSF 二聚体的示意图。其中,“_”表示连接肽,G-CSF椭圆形表示G-CSF单体。该G-CSF 二聚体的一种序列如SEQ ID NO 1所示,其中第1-174位为G-CSF, % 175-190位为连接肽,第191-364位为另一 G-CSF。图2显示了本发明一种G-CSF 二聚体的示意图。其中,“_”表示氨基酸连接肽, G-CSF椭圆形表示G-CSF单体,标记为“C”的椭圆形表示载体蛋白,并且G-CSF位于载体蛋白的N-末端。一种用于构成该G-CSF 二聚体的、带有Fc片段的G-CSF单体的序列如SEQID NO 2所示,其中第1-174位为G-CSF,第175-190位为连接肽,第191-418位为人IgG2的Fc片段。二个带有Fc片段的G-CSF单体,通过Fc的配对作用构成二聚体。一种用于构成该G-CSF 二聚体的、带有Fc片段的G-CSF单体的序列如SEQID NO 3所示,其中第1-174位为G-CSF,第175-180位为连接肽,第191-408位为人IgG2的Fc片段。二个带有Fc片段的G-CSF单体,通过Fc的配对作用构成二聚体。图3显示了本发明一种G-CSF 二聚体的示意图。其中,“_”表示氨基酸连接肽, G-CSF椭圆形表示G-CSF单体,标记为“C”的椭圆形表示载体蛋白,并且G-CSF位于载体蛋白的C-末端。一种用于构成该G-CSF 二聚体的、带有Fc片段的G-CSF单体的序列如SEQID NO 4 所示,其中第1-2 位为人IgG2的Fc片段,第2四-244位为连接肽,第245-418位为G-CSF。 二个带有Fc片段的G-CSF单体,通过Fc的配对作用构成二聚体。一种用于构成该G-CSF 二聚体的、带有Fc片段的G-CSF单体的序列如SEQID NO 5 所示,其中第1-2 位为人IgG2的Fc片段,第2四-234位为连接肽,第235-418位为G-CSF。 二个带有Fc片段的G-CSF单体,通过Fc的配对作用构成二聚体。图4显示了单次注射同摩尔数G-CSF的重组人G-CSF单体(G_CSF,PEG化G-CSF) 和G-CSF二聚体(G-CSF-D)对正常小鼠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计数的作用(均值士标准差)。 结果表明,本发明的G-CSF 二聚体在体内能够更强地促进粒系造血细胞的分化成熟,提高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ANC)。图5显示了 G-CSF单体和G-CSF 二聚体对5_FU诱导的小鼠嗜中性粒细胞减少模型中嗜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发明的G-CSF 二聚体(G-CSF-D)治疗效果明显优于PEG化的G-CSF单体。图6显示了 G-CSF单体和G-CSF 二聚体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食蟹猴模型上的作用。结果表明,本发明的G-CSF 二聚体(G-CSF-D)治疗效果明显优于PEG 化的G-CSF单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首次意外地发现与G-CSF单体相比,使用重组人G-CSF 二聚体,可以产生更强的受体激活信号而加快骨髓嗜中性粒细胞的分化和增殖。 同时G-CSF 二聚体的药代(pharmacokinetics)和药动(pharmacodynamics)性质优于重组人G-CSF单体,因此在肿瘤病人化疗后,可有效降低重度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并缩短重度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G-CSF 二聚体本发明的G-CSF二聚体的结构如式I所示。代表性的结构如图1-3中所示。其中, 载体蛋白包括(但并不限于)是指人IgG(l,2,3,4)的Fc片段、或人白蛋白(albumin) 0G-CSF位于可用载体蛋白的C-末端,也可用位于载体蛋白的N-末端。如本文所用,术语“连接肽”(linker)指位于G-CSF单体和G-CSF单体之间的、起连接作用的短肽。连接肽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制。连接肽的长度通常为5-50个氨基酸。通常,连接肽不影响或不显著影响G-CSF单体和G-CSF单体形成正确的折叠和空间构象。一些连接肽的例子包括(但并不限于)较佳地,所述的连接肽具有选自下组的氨基酸序列(a)疏水性氨基酸Gly和Pro构成的3_16个氨基酸序列,例如 Gly-Pro-Gly-Pro-Gly-Pro ;(b)多克隆位点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该序列通常为5-20个,较佳地10-20个氨
