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复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893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脂质体复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在任意的时刻非侵入性地缓释药物的药物递送系统。本发明涉及一种脂质体复合物,其含有结合于光吸收化合物的脂质体膜构成物质,所述光吸收化合物选自由在近红外区域具有吸收波长的吲哚菁绿色素、酞菁色素、方酸菁色素、克酮酸色素及二亚铵色素构成的组。
【专利说明】脂质体复合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药物递送系统等的含有结合于光吸收化合物的脂质体膜构成物质及药剂的脂质体复合物。
【背景技术】
[0002]药物递送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为将药物有效且局部地递送到目标患部(脏器及组织、细胞、病原体等)的技术。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的血管通透性显著增加,因此,高分子及微粒容易从血管中流出。另外,由于淋巴系统不发达,因此,到达肿瘤组织的物质蓄积。这样的特性称为EPR效应,其在对于癌细胞进行被动靶向时成为重要的因素。但是,虽然可利用EPR效应使给药到血管内的药物载体选择性地递送/蓄积在癌组织中,但有效地缓释内包于载体的药剂依然成为问题。
[0003]另一方面,近年来,利用在红外区域具有吸收波长的色素的放热作用及产生活性氧的作用(PDT效应)的温热化学疗法及光动力疗法备受关注。其利用近红外光在生物体内的通透性及吸收近红外光的化合物,例如,在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10-69001号公报)中公开有一种使用吲哚菁绿(ICG)作为感光性着色剂,利用其放热作用及活性氧产生作用的光动力热化学疗法。本文献中记载了通过在动物的肿瘤组织患部注入顺式钼氨及ICG并进行光照射,即使治疗后经过I年,也未确认到肿瘤的复发/转移。
[0004]另外,专利文献2(W000 / 41726)中公开了一种使用ICG等光敏药剂的经皮光动力学治疗。在本文献的发明中,光敏性药剂递送系统含有由光敏性药剂构成的脂质体递送系统。该脂质体递送系统采用将光敏性药剂作为脂质体制剂进行给药的方式(即,使光敏性药剂内包在脂质体中使用)。但是,在本文献中,仅记载了对于肿瘤组织使用光敏性药剂,未公开同时给药抗癌剂等情况。
[0005]在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7-277218号公报)中公开有一种脂质体组合物,其具备脂质体的亲水层中所内包的亲水性药物和上述脂质体的脂质双层中所内包的疏水性的感光性物质,其中,所述脂质体在光源的照射下,通过光动力作用诱导上述疏水性药物的释放。然而,作为上述感光性物质公开的仅为卟啉,叶啉具有日光皮炎(瘙痒性皮疹、红斑、水疱)等过敏症;恶心、胃肠道损伤、腹泻、胃痛、肚子不适等消化器官症状;以及色素沉着、心悸亢进、发烧、身体不适、面部潮红、黑色便等副作用。
[0006]在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266295号公报)中公开一种突光组织标记物,其具有囊泡群,所述囊泡群通过使磷脂质和吲哚菁绿等近红外荧光色素复合而形成的囊泡内包在亲水性溶剂中,利用乳化剂形成多个胶囊并凝聚而成。然而,其用作荧光组织标记物,未意图应用于光动力热疗法及使药剂包含在脂质体内。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69001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W000 / 41726[0011]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277218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2662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3]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4]如上所述,在现有的方法中,其目的仅在于使ICG等光敏剂直接作用于患部,药剂缓释的控制依然成为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任意的时刻非侵入性地缓释药物的药物递送系统。
