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部硬度可变的带气球的导管和带第2弯曲部的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816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入部硬度可变的带气球的导管和带第2弯曲部的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内窥镜的插入部引导到目标部位的插入部硬度可变的带气球的导管和带第2弯曲部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在医疗用的内窥镜中,被插入胃、肠等管腔内的内窥镜具有细长的插入部。管腔为立体地复杂屈曲的形状。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侧,设有例如能够在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等上改变插入部前端部的朝向的弯曲部。通过对手术医生把持的操作部中设置的例如弯曲杆进行操作,弯曲部在期望方向上进行弯曲动作。
例如,在胆道内插入细径且具有弯曲部的插入部的手术中,手术医生首先将内窥镜的插入部前端部插入到胆道附近。然后,手术医生进行导管导入手术、导管固定手术和插入部导入手术。导管导入手术是经由内窥镜的处置器械通道将带气球的导管导入胆道内的手术。导管固定手术是将带气球的导管的气球固定在胆道中的手术。插入部导入手术是沿着固定在胆道内的带气球的导管将插入部插入胆道内的手术。
这里,对导管导入手术、导管固定手术和插入部导入手术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所示,手术医生将插入部100导入十二指肠110内,将其配置在胆道附近。接着,手术医生进行使弯曲部102弯曲的操作,使前端部101的前端面与胆道111的十二指肠侧开口即通道出口(以下记载为出口)112对置。然后,手术医生进行导管导入手术、导管固定手术和插入部导入手术。
对导管导入手术进行说明。
手术医生从设置在前端部101的前端面的处置器械通道(未图示)的开口导出带气球的导管120。然后,手术医生将处置器械前端部121配置在胆道111的出口 112附近。
接着,如图2所示,手术医生以预定量将带气球的导管120的处置器械插入部122 从插入部100的前端面插入胆道111内。其结果,处置器械前端部121配置在胆道111内的期望位置。
对导管固定手术进行说明。
手术医生将处置器械前端部121配置在胆道111内的所述位置后,例如对设置在处置器械前端部121的气球123供给空气。如图2的虚线所示,气球123膨胀,膨胀后的气球123与胆道111的内壁紧密贴合。其结果,带气球的导管120的处置器械前端部121固定在胆道111内的期望位置。
对插入部导入手术进行说明。
手术医生将处置器械前端部121固定在胆道111内后,将插入部100引导到胆道 111内。在该引导时,手术医生使插入部100沿着带气球的导管120的处置器械插入部122、产.、rr.目丨』进。
但是,在将插入部100插入胆道111内时,在配置于胆道111内的处置器械插入部 122的硬度为软性的情况下和硬性的情况下,插入部100的引导产生以下差异。
另外,处置器械插入部122的硬度为软性是指处置器械插入部122容易弯曲的状态(也记载为第I挠性)。具体而言,在处置器械插入部122为第I挠性时,在该插入部122 贯穿插入于穿过弯曲部102内的处置器械通道内的状态下,伴随弯曲杆的操作,弯曲部102 顺畅地弯曲成期望的弯曲状态。
与此相对,处置器械插入部122的硬度为硬性是指处置器械插入部122很难弯曲的状态(也记载为第2挠性)。具体而言,是如下挠性在处置器械插入部122为第I挠性时,在该插入部122贯穿插入于穿过弯曲部102内的处置器械通道内的状态下,伴随弯曲杆的操作,弯曲部102很难变化为例如所述图1所示的期望的弯曲状态。
在插入胆道111内的处置器械插入部122具有第I挠性的情况下,在手术医生对弯曲杆(未图示)进行操作时,在处置器械插入部122配置在弯曲部102内的状态下,伴随弯曲杆操作,弯曲部102也成为期望的弯曲状态。
因此,在将处置器械插入部122配置在弯曲部102内的状态下,手术医生能够容易地使插入部100的前端部101与胆道111的出口 112对置。而且,手术医生之后能够顺畅地进行导管导入手术和导管固定手术。
但是,当手术医生转移到插入部导入手术而开始推入插入部100时,插入部100未被引导到胆道111内,处置器械插入部122的屈曲形状从图3的虚线所示的较大的屈曲形状R变化为双点划线所示的较小的屈曲形状r。S卩,插入部100不是沿着处置器械插入部 122前进,而是如图中箭头Y3所示在十二指肠110内移动,贯穿插入处置器械通道内的处置器械插入部122逐渐变化为张紧的状态。
与此相对,在插入胆道111内的处置器械插入部122具有第2挠性的情况下,处置器械插入部122的形状保持为屈曲形状R。其结果,在手术医生转移到插入部导入手术时, 如图4的双点划线所示,插入部100的前端部101沿着处置器械插入部122插入到胆道111 内的期望位置。
但是,在导管导入手术中,在第2挠性的处置器械插入部122配置在弯曲部102内的状态下,当手术医生对弯曲杆进行操作后,弯曲部102无法变化为期望的弯曲形状。其结果,如图5所示,插入部100的前端部101配置在与手术医生期望的方向不同的位置,很难控制处 置器械插入部122的突出方向。
因此,在处置器械插入部122为第2挠性的情况下,例如需要如下所示变更作业顺序。
手术医生在将处置器械插入部122配置在弯曲部102的后方侧的状态下,对弯曲杆进行操作。其结果,如所述图1所示,前端部101与胆道111的出口 112对置。然后,手术医生使处置器械插入部122穿过弯曲的弯曲部102内而插入胆道111内。
但是,第2挠性的处置器械插入部122的直线前进性高。因此,在以上述顺序将处置器械插入部122插入胆道111内时,可能产生该插入部122无法顺畅地穿过弯曲部102 内的不良情况、或者从前端部101突出的处置器械插入部122如图6的箭头Y6所示在胆道 111内直线前进的情况等。而且,当处置器械插入部122在胆道111内直线前进时,处置器械前端部121可能与内壁抵接。
这样,在带气球的导管的处置器械插入部中,要求能够容易地将处置器械前端部配置在胆道内的期望位置的可配置挠性、以及能够沿着处置器械插入部将插入部的前端部弓丨导到胆道内的期望位置的可引导挠性。
在日本特开2007-319668号公报(以下记载为专利文献I)中示出如下的医疗用导管具有能够插入患者的体腔中的远位端部,具有第I柔软导管节,具有配置在该第I柔软导管节的远位侧的第2柔软导管节。该医疗用导管构成为仅使第I柔软导管节硬化/柔软, 并且构成为仅使第2柔软导管节硬化/柔软。
但是,专利文献I所示的医疗用导管的结构复杂。而且,在该医疗用导管中,很难通过单次动作将插入部整体从硬化状态切换为柔软状态、或者相反从柔软状态切换为硬化状态。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带气球的导管和带第2 弯曲部的内窥镜能够通过单次动作使带气球的导管的插入部的挠性从第I挠性变化为第 2挠性、或者从第2挠性变化为第I挠性。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插入部硬度可变的带气球的导管具有插入部,其具有螺旋状部件以及外皮,该螺旋状部件伸缩自如且具有预定的弹力,压缩长度被设定为预定的长度,该外皮是具有流体管路的预定挠性的管体,具有围绕有所述螺旋状部件的外皮主体和在该外皮主体的一端侧设置的外皮端部,该外皮端部的直径比所述外皮主体粗且具有供所述螺旋状部件的一端面抵接的抵接面,在所述该外皮端部具有所述流体管路的一个开口, 在所述外皮主体的另一端侧具有该流体管路的另一开口 ;膨胀收缩自如的气球,其设置在所述外皮的外皮端部,构成为通过经由所述流体管路的一个开口供给流体而膨胀,外径尺寸膨胀为比该外皮端部的外径粗,通过经由该一个开口排出流体而收缩,与所述外皮端部的外周面紧密贴合;以及操作部,其具有操作部主体以及滑动部件,该操作部主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外皮的另一端侧,具有与经由所述流体管路向所述气球内供给流体、或进行该气球内的流 体排出的流体供排装置直接或间接连接的流体供排装置连接部,该滑动部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操作部主体的内周面侧,通过所述螺旋状部件所具有的弹力而配置在该操作部主体的另一端侧。