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植物蛋白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文档序号:1267586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性植物蛋白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蛋白质改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性植物蛋白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本发明对植物蛋白原料依次进行调浆灭菌、发酵、均质和改性处理,通过整合物理改性、生物改性和化学改性的方法依次对植物蛋白进行改性,使改性后的植物蛋白具有良好水溶性、凝胶性和黏度,不仅适用于食品加工生产,还适用于药用胶囊的制备。并且本发明的改性植物蛋白的制备方法可提高植物蛋白原料的利用率。本发明的原料为植物蛋白原料,是可再生资源,并且生产过程中使用无毒的化学试剂和益生菌,可实现无污染物排放,绿色、安全、环保。
【专利说明】一种改性植物蛋白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蛋白质改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性植物蛋白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0002]药用胶囊剂是指将药物填装于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制齐U。胶囊通常是由药用明胶、甘油等辅料精制而成的帽、体两节胶囊壳组成。目前,胶囊的材料多为动物明胶。由于明胶胶囊易失水硬化、吸水软化、遇醛类物质发生交联固化反应,且有些宗教信仰者和素食者会抵制明胶胶囊,故逐步用植物胶囊替代动物胶囊已成为解决明胶胶囊问题的根本途径。
[0003]目前,植物胶囊的原料主要是多羟基化合物,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HPMC通常以短棉绒或木浆为原料,经醚化制成。由于其改性成本高且纤维素产品没有营养,使之在市场上占比微乎其微。植物蛋白替代明胶或纤维素制备胶囊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植物蛋白有许多优点,尤其是大豆蛋白。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牛奶蛋白质相近,除蛋氨酸略低外,其余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较丰富,是植物性的完全蛋白质。在营养上,可与动物蛋白等价,在结构组成上,也最接近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大豆蛋白不仅营养价值高,原料广泛,而且具有多种功能特性,除能补充人体必需能量外,还能预防某些疾病。然而,植物蛋白的性质相对于明胶制备胶囊有很多不足,如:溶解度低,蛋白质分子量大小非均匀分布,无法生产凝胶性好、质地均一的药用胶囊。因此解决植物蛋白胶囊发展的瓶颈在于通过对植物蛋白进行改性以解决植物蛋白用于制备胶囊存在的不足。
[0004]蛋白质改性是指基于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利用生物(如微生物、酶制剂等)、化学(化学试剂、催化剂等)或物理因素(如热、辐射、超声等)使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和多肽链结构发生某种变化,甚至引入新的化学基团,进而引起蛋白质大分子空间结构和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在不影响其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的基础上获得特定功能特性的过程。
[0005]对植物蛋白的改性研究已有诸多报道,但主要是进行单一的物理改性、化学改性或酶改性,且所制备的改性植物蛋白仅应用于食品加工中。整合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生物改性对植物蛋白进行改性的方法罕有报道。尤其是整合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生物改性对大豆蛋白进行改性,以及将其应用于药用胶囊的生产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整合物理改性、生物改性和化学改性而对植物蛋白进行改性的方法,以及使用该种方法所制备的改性植物蛋白的用途。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改性植物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 I)调浆灭菌:将植物蛋白原料与水按质量比为1:2-100混合得原液,并用碱性物质将原液的pH调至7-9,将原液搅拌均匀后超声20-30min,在110_130°C下灭菌20_30min得初液,将初液转移至发酵罐中。