[0015]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6]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使药剂内包在脂质双膜具有近红外吸收色素的脂质体中并进行光照射,由此,可在任意的时间将药剂非侵入性地缓放于患部,以至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包含以下的发明。
[0017][I] 一种脂质体复合物,其含有结合于光吸收化合物的脂质体膜构成物质,且在脂质体内含有药剂,所述光吸收化合物选自由在近红外区域具有吸收波长的吲哚菁绿色素、酞菁色素、方酸菁色素、克酮酸色素及二亚铵色素构成的组。
[0018][2]如上述[I]所述的脂质体复合物,其中,所述脂质体膜构成物质由脂质构成。
[0019][3]如上述[I]所述的脂质体复合物,其中,所述结合于光吸收化合物的脂质体膜构成物质由下述式(I)表示,
[0020]A-(CH2) rBf (CH2) Jj-B2-D-E1 (I)
[0021][式中,
[0022]A为光吸收化合物;
[0023]B1 及 B2 分别独立地为 _CH2_、_CH=CH_、_0_、_S_、_NH_、_C0_、_C00_、_0C0_、_NHC0_、-CONH-、-SO2-、-SO2NH-、-NHSO2-、-PO4M- (Μ 为碱金属离子)或-(CH2CH2O) c_ (c 为 I ~10 的整数);
[0024]D 为-CHE2-、-NE2-、-C6H4E2-, -CH2CH (OCOE2) -CH2OCO-或-CHE2-CH2OCO-;
[0025]E1为碳原子数8~18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烃基;
[0026]E2为氢或碳原子数8~18的取代或者未取代的烃基;
[0027]a为O~4的整数,b为O~6的整数]。
[0028][4]如上述[3]所述的脂质体复合物,其中,B1及B2分别独立地为-CH2-> -CH=CH-> _0_ 或 _S_ ;
[0029]D 为-CHE2- (E2 如上述[3]所述)。
[0030][5]如上述[4]所述的脂质体复合物,其中,B1及B2为-CH2_。
[0031][6]如上述[I]~[5]中 任一项所述的脂质体复合物,其在光热疗法和/或光动力疗法中使用。
[0032][7]如上述[I]~[6]中任一项所述的脂质体复合物,其在荧光成像中使用。
[0033]发明效果
[0034]根据本发明,可以使所期望的药剂 在任意的时刻非侵入性地作用于患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35]图1是本发明的脂质体复合物的示意图;
[0036]图2表示脂质双膜中具有ICG-8的脂质体分散液(LP_ICG_8,以下相同)及内包ICG的脂质体分散液(ICG)的荧光特性;
[0037]图3是荧光观察静脉给药LP-1CG-8或ICG水溶液后的患部的照片;
[0038]图4表示大鼠皮下肿瘤模型中的光动力疗法/光热疗法的概要;
[0039]图5是肿瘤内给药LP-1CG-8或ICG水溶液之后及48小时后的肿瘤的照片;
[0040]图6是对图5的肿瘤组织切片进行了苏木精/伊红(HE)染色的照片;
[0041]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脂质体复合物的药物缓释能力的图;
[0042]图8是肿瘤内给药含有ICG及顺式钼氨(⑶DP)的水溶液(ICG+⑶DP)或在脂质双膜中具有ICG-8的脂质体中含有内包顺式钼氨的脂质体复合物的水溶液(LP-1CG-8-CDDP)之后及48小时后的肿瘤的照片;
[0043]图9是对图8的肿瘤组织切片进行了 HE染色的照片;