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带第2弯曲部的内窥镜具有位于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侧的第I弯曲部和与该第I弯曲部连续设置的第2弯曲部,在内窥镜的操作部中具有包含对所述第I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旋钮的第I操作装置、包含对所述第2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旋钮的第2操作装置、与供导出到体内的处置器械贯穿插入的处置器械通道连通的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其中,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中的第2操作装置除了所述弯曲旋钮以外,还具有进退旋钮,其使经由所述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导出到体内的所述处置器械进退;以及选择性动力传递机构部,其选择性地进行通过所述进退旋钮的操作而实现的所述处置器械的进退动作、或通过所述弯曲旋钮的操作而实现的使第2弯曲部向一个方向弯曲且使所述处置器械后退的连动动作。


图1涉及将插入部插入胆道内的手术,是说明导管导入手术的图。
图2涉及将插入部插入胆道内的手术,是说明导管固定手术的图。
图3涉及将插入部插入胆道内的手术,是说明处置器械插入部为第I挠性的情况下的插入部导入手术中的插入部与处置器械插入部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4涉及将插入部插入胆道内的手术,是说明处置器械插入部为第2挠性的情况下的插入部导入手术中的插入部与处置器械插入部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5涉及将插入部插入胆道内的手术,是说明处置器械插入部为第2挠性的情况下的导管导入手术的不良情况的一例的图。
图6涉及将插入部插入胆道内的手术,是说明处置器械插入部为第2挠性的情况下的导管导入手术的不良情况的另一例的图。
图7是说明具有内窥镜和插入部硬度可变的带气球的导管的内窥镜系统的图。
图8是说明操作部的操作状态为第I操作状态且螺旋状部件为自然长的插入部硬度可变的带气球的导管的图。
图9是图8的箭头Y9-Y9线剖视图。
图10是说明具有插入部硬度可变的带气球的导管和内窥镜的内窥镜系统的作用的图,是说明使用插入部硬度可变的带气球的导管使位于十二指肠内的内窥镜的插入部贯穿插入胆道内的顺序的图。
图1lA是说明操作部的操作状态为第2操作状态且使螺旋状部件紧密贴合的插入部硬度可变的带气球的导管的图。
图1lB是说明在使气球膨胀的同时使导管插入部的硬度变硬的插入部硬度可变的带气球的导管的图。
图12A涉及构成导管插入部的螺旋状部件的另一结构例,是说明卷绕截面形状为梯形形状的单线而构成且在前端侧部规定部分具有切除部的螺旋状部件的图。
图12B是图12A的箭头Y12B-Y12B线剖视图。
图13涉及构成导管插入部的螺旋状部件的又一结构例,是说明卷绕单线直径周期变化的单线、且在前端侧部规定部分具有由细径单线形成的细径绕线部和由粗径单线形成的粗径绕线部的螺旋状部件的图。
图14是示出在具备内窥镜和带气球的导管的内窥镜系统中,为了将内窥镜插入部插入胆道内而使导管插入部的气球膨胀并与胆道的壁紧密贴合固定的状态的图,其中, 所述内窥镜的内窥镜插入部具有第I弯曲部和第2弯曲部。
图15是示出内窥镜插入部的第I弯曲部沿着张紧状态的导管插入部移动并插入配置到胆道内的状态的图。
图16是示出沿着导管插入部将自由弯曲状态的第I弯曲部和第2弯曲部导入到气球附近的状态的图。
图17是说明在操作部中设置第I操作装置和第2操作装置的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的图。
图18是说明导管进退旋钮所具有的突起部的结构和作用的图。
图19是说明具有选择性动力传递机构部的第2操作装置的平面图。
图20是说明具有选择性动力传递机构部的第2操作装置的侧视图。
图21是说明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的结构的旋钮轴长度方向剖视图。
图22是图21的箭头Y22-Y22线剖视图。
图23是说明在使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的第I旋转体旋转时所旋转的第I旋转体的外侧面与球部抵接的状态的图。
图24是说明第I旋转体的旋转的图。
图25是说明在使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的第2旋转体旋转时所旋转的第2旋转体的内侧面与球部抵接的状态的图。
图26是说明第I旋转体伴随第2旋转体的旋转而旋转的随动旋转状态的图。
图27是说明在分支为胆囊管和总肝管的分支部中配置的气球的图。
图28A是示出适于配置在分支部中的气球的一例的图。·
图28B是示出适于配置在分支部中的气球的另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7-图1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7所不,内窥镜系统I构成为具有内窥镜2和插入部硬度可变的带气球的导管(以下简记为导管)3。
内窥镜2构成为具有具有挠性的细长的内窥镜插入部11、在内窥镜插入部11的基端侧设置的内窥镜操作部12、从内窥镜操作部12的侧部延伸的具有挠性的通用缆线13。 在通用缆线13的端部设有内窥镜连接器14,该内窥镜连接器14以装卸自如的方式与作为外部装置的例如光源装置(未图示)连接。
内窥镜插入部11构成为从前端侧起依次连续设置前端部15、弯曲部16、具有挠性的挠性管部17。弯曲部16构成为例如在上下方向上弯曲。在内窥镜操作部12中设有用于对弯曲部16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操作装置18。标号19是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如箭头Y7a所示,导管3等处置器械经由处置器械插入口 19插入处置器械通道(未图示)中,并从通道前端开口(未图示)导出到体内。
导管3构成为主要具有导管插入部31、导管操作部32、气球33。导管插入部31采用挠性变化的结构。导管操作部32改变导管插入部31的挠性。气球33膨胀收缩自如,设置在导管插入部31的前端部。
导管插入部31构成为具有外皮34和螺旋状部件35。导管操作部32构成为具有操作部主体36和滑动部件37。如箭头Y7b所示,滑动部件37相对于操作部主体36进退自如。这里,图示的导管操作部32的状态是使导管插入部31的挠性变化为最硬的第2挠性的状态。此时,滑动部件37相对于操作部主体36前进。
标号38是流体管。流体管38从作为外部装置的流体供排装置(未图示)延伸出。 标号39是流体供排装置连接部(以下简记为流体接头),连接着流体管38。
另外,流体供排装置连接部不限于流体接头39,也可以是连接作为流体供排装置的注射器的鲁尔接头。
参照图8对导管3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外皮34是具有外皮用流体路41的具有预定挠性的管体。外皮34构成为具有外皮主体42和外皮端部43。在外皮主体42上围绕有螺旋状部件35。外皮端部43设置在外皮主体42的一端侧。在外皮端部43处装配有气球33。
外皮端部43的直径比外皮主体42粗。外皮端部43具有供螺旋状部件35的一端面抵接的抵接面43r。在外皮端部43的气球安装范围内形成有气球用开口 41f。气球用开口 41f是外皮用流体路41的一个开口。外皮用流体路41的另一个开口作为管基端开口 41r而形成在外皮主体42的另一端面上。
