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戊烯基二氢异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2210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异戊烯基二氢异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药物,具体涉及野番豆中一种新的异戊烯基二氢异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已发展成为严重危害人们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同心脑血管病、糖尿病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死神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于2010年2月发布报告说,预计本年度全球将有760万人死于癌症,如果人们不认真采取措施预防癌症,到2030年全球每年的癌症死亡人数将可能在现有基础上翻番,达1700万。该组织统计数据还显示,目前全球平均每8个死亡病例中就有I人死于癌症,这比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总和还要高。因此 寻找有效的抗癌药物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抗癌药物研究中,化疗药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已取得很大进展。化学合成的抗癌药物如金属配合物钼络合物、有机锗化合物等,虽然具有强抗癌性,但存在毒副作用,水溶性差等缺陷。近年来,中外研究人员逐渐将目光投向资源丰富、纯天然的中草药、民族药,希望从中寻找新的抗癌药物。目前从中草药、民族药中发现了紫杉醇、喜树碱、三尖杉酯碱类、长春新碱、鬼白毒素、榄香烯乳等一系列天然抗癌药物,并且每年都有多只新品上市。这些天然药物均表现了良好的抗癌活性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日益证明从天然产物中筛选抗肿瘤药物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方向。野番豆(Uraria clarkei Gagnep)为豆科(Leguminosae)狸尾豆属植物(《中国植物志》第41卷72页)。该属植物全世界约有20种,分布于热带非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我国有9种。据文献(陈艳,思秀玲,韦松,许学健.兔尾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成药,2009,31(2) :266-269)报道,该属植物具有治疗小儿疳积、产后少乳、咳血、痔疮、颈淋巴结核、毒蛇咬伤等作用。其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异黄酮、二氢异黄酮等结构类型。黄酮类化合物有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抗病菌、抗HIV等多种生物活性。本发明试图对野番豆中二氢异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做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发现其中的细胞毒活性天然产物,为筛选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异戊烯基二氢异黄酮类化合物。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从野番豆中提取本发明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是本发明化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是本发明化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人宫颈癌、人慢性髓系白血病、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本发明从野番豆中分离出一种新的异戊烯基二氢异黄酮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
本发明的新的异戊烯基二氢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式
权利要求
1.一种异戊烯基二氢异黄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的结构式(I)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异戊烯基二氢异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a.粉碎将野番豆茎晾干粉碎后得粗粉,备用; b.回流提取将步骤a中制得的粗粉以乙醇回流提取四次,合并乙醇提取液,备用; c.浓缩将步骤b中制得的乙醇提取液过滤后进行减压浓缩得浸膏,备用; d.萃取将步骤c中制得的浸膏混悬于水中,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以正丁醇进行萃取,再去除溶剂,分别得石油醚、乙酸乙酯以及正丁醇萃取物,备用; e.分离将步骤d中制得的石油醚萃取物经100-200目硅胶柱色谱,用体积比30:I、20:1、10:1、5:1、2:1、1:1、0 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得到Fr. I-Fr. 7共7个组分,Fr. 4经硅胶柱层析,以体积比98:2 95:5的氯仿甲醇梯度洗脱,得到组分Fr. 4A-4D,Fr. 4C经sephadex LH-20柱色谱甲醇纯化得到式(I)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异戊烯基二氢异黄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戊烯基二氢异黄酮类化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异戊烯基二氢异黄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戊烯基二氢异黄酮类化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人宫颈癌、人慢性髓系白血病、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药物,具体涉及野番豆中一种新的异戊烯基二氢异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异戊烯基二氢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式。其制备方法采用以下步骤a.粉碎、b.回流提取、c.浓缩、d.萃取、e.分离。本发明中的式(I)化合物对人宫颈癌、人慢性髓系白血病或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提示其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可以作为抗癌活性成分或先导化合物。可为天然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原料来源广泛,并且化合物制备操作流程简单,所获得的化合物纯度高,随后的工业化生产易实现。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肿瘤药物中,用于临床治疗人宫颈癌、人慢性髓系白血病或人急性髓系白血病。
文档编号A61K31/352GK102964328SQ20121054690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7日
发明者黄相中, 江志勇, 胡秋芬, 郭俊明, 张英杰, 王超, 梁辉 申请人:云南民族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