[0044]图10表示ICG-8的单线态氧测定的结果;
[0045]图11表示在作为极性溶剂的甲醇中(a)及作为非极性溶剂的氯仿中(b)将ICG-1l的荧光光谱特性与ICG相比的结果;
[0046]图12表示ICG-1l的单线态氧测定的结果;
[0047]图13表示ICG-1l的产热能力测定的结果;
[0048]图14表示ICG-1l和ICG的脂质体搭载量测定的结果;
[0049]图15表示ICG-1l含量的不同导致的粒径分布;
[0050]图16表示脂质双膜中具有ICG-1l的脂质体分散液的UV光谱特性;
[0051]图17表示脂质双膜中具有ICG-1l的脂质体分散液的荧光光谱特性;
[0052]图18表示在试管内测定LP-1CG-1l的产热能力的结果;
[0053]图19表示在生物体内测定LP-1CG-1l的产热能力的结果;
[0054]图20表示在肿瘤和体表比较LP-1CG-1l的体内分布变化的结果;
[0055]图21表示在肿瘤和各脏器中比较LP-1CG-1l的体内分布变化的结果;
[0056]图22表示脑肿瘤的MRI图像(左)及脑肿瘤的近红外线荧光图像(右);
[0057]图23表示治疗后的脑肿瘤体积变化;
[0058]图24表示猫(顶浆分泌腺癌、肺及结肠转移)的X光照片(上:治疗前,下:第2疗程);
[0059]图25表示狗(肛周腺癌/淋巴结转移)的X光照片(上:治疗前,下:第I疗程第8天);
[0060]图26表示狗(肛周腺癌/淋巴结转移)的X光照片(左:治疗前,下:第2疗程结束2周后);
[0061]图27表示猫(鼻腔内淋巴瘤)CT照片(治疗前);
[0062]图28表示猫(鼻腔内淋巴瘤)CT照片(第I疗程第7天);
[0063]图29表示猫(鼻腔内淋巴瘤)CT照片(第2疗程第7天);
[0064]图30表示猫(鼻腔内淋巴瘤)CT照片(第2疗程结束第5天);
[0065]图31表示肾脏肿瘤的回波图像(上:治疗前,下:第4疗程);
[0066]图32表示狗的软组织肉瘤的治疗经过(左:第4疗程的小肿瘤,中:第5疗程前半段的溃疡化的肿瘤,右:第5疗程的后半段的坏死的肿瘤)。
【具体实施方式】
[0067]下面,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说明。
[0068]本发明的脂质体复合物含有结合于光吸收化合物的脂质体膜构成物质,且在脂质体内含有药剂,所述光吸收化合物选自由在近红外区域具有吸收波长的吲哚菁绿色素、酞菁色素、方酸菁色素、克酮酸色素及二亚铵色素构成的组。
[0069]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光吸收化合物”为产生对于吸收近红外区域的光而使脂质体开裂充分的热的化合物,优选进一步产生对于产生单线态氧且/或使肿瘤细胞灭绝充分的热。所谓“近红外区域的吸收波长”,作为光吸收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表示700~1400nm,优选表示800~lOOOnm,特别优选表示800~900nm。
[0070]在本说明书中,所谓“脂质体膜构成物质”只要不阻碍脂质双膜的形成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脂质、膜稳定剂、抗氧化剂、带电物质、膜蛋白等。
[0071]作为脂质,例如可以举出:磷脂质、糖脂、留醇、饱和或不饱和的脂肪酸等。
[0072]作为磷脂质,例如可以举出:磷脂酰胆碱(例如二油酰基磷脂酰胆碱、二月桂酰基磷脂酰胆碱、二肉豆蘧酰基磷脂酰胆碱、二棕榈酰基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基磷脂酰胆碱等)、磷脂酰甘油(例如二油酰基磷脂酰甘油、二月桂酰基磷脂酰甘油、二肉豆蘧酰基磷脂酰甘油、二棕榈酰基磷脂酰甘油、二硬脂酰基磷脂酰甘油等)、磷脂酰乙醇胺(例如二油酰基磷脂酰乙醇胺、二月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二肉豆蘧酰基磷脂酰乙醇胺、二棕榈酰基磷脂酰乙醇胺、二硬脂酰基磷脂酰 乙醇胺等)、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磷脂酸、心磷脂、鞘磷月旨、蛋黄卵磷脂、大豆卵磷脂、这些的氢化物等。