另一方面,螺旋状部件35是细长的螺旋弹簧。螺旋状部件35构成为,以预定的线径和螺距而具有预定的弹力,在预定的自然长度下变形为预定的压缩长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皮主体42的长度设定为比螺旋状部件35的自然长度长预定的长度。
气球33例如为管形状。气球33的前端侧和基端侧通过粘接、或绕线粘接而固定在外皮34的外皮端部43的外周面。通过经由气球用开口 41f对气球33内供给空气或水等流体,气球33膨胀为大致球形。气球33膨胀为外径尺寸比外皮端部43的外径大(参照图10、11),例如成为与胆道的壁紧密贴合配置的结构。
另外,通过从气球用开口 41f排出供给到气球33内的流体,气球33收缩,如本图所示,与外皮端部43的外周面紧密贴合。
如图8、图9所示,操作部主体36构成为具有兼用作把持部的操作部外装体51和外皮固定部件52。
操作部外装体51为具有轴向贯通孔51h的管形状。在轴向贯通孔51h内的预定的位置一体地固定有外皮固定部件52。并且,在轴向贯通孔51h内,以滑动自如的方式配置有构成滑动部件37的后述的第I筒部61。
外皮固定部件52固定设置在从螺旋状部件35突出的外皮主体42的另一端部。外皮固定部 件52具有圆筒部53、多个例如4个凸部54、外皮用凹部55、操作部流体路56。操作部流体路56为屈曲形状。操作部流体路56具有操作部前端开口 56f和接头连通口 56r。
圆筒部53配置在第I筒部61的后述的内孔中。凸部54从圆筒部53的外周面突出,在周向上等间隔(在图9中为90度间隔)形成。凸部54的外周面与操作部外装体51的内周面抵接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外装体51和外皮固定部件52通过固定螺钉57而固定为一体。因此,多个凸部54中的一个凸部为流体用凸部54a,其余的凸部54为固定用凸部 54b。在固定用凸部54b的外周面侧形成有供固定螺钉57螺合的第2内螺纹部54bf。在流体用凸部54a的外周面侧形成有例如螺合固定流体接头39的第I内螺纹部54af和接头连通口 56r。
在该结构中,在操作部外装体51的外周面的预定的位置形成有接头用排放孔58 和螺纹孔59。接头用排放孔58对应于流体接头39。螺纹孔59对应于第2内螺纹部54bf。 螺纹孔59具有配置有固定螺钉57的头部的凹部和供螺纹部通过的排放孔。
外皮用凹部55是在外皮固定部件52的一端面侧形成的孔。在外皮用凹部55中配置有外皮主体42的另一端部。在外皮用凹部55的底面具有操作部前端开口 56f。外皮主体42的另一端部配置在外皮用凹部55中,例如通过粘接而一体地固定在外皮固定部件 52上。其结果,操作部流体路56的操作部前端开口 56f和外皮用流体路41的管基端开口 41r成为连通状态。
根据该结构,从作为外部装置的流体供排装置供给到流体管38的例如空气经由流体接头39、接头连通口 56r、操作部流体路56、操作部前端开口 56f、管基端开口 41r、外皮用流体路41和气球用开口 41f被供给到气球33内。
滑动部件37例如构成为具有兼用作把持部的第I筒部61和具有螺旋抵接部的第 2筒部62。
第I筒部61具有作为把持部的粗径部63和相对于外皮固定部件52滑动的滑动部64。在本实施方式中,粗径部63的外径尺寸和操作部外装体51的外径尺寸设定为直径大致相同。
滑动部64的外径尺寸比粗径部63的外径尺寸细。滑动部64被设定为以预定的嵌合方式卡入操作部外装体51的轴向贯通孔51h中。因此,滑动部64能够顺畅地在操作部外装体51的轴向贯通孔5Ih内进退。
滑动部64具有滑动孔65。滑动孔65构成为具有配置圆筒部53的内孔66、以及分别与4个凸部54对应的4个切口 67。内孔66的轴与滑动部件37的长度轴一致。在滑动部64的前端面具有开口。内孔66的底面的位置是与粗径部63的一端面相同的位置,或者如虚线所示,是比一端面深预定尺寸的位置。
与此相对,切口 67是使内孔66和外周面外侧连通的放射状的槽。切口 67的长度尺寸与使螺旋状部件35成为紧密贴合状态的移动量相同,或者设定为比该移动量长预定量。
第2筒部62具有轴向贯通孔68和凹部69。外皮主体42能够穿过轴向贯通孔68。 在凹部69中配设有围绕在外皮主体42上的螺旋状部件35的另一端部。轴向贯通孔68的中心轴和凹部69的中心轴与第2筒部62的长度轴同轴。标号69b是底面。底面69b是与螺旋状部件35的 另一端面抵接的抵接面。
第2筒部62通过粘接、螺合或作为紧固部件的螺钉等而一体地固定在第I筒部61上。
一体地固定有第I筒部61和第2筒部62的滑动部件37相对于使操作部外装体 51和外皮固定部件52为一体的操作部主体36滑动自如。
然后,在导管操作部32为第I操作状态时,导管插入部31的硬度为软性的第I挠性。在导管操作部32为第I操作状态时,滑动部件37的第2筒部62的另一端面与操作部主体36的外皮固定部件52的一端面抵接。在该第I操作状态下,围绕在外皮主体42上的螺旋状部件35成为自然长度。因此,导管插入部31的硬度为软性。
与此相对,在导管操作部32为第2操作状态时,导管插入部31的硬度为硬性的第 2挠性。在导管操作部32为第2操作状态时,构成滑动部件37的第I筒部61的第I筒部 61的一端面63f与操作部主体36的操作部外装体51的另一端面51r抵接。在该第2操作状态下,围绕在外皮主体42上的螺旋状部件35被压缩而成为紧密贴合状态。因此,导管插入部31的硬度为硬性。
S卩,导管插入部31通过使导管操作部32的滑动部件37进退而变化为第I操作状态和第2操作状态,从而得到第I挠性和第2挠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第I挠性和第2挠性与所述处置器械插入部122的硬度为软性或硬性的情况相同。
具体而言,在导管插入部31为第I挠性时,在内窥镜插入部11的弯曲部16内的处置器械通道内贯穿插入有导管插入部31的状态下,伴随弯曲操作装置18的操作,弯曲部 16也顺畅地弯曲成期望的弯曲状态。
另一方面,在导管插入部31为第2挠性时,能够使内窥镜插入部11沿着屈曲形状的导管插入部31进退。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导管操作部32为第I操作状态时,设定螺旋状部件35 的长度和从底面69b到抵接面43r的距离,使得螺旋状部件35成为自然长度,从而使得在螺旋状部件35的一端与抵接面43r之间、或螺旋状部件35的另一端与底面69b之间的任意一方形成有间隙。
对如上所述构成的具有导管3和内窥镜2的内窥镜系统I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对将内窥镜插入部11从十二指肠110贯穿插入胆道111内的手术进行说明。
首先,执刀医生在进行上述手术时,将内窥镜插入部11的前端部15插入到胆道 111的十二指肠开口即胆道出口 112附近。此时,第I挠性的导管插入部31贯穿插入内窥镜插入部11所具有的处置器械通道内。
接着,执刀医生适当对内窥镜操作部12中设置的弯曲操作装置18进行弯曲操作, 使前端部15的前端面与胆道出口 112对置。然后,执刀医生进行导管导入手术、导管固定手术和插入部导入手术,将内窥镜插入部11配置在胆道111内。
在导管导入手术中,执刀医生从处置器械通道的开口导出第I挠性的导管插入部 31的前端部。然后,执刀医生将导管插入部31的前端部配置在胆道111的出口 112附近。 然后,执刀医生以预定量将导管插入部31从内窥镜插入部11的前端面插入胆道111内。由此,将导管插入部31中设置的气球33配置在胆道111内的期望位置。
在导管固定手术中,执刀医生从作为外部装置的流体供排装置经由流体管38对气球33供给空气。于是,如图10的实线所示,气球33膨胀而以预定的紧密贴合力与胆道 111的内壁紧密贴合。其结果,导管插入部31固定在胆道111内的期望位置。
这里,执刀医生进行使导管操作部32的操作状态从第I操作状态变化为第2操作状态的操作,以使第I挠性的导管插入部31变化为第2挠性。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执刀医生进行如下的近前操作使例如右手把持的第I筒部61克服螺旋状部件35的弹力,在长度轴方向上,如箭头Yll所示,向左手把持的操作部外装体51移动。然后,执刀医生使第 I筒部61的一端面63与操作部外装体51的另一端面51r抵接。
