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纸尿裤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纸尿裤及其生产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尿湿告警功能的纸尿裤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婴幼儿用品方面,由于纸尿裤具有较强的吸湿能力,因此已经被大多数家庭所使用,并且有逐步取代传统尿布的趋势。一般,纸尿裤在使用时,通常都是与使用者的皮肤直接接触。虽然纸尿裤具有较强 的吸湿能力,但是其透气性一般较差。因此,纸尿裤在被尿湿后,如果不及时更换,潮湿的纸尿裤很容易对使用者的皮肤造成伤害。尤其在婴幼儿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婴幼儿的皮肤非常娇嫩,尿湿的纸尿裤很容易使婴幼儿的皮肤产生红疹等皮肤病。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带有尿湿显示功能的纸尿裤,这些纸尿裤在被尿湿后,其外表面的部分区域会产生颜色等变化,从而起到提示尿湿的作用。然而,这些纸尿裤虽然能够通过颜色等的变化来提醒尿湿,但是这种提醒通常很难被及时发现,尤其是在晚上或者婴儿睡觉时。因此,这种带有尿湿显示功能的纸尿裤在尿湿提醒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问题的纸尿裤及其生产工艺实为必要。一种纸尿裤,其包括层叠固定的透水性顶层与非透水性底层,在所述透水性顶层与非透水性底层之间进一步层叠固定有感应层,所述纸尿裤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在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中,至少有一端中各层之间处于非固定的自然层叠状态,所述感应层上形成有彼此处于非电导通状态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每个电极都分别从纸尿裤的其中一端向另外一端延伸,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用于与外置报警装置电连接以在被导电介质电导通后触发外置报警装置进行报警。—种纸尿裤的生产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一感应层,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在所述感应层上形成有彼此处于非电导通状态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每个电极都分别从所述感应层的其中一端向另外一端延伸;提供透水性顶层以及非透水性底层,将所述透水性顶层、感应层以及非透水性底层层叠固定以形成以所述吸收层、感应层为中间层的层叠结构,所述层叠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在对各层层叠固定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两者中,至少有一端中各层之间处于非固定的自然层叠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纸尿裤,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在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中,至少有一端中各层之间处于非固定的自然层叠状态,所述纸尿裤中层叠有感应层,所述感应层上形成有彼此处于非电导通状态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每个电极都至少自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中的一端开始向另一端延伸。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以使所述感应层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隐藏于所述纸尿裤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中,但是当需要将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与外置报警装置电连接时,由于所述纸尿裤的第一端与第二
端中至少有一端中各层设置为非固定的自然层叠状态,因此消费者可以在不撕坏纸尿裤的
前提下,方便的在所述纸尿裤的处于非固定的自然层叠状态的一端将所述第一电极及第二
电极翻出,以使其与外置报警装置相连接,从而实现纸尿裤的尿湿报警功能。本发明所提供
的所述纸尿裤的生产工艺提供了一个可实现上述有益效果的纸尿裤生产工艺。
图I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纸尿裤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感应层。图2是图I所示的感应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所示的感应层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优选的纸尿裤生产工艺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权利要求
1.一种纸尿裤,其包括层叠固定的透水性顶层以及非透水性底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水性顶层与非透水性底层之间进一步层叠固定有感应层,所述纸尿裤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在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中,至少有一端中各层之间处于非固定的自然层叠状态,所述感应层上形成有彼此处于非电导通状态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每个电极都分别从纸尿裤的其中一端向另外一端延伸,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用于与外置报警装置电连接以在被导电介质电导通后触发外置报警装置进行报警。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纸尿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水性顶层以非透水性底层之间,进一步层叠夹设有吸收层,所述吸收层用于吸收由所述透水性顶层渗漏下来的液体,沿所述纸尿裤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吸收层的长度大于、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感应层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纸尿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均自所述纸尿裤的一端延伸至另外一端。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纸尿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中,各层之间均处于非固定的自然层叠状态,所述第一电极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延伸,所述第二电极自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延伸。
5.如权利要求I至4任一项所述的纸尿裤,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层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为条状电极,其相对的形成在所述感应层的第一表面上。