[0073]作为糖脂,例如可以举出:甘油糖脂(例如硫氧基核糖基甘油酯、二葡萄糖基二甘油酯、二半乳糖基甘油二酯、半乳糖基甘油二酯、葡萄糖基甘油二酯)、鞘糖脂(例如半乳糖基脑苷脂、乳糖基脑苷脂、神经节苷脂)等。
[0074]作为甾醇,例如可以举出:源自动物的甾醇(例如胆甾醇、胆甾醇琥珀酸酯、羊毛甾醇、二氢羊毛留醇、脱氢胆留醇、二氢胆留醇)、源自植物的留醇(植物固醇)(例如豆甾醇、谷留醇、菜油留醇、菜籽留醇)、源自微生物的留醇(例如酵母留醇、麦角留醇)等。
[0075]作为饱和或不饱和的脂肪酸,例如可以举出:棕榈酸、油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肉豆蘧酸等碳原子数12~20的饱和或不饱和的脂肪酸。
[0076]膜稳定剂为能够为了使脂质体膜物理或化学稳定或调节脂质体膜的流动性而添加的任意的脂质体膜成分。作为膜稳定剂,例如可以举出:留醇、甘油或其脂肪酸酯等。
[0077]作为甾醇,可以举出与上述相同的具体例,作为甘油的脂肪酸酯,例如可以举出:
三油精、三辛酸甘油酯等。
[0078]抗氧化剂为能够为了防止脂质体膜的氧化而添加的任意的脂质体膜成分,例如可以举出:生育酚、没食子酸丙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丁基化羟基甲苯等。
[0079]带电物质为能够为了对脂质体膜赋予正电荷或负电荷而添加的任意的脂质体膜成分,作为赋予正电荷的带电物质,例如可以举出:硬脂胺、油烯基胺等饱和或不饱和脂肪族胺;二油酰基三甲基铵丙烷等饱和或不饱和阳离子性合成脂质等,作为赋予负电电荷的带电物质,例如可以举出:磷酸二鲸蜡酯、胆固醇琥珀酸单酯、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憐脂酸等。
[0080]膜蛋白为能够为了维持脂质体膜的结构或对脂质体膜赋予功能性而添加的任意的脂质体膜成分,例如可以举出:膜外在蛋白、膜内在蛋白等。
[0081]所谓“结合于光吸收化合物”的脂质体膜构成物质表示脂质体膜构成物质和光吸收化合物共价键合的化合物,作为“结合于光吸收化合物的脂质体膜构成物质”,可优选举出上述式(I)所示的物质。
[0082]在上述式(I)中,作为M所示的碱金属离子,例如可以举出:钠离子、钾离子等。
[0083]在上述式⑴中,作为El或E2所示的碳原子数8~18的烃基,例如可以举出:碳原子数8~18、优选碳原子数12~18的烷烃、烯烃(优选双键为2个以下)、炔烃(优选三键为2个以下),更优选碳原子数14~18的烷烃、烯烃或炔烃。这些烃基例如可以用卤素原子、C1^烷氧基等取代。
[0084]在上述式(I)中,a为O~4、优选O~2的整数。另外,b为O~6、优选O~2的整数。另外,c为I~10、优选I~4、更优选I~2的整数。
[0085]在上述式(I)中,可以通过采用上述的分子作为BI及B2来使该分子本身与脂质体表面的磷酸基亲和而稳定化。另外,可通过采用上述的分子作为D来使脂质体锚定于疏水性区域。另外,可以采用上述的分子作为El及E2,由此,在室温~体温左右,不会使膜流动性降低,能够使膜流动性伴随温度上升而急剧地增大或者减少。另外,可以通过将a及b设在上述的范围,色素从侧链结构离开数▲,减少对脂质体表面的电化学状态的单线态氧产生的影响。
[0086]本发明的“脂质体复`合物”以构成脂质双膜的物质的总配方量(総配合量)计通常含有0.01~50% (摩尔比)、优选含有0.1~5% (摩尔比)、更优选含有0.1~1% (摩尔比)的上述结合于光吸收化合物的脂质体膜构成物质。作为构成脂质双膜的物质,脂质为必需成分,其配方量以构成脂质双膜的物质的总配方量计通常含有20~99.9% (摩尔比)、优选含有50~99% (摩尔比)、更优选含有80~95% (摩尔比)。进而,为了使脂质膜稳定化,优选加入胆留醇等。胆留醇等可以以不损伤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的配方量使用。
[0087]另外,为了使脂质体在生物体内稳定化,可以用亲水性聚合物修饰脂质体的外表面。作为这样的亲水性聚合物的例子,可以举出:聚乙二醇、聚甲基乙二醇、聚羟基丙二醇、聚丙二醇、聚甲基丙二醇、聚羟基环氧丙烷等。特别优选的物质为聚乙二醇。其配方量以构成脂质双膜的物质的总配方量计通常含有0.01~10% (摩尔比)、优选0.1~1% (摩尔比)。