基酸;(c)来自于G-CSF单体之外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例如来自于IgG或白蛋白的氨基酸序列;(d)由(a)、(b)和(C)组合形成的氨基酸序列。优选的连接肽包括GSGGGSGGGGSGGGGS(SEQID NO :1 中第 175-190 位)和 ASTKGP (SEQ ID NO 3 中第 175-180 位)。此外,在融合蛋白的N端或C末端还可添加其他不影响G-CSF单体活性的氨基酸序列。较佳地,这些添加的氨基酸序列有利于表达(如信号肽),有利于纯化(如6XHis序列、酿酒酵母α-因子信号肽切割位点(Glu-Lys-Arg),或可促进融合蛋白的活性。制备方法编码本发明G-CSF 二聚体或融合蛋白的DNA序列,可以全部人工合成。也可用PCR 扩增或合成的方法获得G-CSF第一单体和/或G-CSF第二单体的编码DNA序列,然后将其拼接在一起,形成编码本发明融合蛋白的DNA序列。
为了提高宿主细胞的表达量,可以对G-CSF 二聚体编码序列进行改造,例如采用宿主细胞偏好的密码子,消除不利于基因转录及翻译的序列。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酵母细胞或哺乳动物细胞偏好的密码子,并采用计算机DNA软件对G-CSF 二聚体基因进行检测,排除在基因中不利于基因转录及翻译的序列,包括内含子剪切位点,转录终止序列等。在获得了编码本发明新融合蛋白的DNA序列之后,将其连入合适的表达载体,再转入合适的宿主细胞。最后,培养转化后的宿主细胞,通过分离纯化得到本发明的新的融合蛋白。如本文所用,术语“载体”包括质粒、粘粒、表达载体、克隆载体、病毒载体等。在本发明中,可选用本领域已知的各种载体如市售的载体。比如,选用市售的载体,然后将编码本发明新融合蛋白的核苷酸序列可操作地连于表达调控序列,可以形成蛋白表达载体。如本文所用,“可操作地连于”指这样一种状况,即线性DNA序列的某些部分能够影响同一线性DNA序列其他部分的活性。例如,如果信号肽DNA作为前体表达并参与多肽的分泌,那么信号肽(分泌前导序列)DNA就是可操作地连于多肽DNA ;如果启动子控制序列的转录,那么它是可操作地连于编码序列;如果核糖体结合位点被置于能使其翻译的位置时,那么它是可操作地连于编码序列。一般,“可操作地连于”意味着相邻近,而对于分泌前导序列则意味着在阅读框中相邻。在本发明中,术语“宿主细胞”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常用的原核宿主细胞的例子包括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常用的真核宿主细胞包括酵母细胞,昆虫细胞、和哺乳动物细胞等。较佳地,该宿主细胞是真核细胞,更佳地是哺乳动物细胞。在获得转化的宿主细胞后,可在适合表达本发明融合蛋白的条件下培养该细胞, 从而表达出融合蛋白。然后再分离出表达的融合蛋白。药物组合物和施用方法由于本发明G-CSF 二聚体可产生更强的受体激活序号并具有优异的血清半衰期, 因此本发明G-CSF 二聚体以及含有本发明G-CSF 二聚体为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可用于治疗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其中,所述的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包括放疗、化疗所导致的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包含安全、有效量范围内的本发明G-CSF 二聚体及药理上可以接受的赋形剂或载体。其中“安全、有效量”指的是化合物的量足以明显改善病情,而不至于产生严重的副作用。通常,药物组合物含有0. OOl-IOOOmg本发明G-CSF 二聚体/齐IJ, 较佳地0. 05-300mg本发明G-CSF 二聚体/剂,更佳地,含有0. 5-200mg本发明G-CSF 二聚体/剂。本发明的化合物及其药理上可接受的盐可制成各种制剂,其中包含安全、有效量范围内的本发明G-CSF 二聚体或其药理上可接受的盐及药理上可以接受的赋形剂或载体。 其中“安全、有效量”指的是化合物的量足以明显改善病情,而不至于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化合物的安全、有效量根据治疗对象的年龄、病情、疗程等具体情况来确定。“药理上可以接受的赋形剂或载体”指的是一种或多种相容性固体或液体填料或凝胶物质,它们适合于人使用,而且必须有足够的纯度和足够低的毒性。“相容性”在此指的是组合物中各组份能与本发明的化合物以及它们之间相互掺和,而不明显降低化合物的药效。药理上可以接受的赋形剂或载体部分例子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如羧甲基纤维素钠、乙基纤维素钠、纤维素乙酸酯等)、明胶、滑石、固体润滑剂(如硬脂酸、硬脂酸镁)、硫酸钙、植物油(如豆油、芝麻油、花生油、橄榄油等)、多元醇(如丙二醇、甘油、甘露醇、山梨醇等)、乳化剂(如吐温 )、润湿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着色剂、调味剂、稳定剂、抗氧化剂、防腐剂、无热原水等。