[0010]所述植物蛋白原料的粒径3 80目,即将植物蛋白原料经机械粉碎并收集过3 80目的筛的组分;所述植物蛋白原料为大豆、小麦、大麦、花生或玉米中的任一种。优选地,所述原液通过搅拌装置在100-300rpm下搅拌20_30min至原液均勻后再超声20_30min。所述原液用0.l-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碳酸钠溶液、磷酸氢二钠溶液或磷酸氢二钾溶液调节其pH。
[0011](2)发酵:将第一工程菌和第二工程菌接种于第一种子培养基中,在35-40°C,200-300rpm下培养12_20h进行初次活化;然后按1_3%的接种量转接至第二种子培养基中,在35-40°C,200-300rpm下培养4-10h进行再次活化;将再次活化后的第一工程菌和第二工程菌按5%的接种量接种于装有初液的发酵罐中,在35-40°C,溶氧3 25%下发酵10-14h,得发酵液。
[0012]所述第一工程菌为产蛋白酶菌株,第二工程菌为产转谷氨酰胺酶菌株,所述第一工程菌和第二工程菌的出发菌株为枯草芽胞杆菌。所述种子培养基为LB培养基。
[0013](3)均质:发酵液通过高压均质机在20_40MPa下均质5_10min,得均质液。
[0014](4)改性:均质液于40_60°C下保温l_6h ;然后向均质液中分别加入按植物蛋白原料质量比为5-30%的多羟基化合物和0.1-2%的化学交联剂,并于40-60°C下保温2_5h,得改性液。
[0015]所述多羟基化合物为低聚糖、纤维素、可溶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右旋糖苷和聚乙二醇中的任一种;所述化学交联剂为酸酐、戊二醛和乙二醛中的任一种。
[0016](5)分离:改性液经超滤得改性植物蛋白液。所述改性液用直径为20_200nm的超滤膜进行超滤。
[0017](6)将所述改性植物蛋白液进行浓缩干燥,并真空包装;真空包装后的改性植物蛋白可置于常温下长期保存,备用。
[0018]以上所述改性植物蛋白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改性植物蛋白用于制备药用胶囊。
[0019]以上所述改性植物蛋白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改性植物蛋白用于食品加工。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调浆前先将植物蛋白原料进行粉碎,有利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溶解,且植物蛋白原料的粒径越小越有利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溶解。对原液进行超声有利于有机溶质的进一步溶解,同时通过调整原液的pH至7-9,可使植物蛋白的溶解度最大。对发酵液进行均质处理,可进一步释放细胞内的可溶性的菌体蛋白,从而提高改性植物蛋白的产量。对超滤后得到的改性植物蛋白液进行浓缩干燥并真空包装,可隔绝空气中的水和氧,防止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可延长改性植物蛋白的保质期。[0021 ] 本发明通过整合物理改性、生物改性和化学改性的方法依次对植物蛋白进行改性,使改性后的植物蛋白具有良好水溶性、凝胶性和黏度,不仅适用于食品加工生产,还适用于药用胶囊的制备。并且本发明的改性植物蛋白的制备方法可提高植物蛋白原料的利用率。本发明的原料为植物蛋白原料,是可再生资源,并且生产过程中使用无毒的化学试剂和益生菌,可实现无污染物排放,绿色、安全、环保。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实施例1-6中作为植物蛋白原料的豆柏的电泳图;[0023]图2是实施例1-6制备的改性大豆蛋白的电泳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0025]以下实施例使用以下材料:
[0026]所用水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2006);
[0027]植物蛋白原料:山东豆柏,山东嘉冠油脂化工有限公司。
[0028]第一工程菌为产蛋白酶菌株: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us/pHCMC05/suv022);
[0029]第二工程菌为产转谷氨酰胺酶菌株: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us/pHCMC05/tgaOl)。
[0030]种子培养基为LB种子培养基(ILMOg胰蛋白胨,IOg氯化钠,5g酵母提取粉,加水定容至1000mL,调pH至7.0-7.4,分装(固体培养基加 1.5%琼脂),在121°C下灭菌20min,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0031]实施例1
[0032]一种改性植物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I)粉碎:选用符合食品安全的豆柏,收集机械粉碎后能过100目筛的组分;
[0034](2)调浆灭菌:按过筛豆柏与水的质量比1:10的比例将水加入盛有豆柏的搅拌罐中,用5mol/L的氢氧化钠调原液的pH至7-9,并于300rpm下搅拌25min至混匀,然后超声30min,并在 121°C下灭菌 20min ;