[0088]另外,为了将脂质体复合物递送到靶部位,可以将结合于能够与存在于细胞膜的表面上的受体或抗原结合的物质(细胞膜结合性物质)的脂质体膜构成物质作为脂质体的脂质双膜的构成成分,作为细胞膜结合性物质,例如可以举出:运铁蛋白、胰岛素、叶酸、透明质酸、抗体或其片段、糖链、生长因子、阿朴脂蛋白等。
[0089]本发明的脂质体复合物在脂质体内包含药剂。药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抗癌剂等药剂、蛋白、肽、核酸等。作为抗癌剂,可以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物质,例如可以举出以下的化合物,烷基化剂:例如环磷酰胺、美法仑、雷莫司汀、异磷酰胺、盐酸氮芥-N-氧化物等;代谢拮抗剂:例如6-巯基嘌呤、核糖苷、依诺他滨、卡莫氟、阿糖胞苷、阿糖胞苷烷磷脂、替加氟、5-氟尿嘧啶、脱氧氟尿苷、脱氧氟尿苷、羟基脲、米佐屈脱、巯基嘌呤等;抗肿瘤性抗生素制剂:例如放线菌素D、盐酸阿柔比星、盐酸表柔比星、盐酸伊达比星、盐酸多柔比星、盐酸柔红霉素、盐酸吡柔比星、净司他丁斯酯、硫酸博来霉素、盐酸博来霉素、丝裂霉素C、新制癌菌素、硫酸培洛霉素等;抗肿瘤性植物成分制剂:例如依托泊甙、盐酸依立替康、多西他赛水合物、硫酸长春新碱、硫酸长春地辛、硫酸长春碱、紫杉醇、以及醋葡醛内酯、乌苯美司、顺式钼氨、西佐糖、索布佐生、云芝多糖k、柠檬酸托瑞米芬、醋酸甲羟孕酮、柠檬酸他莫昔芬、卡钼、盐酸法倔唑水合物、盐酸甲基苄肼、盐酸米托蒽醌、L-天冬酰胺酶、维A酸、奈达钼、溶链菌制剂、氟他胺、喷司他丁、叶吩姆钠、香菇多糖等。
[0090]作为上述吲哚菁绿色素,例如可以举出下述式(I1-1)所示的化合物,
[0091]
【权利要求】
1.一种脂质体复合物,所述脂质体复合物含有结合于光吸收化合物的脂质体膜构成物质,且在脂质体内含有药剂,所述光吸收化合物选自由在近红外区域具有吸收波长的吲哚菁绿色素、酞菁色素、方酸菁色素、克酮酸色素及二亚铵色素构成的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脂质体复合物,其中,所述脂质体膜构成物质由脂质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脂质体复合物,其中,所述结合于光吸收化合物的脂质体膜构成物质由下述式(I)表示, A-(CH2)a-B1-(CH2)b-B2-D-E1 ⑴ [式中, A为光吸收化合物; B1 及 B2 分别独立地为-CH2-、-CH=CH-、-O-、-S-、-NH-、-CO-、-COO-、-OCO-、-NHCO-、-CONH-、-S02-、-S02NH-、-NHS02-、-PO4M-(M 为碱金属离子)或-(CH2CH2O)。_ (c 为 I ~10 的整数);
D 为-CHE2-、-NE2-, -C6H4E2-, -CH2CH(OCOE2) -CH2OCO-或-CHE2-CH2OCO-; E1为碳原子数8~18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烃基; E2为氢或碳原子数8~18的取代或者未取代的烃基; a为O~4的整数,b为O~6的整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脂质体复合物,其中,B1及B2分别独立为-CH2-、-CH=CH-> -O-或-S-, D 为-CHE2- (E2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脂质体复合物,其中,B1及B2为-CH2-。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脂质体复合物,所述脂质体复合物在光热疗法和/或光动力疗法中使用。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脂质体复合物,所述脂质体复合物在荧光成像中使用。
【文档编号】A61K41/00GK103874482SQ201280049278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7日
【发明者】冈本芳晴, 田村裕, 菅波晃子, 林秀树, 真殿智行, 松原久裕, 丰田太郎 申请人:国立大学法人鸟取大学, 国立大学法人千叶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