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天然活性成分的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352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黄芩天然活性成分的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芩天然活性成分的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剂。以磷脂为材料制备载药磷脂复合物,既可明显改善黄芩天然活性成分的亲水性,又可提高其亲脂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类制剂的设计与制备,可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或满足注射给药及粘膜给药的要求。
背景技术
唇形科植物黄岑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根有清热燥湿,湾火解毒, 止血和安胎功能。黄芩的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芩苷(Baicalin)、黄芩素 (Baicalein)、汉黄岑素(wogomin)、汉黄岑苷(Wogonoside)等四种成分。黄岑苷(黄岑素-7-0-葡萄糖醛酸苷)制剂临床上已用于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慢性阻塞性肺病、传染性肝炎、急慢性胃肠炎及细菌性痢疾、肾盂肾炎等的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黄芩素同黄芩苷有相类似的药理作用,但抗菌抗病毒活性及抗菌谱均优于黄芩苷。
黄芩素分子中带有三个邻位的酚羟基,容易被氧化成为醌类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
研究表明,黄芩素亲水性和亲脂性均较差,水中溶解度O. 026mg/ml,正己烷中不溶,大豆油中溶解度为O. 33mg/m。
受理化性质的限制,黄芩素或汉黄芩素制剂研究存在以下问题
1、口服制剂生物吸收差
口服制剂服用后需先崩解、分散和溶出(与药物亲水性有关),使活性成分与胃肠粘膜充分接触,然后利用活性成分的亲脂性使其透过粘膜被吸收进入体循环。
对于黄芩素活性成分,如直接制成口服制剂,因亲水性和亲脂性均较差,不利于溶出与吸收。
2、无法满足注射给药或粘膜给药制剂设计和制备的要求
黄芩素在中性及酸性条件下稳定性良好,但在pH < 7. 5时黄芩素溶解度极低,不能满足剂量要求;当pH > 8. 5,药物溶解度增大,但在72小时后几乎全部发生降解,化学性质不稳定。
为将黄芩素制成注射给药制剂,CN1562147A公开了一种“黄芩提取物冻干粉针剂及其制备方法”,由黄芩提取物22 80%、碱性溶解剂If 75%、抗氧剂、络合剂I 12%和填充剂I 30%组成。基于黄芩素的溶解度和稳定性特征,该专利将pH值限定在7. 45 8. 0,这种要求难以满足产业化的要求。此外,制成的冻干粉在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时可能发生配伍变化,导致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改变。
为改善黄芩素理化性质,有文献对其脂质体进行了研究。但脂质体存在包封率低、 长期贮存易泄漏、不易产业化等缺陷,使产品开发和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为制备稳定的注射给药制剂,满足临床用药需求,本发明人曾试图将黄芩素制成水包油(0/W)脂肪乳剂,以提高制剂载药量、提高长期贮存的稳定性。研究发现,黄芩素亲脂性较差,在大豆油中溶解度仅O. 3mg/ml,中链油为lmg/ml,油酸、油酸乙酯、肉豆蘧酸异丙酯和棕榈酸异丙酯为O. 5mg/ml。油相中较低的溶解度难以满足乳剂载药量的要求,同时乳剂在灭菌时药物易发生相转移,黄芩素由内油相迁移至外水相,随之出现破乳、分层和析出药物结晶的现象。
综上所述,黄芩素溶解度和稳定性不能满足注射剂制备的要求,通过控制pH值制备冻干粉针,或采用亚微乳技术制备脂肪乳剂均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80年代,意大利学者Bombardelli等在研究脂质体时,发现许多天然活性成分与磷脂具有特殊的亲和力。国内外文献报道,天然活性成分与磷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复合,得到天然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phytosomes或phospholipid complex),其理化性质和生物特性较原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具有较强的亲脂性,可有效地提高天然活性成分在体内的吸收,显著改变其生物有效性。
为此,本发明采用磷脂复合物技术对黄芩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在提高亲脂性的基础上制备载药量高、灭菌时不发生相转移、长期贮存质量稳定的脂肪乳剂,实现注射给药或粘膜给药的目的。此外,磷脂复合物在对黄芩活性成分亲脂性改善的同时,还可提高其在水中的分散性,因此,对提高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和有效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黄芩天然活性成分的磷脂复合物,从而解决上述黄芩天然活性成分水溶性和脂溶性均较差,随着溶液PH值升高溶解度增加,但在碱性条件易发生化学降解的缺点,改善黄芩活性成分的亲水性和亲脂性,以期提高口服制剂生物利用度, 或满足注射给药制剂及粘膜给药制剂设计要求。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该黄芩天然活性成分的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含有黄芩天然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的制剂。