于是,第2筒部62向气球33方向前进,前进的第2筒部62的底面69b与螺旋状部件35的另一端抵接。然后,伴随第2筒部62的前进,抵接面43r与底面69b之间的距离缩短。于是,如上所述,自然长度的螺旋状部件35被压缩而成为紧密贴合状态。其结果,导管插入部31的硬度被切换为第2挠性。
在插入部导入手术中,执刀医生使内窥镜插入部11沿着导管插入部31前进并将其引导到胆道111内。此时,由于导管插入部31为第2挠性,所以,导管插入部31的屈曲形状保持为较大的屈曲形状R。其结果,如图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内窥镜插入部11的前端部 15沿着导管插入部31插入到胆道111内的期望位置。
然后,执刀医生接着进行朝向胆道深部插入导管插入部31的导管导入手术、或从处置器械通道内拔出导管插入部31等。此时,执刀医生进行使导管操作部32的操作状态从第2操作状态返回第I操作状态的操作,使导管插入部31返回第I挠性。此时,执刀医生进行如下的近前操作将螺旋状部件35的弹力作为辅助动力,使右手把持的第I筒部61 向箭头Yll的相反方向移动。然后,当第2筒部62的另一端面62r与外皮固定部件52的一端面52f抵接时,导管插入部31返回第I挠性。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导管3,构成为使滑动部件37相对于操作部主体36进退自如。而且,构成为在第2筒部62与外皮固定部件52抵接的第I操作状态时,导管插入部 31的硬度为软性的第I挠性,在第I筒部61和操作部外装体51抵接的第2操作状态时,导管插入部31的硬度为硬性的第2挠性。
其结果,通过使滑动部件37在导管操作部32的长度轴方向上前进或后退的单次动作操作,能够容易地将导管插入部31的挠性从第I挠性切换为第2挠性、或者从第2挠性切换为第I挠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螺旋状部件35的一端与抵接面43r之间、或螺旋状部件35的另一端与底面69b之间的任意一方形成间隙,螺旋状部件35成为自然长度,从而使导管插入部31成为第I挠性。
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螺旋状部件35的一端和抵接面43r抵接、并且螺旋状部件 35的另一端和底面69b抵接的状态下,得到导管插入部31的第I挠性。
并且,也可以构成为,在第2操作状态时能够将钩子勾挂在凸部上。该情况下,例如,在操作部外装体51或第I筒部61的一方中设置具有钩部的卡定爪、即所谓的钩子(未图示)作为卡定部件,在操作部外装体51或第I筒部61的一方中设置卡定部、即所谓的棒状的凸部(未图示)作为供卡定爪的钩部勾挂的被卡定部件。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作为卡定爪的钩子勾挂在作为卡定部的凸部上,能够将导管操作部32保持为第2操作状态。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供给空气而膨胀的气球33紧密贴合固定在胆道111 的内壁上后,使第I挠性的导管插入部31变化为第2挠性。但是,如下所述,通过构成导管插入部31A,不对导管操作部32进行操作,就能够在使气球33膨胀的同时使导管插入部 31A的硬度变化为比第I挠性硬。
如图1lB所示,导管插入部3IA具有第I气球33A和第2气球33B。第I气球33A 设置在外皮主体42A的前端侧,具有与所述气球33相同的作用。第2气球33B配置在外皮主体42A与螺旋状部件35的间隙中。
外皮主体42A具有外皮用流体路41。在外皮用流体路41中,除了第I气球用开口 41Π以外,还具有第2气球用开口 41f2。第I气球用开口 41Π设置在外皮主体42的前端侧的第I气球安装范围内。第2气球用开口 41f2设置在外皮主体42的中央部的第2气球安装范围内。
气球33A、33B例如为管形状。气球33A、33B的前端侧和基端侧通过粘接、或绕线粘接而固定在外皮主体42的外周面。
根据该结构,从作为外部装置的流体供排装置向流体管38供给的例如空气供给到流体接头39、接头连通口 56r、操作部流体路56、操作部前端开口 56f、管基端开口 41r和外皮用流体路41后,经由第I气球用开口 41fl供给到第I气球33A内,并且经由第2气球用开口 41f2供给到第2气球33B内。
对具有气球33A、33B的导管插入部31A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导管导入手术中,执刀医生从处置器械通道的开口导出第I挠性的导管插入部 31的前端部。然后,执刀医生将导管插入部31的前端部配置在胆道111的出口 112附近。 然后,执刀医生以预定量将导管插入部31从内窥镜插入部11的前端面插入胆道111内。由此,将导管插入部31中设置的第I气球33A配置在胆道111内的期望位置。
在导管固定手术中,执刀医生从作为外部装置的流体供排装置经由流体管38供给空气。于是,第I气球33A膨胀而以预定的紧密贴合力与胆道111的内壁紧密贴合。其结果,导管插入部31A固定在胆道111内的期望位置。而且,第2气球33B在外皮主体42A 与螺旋状部件35之间的间隙内膨胀。于是,第2气球33B的外周面与螺旋状部件35的内面紧密贴合。其结果,螺旋状部件35很难相对于外皮主体42A运动,导管插入部33A很难弯曲。换言之,导管插入部31A的硬度比第I挠性硬。
这样,在导管插入部31A中设置第I气球33A和第2气球33B,在外皮用流体路41 中设置第I气球用开口 41fl和第2气球用开口 41f2。其结果,在使第I气球33A膨胀的同时使第2气球33B膨胀,使导管插入部31A变硬,能够容易地得到第2挠性。
另外,可以在螺旋状部件35的外周侧设 置防止螺旋状部件35扩径的管体(未图示),防止第2气球33B的外周面与螺旋状部件35的内面的紧密贴合性降低。
并且,在将上述内窥镜插入部11从十二指肠110侧插入胆道111内时,弯曲部16 的弯曲方向例如限定为图10中上方向。因此,也可以如图12A、图12B或图13所示形成导管插入部31的螺旋状部件35的前端侧,提高从十二指肠110向胆道111的弯曲性能。
具体而言,图12A所示的导管插入部31的螺旋状部件35A构成为以预定的螺距向中心轴方向卷绕截面形状为梯形形状的单线71的短边即上边。螺旋状部件35A具有预定的弹力,在预定的自然长度下变形为预定的压缩长度。
如图12A、图12B所示,在螺旋状部件35A的前端侧卷绕部72上设置弯曲特性变化部。弯曲特性变化部在前端侧卷绕部72的整周的一半例如图中上半部分形成斜线所示的切除部73,剩余部分是未加工部。
其结果,在螺旋状部件35A中,对前端侧卷绕部72向具有切除部73的方向弯曲的情况和向不具有切除部73的方向弯曲的情况进行比较时,弯曲特性大幅变化。具体而言, 与向不具有切除部73的方向的弯曲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向切除部73侧的弯曲。
另外,前端侧卷绕部72是从构成内窥镜插入部11的前端部15的前端配置在弯曲部16的基端弯曲块内的部分。
然后,执刀医生利用导管3进行将内窥镜插入部11从十二指肠110插入胆道111 内的手术,其中,所述导管3在导管插入部31中具有螺旋状部件35A。此时,执刀医生从内窥镜插入部11的前端将前端侧卷绕部72配置在弯曲部16内,并且考虑弯曲部16内的朝向进行配置,使得切除部73在十二指肠内朝向胆道方向。
然后,执刀医生将内窥镜插入部11的前端部15插入到胆道111的胆道出口 112 附近。然后,执刀医生对内窥镜操作部12中设置的弯曲操作装置18进行弯曲操作。于是, 通过在螺旋状部件35A的前端侧卷绕部72设置切除部73,弯曲部16容易弯曲。其结果,能够顺畅地使前端部15的前端面与胆道出口 112对置。
这样,在螺旋状部件35A的前端侧卷绕部72上设置切除部73,将该切除部73配置成在弯曲部16内的处置器械通道内朝向规定方向。于是,执刀医生能够以较小的弯曲力量对弯曲操作装置18进行弯曲操作,能够顺畅地使在处置器械通道内配置有螺旋状部件35A 的状态的弯曲部16弯曲。
另外,也可以形成使上述实施方式的螺旋状部件35的前端侧卷绕部的整周的一半成为半圆形状的切除部,改变螺旋状部件35的前端侧卷绕部的弯曲特性。
并且,导管插入部的螺旋状部件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卷绕单线直径周期变化为细径、粗径的线圈而形成螺旋状部件35B的前端侧卷绕部72。