施用本发明G-CSF二聚体时,可以口服、直肠、肠胃外(静脉内、肌肉内或皮下)、局部给药。用于口服给药的固体剂型包括胶囊剂、片剂、丸剂、散剂和颗粒剂。在这些固体剂型中,活性化合物与至少一种常规惰性赋形剂(或载体)混合,如柠檬酸钠或磷酸二钙,或与下述成分混合(a)填料或增容剂,例如,淀粉、乳糖、蔗糖、葡萄糖、甘露醇和硅酸;(b) 粘合剂,例如,羟甲基纤维素、藻酸盐、明胶、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蔗糖和阿拉伯胶;(c)保湿剂,例如,甘油;(d)崩解剂,例如,琼脂、碳酸钙、马铃薯淀粉或木薯淀粉、藻酸、某些复合硅酸盐、和碳酸钠;(e)缓溶剂,例如石蜡;⑴吸收加速剂,例如,季胺化合物;(g)润湿剂,例如鲸蜡醇和单硬脂酸甘油酯;(h)吸附剂,例如,高岭土 ;和(i)润滑剂,例如,滑石、硬脂酸钙、硬脂酸镁、固体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其混合物。胶囊剂、片剂和丸剂中,剂型也可包含缓冲剂。固体剂型如片剂、糖丸、胶囊剂、丸剂和颗粒剂可采用包衣和壳材制备,如肠衣和其它本领域公知的材料。它们可包含不透明剂,并且,这种组合物中活性化合物或化合物的释放可以延迟的方式在消化道内的某一部分中释放。可采用的包埋组分的实例是聚合物质和蜡类物质。必要时,活性化合物也可与上述赋形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微胶囊形式。用于口服给药的液体剂型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乳液、溶液、悬浮液、糖浆或酊剂。 除了活性化合物外,液体剂型可包含本领域中常规采用的惰性稀释剂,如水或其它溶剂,增溶剂和乳化剂,例知,乙醇、异丙醇、碳酸乙酯、乙酸乙酯、丙二醇、1,3-丁二醇、二甲基甲酰胺以及油,特别是棉籽油、花生油、玉米胚油、橄榄油、蓖麻油和芝麻油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寸。除了这些惰性稀释剂外,组合物也可包含助剂,如润湿剂、乳化剂和悬浮剂、甜味剂、娇味剂和香料。除了活性化合物外,悬浮液可包含悬浮剂,例如,乙氧基化异十八烷醇、聚氧乙烯山梨醇和脱水山梨醇酯、微晶纤维素、甲醇铝和琼脂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等。用于肠胃外注射的组合物可包含生理上可接受的无菌含水或无水溶液、分散液、 悬浮液或乳液,和用于重新溶解成无菌的可注射溶液或分散液的无菌粉末。适宜的含水和非水载体、稀释剂、溶剂或赋形剂包括水、乙醇、多元醇及其适宜的混合物。用于局部给药的本发明G-CSF 二聚体的剂型包括软膏剂、散剂、贴剂、喷射剂和吸入剂。活性成分在无菌条件下与生理上可接受的载体及任何防腐剂、缓冲剂,或必要时可能需要的推进剂一起混合。本发明G-CSF 二聚体可以单独给药,或者与其他药学上可接受的化合物联合给药。(通常,本发明的G-CSF 二聚体不与G-CSF单体联用)。使用药物组合物时,是将安全有效量的本发明G-CSF 二聚体适用于需要治疗的哺乳动物(如人),其中施用时剂量为药学上认为的有效给药剂量,对于60kg体重的人而言,每次给药剂量通常为0. 01 300mg,优选0. 5 lOOmg。当然,具体剂量还应考虑给药途径、 病人健康状况等因素,这些都是熟练医师技能范围之内的。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在于
1.可产生更强的受体激活信号;
2.更强的体内生物半衰期。
3.在动物模型已证实具有显著的、明显优于现有产品的治疗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的效果。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如 Sambrook 等人,分子克隆实验室手册(New York Co I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1989)中所述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实施例1用常规方法制备和纯化,获得结构如图1-图3所示的G-CSF 二聚体(序列为SEQ ID NO :1,或单体序列如SEQ ID NO :2_5所示)。实施例2G-CSF 二聚体体内半衰期大鼠皮下单次注射G-CSF 二聚体(由序列如SEQ ID NO 2所示的二个G-CSF单体构成的二聚体)100ug/kg,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表所示(η = 6).单体G-CSF在大鼠的半衰期约2小时。
权利要求