1、黄芩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黄芩天然活性成分的磷脂复合物是由黄芩天然活性成分和磷脂材料复合而成,黄芩天然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5-75%,磷脂重量百分比为25-95%,黄芩天然活性成分是从中药黄芩中提取分离得到的黄芩素含量在50%以上的有效部位或黄芩素含量在90%以上的有效成分以及汉黄芩素含量在50%以上的有效部位或汉黄芩素含量在90%以上的有效成分,磷脂材料是天然磷脂或合成磷脂或它们的混合物。
以黄芩素有效成分(含黄芩素为92% )进行试验,大豆磷脂为载体材料,按药物/ 磷脂重量比为1: 2进行投料,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复合,以复合率为评估标准,考察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和四氢呋喃对复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溶剂复合率有明显差异, 其中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复合率高达99%。
制备的磷脂复合物中,黄芩天然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优选10-30%,更优选15-25 % ;磷脂重量百分比为优选70-90 %,更优选75-85 %。
制备本发明所述的黄芩天然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所用的磷脂材料可选自天然磷脂,也可选自合成磷脂,还可选自它们的混合物。其中优选天然磷脂,包括卵磷脂、豆磷脂、胆甾醇和胆酸类、海藻酸钠、壳聚糖等。
以水、注射用大豆油和中链油为溶剂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黄芩素形成磷脂复合物后,在水中可形成胶束溶液,在大豆油和中链油中的溶解度提高30倍以上。因此,可将黄芩苷元磷脂复合物用于各类释药系统的研究,如注射给药、口服制剂、粘膜给药及经皮给药坐寸ο
制备本发明所述的黄芩天然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的方法可选自以下两种方法
其中一种方法包括将黄芩天然活性成分与磷脂材料混合,加有机溶剂溶解,搅拌, 蒸发去除有机溶剂,真空干燥即得。
另一种方法包括取黄芩天然活性成分与磷脂材料,分别用不同的有机溶剂溶解, 混合后搅拌,蒸发去除有机溶剂,真空干燥即得。
上述方法中使用的有机溶剂选自乙醇、甲醇、苯甲醇、丙酮、乙酸乙酯、四氢呋喃或它们的混合物。
2、载药磷脂复合物注射用冻干粉针
本发明还提供了磷脂复合物的制剂,其中该制剂是注射用冻干粉针或口服制剂。
所述磷脂复合物的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载药磷脂复合物溶于水中,加入适量的支撑剂,无菌过滤后和除热原后,经冷冻干燥即可制得注射用冻干粉针,临用时用萄葡糖或生理盐水稀释后静滴。
3、载药磷脂复合物口服制剂
载药磷脂复合物可用于各类释药系统的制备,包括经皮释药和口服制剂。制备口服制剂时可以将黄芩天然活性成分的磷脂复合物与药剂学上常用的辅料混合,采用特定的制备工艺,制成片剂、胶囊、颗粒剂、滴丸和软胶囊。
取黄芩天然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适量,2_8°C放置24小时,粉碎,加入适量稀释剂混合均匀,加入全量I %的硬脂酸镁混匀,装入硬胶囊中,即得。
取黄芩天然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溶于植物油中,采用压制法或滴制法即可制备软胶囊。
根据临床用药需求,还可将黄芩天然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制成片剂、颗粒剂和滴丸等。
4、载药磷脂复合物脂肪乳及其制剂
黄芩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不仅可直接制成冻干粉、经皮释药制剂和各类口服制剂,还可利用其亲脂性,将其溶于油相中制成粒径在600nm以下的水包油(0/W)脂肪乳。
黄芩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脂肪乳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将载药磷脂复合物、乳化剂及脂溶性成分溶于植物油中作为油相,水溶性成分溶于注射用水形成水相。油相和水相分别加热到60 80°C,在搅拌下将油相缓缓地加入水相,高速剪切形成初乳。初乳迅速冷却后,转移至高压均质机中进行均质,控制乳滴粒径在600nm以下,即得。
黄芩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脂肪乳中的油相与水相比例可控制在1: 30至1: 3。
制备本发明所述的黄芩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脂肪乳,所用 的油相包含长链、中链脂肪酸,长链、中链脂肪酸酯,长链脂肪醇及上述几种的混合物,具体可选自大豆油、蓖麻油、亚油酸、玉米油、橄榄油、花生油、棉籽油、油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单油酸甘油酯、中链脂肪酸的甘油酯、十六醇等;所用的乳化剂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天然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选自脂肪酸甘油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山梨醇及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Vitamin E衍生物类、聚氧烯烃整体共聚表面活性剂,天然表面活性剂可选自卵磷脂、豆磷脂、胆留醇和胆酸类、海藻酸钠、壳聚糖等;所用的助乳化剂是刺激性小的聚乙二醇(PEG)类和聚氧烯烃整体共聚表面活性剂(泊洛沙姆类);所用的稳定剂为油酸、PEG类、甘油、木糖醇、山梨醇(糖)醇和甘露醇;所述的其他添加剂是指抗氧剂和抑菌剂。
脂肪乳经热压灭菌或无菌过滤,可制得注射用小针剂和输液,加入支撑剂经冷冻干燥后还可制成注射用干乳剂。