图13所示的螺旋状部件35B的前端侧卷绕部72A是卷绕单线直径周期性变化的单线而构成的。前端侧卷绕部72A在整周的一半即图中上半部分具有由线径较细的细径单线形成的细径绕线部75,在图中下半部分具有由线径比细径单线粗预定尺寸的粗径单线形成的粗径绕线部76。
根据该结构,对使螺旋状部件35B的前端侧卷绕部72A向细径绕线部75侧弯曲的情况和向粗径绕线部76侧弯曲的情况进行比较时,与向粗径绕线部76侧的弯曲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向细径绕线部75侧的弯曲。其结果,能够得到与上述螺旋状部件35A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另外,也可以仅将切除部配置在从导管前端起的IOOmm的位置到180mm的范围内。 根据该结构,由于导管的行进沿着体内管腔的形状,所以,能够稳定地固定导管。
但是,图14示出具有内窥镜200和带气球的导管210的内窥镜系统220。内窥镜 200在内窥镜插入部203中具有第I弯曲部201和第2弯曲部202。在构成带气球的导管 210的导管插入部211的前端部212设有气球213。气球213处于膨胀状态,与胆道111的壁紧密贴合而固定。
在该状态下,执刀医生进行使内窥镜200的内窥镜插入部203所具有的第2弯曲部202弯曲的操作,同时,例如 由助手进行拉回带气球的导管210的导管插入部211的操作。于是,如图15所示,通过助手的拉回操作,导管插入部211变化为以预定的张力张紧的状态。另一方面,伴随执刀医生的第2弯曲部202的弯曲操作,第2弯曲部202弯曲。于是, 处于自由弯曲状态的第I弯曲部201沿着变化为张紧状态的导管插入部211移动,插入配置在胆道111内。
然后,进行使导管插入部211成为张紧状态的操作,并且进行使内窥镜插入部203 前进的操作。于是,如图16所示,能够沿着导管插入部211将自由弯曲状态的第I弯曲部 201和第2弯曲部202导入到胆道内的气球213附近。
但是,在上述内窥镜系统220中,需要进行由执刀医生实现的使第2弯曲部202弯曲的操作以及由助手实现的拉回导管插入部211的操作。因此,在没有助手帮助的状况下、 即只有执刀医生时,很难转移到沿着导管插入部211将内窥镜插入部203导入胆道111内的作业。因此,优选能够由执刀医生单独进行上述2个操作的带第2弯曲部的内窥镜。
这里,参照图17-图26对带第2弯曲部的内窥镜的结构进行说明。带第2弯曲部的内窥镜具有第I弯曲部和第2弯曲部,执刀医生能够单独地同时进行使第2弯曲部弯曲的操作和拉回导管插入部的操作。
图17所示的带第2弯曲部的内窥镜140构成为具有细长的插入部141、操作部 142、从操作部142的侧部延伸的通用缆线143。插入部141和通用缆线143具有挠性。操作部142设置在插入部141的基端侧。在通用缆线143的端部设有内窥镜连接器144。内窥镜连接器144以装卸自如的方式与作为外部装置的例如光源装置(未图示)连接。
插入部141构成为从前端侧起依次连续设置前端部145、第I弯曲部146、第2弯曲部147、具有挠性的挠性管部148。
第I弯曲部146连续设置在前端部145的基端侧。第2弯曲部147连续设置在第 I弯曲部146的基端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弯曲部146具有连接多个弯曲块而构成为例如能够在上下左右方向上弯曲的弯曲部组。第2弯曲部147具有连接多个弯曲块而构成为例如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弯曲的弯曲部组。
标号149是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作为处置器械的例如带气球的导管250的导管插入部251经由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 149贯穿插入处置器械通道(未图示)中,被导出到体内。
本实施方式的导管插入部251在配置于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 149的外部的插入部基端侧具有多个保持部252。保持部252是从导管插入部251突出的凸部。保持部252例如为球状部。
在操作部142中设有第I操作装置150和第2操作装置160。
第I操作装置150具有用于对第I弯曲部146进行弯曲操作的上下用弯曲旋钮151 和左右用弯曲旋钮152。第2操作装置160具有用于对第2弯曲部147进行弯曲操作的上下用弯曲旋钮161和使导管插入部251进退的导管进退旋钮(以下简记为进退旋钮)162。
上下用弯曲旋钮151例如为环形状,伴随转动操作而使第I弯曲部146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弯曲动作。左右用弯曲旋钮152例如为直径比上下用弯曲旋钮151小的环形状。 左右用弯曲旋钮152伴随转动操作而使第I弯曲部146在左右方向上进行弯曲动作。具体而言,上下用弯曲旋钮151通过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使第I弯曲部146例如向上方向弯曲。 另一方面,左右用弯曲旋钮152通过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使第I弯曲部1 46例如向右方向弯曲。
上下用弯曲旋钮161例如也为环形状,使第2弯曲部147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弯曲动作。具体而言,上下用弯曲旋钮161通过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使第2弯曲部146向上方向弯曲。
进退旋钮162为直径比上下用弯曲旋钮161大的环形状。进退旋钮162伴随转动操作而使导管插入部251进退。进退旋钮162具有从外周面突出的多个突起部163。突起部163例如在外周设置5个,相对于周向以等间隔的方式配置。
另外,突起部163的数量不限于5个,也可以是5个以下或5个以上。
如图18所示,突起部163具有导管插入部保持部164。导管插入部保持部164构成为具有插入部配置槽165和保持孔166。插入部配置槽165为周向细长的槽。保持孔166 形成在该槽165的中央。在保持孔166中配置有保持部252。在插入部配置槽165中配置有导管插入部251。
另外,导管插入部251所具有的保持部252的间隔与形成在进退旋钮162中的相邻的突起部163中设置的保持孔166的间隔一致。
根据该结构,在突起部163的保持孔166中配置有保持部252的状态下,通过使进退旋钮16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导管插入部251被牵引。然后,接着,通过使进退旋钮16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位于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 149侧的保持部252被配置在相邻的突起部 163的保持孔166中,导管插入部251进一步被牵引。
如图19所示,第2操作装置160构成为具有上下用弯曲旋钮161、进退旋钮162、 直动连杆机构172。标号300是构成后述选择性动力传递机构部的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
上下用弯曲旋钮161固定在第I旋钮轴170a上。进退旋钮162固定在第2旋钮轴170b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旋钮轴170b为管状部件。第I旋钮轴170a为圆柱部件。 而且,第I旋钮轴170a以转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第2旋钮轴170b所具有的贯通孔内。第 I旋钮轴170a的前端侧构成为从第2旋钮轴170b的前端突出预定量。
在第I旋钮轴170a的前端侧的预定的位置,经由未图示的一体紧固部件固定具有贯通孔173的环形状部件171,或者第I旋钮轴170a直接固定在后述连通孔(标号312)中。·
