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十八种氨基酸的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843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含十八种氨基酸的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用一种含十八种氨基酸组合物(S卩,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物制剂领域。
背景技术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是由18种氨基酸加辅料配制而成的灭菌水溶液,临床作为氨基酸补充剂,对于不能口服或经肠道补给营养,以及营养不能满足需要的患者,可静脉输注本品以满足机体合成蛋白质的需要。由于氨基酸在水溶液中不稳定,极易被氧化而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国内外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生产主要是加入亚硫酸盐类(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等)抗氧剂,并进行全过程的冲氮气保护。亚硫酸盐类抗氧剂有较多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毒副反应是亚硫酸盐过敏(尤其哮喘病人),症状是支气管痉挛、喘鸣、呼吸困难,恶性喉部水肿,低血压、休克甚至死亡。最近的研究表明,亚硫酸盐可对染色体及DNA造成损伤.亚硫酸氢钠和亚硫酸钠(I 3)生物试液可诱发中国仓鼠肺纤维细胞(CHL)染色体畸变(CA)频率显著增高,且呈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在低浓度下主要诱发染色单体型畸变,在高浓度下既可引起染色单体型畸变,又可引起染色体型畸变,研究还发现,处理细胞时间愈长,引起细胞遗传损伤所需的最低浓度就越低,用其处理CHL细胞24h时,在5mmol/L浓度下才能诱发CA显著增 加;若处理48h,lmmol/L浓度即可诱发CA显著增力卩。另外,研究指出亚硫酸氢钠能够引起人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微核(MN)率的增加,可使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延迟及细胞分裂指数下降,且这些作用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这些遗传学效应的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人们对亚硫酸盐(S02)危害已有了新的认识。为此,世界各国纷纷限制其在药品和食品中的应用。国家药品标准WS1-XG-004-2011中规定,每IOOOml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中含焦亚硫酸钠0. 03-0. 3g,并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检查标准。目前,我国大部分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生产厂家均采用亚硫酸盐作为抗氧剂,少数没有添加亚硫酸盐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其中的特点在于全程充氮或者添加柠檬酸等有机酸类物质。中国专利CN1189167C公开了一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其特征是该注射液中抗氧化剂的焦亚硫酸盐含量为0. 01-0. 03g/L,其制备过程中要求容器内氧气含量低于0. I %,溶液中溶解氧含量不得高于0. Ippm0值得指出的是,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生产企业还不具备高标准全过程氮气保护的工艺条件和设备,要达到这样的要求,需对生产设备进行全面改造,投资巨大且存在不确定因素。另外其焦亚硫酸盐的含量虽然较低但仍存在一定风险。中国专利CN101439031B公开了一种含18种氨基酸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不含亚硫酸盐类抗氧剂,采用了盐酸半胱氨酸及柠檬酸作为抗氧剂及金属螯合剂,并降低了对生产过程中氮气保护的标准而易于生产实现。但我们应该看到,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国家标准配方中并不含有氯离子,选择盐酸半胱氨酸是不合适的。