1.一种人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二聚体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治疗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药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包括放疗、化疗所导致的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二聚体是式 I所示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二聚体,M1-L-M2 式 I 式中,Ml是人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第一单体; M2是人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第二单体;L是位于所述的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之间的,将所述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连接在一起的接头元件,其中,所述的G-CSF 二聚体保持了 G-CSF的生物活性,并且其血清半衰期是所述第一单体或第二单体的血清半衰期的2倍以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头元件L选自下组 (i)3-50个氨基酸的短肽;( )式II所示的多肽元件-Z-Y-Z- 式 II式中,Y为载体蛋白;Z为无、或1-30个氨基酸的短肽; “_”为化学键或共价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是相同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活性包括(a).作用于嗜中性粒前体细胞和骨髓干细胞,驱动嗜中性粒细胞的分化、增殖和成熟;(b)激活成熟的嗜中性细胞参与免疫反应。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蛋白是白蛋白或人IgG的Fc片段。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是肽键。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聚体是由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 2-5所示的单体所构成的二聚体。
10.一种人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二聚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聚体的结构如式I所示,M1-L-M2 式 I 式中,Ml是人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第一单体; M2是人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第二单体;L是位于所述的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之间的,将所述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连接在一起的接头元件,其中,所述的G-CSF 二聚体保持了 G-CSF的生物活性,并且其血清半衰期是所述第一单体或第二单体的血清半衰期的2倍以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G-CSF二聚体在治疗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的应用。具体地,本发明通过使用重组人G-CSF二聚体分子,在动物体内可以加快骨髓嗜中性粒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从而在肿瘤病人化疗后,降低重度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并缩短重度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时间。本发明的二聚体G-CSF的血清半衰期延长,且生物活性增加,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治疗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文档编号A61P7/00GK102380090SQ201010268290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31日
发明者严孝强, 孙乃超, 杨红舟, 黄予良, 黄智华 申请人:健能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