贯通孔173为具有凹部174和连通孔175的阶梯形状。在凹部174中配设有独立 /随动旋转机构部300。连通孔175使凹部174和外部连通。
如图19、图20所示,在环形状部件171上设有构成直动连杆机构172的突起部 172L。突起部172L相对于环形状部件171设置在预定的位置。
另外,在图20中,利用虚线示出由于位于图19的箭头Y20-Y20线的后方而没有图示的进退旋钮162和导管插入部251。
并且,环形状部件171和突起部172L可以是一体构造,也可以是分体构造。在环形状部件171和突起部172L分体的情况下,通过基于螺钉部件的螺合或粘接、焊接等构成为一体。
直动连杆机构172构成为主要具有突起部172L、驱动力传递棒176、滑动部件177、 一对连结销178。突起部172L具有凸部172La。连结销178突出设置在凸部172La上。在连结销178上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连结驱动力传递棒176的一端部。
滑动部件177以滑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设于操作部142内的滑动槽179内。连结销178也突出设置在滑动部件177的一面侧。在连结销178上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连结驱动力传递棒176的另一端部。
在滑动部件177的前端侧端部固定有第2弯曲部用上方向牵引线(以下简记为第 2弯曲部用线)180的基端部。第2弯曲部用线180的另一端部固定设置在构成第2弯曲部 147的未图示的弯曲部组的前端弯曲块的预定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构成直动连杆机构172的滑动部件177向滑动槽179的图中实线所示的左端侧移动,第2弯曲部147针对上方向成为最大弯曲状态。
具体而言,伴随环形状部件171的旋转,如箭头Y20a所示,当突起部172L从虚线所示的位置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与突起部172L的凸部172La连结的驱动力传递棒176使位于滑动槽179内的滑动部件177从虚线所示的位置向箭头20b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滑动部件177上固定的第2弯曲部用线180被牵引,第2弯曲部147向上方向进行弯曲动作。
另外,上下用弯曲旋钮161构成为能够通过把手(参照图17的标号161a)固定在期望的旋转位置。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第2弯曲部147构成为,通过上下用弯曲旋钮161的操作,仅向上方向的一个方向弯曲。
这里,对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300进行说明。
如图21、图22所示,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300构成为具有第I旋转体301和旋转力传递切换部302。
第I旋转体301是截面形状为正四边形的长方体,具有中央贯通孔303。在中央贯通孔303内贯穿插入有第2旋钮轴170b。第I旋转体301例如通过螺钉部件而一体地固定在第2旋钮轴170b的长度轴的规定位置。
旋转力传递切换部302构成为具有第2旋转体304、壳体305、移动部件306、球部 307。
第2旋转体304是圆筒部件。第2旋转体304通过基于螺钉部件的螺合或粘接、 焊接等而一体地固定在构成环形状部件171的贯通孔173的凹部174中。
在第2旋转体304中形成有第I旋转体配置用凹部(以下简记为配置凹部)311和连通孔312。配置凹部311的截面形状例如为正四边形。连通孔312使配置凹部311与外部连通。
在配置凹部311内,以旋转自如的方式配置第I旋转体301。在连通孔312内,例如以旋转自如的方式配置第2旋钮轴170b的前端部。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仅第I旋钮轴 170a穿过连通孔312内。
壳体305例如为双体构造,由壳主体321和盖体322构成。壳主体321例如具有凹部。壳主体321通过基于螺钉部件的螺合或粘接、焊接等而一体地固定在第2旋转体304 上。盖体322通过基于螺钉部件的螺合或粘接、焊接等而一体地固定在壳主体321上。
在壳主体321上形成有贯通孔323,第2旋钮轴170b以转动自如的方式 贯穿插入该贯通孔323中。在壳主体321上,从壳主体外侧朝向贯通孔323的中心轴方向形成有细长的多个贯通孔即长孔325。多个长孔325按照配置凹部311的截面形状而形成4个,以贯通孔323的中心轴为中心在周向上以90度间隔形成。在盖体322上形成有贯通孔324,第 2旋钮轴170b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贯穿插入该贯通孔324中。
移动部件306是截面形状为大致T字形状的阶梯柱状部件。移动部件306例如构成为具有粗径部331和小径部332。粗径部331是以滑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由壳主体321 和盖体322构成的空间部326内的滑动部。与此相对,小径部332穿过长孔325而配置在配置凹部311内。
粗径部331在空间部326内滑动自如,并且,小径部332相对于长孔325滑动自如。 即,移动部件306能够沿着长孔325移动。
球部307固定设置在移动部件306的小径部332的前端部。球部307的直径被设定为预定尺寸。具体而言,以相对配置的配置凹部311的内侧面313与第I旋转体301的外侧面308之间的间隙为基准,设定球部307的直径。
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300如图23所示,当第I旋转体301如箭头Y23a所示绕顺时针旋转时,第I旋转体301的外侧面308与球部307抵接。然后,当第I旋转体301进一步绕顺时针旋转时,如箭头Y23b所示,球部307沿着长孔325移动。
然后,通过使第I旋转体301进一步向相同方向旋转,如图24的箭头Y24所示,球部307移动到配置凹部311的角部。其结果,第I旋转体301单独绕顺时针旋转,不会由于球部307而妨碍旋转。
另外,在第I旋转体30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I旋转体301单独绕逆时针旋转。 图23、24所示的虚线的圆是第I旋转体301的角的移动轨迹。并且,构成为在壳主体321中设置构成空间部326的凹部,但是,也可以在盖体322上构成空间部326来设置凹部。
另一方面,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300如图25所示,当第2旋转体304如箭头25a 所示绕逆时针旋转时,内侧面313与球部307抵接。然后,通过使第2旋转体304进一步绕逆时针旋转,如Y25b所示,球部307沿着长孔325朝向外侧面308移动并与其抵接。
在抵接后,通过使第2旋转体304进一步向相同方向旋转,如图26所示,球部307 保持为由内侧面313和外侧面308夹持的状态。即,第2旋转体304和第I旋转体301隔着球部307而成为一体。
其结果,第2旋转体304的旋转驱动力经由球部307传递到第I旋转体301。于是,伴随第2旋转体304的箭头25a所示的绕逆时针的旋转,第I旋转体301也如箭头25c 所示绕逆时针旋转。即,伴随第2旋转体304的旋转,第I旋转体301向相同方向旋转。
如上所述构成的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300的第I旋转体301 —体地固定在进退旋钮162的第2旋钮轴170b上。另一方面,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300的第2旋转体304 经由环形状部件171和一体紧固部件181而一体地固定在上下用弯曲旋钮161的第I旋钮轴170a上。