另外,柠檬酸作为不常用的金属螯合剂,在使用中能影响血液中钙离子水平,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探索不含亚硫酸盐类抗氧剂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值得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研制一种不含亚硫酸盐类抗氧化剂的含18种氨基酸的药物组合物,即,不含亚硫酸盐类抗氧化剂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制备一种不含亚硫酸盐抗氧化剂的18种氨基酸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在这种药物组合物内,亚硫酸盐类的含量为0,因此这种药物组合物能彻底消除亚 硫酸盐类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本发明的含十八中氨基酸的组合物的通用名可称为“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 ”,或简称 “ 18AA-II ”。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该药物组合物是由18种氨基酸及辅料按以下重量份数比例制成的不同浓度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以组合物IOOOml计,该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门冬氨酸I. 5-3. 3g,谷氨酸2. 5-5. 7g,丝氨酸I. 9-4. 5g,组氨酸
3.0-6. 8g,甘氨酸 3. 5-7. 9g,苏氨酸 2. 5-5. 7g,丙氨酸 7. 2-16. 3g,精氨酸 4. 9-11. 2g,酪氨酸 0. 2-0. 3g,胱氨酸 0. 16-0. 2g,缬氨酸 3. 2-7. 3g,甲硫氨酸 2. 5-5. Ig,色氨酸 0. 85-1. 9g,苯丙氨酸3. 5-7. 9g,异亮氨酸2. 5-5. Ig,亮氨酸3. 4-7. 9g,醋酸赖氨酸5. 5-12. Ig,脯氨酸
2.9-6. 8g,冰醋酸I. 3-2. 75ml,半胱氨酸0. 2g,依地酸钙钠0. 01 0. Ig ;所述组合物pH值为 5. 0-6. 2。以组合物IOOOml计,优选地,该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门冬氨酸
1.5-3. 3g,谷氨酸 2. 5-5. Ig,丝氨酸 I. 9-4. 5g,组氨酸 3. 0-6. 8g,甘氨酸 3. 5-7. 9g,苏氨酸 2. 5-5. Ig,丙氨酸 7. 2-16. 3g,精氨酸 4. 9-11. 2g,酪氨酸 0. 2-0. 3g,胱氨酸 0. 16-0. 2g,缴氨酸3. 2-7. 3g,甲硫氨酸2. 5-5. Ig,色氨酸0. 85-1. 9g,苯丙氨酸3. 5-7. 9g,异亮氨酸
2.5-5. Ig,亮氨酸 3. 4-7. 9g,醋酸赖氨酸 5. 5-12. Ig,脯氨酸 2. 9-6. 8g,冰醋酸 I. 3-2. 75ml,半胱氨酸0. 2g,依地酸钙钠0. 01 0. Ig ;所述组合物pH值为5. 0-6. 2 ;该组合物中总氨基酸含量为至少5%。采用半胱氨酸作为抗氧剂,其氧化后的生成产物为胱氨酸,而胱氨酸是本发明的18种氨基酸组成中的一种组分,没有产生新的具有不良反应的产物;采用半胱氨酸而不采用盐酸半胱氨酸,是为了在组合物中不引入氯离子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高氯性酸中毒。金属螯合剂依地酸钙钠为常用的金属螯合剂,因其不影响血钙浓度而取代了过去常规使用的依地酸二钠。而半胱氨酸和依地酸钙钠两者的协同抗氧作用取代了国家药品标准WS1-XG-004-2011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11)中的焦亚硫酸钠,彻底杜绝了亚硫酸盐类抗氧剂所致的毒副作用。该处方相配的工艺简单,非常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值得推广应用。本发明的组合物以总量IOOOml计,该组合物优选包括/或由以下组分组成门冬氨酸 2. 0-3. Og,谷氨酸 3. 5-4. Ig,丝氨酸 3. 1-4. Ig,组氨酸 4. 5-5. 5g,甘氨酸 4. 5-6. 9g,苏氨酸3. 5-4. 7g,丙氨酸9. 2-14. 3g,精氨酸6. 9-9. 3g,酪氨酸0. 2-0. 25g,胱氨酸
0.17-0. 19g,缴氨酸 4. 7-6. 3g,甲硫氨酸 3. 5-4. 7g,色氨酸 I. 0-1. 5g,苯丙氨酸 4. 5-6. 9g,异亮氨酸3. 5-4. Ig,亮氨酸4. 5-6. 8g,醋酸赖氨酸8. 1-11. 5g,脯氨酸3. 7-6. 5g,冰醋酸
