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2806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中风,又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通常是指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内的一组急性疾病,具体定义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象征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现今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也是三大疾病中发展最快、恢复最慢、死亡最多、致残最重的病种,给人类造成极大痛苦,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其中缺血性中风占中风总数的75%。 目前市场的治疗脑血管病虽然有多种的西药和中成药,但是都有或多或少的副作用。常用治疗中风的西药有一些少见副作用。如中枢神经系统抑郁症、谵妄;②外周神经系统下肢剧痛、痉挛性斜颈;③消化系统顽固性呃逆、腹泻;④变态反应全身性皮疹、固定型药疹、对称性皮疹等。常用治疗中风的中成药多是由活血化瘀药组成,如复方丹参针、丹参针、川芎嗪针、脉络宁针、清开灵针、醒脑静针、灯盏花素针、血塞通针、蝮蛇抗栓酶针等注射剂;或脑血康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安脑丸、醒脑健神丹、脑血栓片、脑安胶囊、华佗再造丸、中风回春片、血栓心脉宁、脑复康片以及银杏制剂等口服剂,大多有活血化瘀、醒脑开窍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该类产品具有一定疗效,但疗效不肯定,且该类药物还有易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出血等副作用,其疗效不尽满意,组方不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市面上常见治疗缺血性中风中西成药疗效不显著、副作用较大或价格偏贵的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临床疗效好、毒副作用小、标本兼治、价格低廉的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是由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药材制成的僵蚕2 20份、黄芪5 20份、地龙O. 5 10份、川弯I 4份。优选下述重量份的原药材僵蚕5 10份、黄苗5 10份、地龙O. 5 3份、川弯I 4份。更优选下述重量份的原药材僵蚕3份、黄芪8份、地龙3份、川芎2份。在制备该中药组合物的原料中还可以加入丹参5 20份、赤芍O. 5 5份;或石斛5 10份、葛根6 10份;或干地黄3 8份、山茱萸5 8份;或白芥子2 5份、石菖蒲3 10份、郁金2 5份;或地骨皮3 7份、牡丹皮3 7份、莲子心O. 7 2份;或金银花3 9份、蒲公英3 9份;或牛膝3 7份、续断3 7份。所述中药组合物可以制成任意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剂类型为胶囊、片剂、口服液、颗粒剂、丸剂、散剂、丹剂、膏齐U、超微粉体合剂或纳米中药合剂。根据各种剂型临床起效时间对比研究及成本控制计算,优选薄膜包衣片剂为本配伍最佳制备剂型。本发明制备工艺如下川芎、僵蚕采用乙醇提取;黄芪、地龙用水提取;乙醇提取工艺条件为40%乙醇,加热回流2次,加醇量分别为原药材重量份的10倍、8倍,提取时间分别为2. O、I. 5小时;水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3次,加水量分别为原药材重量份的10倍、8倍、8倍,提取时间为2. O小时、I. 5小时、I. 5小时;水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I. 20后,加入95%的乙醇,使药液含醇量为60%,静置24小时后过滤,与醇提取液真空70°C混合干燥;将醇提和水提的提取物干燥制成药物细粉,将药物细粉、乳糖、可溶性淀粉以14 : 3 : 3的比例混合,3% PVP K30的95%乙醇为粘合剂,O. 5%的微粉硅胶为助流剂, I %的硬质酸镁为润滑剂,结合颗粒工艺与压片工艺制成薄膜包衣剂。所述的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工艺,还可以加入丹参5 20份、赤芍O. 5 5份;或石斛5 10份、葛根6 10份;或干地黄3 8份、山茱萸5 8份;或白芥子2 5份、石菖蒲3 10份、郁金2 5份;或地骨皮3 7份、牡丹皮3 7份、莲子心O. 7 2份;或金银花3 9份、蒲公英3 9份;或牛膝3 7份、续断3 7份;其中石斛、干地黄、山茱萸、葛根、白芥子、石菖蒲、郁金、金银花、蒲公英、牛膝、续断采用水提取,地骨皮、牡丹皮采用乙醇提取。其中,乙醇提取工艺条件为40%乙醇,加热回流2次,加醇量分别为原药材重量份的10倍、8倍,提取时间分别为2. O、I. 5小时。