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籽油脂质体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10255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猕猴桃籽油脂质体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品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猕猴桃籽油脂质体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称猴桃iActinidia chinensis)又名杨桃、藤梨、仙桃、毛桃等,新西兰称基维果(kiwifruit),是一种藤本植物,是我国特产珍贵水果之一。随着猕猴桃加工业的发展,水果残渣量增多。猕猴桃残渣中主要是水果粗纤维和种子。这些工厂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果渣,其中含有大量的猕猴桃种子籽粒。据黄倬伟等(黄倬伟,易明华.猕猴桃籽提炼优质食用油的研究[J].粮油食品科技,1992,(4) 12)报道,每个猕猴桃野果中的籽粒少则250多粒,多达800余粒,平均500粒左右。经测定,籽粒中含油率为28. 85%,猕猴桃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 37%,其中亚油酸、亚麻
酸含量占74. 83%;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猕猴桃籽油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口服安全无毒。姚茂君(姚茂君,李加兴,张永康.猕猴桃籽油的开发利用探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7 (12):28 30,]姚茂君,李嘉兴,张永康.猕猴桃籽油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2,2 (3):307 309)、张永康(张永康,蒋剑波,陈莉华.猕猴桃果仁油脂肪酸的测定及其利用[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 (4):37 38,82)等研究了湖南湘西“米良一号”猕猴桃的种子,发现含油率为23. 5%,气相色谱测定脂肪酸组成,a-亚麻酸含量高达63. 99%。因此猕猴桃籽油可作为补充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保健油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猴桃籽油中含亚麻酸与亚油酸,是目前发现的除苏子油外亚麻酸含量最高的天然植物油。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两种对人体健康特别重要的必需脂肪酸,只能从外界摄取而不能在人体内自行合成。α -亚麻酸是EPA和DHA的前体物质,因而猕猴桃籽油具有降低血脂、胆固醇和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形成,防止癌症发生,抗氧化和延缓衰老等多种作用。所以猕猴桃籽油是一种优质的功能食品、药品和美容化妆品的原料。但是,猕猴桃籽油中含量高达90%的不饱和脂肪酸给油脂的保存带来了问题。不饱和脂肪酸分子含有多个双键,因而对氧气、光线和热极为敏感,极易氧化变质。油脂的氧化不仅使其失去了应有的保键功能,而且还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脂质体(liposome)是Bangham在1965年发现的一种由磷脂构成的一种类脂小球体。是将药物包封在脂质(磷脂与胆固醇)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制成的微型球状体(Bangham ad. difusion of univalent ions aeross the lamellae of swollenPhosphlipids [J].Mol. Biol, 1965 13:238 252.)。双分子层内外分别包封脂溶性和水溶性药物,其理化性质和结构类似细胞膜,又称为人工生物膜。脂质体作为一种新颖的功能成分制剂而备受关注,近年来,脂质体制剂研究与应用取得很大发展。脂质体制剂的作用特 点主要有(陆彬.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
(I)保护功能成分提高稳定性一些不稳定的功能成分被脂质体包封后,可受到脂质体双层膜的保护被包裹的功能成分在体内转运过程中不受酶和免疫系统所破坏。(2)降低功能成分毒性
脂质体本身对人体无毒,功能成分被包裹后在心、肾中累积量比游离功能成分低,对心、肾有毒性的功能成分包封脂质体后,可明显降低毒性。(3)缓释作用
控制功能成分的释放速率,达到长效缓释。(4)革巴向性
进入体内后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使功能成分主要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器官中蓄 积,实现被动靶向给药。脂质体在医药行业应用成熟,但在食品领域尚属起步阶段。脂质体作为一个优良的载体,通过磷脂的包覆,既可提高包埋物质的稳定性,又使其具有靶同性,可提高功能成分的生物利用率。目前,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例子如下
I.机械分散法(mechanical dispersion)通常是先将脂质溶于有机溶剂中,减压旋转蒸发使之在玻璃容器的内壁形成均匀的脂质膜,然后加入水相介质通过振摇将脂质分散并形成脂质体。例如水飞蓟油脂质体制备将处方量卵磷脂、胆固醇、水飞蓟油溶解于5ml氯仿,在旋转蒸发仪上减压蒸干有机溶剂,达胶态后,加入适量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溶液 (PBS),于35°C水浴恒温振荡至完全水化,用O. 45 μ m微孔滤膜过滤3次,即得。采用此方法制备脂质体较为普遍,但采用氯仿等有机试剂,毒性大,不适合用于食品领域。2.溶剂分散法