1.8-2. 65ml,半胱氨酸0. 2g,依地酸钙钠0. 03 0. 07g ;该组合物pH值为5. 0-6. 2 ;该组合物中总氨基酸含量为至少5%。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该药物组合物是由18种氨基酸及辅料按以下重量份数
比例制成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以该组合物IOOOml计,包括/或由以下组分组成门冬氨酸I. 5g,谷氨酸2. 5g,丝氨酸I. 9g,组氨酸3. Og,甘氨酸3. 5g,苏氨酸2. 5g,丙氨酸
7.2g,精氨酸4. 9g,酪氨酸0. 2g,胱氨酸0. 16-0. 2g,缬氨酸3. 2g,甲硫氨酸2. 5g,色氨酸
0.85g,苯丙氨酸3. 5g,异亮氨酸2. 5g,亮氨酸3. 4g,醋酸赖氨酸5. 5g,脯氨酸2. 9g,冰醋酸
1.3ml,半胱氨酸0. 2g,依地酸钙钠0.01 0. Ig (优选0. 05g)。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该药物组合物是由18种氨基酸及辅料按以下重量份数比例制成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以该组合物IOOOml计,该组合物优选包括/或由以下组分组成门冬氨酸2. 5g,谷氨酸4. 2g,丝氨酸3. 4g,组氨酸5. Og,甘氨酸5. 9g,苏氨酸4. 2g,丙氨酸12. 2g,精氨酸8. 4g,酪氨酸0. 2g,胱氨酸0. 16-0. 2g,缬氨酸5. 5g,甲硫氨酸
4.2g,色氨酸I. 4g,苯丙氨酸5. 9g,异亮氨酸4. 2g,亮氨酸5. 9g,醋酸赖氨酸9. 5g,脯氨酸
5.0g,冰醋酸2. 5ml,半胱氨酸0. 2g,依地酸钙钠0. 01 0. lg。该依地酸钙钠优选0. 05g。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该药物组合物是由18种氨基酸及辅料按以下重量份数比例制成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以该组合物IOOOml计,该组合物优选包括/或由以下组分组成门冬氨酸3. 3g,谷氨酸5. 7g,丝氨酸4. 5g,组氨酸6. Sg,甘氨酸7. 9g,苏氨酸5. Ig,丙氨酸16. 3g,精氨酸11. 2g,酪氨酸0. 3g,胱氨酸0. 16-0. 2g,缬氨酸7. 3g,甲硫氨酸
5.7g,色氨酸I. 9g,苯丙氨酸7. 9g,异亮氨酸5. 7g,亮氨酸7. 9g,醋酸赖氨酸12. 7g,脯氨酸
6.8g,冰醋酸2. 75ml,半胱氨酸0. 2g,依地酸钙钠0. 01 0. lg。该依地酸钙钠优选0. 05g。上述组合物pH值一般均为5. 0-6. 2。上述组合物中总氨基酸含量为至少5%,一般为5 15%。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加注射用水适量于浓配缸中,充氮气并加热至沸腾并保持15分钟,停止加热,依次投入上述重量份原辅料依地酸钙钠、胱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门冬氨酸、醋酸赖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脯氨酸、丝氨酸,搅拌至全溶。降温至50°C,投入半胱氨酸、组氨酸、色氨酸,搅拌至全溶,加入0. 05% (w/v)的药用炭并保持15分钟,脱炭循环,泵入稀配缸,充氮,加注射用水至全量,经0. 22um滤器过滤灌装,充氮,加丁基胶塞,加铝盖轧盖密封、121°C 8-12分钟灭菌、灯检、包装。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因所加入半胱氨酸氧化后可生成一部分胱氨酸,可适当减少胱氨酸投料量。其减少量取决于冲氮水平,根据检测结果调

iF. O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投料时依地酸钙钠应首先加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生产全过程均应冲氮气保护,其注射用水、药液的溶解氧应控制在0. 5mg/L以内,而输液瓶上部的空间残氧量应控制在0. 5%以内。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本原理是加入半胱氨酸作为抗氧化剂,对配方中对氧敏感的色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等起到保护作用,依地酸钙钠具有较好的金属离子螯合性能,抑制了溶液中微量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与半胱氨酸起协同保护作用。