水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3次,加水量分别为原药材重量份的10倍、8倍、8倍,提取时间为2. O小时、I. 5小时、I. 5小时;水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I. 20后,加入95%的乙醇,使药液含醇量为60%,静置24小时后过滤,与醇提取液真空70°C混合干燥。本发明的制剂在使用时根据病人的情况确定用法用量。本药剂规格每粒含提取物O. 35g,口服一次4-5粒,I日3次,连服4周为I疗程。本发明是选用僵蚕、地龙、黄芪和川芎进行组合的,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的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地治疗脑中风。僵蚕性成、辛,平。归肝、肺、胃经,善熄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且僵蚕经药理研究发现僵蚕醇水浸出液对小鼠、家兔均有催眠、抗惊厥作用;其提取液在体内、外均有较强的抗凝作用;僵蚕粉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轻度的抑菌作用,其醇提取物体外可抑制人体肝癌细胞的呼吸。黄芪性温,味甘,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自汗。选择地龙为佐药,是因为地龙成,寒,归肝、脾、膀胱经(中国药典)。可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其药理作用研究发现本药可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川芎性温,味辛,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头风头痛,寒痹筋挛,疮疡肿痛。经药理作用研究发现川芎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状况及肠系膜微循环等作用,并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水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对聚集装箱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可预防血栓的形成。在临床应用本品辛散温通,既有活血又能行气,为血中之气药。调和诸药,相辅相成,共堡养阴益气、活血化瘀之功效。经本发明者20余年临床经验发现,僵蚕佐以地龙在治疗中风,尤其是中风后遗症方面疗效突出,且无明显毒副作用,这是本配伍创新之处,僵蚕与地龙临床应用体会(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7.R277. 75 35)支持本论断。常见报道中用黄芪、川芎配伍治疗中风的药物组成较多,但研究者发现将僵蚕加入本配伍,佐以地龙疗效将极大增加,且尚未见报道。为了加强活血化瘀之功效,本发明药物还与丹参、赤芍组合,用于瘀血未去、精血亏耗。这是因为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丹参具有强心、增加血流量、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降低血脂等作用。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酒制活血散瘀力胜,多用于闭经或痛经,跌打损伤。丹参、赤芍合用,可加强川芎活血祛瘀之功效。为了达到更好的疗效,本发明药物还与葛根、石斛组合。这是因为石斛微寒、甘。归胃、肾经;可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葛根能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止泻。用于风热感冒或风寒感冒有项颈强硬者,热病烦渴,麻疹、风疹初起。其中葛根经药理作用研究发现总黄酮与葛根素能使冠脉扩张,总黄 酮还能对抗垂机后叶素引起的冠脉痉挛;降低心肌耗氧量;葛根素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脑血管,可使异常的脑循环正常化,加以葛根减弱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反应。并且还能扩张外周血管、抗缺氧作用、还能降低关感神经功能作用。石斛、葛根共佐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扩张外周血管之功,可用于中风伴神昏耳鸣、睡眠障碍等。为了能治疗脑中风伴有的糖尿病、肾出血、浮肿等疾病,本发明药物还与干地黄、山茱萸组合。这是因为干地黄甘苦,凉。归心、肝、肾经;具有滋阴养血功效;用于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等。山茱萸性微温,味酸、涩;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共佐君臣之品补肝益肾,达到治疗脑中风伴有的糖尿病、肾出血和浮肿疾病。为了治疗脑中风伴有的多痰疾病,本发明药物还与白芥子、石菖蒲、郁金组合。这是因为白芥子性温辛;归肺经,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石菖蒲辛、苦,温。归心、胃经。