其结果,当由执刀医生向例如图17中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对进退旋钮162 进行旋转操作时,伴随进退旋钮162的旋转,第2旋钮轴170b和第I旋转体301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其结果,如上所述,导管插入部251单独地进退移动。
另一方面,当由执刀医生向图17中的逆时针方向对上下用弯曲旋钮161进行操作时,与第I旋钮轴170a —体的环形状部件17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且,与环形状部件171 的凹部174 —体的第2旋转体304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与直动连杆机构172 —体的突起部172L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于是,如上述图26所示,伴随第2旋转体304的旋转,第I 旋转体301向相同方向旋转,第2弯曲部147向上方向进行弯曲动作,另一方 面,进退旋钮 16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导管插入部251被牵引。
S卩,在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带第2弯曲部的内窥镜140的第2操作装置160中设置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300。其结果,执刀医生能够选择性地进行选择进退旋钮162的操作而仅使导管插入部251单独进退的操作、以及选择上下用弯曲旋钮161的操作而伴随第 2弯曲部147的上方向弯曲操作来牵引导管插入部251的随动操作。
另外,设第I旋转体301的截面形状为正四边形,但是,截面形状不限于正四边形, 也可以是正三角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等。而且,配置有第I旋转体301的配置凹部311 的截面形状也不限于正四边形,构成为与第I旋转体301的形状一致。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伴随上下用弯曲旋钮161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操作,使进退旋钮16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但是,也可以对环形状部件171中设置的突起部172L的位置进行变更,构成为伴随上下用弯曲旋钮161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操作而使进退旋钮162 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或者伴随上下用弯曲旋钮161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操作而使进退旋钮 162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对如上所述构成的带第2弯曲部的内窥镜140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第2弯曲部的内窥镜140中,首先,如所述图14所示,执刀医生使从该内窥镜140导出的带气球的导管210的导管插入部211的前端部212中设置的气球 213成为膨胀状态,使其与胆道111的壁紧密贴合固定。在成为该状态后,执刀医生进行使上下用弯曲旋钮16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操作。于是,带第2弯曲部的内窥镜140的第2 弯曲部147向上方向弯曲,并且,带气球的导管210的导管插入部211被拉回。其结果,自由弯曲状态的第I弯曲部146沿着变化为张紧状态的导管插入部211移动。其结果,如所述图15所示,前端部145和第I弯曲部146的前端侧插入配置在胆道111内。
这样,在具有第I弯曲部146和第2弯曲部147的带第2弯曲部的内窥镜140的操作部142中,设置对第I弯曲部146进行弯曲操作的第I操作装置150、以及对第2弯曲部 147进行弯曲操作并使带气球的导管250的导管插入部251进退的第2操作装置160。而且,在第2操作装置160中设置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300,该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300 与第2弯曲部147的弯曲操作连动地牵引位于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 149的外部的导管插入部 251。
当执刀医生进行使上下用弯曲旋钮16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操作时,能够同时进行2个操作、即使第2弯曲部147向上方向弯曲的操作以及使导管插入部251成为张紧状态的操作。其结果,伴随第2弯曲部147的弯曲,第I弯曲部146沿着变化为张紧状态的导管插入部211配置在胆道111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导管插入部31中设置的气球33膨胀,使其与胆道111的壁紧密贴合并固定配置。但是,如图27所示,还考虑将气球33配置在作为胆道111的一部分的、分支为右肝管113和左肝管114的左右肝管合流部115。左右肝管合流部115是胆道 111中特别扩宽的空间。因此,在使位于左右肝管合流部115内的气球33膨胀并使气球33 与左右肝管合流部115的壁紧密贴合时,可能很难得到充分的紧密贴合力。
因此,寻求能够稳定地配置在左右肝管合流部115内的气球。
图28A所示的气球33A为在前端侧具有大径气球前端面131的管形状。气球前端面131构成为,其壁厚设定为比气球33A的其他部位的壁厚厚。因此,如上所述,当从流体供排装置经由流体管对气球33A内供给空气时,在气球前端面131膨胀之前,气球前端面131 的周围膨胀 。
其结果,气球33A膨胀为前端侧为大径、随着接近近前侧而逐渐成为小径的圆锥形状。即,在将气球前端面131配置在左右肝管合流部115内的状态下,通过使气球33A膨胀为圆锥形状,气球33A的侧周面挂在左右肝管合流部115的壁上。由此,能够稳定地保持配置膨胀的气球33A,而不会从左右肝管合流部115脱落到总胆管116内。
这样,通过将气球33A的膨胀形状设定为前端侧为大径、近前侧为小径的圆锥形状,能够可靠地配置膨胀的气球33A,而不会脱落到总肝管116内。因此,导管插入部31以稳定的状态配置在胆道111内。
另外,在气球33A配置在左右肝管合流部115以外的状态下,气球33A的侧周面与胆道111的壁紧密贴合,将导管插入部31固定配置在胆道111内。
气球膨胀时的形状不限于前端侧为大径、近前侧为小径的圆锥形状,如图28B所示,也可以是膨胀为Y字形状的气球33B。
气球33B具有位于前端侧的右肝管配置气球部132和左肝管配置气球部133、以及位于近前侧的总肝管配置气球部134,形成为大致Y字形状。如上所述,当从流体供排装置经由流体管对气球33B内供给空气时,如图28B所示,位于前端侧的右肝管配置气球部132 在右肝管113内膨胀,并且,左肝管配置气球部133在左肝管114内膨胀,另一方面,总肝管配置气球部134在总肝管116内膨胀。气球33B膨胀为Y字形状。
其结果,构成气球33B的右肝管配置气球部132的侧面和左肝管配置气球部133 的侧面挂在左右肝管合流部115的壁上。由此,能够稳定地保持配置膨胀的气球33B,而不会从左右肝管合流部115脱落到总肝管116内。
另外,在气球33B配置在左右肝管合流部115以外的状态下,构成气球33B的右肝管配置气球部132的侧面、左肝管配置气球部133的侧面和总肝管配置气球部134的侧面与胆道111的壁紧密贴合,导管插入部31被固定在胆道111内。
另外,本发明不仅限于以上叙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实施。