生产过程中采用氮气保护,尽可能减少溶液中氧含量。目前国内外市售静脉给药制剂中均有使用金属螯合剂依地酸二钠的情况。因为依地酸二钠可与钙离子结合成可溶的络合物引起钙的减少,静脉制剂中使用依地酸二钠会导致血钙下降,而本发明中采用的依地酸钙钠由于不会与钙离子螯合,不致产生低钙的不利情况。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半胱氨酸作为抗氧剂,其氧化后的生成产物为胱氨酸,而胱氨酸是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11)中的一种组分,没有产生新的具有不良反应的产物;采用半胱氨酸而不采用盐酸半胱氨酸,是为了在组合物中不引入氯离子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高氯性酸中毒。金属螯合剂依地酸钙钠为常用的金属螯合剂,因其不影响血钙浓 度而取代了过去常规使用的依地酸二钠。而两者的协同抗氧作用取代了国家药品标准WS1-XG-004-2011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11)中焦亚硫酸钠,彻底杜绝了亚硫酸盐类抗氧剂所致的毒副作用。其冲氮水平适当,对生产设备要求不高,非常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值得推广。以下通过有关试验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半胱氨酸及依地酸钙钠用量筛选试验。按上述组合物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总氨基酸含量11. 4% )配方,其中半胱氨酸及依地酸钙钠用量按下表,按本技术方案制备样品各15瓶,置60°C恒温箱中,分别于0日、5日、10日时取样检测样品的性状、PH值、吸光度,每次检测5个样并取平均值,以10日样品的吸光度结果为判断标准。从下表结果可知,单独使用半胱氨酸或依地酸钙钠效果均不佳,说明两者确实存在协同抗氧作用,依地酸钙钠作为金属螯合剂,用量超过一定量后并无增效作用,上表结果说明,当依地酸钙钠用量在0. 05g/L时已经足够。半胱氨酸经筛选,用量在0. 20g/L时即可,再增加用量并不能显著提升抗氧效果。因此,本技术方案最终采用了半胱氨酸0. 20g/L,依地酸钙钠0. 05g/L
的用量。具体数据如下表
半胱氨酸仗 、I性状(无色至微~ IOd时吸光度奸、八
样口口V (g/L)黄色) PHfi (5.0-6.2) (应多95.0%^
_I__0__005____^6__91.5%不合格
2__0.10 ~~ 0.05微黄色5.694.2%不合格
3__0.15 一 0.05 一几乎无色5.697.8%__合格
4__020__005__几乎无色__^6__98.6%__合格
5__0.25005几乎无色5^698.7%合格
权利要求
1.一种含十八种氨基酸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总量IOOOml计,该组合物包括门冬氨酸I. 5-3. 3g,谷氨酸2. 5-5. 7g,丝氨酸I. 9-4. 5g,组氨酸3. 0-6. 8g,甘氨酸3. 5-7. 9g,苏氨酸 2. 5-5. 7g,丙氨酸 7. 2-16. 3g,精氨酸 4. 9-11. 2g,酪氨酸 0. 2-0. 3g,胱氨酸 0. 16-0. 2g,缴氨酸3. 2-7. 3g,甲硫氨酸2. 5-5. 7g,色氨酸0. 85-1. 9g,苯丙氨酸3. 5-7. 9g,异亮氨酸2.5-5. Ig,亮氨酸 3. 4-7. 9g,醋酸赖氨酸 5. 5-12. Ig,脯氨酸 2. 9-6. 8g,冰醋酸 I. 3-2. 75ml,半胱氨酸0. 2g,依地酸钙钠0. 01 0. Ig ;所述组合物pH值为5. 0-6. 2。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总量IOOOml计,该组合物包括门冬氨酸2. 0-3. Og,谷氨酸3. 5-4. Ig,丝氨酸3. 1-4. Ig,组氨酸4. 5-5. 5g,甘氨酸4. 5-6. 9g,苏氨酸 3. 5-4. Ig,丙氨酸 9. 2-14. 3g,精氨酸 6. 9-9. 3g,酪氨酸 0. 2-0. 25g,胱氨酸 0. 17-0. 19g,缴氨酸4. 7-6. 3g,甲硫氨酸3. 5-4. 7g,色氨酸I. 0-1. 5g,苯丙氨酸4. 5-6. 9g,异亮氨酸3.5-4. Ig,亮氨酸 4. 5-6. 8g,醋酸赖氨酸 8. 1-11. 5g,脯氨酸 3. 7-6. 5g,冰醋酸 I. 8-2. 65ml ,半胱氨酸0. 2g,依地酸钙钠0. 03 0. 07g ;所述组合物pH值为5. 0-6. 2 ;该组合物中总氨基酸含量为至少5%。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总量IOOOml计,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门冬氨酸2. 