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菖蒲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等具有较好的作用。郁金辛、苦、寒;归肝、心、肺经。具有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的功效。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郁金对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三药共凑化痰祛瘀之功效。为了治疗脑中风伴有的高血压疾病,本发明还与地骨皮、牡丹皮、莲子心组合。这是因为地骨皮性寒甘;归肺、肝、肾经,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牡丹皮性微寒、苦、辛;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莲子心性寒、味苦、无毒,具有清心去热、涩精、止血、止咳等功效,可治疗心衰、口渴、吐血肿痛等病症。三者与本发明药物结合,既能治疗中风,又能治疗闻血压。为了治疗脑中风伴有的高血脂患者,本发明还与金银花、蒲公英组合。这是因为金银花性寒甘;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疗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蒲公英性寒甘、苦;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湿热黄疸、热淋涩痛。为了治疗脑中风伴有的四肢痉挛患者,本发明还与牛膝、续断组合。这是因为牛膝性平、苦、甘、酸;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瘢瘕,肝阳眩晕。续断性微温;苦、甘、辛;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用于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胎漏,跌扑损伤。发明的药物具有益气活血、祛痰通络的功能,大量临床证实,本发明药物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具有确切疗效,达到标本兼治之功效,其有效率达90%以上。本发明药物与干地黄、山茱萸组合,可以治疗脑中风伴有的糖尿病、肾出血、浮肿等疾病;与白芥子、石菖蒲、郁金组合,可治疗脑中风伴有的多痰疾病,与地骨皮、牡丹皮、莲子心组合,可治疗脑中风伴有的高血压疾病,与金银花、蒲公英组合,可治疗脑中风伴有的高血脂患者;与牛膝、续断组
合,可治疗脑中风伴有的四肢痉挛患者。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取原药材(按照重量份)僵蚕3份、黄芪8份、地龙3份、川芎2份以上四味原料中,将上述重量份的僵蚕与川芎,黄芪与地龙分两组粉碎成细粉,备用,细粉均能通过100目筛,其中不少于95%能通过120目筛;取僵蚕与川芎粉加10倍量40%乙醇71^,加热(温度65°C)回流提取2小时,第二次提取采用8倍重量份量40%乙醇,加热(温度65°C)回流提取I. 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于60°C浓缩至相对密度I. 20的稠膏;加入稠膏重量份8倍量的乙醇(乙醇浓度95% )洗脱4次,放置片刻,合并上清液,备用,残渣弃去。另取地龙与黄芪组细粉,加药粉重量份10倍的蒸馏水煎煮2. O小时,取上清液后,在药物残渣中加8倍重量份的蒸馏水煎煮I. 5小时,取上清液,再于药物残渣中加8倍重量份的蒸馏水煎煮I. 5小时,混合3种上清液,加热浓缩至相对密度I. 20后加入95%乙醇,使药液含醇量为60%,静置24小时后过滤,得水提取稠膏,合并两稠膏,混匀,摊膏,烘干,收集膏块,粉碎,得本药物配伍细粉,加乳糖及可溶性淀粉,使得药物细粉、乳糖、可溶性淀粉比例为14 3 3,另用3%PVP(K30)95%乙醇为粘合剂,O. 5%的微粉硅胶为助流剂,I %的硬质酸镁为润滑剂,结合颗粒工艺与压片工艺制成新薄膜包衣制剂。实施例2取原药材(按照重量份)僵蚕3重量份、黄芪8重量份、地龙3重量份、川芎2重量份、石斛6重量份、葛根8重量份。僵蚕与川芎、石斛、葛根采用乙醇提取;黄芪、地龙采用水提取,其他工艺同实例
Io实施例3取原药材(按照重量份)僵蚕2重量份、黄芪5重量份、地龙O. 5重量份、川芎I重量份、干地黄3重量份、山茱萸5重量份。黄芪、地龙、干地黄、山茱萸采用水提取;僵蚕、川芎采用乙醇提取,其他工艺同实例I。实施例4
取原药材(按照重量份)僵蚕20重量份、黄芪20重量份、地龙10重量份、川芎4重量份、白芥子3重量份、石菖蒲4重量份、郁金3重量份。地龙、黄芪、白芥子、石菖蒲、郁金采用水提取;僵蚕、川芎采用乙醇提取,其他工艺同实例I。实施例5取原药材(按照重量份)僵蚕5重量份、黄芪6重量份、地龙I重量份、川芎I重量份、地骨皮5重量份、牡丹皮4重量份、莲子心I. 5重量份。地龙、黄芪采用水提取;僵蚕、川芎、牡丹皮、莲子心采用乙醇提取,其他工艺同实例I。实施例6取原药材(按照重量份)僵蚕10重量份、黄芪10重量份、地龙3重量份、川芎4重量份、金银花6重量份、蒲公英4重量份。地龙、黄芪、金银花、蒲公英采用水提取;川芎、僵蚕采用乙醇提取,其他工艺同实例I。实施例7取原药材(按照重量份)僵蚕8重量份、黄芪15重量份、地龙8重量份、川芎2重量份、牛膝7重量份、续断7重量份。黄芪、地龙、牛膝、续断采用水提取;僵蚕、川芎采用乙醇提取,其他工艺同实例I。