6.如权利要求I至4任一项所述的纸尿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均具有分支结构,所述第一电极的分支结构与第二电极的分支结构彼此交叉相对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纸尿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均为梳状电极。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尿裤,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层位于所述透水性顶层与吸收层之间。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尿裤,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层位于所述吸收层与非透水性底层之间。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纸尿裤,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层与所述吸收层为一体结构。
11.如权利要求I至4任一项所述的纸尿裤,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层与所述透水性顶层为一体结构。
12.如权利要求I至4任一项所述的纸尿裤,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层与所述非透水性底层为一体结构。
13.如权利要求I至4任一项所述的纸尿裤,其特征在于所述纸尿裤进一步包括有外置报警装置,所述外置报警装置通过可拆卸结构与所述感应层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电连接,以在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电导通后被触发以发出报警信号。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纸尿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报警装置包括第一导电夹具、第二导电夹具以及与所述第一导电夹具、第二导电夹具电连接的警报发生源,所述第一导电夹具、第二导电夹具分别用于夹持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将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所述警报发生源电连接,所述警报发生源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电导通后被触发以发出报警信号。
15.如权利要求I至4任一项所述的纸尿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的材料选自导电油墨、铝箔层、锡箔层、金属丝或导电碳素材料。
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纸尿裤,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层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在所述第二表面上也形成有所述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
1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纸尿裤,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层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二表面上。
18.如权利要求I至4任一项所述的纸尿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层叠结构中,各层之间是采用粘性物、热粘合或者线缝合的方式层叠固定的。
19.一种纸尿裤的生产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一感应层,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在所述感应层上形成有彼此处于非电导通状态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每个电极都分别从所述感应层的其中一端向另外一端延伸; 提供透水性顶层以及非透水性底层,将所述透水性顶层、感应层以及非透水性底层层叠固定以形成以所述感应层为中间层的层叠结构,所述层叠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在对各层层叠固定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两者中,至少有一端中各层之间处于非固定的自然层叠状态。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纸尿裤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层叠结构的步骤中,进一步包括在所述透水性顶层与非透水性底层之间夹设一吸收层的步骤。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纸尿裤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层叠结构的过程中,各层之间是采用粘性物、热粘合或者线缝合的方式层叠固定的。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纸尿裤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层叠结构的步骤包括 沿预定方向放卷所述感应层; 将所述吸收层与所述感应层相互层叠,同时在所述感应层与吸收层之间形成多个第一粘性物覆盖区,所述多个第一粘性物覆盖区以非连续的分布方式自所述感应层的第一端部延伸至第二端部,所述吸收层通过所述多个第一粘性物覆盖区与所述感应层层叠固定以形成两层结构,在相邻两个第一粘性物覆盖区之间,所述吸收层与感应层之间处于非固定的自然层叠状态; 在所述两层结构的上下两侧分别层叠固定透水性顶层及非透水性底层,以形成以所述两层结构为中间层的多层结构,在层叠固定的过程中,在所述透水性顶层与所述两层结构之间形成与所述多个第一粘性物覆盖区相对应的呈非连续分布的多个第二粘性物覆盖区,在所述非透水性底层与所述两层结构之间形成与所述多个第一粘性物覆盖区相对应的呈非连续分布的多个第三粘性物覆盖区,在所述多层结构中,沿所述多层结构的厚度方向,相互对应的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粘性物覆盖区使各层之间形成粘合固定部,同时,在所述多层结构的长度方向上,两个相邻的粘合固定部之间,各层之间处于非固定的自然层叠状态; 在所述多层结构的各层之间处于非固定的自然层叠状态的位置对所述多层结构进行切断以形成多个所述层叠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纸尿裤,其包括依次层叠固定的透水性顶层以及非透水性底层,在所述透水性顶层与非透水性底层之间进一步层叠固定有感应层,所述纸尿裤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在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中,至少有一端中各层之间处于非固定的自然层叠状态,所述感应层上形成有彼此处于非电导通状态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每个电极都分别从纸尿裤的其中一端向另外一端延伸,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用于与外置报警装置电连接以在被导电介质电导通后触发外置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纸尿裤的生产工艺。
文档编号A61F13/42GK102697604SQ20121020483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0日
发明者张涛, 派屈克.陈 申请人:金红叶纸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