溶剂分散法(solvent dispersion)是先将脂质溶于有机溶剂中,再加入到含有被包裹药物的水相中,在有机相与水相交界面上磷脂质以单分子层(即脂质体双分子层膜的一半)排列。例如茶树油脂质体的制备称取处方量的卵磷脂、胆固醇、茶树油、VE、去氧胆酸钠、吐温-80等,向其中加入适量无水乙醇,超声至悬液均匀,得类脂混悬液;水合介质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以保持规定的温度和搅拌速度。将类脂混悬液慢慢滴入水合介质中,得脂质体初悬液(其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10%),将此初悬液置于水浴式超声仪中超声20 min,即得茶树油脂质体悬液。卵磷脂的质量浓度为10 g · L'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5: I、茶树油的质量浓度为I. O g · L' VE的质量浓度为I. O g · L'去氧胆酸钠的质量浓度为O. 5 g 吐温-80的质量浓度为4. O g 水相介质是pH值为6. 8的PBS缓冲溶液。采取此方法制备脂质体的案例较少,主要是因为工艺参数必须控制精确,否则制得的脂质体不稳定。针对猕猴桃籽油容易氧化的特点,冯卫华等采用喷雾干燥法对猕猴桃籽油进行微胶囊化研究(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化技术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4,20 (1) 234 236)。姚茂军等制备了猕猴桃籽油软胶囊(猕猴桃油软胶囊的研究,发酵与食品工业,29 (12)2003,58 61)。喷雾干燥法仍需较高温度(进风口 180°C,出风口 80°C),因此对猕猴桃籽油有损失。目前尚未有制备猕猴桃籽油脂质体的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猕猴桃籽油脂质体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猕猴桃籽油脂质体口服液,猕猴桃籽油的的稳定性高,安全,避免了猕猴桃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从而达到方便运输和长期保藏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猕猴桃籽油脂质体口服液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量取磷酸盐缓冲液置于恒温振荡器中,水浴加热至55-65°C,并保持恒温;
(2)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分别配制浓度为15-25mg/ml的卵磷脂、5 20mg/ml的胆固醇、5^20mg/ml的猕猴桃籽油混合溶液;
(3)将步骤(2)中所述的三种溶液混合均匀后注入到步骤(I)中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于恒温水浴20-40min,除去残留乙醇,然后进行超声处理20_40min,加蒸馏水定容,密封,灭菌后即得猕猴桃籽油脂质体口服溶液。所述的制备方法,优选地,步骤(I)中,量取pH6. 8的磷酸盐缓冲液置于恒温振荡器中,水浴加热至60°C,并在150r/min转速下保持恒温;步骤(3)中,于60°C恒温水浴30min,除去残留乙醇,然后进行超声处理30min (超声功率80W),加蒸馏水定容,密封,灭菌后即得猕猴桃籽油脂质体口服溶液。所述的制备方法,优选地,步骤(I)中,配制卵磷脂溶液浓度为20mg/ml ;步骤(3)中三种溶液混合后,其中的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2:1,卵磷脂与猕猴桃籽油的质量比为 4:I。。所述的制备方法,优选地,步骤(3)中,60°C恒温水浴30min,蒸发挥尽残留乙醇,然后进行超声处理,30min,超声功率为80W。本发明的方法优选采用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猕猴桃籽油,例如产品批号为20111230。本发明还提供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猕猴桃籽油脂质体口服液。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猕猴桃籽油是常用的猕猴桃籽利用的重要组分,由于其所含的亚麻酸的保健作用,提高猕猴桃籽油的稳定性,实现猕猴桃籽油中亚麻酸的靶向输送,提高其吸收和利用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猕猴籽油难溶于水,口服生物利用度低,极大的限制了其临床疗效,由于猕猴桃籽油中的亚麻酸的含高达60%以上,极其容易被氧化,本发明结合脂质体的靶向性和缓释性,将猕猴桃籽油制备成脂质体口服溶液,可以提高猕猴桃籽油的的稳定性,安全性,避免猕猴桃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并且可以实现猕猴桃籽油的靶向运输,达到提高猕猴桃籽油吸收率的作用。从而达到方便运输和长期保藏的目的,推广了猕猴桃籽油脂质体技术的商业价值。本发明采取较低的温度,克服了微囊化过程中喷雾干燥温度较高的缺点,同时释放速度较软胶囊慢,可进一步作为缓释制剂的原料。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的详细描述来进一步阐明本发明,但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仅仅作示例说明。实施例I
I、猕猴桃籽油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采用透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猕猴桃籽油的含量。移取20ml猕猴桃籽油脂质体放入透析袋中,透析17h后,将袋中溶液倒入IOOml容量瓶,选用乙醇为破乳剂,结合超声,力口入石油醚提取,将混合溶液进行离心(3000r/min, 3min),取IOml上清液于25ml容量瓶中,用石油醚定容,在233nm处测定其吸光度A1;同法测定空白脂质体吸光度Atl,计算ΛΑ,由标准曲线求出所包封猕猴桃籽油的含量。包封率%= Δ A* IOOA1
2、配方与工艺优选
脂质体口服溶液的技术关键在于脂质体的制备。以包封率为指标,考察配方中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L:C)、卵磷脂与油的质量比(L:0)、水浴时间(t)、加热温度(T)等四个因素对包封效果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用L9(43)正交表进行脂质体配方正交试验设计。