实验例I本配伍浸膏粉(实施例I制备)与脑复康片(乙酰胺吡咯烷酮片)由黑龙江哈慈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F 2001081,进行治疗对照实验,方法是将33只大鼠称编号,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生理盐水灌胃;假手术组(7只)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7只)生理盐水灌胃;脑复康组(6只)质量分数为2. 8的脑复康溶液灌胃,剂量0.28g*kg*d;本配伍浸膏粉组(6只)本配伍浸膏粉灌胃,剂量2. Sg· kg· d。每日I次,每次灌胃容量10ml/kg,连续3周;于最后一次用药后Ih麻醉大鼠,手术造成脑梗死模型,6h后取血标本,检测后各指标如下 各组血浆t-PA、PAI活性变化(& ± δ )
权利要求
1.ー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由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药材制成的僵蚕2 20份、黄芪5 20份、地龙O. 5 10份、川弯I 4份。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由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药材制成的僵蚕5 10份、黄芪5 10份、地龙O. 5 3份、川芎I 4份。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由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药材制成的僵蚕3份、黄芪8份、地龙3份、川芎2份。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制备该中药组合物的原料中还可以加入丹參5-20份、赤苟O. 5-5份;或石斛5 10份、葛根6 10份;或干地黄3 8份、山茱萸5 8份;或白芥子2 5份、石菖蒲3 10份、郁金2_5份;或地骨皮3 7份、牡丹皮3 7份、莲子心O. 7 2份;或金银花3 9份、蒲公英3 9份;或牛膝3 7份、续断3 7份。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脑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中药组合物 可以制成任意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脑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中药组合物的制剂类型为胶囊、片剂、ロ服液、颗粒剂、丸剂、散剂、丹剂、膏剂、超微粉体合剂或纳米中药合剂。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エ艺,其特征在于该エ艺包括如下步骤 川芎、僵蚕采用こ醇提取;黄芪、地龙用水提取; こ醇提取エ艺条件为40%こ醇,加热回流2次,加醇量分别为原药材的重量份的10倍、8倍,提取时间分别为2. O、I. 5小时; 水提取エ艺条件为提取3次,加水量分别为原药材重量份的的10倍、8倍、8倍,提取时间为2. O小吋、I. 5小吋、I. 5小时;水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I. 20后,加入95%的こ醇,使药液含醇量为60%,静置24小时后过滤,与醇提取液真空70°C混合干燥; 将醇提和水提的提取物干燥制成药物细粉,将药物细粉、乳糖、可溶性淀粉以14 : 3 : 3的比例混合,3%PVP K30的95%こ醇为粘合剤,O. 5%的微粉硅胶为助流剂,I %的硬质酸镁为润滑剤,结合颗粒エ艺与压片エ艺制成薄膜包衣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エ艺,其特征在于该エ艺包括如下步骤还可以加入丹參5-20份、赤芍O. 5-5份;或石斛5 10份、葛根6 10份;或干地黄3 8份、山茱萸5 8份;或白芥子2 5份、石菖蒲3 10份、郁金2_5份;或地骨皮3 7份、牡丹皮3 7份、莲子心O. 7-2份;或金银花3 9份、蒲公英3 9份;或牛膝3 7份、续断3 7份;其中石斛、干地黄、山茱萸、葛根、白芥子、石菖蒲、郁金、金银花、蒲公英、牛膝、续断采用水提取,地骨皮、牡丹皮采用こ醇提取。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及其制备工艺,该药物是由包括重量配比为僵蚕2~20份、黄芪5~20份、地龙0.5~10份、川芎1~4份的药材制成的,还能根据并发症的不同加入其它中药;采用川芎、僵蚕采用乙醇提取、黄芪、地龙用水提取的制备工艺。本发明的药物具有益气活血、祛痰通络的功能,大量临床证实,本发明药物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具有确切疗效,达到标本兼治之功效,其有效率达90%以上。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2846699SQ201110178359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9日
发明者葛金文 申请人:湖南中医药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