采用不同的装置,可将脂肪乳分装成供眼粘膜、鼻·粘膜、口腔粘膜或呼吸道粘膜用的滴剂、喷雾剂或气雾剂,还可制成肺部吸入制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方法的制备工艺和所体现的创新性,特列出以下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权利保护并不仅限于实施例描述的内容。
实施例1:载药磷脂复合物(I)
取黄岑素有效成分O. 6g,大豆磷脂3. 66g,加入四氢呋喃40ml,40°C复合I小时后, 旋转蒸发去除四氢呋喃,经真空干燥12小时以上(20 30°C ),即得载药磷脂复合物,密闭包装,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实施例2 :载药磷脂复合物(II)
取黄岑素有效成分O. 6g,大豆磷脂3. 62g,加入预热至4011C的丙酮40ml, 4011C复合 I小时后,旋转蒸发去除溶剂,经真空干燥12小时以上(20 30°C ),即得载药磷脂复合物, 密闭包装,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实施例3 :载药磷脂复合物(III)
取黄芩素有效成分O. 4g,大豆磷脂2. 43g,加入预热至40°C的乙醇丙酮60ml,40°C 复合2小时后,旋转蒸发去除溶剂,经真空干燥12小时以上(20 30°C ),即得载药磷脂复合物,密闭包装,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实施例4 :载药磷脂复合物(IV)
取黄芩素有效成分O. 6g,大豆磷脂3. 65g,加入乙酸乙酯40ml,40°C复合I小时后, 旋转蒸发去除溶剂,经真空干燥12小时以上(20 30°C ),即得载药磷脂复合物,密闭包装,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实施例5 :载药磷脂复合物复合率考察
取以上四种实施例制备的复合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合率,结果如下
表1:磷脂复合物粒径及复合率测定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黄芩天然活性成分的磷脂复合物,由黄芩天然活性成分和磷脂材料复合而成, 黄芩天然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5-75%,磷脂重量百分比为25-95%,黄芩天然活性成分是从中药黄芩中提取分离得到的黄芩素含量在50%以上的有效部位或黄芩素含量在 90%以上的有效成分,或者汉黄芩素含量在50%以上的有效部位或汉黄芩素含量在90% 以上的有效成分,磷脂材料是天然磷脂或合成磷脂或它们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黄芩天然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10-30% ;磷脂重量百分比为70-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磷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黄芩天然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15-25% ;磷脂重量百分比为75-85%。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磷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脂材料选自卵磷脂、 豆磷脂、胆留醇、胆酸类、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5.制备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磷脂复合物的方法,它包括将黄芩天然活性成分与磷脂材料混合,加有机溶剂溶解,搅拌,蒸发去除有机溶剂,真空干燥即得。
6.制备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磷脂复合物的方法,它包括取黄芩天然活性成分与磷脂材料,分别用不同的有机溶剂溶解,混合后搅拌,蒸发去除有机溶剂,真空干燥即得。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机溶剂选自乙醇、甲醇、苯甲醇、 丙酮、乙酸乙酯、四氢呋喃或它们的混合物。
8.含有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磷脂复合物的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口服制剂或注射用冻干粉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将黄芩天然活性成分的磷脂复合物与药剂学上常用的辅料混合,采用特定的制备工艺,制成片剂、胶囊、颗粒剂、滴丸和软胶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将黄芩天然活性成分的磷脂复合物分散于水中,加入支撑剂和抗氧剂,经O. 22 μ m微孔滤膜过滤,采用冷冻干燥工艺制备而得注射用冻干粉针。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芩天然活性成分的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剂制备方法。黄芩天然活性成分系指从中药黄芩中提取分离得到的黄芩素(Baicalein)有效部位(黄芩素含量在50%以上)或有效成分(黄芩素含量在90%以上)以及汉黄芩素(wogomin)有效部位(汉黄芩素含量在50%以上)或有效成分(汉黄芩素含量在90%以上)。黄芩天然活性成分水溶性和脂溶性均较差,随着溶液pH值升高溶解度增加,但在碱性条件易发生化学降解。黄芩天然活性成分理化性质的不足使其无法制成注射给药制剂,口服后生物利用度较低。本发明通过磷脂复合物技术,使黄芩活性成分的水分散性和亲脂性明显改善,在此基础上可制备高生物利用度口服制剂,或者制成注射用冻干粉针,或制成脂肪乳剂,满足注射或粘膜给药的要求。
文档编号A61P13/12GK102988484SQ20121035000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2日
发明者刘玉玲, 曲敬来, 温纯青, 温育青, 曾晓莲, 刘家琛, 高雪 申请人:北京五和博澳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