5g,谷氨酸4. 2g,丝氨酸3. 4g,组氨酸5. Og,甘氨酸5. 9g,苏氨酸4. 2g,丙氨酸12. 2g,精氨酸8. 4g,酪氨酸0. 2g,胱氨酸0. 16-0. 2g,缬氨酸5. 5g,甲硫氨酸4. 2g,色氨酸I. 4g,苯丙氨酸5. 9g,异亮氨酸4. 2g,亮氨酸5. 9g,醋酸赖氨酸9. 5g,脯氨酸5. Og,冰醋酸2. 5ml,半胱氨酸0. 2g,依地酸钙钠0. 05g ;该组合物中总氨基酸含量为至少5%。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总量IOOOml计,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门冬氨酸3. 3g,谷氨酸5. Ig,丝氨酸4. 5g,组氨酸6. 8g,甘氨酸7. 9g,苏氨酸5. Ig,丙氨酸16. 3g,精氨酸11. 2g,酪氨酸0. 3g,胱氨酸0. 16-0. 2g,缬氨酸7. 3g,甲硫氨酸5. Ig,色氨酸I. 9g,苯丙氨酸7. 9g,异亮氨酸5. 7g,亮氨酸7. 9g,醋酸赖氨酸12. 7g,脯氨酸6. Sg,冰醋酸2. 75ml,半胱氨酸0. 2g,依地酸钙钠0. 05g ;该组合物中总氨基酸含量为至少5%。
5.如权利要求I 4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中总氨基酸含量为5 15%。
6.—种权利要求I所述的含十八种氨基酸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容器中加注射用水,充氮气并加热至沸腾,首先加入依地酸钙钠,再依次投入胱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门冬氨酸、醋酸赖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脯氨酸、丝氨酸,搅拌至全溶;降温至50°C,投入半胱氨酸、组氨酸、色氨酸,搅拌至全溶,加药用炭,脱炭,充氮,加注射用水至全量,经0.22um过滤,灌装至输液瓶,充氮,加塞,密封、121°C灭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的全过程均冲氮气保护,且其注射用水、药液的溶解氧控制在0. 5mg/L以内。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所灌装的输液瓶中药液上部的空间的残氧量控制在0.5%以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加注射用水适量于浓配缸中,充氮气并加热至沸腾并保持15分钟,停止加热,首先加入依地酸钙钠,再依次投入胱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门冬氨酸、醋酸赖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脯氨酸、丝氨酸,搅拌至全溶;降温至50°C,投入半胱氨酸、组氨酸、色氨酸,搅拌至全溶,加入0.05% (w/v)的药用炭并保持15分钟,脱炭循环,泵入稀配缸,充氮,加注射用水至全量,经0. 22um滤器过滤灌装至输液瓶中,输液瓶中药液上部的空间的残氧量控制在0.5%以内,充氮,加丁基胶塞,加铝盖后轧盖密封、121°C灭菌8-12分钟、灯检、包装;所述的注射用水、药液的溶解氧控制在0. 5mg/L以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十八种氨基酸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为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其组分包括门冬氨酸1.5-3.3g,谷氨酸2.5-5.7g,丝氨酸1.9-4.5g,组氨酸3.0-6.8g,甘氨酸3.5-7.9g,苏氨酸2.5-5.7g,丙氨酸7.2-16.3g,精氨酸4.9-11.2g,酪氨酸0.2-0.3g,胱氨酸0.16-0.2g,缬氨酸3.2-7.3g,甲硫氨酸2.5-5.7g,色氨酸0.85-1.9g,苯丙氨酸3.5-7.9g,异亮氨酸2.5-5.7g,亮氨酸3.4-7.9g,醋酸赖氨酸5.5-12.7g,脯氨酸2.9-6.8g,冰醋酸1.3-2.75ml,半胱氨酸0.2g,依地酸钙钠0.05g;该组合物不含亚硫酸盐类抗氧剂,使所得产品在临床上使用更安全。
文档编号A61K31/405GK102743379SQ20121026509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0日
发明者杜勇, 肖云彩 申请人:李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