本申请以2010年11月25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0-262755号为优先权主张的基础进行申请,上述公开内容被引用到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插入部硬度可变的带气球的导管,其特征在于,具有插入部,其具有螺旋状部件以及外皮,该螺旋状部件伸缩自如且具有预定的弹力,压缩长度被设定为预定的长度,该外皮是具有流体管路的预定挠性的管体,具有供所述螺旋状部件围绕的外皮主体和在该外皮主体的一端侧设置的外皮端部,该外皮端部的直径比所述外皮主体粗且具有供所述螺旋状部件的一端面抵接的抵接面,在所述该外皮端部上具有所述流体管路的一个开口,在所述外皮主体的另一端侧具有该流体管路的另一开口 ;膨胀收缩自如的气球,其设置在所述外皮的外皮端部,构成为通过经由所述流体管路的一个开口供给流体而膨胀,外径尺寸膨胀为比该外皮端部的外径粗,通过经由该一个开口排出流体而收缩,与所述外皮端部的外周面紧密贴合;以及操作部,其具有操作部主体以及滑动部件,该操作部主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外皮的另一端侧,具有与经由所述流体管路向所述气球内供给流体、或进行该气球内的流体排出的流体供排装置直接或间接连接的流体供排装置连接部,该滑动部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操作部主体的内周面侧,通过所述螺旋状部件所具有的弹力而配置在该操作部主体的另一端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部硬度可变的带气球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部件是螺旋弹簧,以预定的螺距使预定线径的单线具有预定的弹力,在预定的自然长度下变形为预定的压缩长度,所述插入部构成为,在所述操作部为第I操作状态时,围绕在所述外皮主体上的所述螺旋状部件为自然长度,硬度为软性的第I挠性,在该操作部为第2操作状态时,使围绕在所述外皮主体上的所述螺旋状部件成为紧密贴合状态,硬度变化为比第I挠性硬的第2挠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部硬度可变的带气球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部件的前端侧卷绕部是切除整周中的一半而构成的切除部,整周的剩余一半是未加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部硬度可变的带气球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部件具有前端侧卷绕部,该前端侧卷绕部由在单线直径为细径的细径单线和该单线直径比该细径单线粗预定尺寸的粗径单线之间周期性地变化的单线构成,所述前端侧卷绕部的整周中的一半由细径单线所形成的细径绕线部构成,整周的剩余一半由细径单线所形成的细径绕线部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入部硬度可变的带气球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切除部仅配置在从前端起的100_的位置到180_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入部硬度可变的带气球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整周中的一半由细径单线形成的细径绕线部的范围仅配置在从前端起的100_的位置到180mm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部硬度可变的带气球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收缩自如的气球的气球前端面为厚壁,在气球膨胀时膨胀为圆锥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部硬度可变的带气球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收缩自如的气球在气球膨胀时膨胀为Y字形状。
9.一种带第2弯曲部的内窥镜,具有位于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侧的第I弯曲部和与该第I弯曲部连续设置的第2弯曲部,在内窥镜的操作部中具有包含对所述第I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旋钮的第I操作装置、包含对所述第2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旋钮的第2操作装置、与供导出到体内的处置器械贯穿插入的处置器械通道连通的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中的第2操作装置除了所述弯曲旋钮以外,还具有进退旋钮,其使经由所述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导出到体内的所述处置器械进退;以及选择性动力传递机构部,其选择性地进行通过所述进退旋钮的操作而实现的所述处置器械的进退动作、或通过所述弯曲旋钮的操作而实现的使第2弯曲部向一个方向弯曲且使所述处置器械后退的连动动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第2弯曲部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性动力传递机构部是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所述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具有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的第I旋转体,其一体地固定在构成所述进退旋钮的轴上;以及旋转力传递切换部,其具有一体地固定在所述弯曲旋钮的轴上的第2旋转体、预定直径的球部、具有一体地固定所述球部的小径部和构成滑动部的粗径部的多个阶梯柱状部件以及壳体,该第2旋转体具有以转动自如的方式配置所述第I旋转体的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的第I旋转体配置用凹部,该球部配置在由所述第I旋转体配置凹部的内侧面与所述第 I旋转体的外侧面形成的间隙中,该壳体具有供所述进退旋钮的轴穿过的贯通孔、朝向所述贯通孔的中心轴方向细长且使所述阶梯柱状部件的小径部滑动自如的长孔、以及以滑动自如的方式配置所述阶梯柱状部件的粗径部的空间部。
全文摘要
插入部硬度可变的带气球的导管具有插入部,其具有螺旋状部件以及外皮,该螺旋状部件伸缩自如且具有预定的弹力,压缩长度被设定为预定的长度,该外皮是具有流体管路的预定挠性的管体,具有围绕有螺旋状部件的外皮主体和在外皮主体的一端侧设置的外皮端部,该外皮端部的直径比外皮主体粗且具有供螺旋状部件的一端面抵接的抵接面,在外皮端部具有流体管路的一个开口,在外皮主体的另一端侧具有流体管路的另一开口;膨胀收缩自如的气球,其设置在外皮的外皮端部,构成为通过经由流体管路的一个开口供给流体而膨胀,外径尺寸膨胀为比外皮端部的外径粗,通过经由一个开口排出流体而收缩,与外皮端部的外周面紧密贴合;以及操作部,其具有操作部主体以及滑动部件,该操作部主体固定设置在外皮的另一端侧,具有与经由流体管路向气球内供给流体、或进行气球内的流体排出的流体供排装置直接或间接连接的流体供排装置连接部,该滑动部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操作部主体的内周面侧,通过螺旋状部件所具有的弹力而配置在操作部主体的另一端侧。
文档编号A61M25/00GK103025224SQ20118003582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5日
发明者松浦航 申请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