表I 正交设计因素表
tadiaab
UM
素等LOW >#湯__HV)
11:1iimm
21:121Sft騎 i 4i 4:1 m 鎌
表2正交设计表及结果L (9) 34 ___
分组_L:C(w/w)L:Q(w/w) 7_K浴时间(min)T(°C )包封率(%)
1—II —II36Γ34
2—I2 —2238 54
3—I3 —3345Γ67
4—2I —23 ~45
5—22 —3I65Γ35
6—23 —I266Γ36
7—3I —325θΓ56
8—32 —I345 57
9—33 —2I55 20 Kl— 40. 18350. 783 _ 49.42352.297 —
Κ2— 68. 72049.820 _ 56.06351.820 —
Κ3— 50.44355. 743 ^ 53.86055.230 —
最优水平_2~32~3—
R—28. 537 5.923 ^ 6.6403.410 —
显著性 ^(ρ<0. 05)_____
通过直观分析,可知最佳处方及工艺条件为因此,猕猴桃籽油脂质体最佳制备工艺为
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2:1)、卵磷脂与油的质量比(4:1)、水浴时间301^11、加热温度
60°C。配方中卵磷脂与胆固醇的比例对脂质体形成的影响最大。实施例2
将恒温振荡器温度设置为60°C,预热。准确量取100mlpH6. 8的磷酸盐缓冲液置于恒温振荡器中,水浴加热至60°C,并在150r/min转速下保持恒温。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分别配制卵磷脂(LC)浓度为20mg/ml,胆固醇(CH)浓度为10mg/ml,猕猴桃籽油(KFO)浓度为15mg/ml,纯度99. 0%。将各溶液混合均匀后用注射器均匀注入到恒温振荡器中的磷酸盐缓冲液中。60°C恒温水浴30min,除去残留乙醇,超声处理30min (超声功率80W),加蒸馏水定容至250ml,密封,辐照灭菌后即得猕猴桃籽油脂质体口服溶液。
本发明的方法优选采用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猕猴桃籽油,本实施例所用产品批号为20111230。实施例3
用乙醇作为溶剂分别配制卵磷脂(LC)浓度为16mg/ml,胆固醇(CH)浓度为12mg/ml,猕猴桃籽油(KFO)浓度为10mg/ml,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实施例4
用乙醇作为溶剂分别配制卵磷脂(LC)浓度为20mg/ml,胆固醇(CH)浓度为20mg/ml,猕猴桃籽油(KFO)浓度为5mg/ml,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实施例5
用乙醇作为溶剂分别配制卵磷脂(LC)浓度为23mg/ml,胆固醇(CH)浓度为6mg/ml,称猴桃籽油(KFO)浓度为18mg/ml,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
权利要求
1.一种猕猴桃籽油脂质体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O量取磷酸盐缓冲液置于恒温振荡器中,水浴加热至55-65°C,并保持恒温; (2)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配制浓度为15 25mg/ml的卵磷脂溶液,浓度为5 20mg/ml的胆固醇,浓度为5 20mg/ml的猕猴桃籽油混合溶液; (3)将步骤(2)中所述的三种溶液混合均匀后注入到步骤(I)中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于恒温水浴20-40min,除去残留乙醇,然后进行超声处理20_40min,超声处理(超声功率80W),加蒸馏水定容,密封,灭菌后即得猕猴桃籽油脂质体口服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量取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置于恒温振荡器中,水浴加热至60°C,并在150r/min转速下保持恒温;步骤(3)中,于60°C恒温水浴30min,除去残留乙醇,然后进行超声处理30min,超声功率为80W,加蒸馏水定容,密封,灭菌后即得猕猴桃籽油脂质体口服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配制卵磷脂溶液浓度为20mg/ml。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三种溶液混合后,其中的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2:1,卵磷脂与猕猴桃籽油的质量比为4:1。
5.一种猕猴桃籽油脂质体口服液,其特征在于其由权利要求I至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猕猴桃籽油脂质体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量取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置于恒温振荡器中,水浴加热至60℃,并保持恒温;(2)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配制浓度为15~25mg/ml的卵磷脂,5~20mg/ml的胆固醇,5~20mg/ml的猕猴桃籽油混合溶液;(3)将步骤(2)中的混合溶液注入到步骤(1)中的磷酸盐缓冲液中,60℃恒温水浴,然后进行超声处理,加蒸馏水定容,密封,灭菌后即得猕猴桃籽油脂质体口服溶液。用本发明方法制得的猕猴桃籽油脂质体口服液,猕猴桃籽油的的稳定性高,安全,避免了猕猴桃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从而达到方便运输和长期保藏的目的。
文档编号A61P35/00GK102641311SQ20121015727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1日
发明者傅冬和, 刘仲华, 张盛, 张胜, 李适, 肖文军 申请人:湖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