[0035](3)发酵:从平板中挑取第一工程菌和第二工程菌的单菌落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在37-40°C,300rpm条件下培养14_20h进行初次活化,然后按1_2%的接种量转接至新鲜种子培养基中培养4-8h进行再次活化(0D_:1.0-2.5);经过再次活化的第一工程菌核第二工程菌均按2-4%的量接种于发酵罐中,37-40°C条件下发酵10-12h,发酵过程中控制溶氧(DO)≥ 25% ;
[0036](4)均质: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用高压均质机在20_40MPa条件下均质5_10min ;
[0037](5)改性:将均质液于50-60°C条件下酶改性4_6h ;然后加入壳聚糖(占豆柏质量的10-15%)和戊二醛(占豆柏质量的0.1_1%),在相同温度下继续改性3-5h,得改性液;
[0038](6)分离:改性液在常温下用超滤膜(20_200nm)进行超滤,得改性大豆蛋白液;
[0039](7)包装:改性大豆蛋白液经浓缩干燥后得改性大豆蛋白粉,并将改性大豆蛋白粉真空包装,常温下长期保藏。
[0040]该改性大豆蛋白粉的产品得率为33%,溶解度> 35%,蛋白质含量> 65%,持水性≥220% ;黏度(6.67%)≥1.9mPa.s ;淡黄色,无异味。
[0041]以上制得的改性大豆蛋白液和大豆蛋白粉可用于制备药用胶囊和食品加工。
[0042]实施例2
[0043]一种改性植物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4](I)粉碎:选用符合食品安全的豆柏,收集机械粉碎后能过80目筛的组分;
[0045](2)调浆灭菌:按过筛豆柏与水的质量比1:10的比例将水加入盛有豆柏的搅拌罐中,用5mol/L的氢氧化钠调原液的pH至7-9,并于300rpm下搅拌25min至混匀,然后超声30min,并在 115°C下灭菌 30min ;
[0046](3)发酵:从平板中挑取第一工程菌和第二工程菌的单菌落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在37-39°C,300rpm条件下培养14_20h进行初次活化,然后按1_2%的接种量转接至新鲜种子培养基中培养4-8h进行再次活化(0D_:1.0-2.5);经过再次活化的第一工程菌核第二工程菌均按2-4%的量接种于发酵罐中,37-39°C条件下发酵10-14h,发酵过程中控制溶氧(DO)≥ 20% ;
[0047](4)均质: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用高压均质机在20_40MPa条件下均质5_10min ;
[0048](5)改性:将均质液于50_55°C条件下酶改性4_6h ;然后加入琼脂糖(占豆柏质量的15-20%)和乙二醛(占豆柏质量的0.1_1%),在相同温度下继续改性3-5h,得改性液;
[0049](6)分离:改性液在常温下用超滤膜(20_200nm)进行超滤,得改性大豆蛋白液;
[0050](7)包装:改性大豆蛋白液经浓缩干燥后得改性大豆蛋白粉,并将改性大豆蛋白粉真空包装,常温下长期保藏。
[0051]该改性大豆蛋白粉的产品得率为32%,溶解度> 45%,蛋白质含量> 60%,持水性≥240% ;黏度(6.67%)≥1.9mPa.s ;淡黄色,无异味。
[0052]以上制得的改性大豆蛋白液和大豆蛋白粉可用于制备药用胶囊和食品加工。
[0053]实施例3
[0054]一种改性植物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5](I)粉碎:选用符合食品安全的豆柏,收集机械粉碎后能过100目筛的组分;
[0056](2)调浆灭菌:按过筛豆柏与水的质量比1:10的比例将水加入盛有豆柏的搅拌罐中,用5mol/L的氢氧化钠调原液的pH至7-9,并于300rpm下搅拌25min至混匀,然后超声30min,并在 121°C下灭菌 30min ;
[0057](3)发酵:从平板中挑取第一工程菌和第二工程菌的单菌落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在37-39°C,300rpm条件下培养14_20h进行初次活化,然后按1_2%的接种量转接至新鲜种子培养基中培养4-6h进行再次活化(0D_:1.0-2.5);经过再次活化的第一工程菌核第二工程菌均按2-4%的量接种于发酵罐中,37-39°C条件下发酵10-14h,发酵过程中控制溶氧(DO)≥ 30% ;
[0058](4)均质: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用高压均质机在20_30MPa条件下均质5_10min ;
[0059](5)改性:将均质液于50-60°C条件下酶改性3_4h ;然后加入右旋糖苷(占豆柏质量的5-10%)和马来酸酐(占豆柏质量的0.5-2%),在相同温度下继续改性3-4h,得改性液;
[0060](6)分离:改性液在常温下用超滤膜(20_200nm)进行超滤,得改性大豆蛋白液;
[0061](7)包装:改性大豆蛋白液经浓缩干燥后得改性大豆蛋白粉,并将改性大豆蛋白粉真空包装,常温下长期保藏。
[0062]该改性大豆蛋白粉的产品得率为28%,溶解度> 35%,蛋白质含量> 60%,持水性≥280% ;黏度(6.67%)≥2.2mPa.s ;淡黄色,无异味。
[0063]以上制得的改性大豆蛋白液和大豆蛋白粉可用于制备药用胶囊和食品加工。
[0064]实施例4
[0065]一种改性植物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6](I)粉碎:选用符合食品安全的豆柏,收集机械粉碎后能过100目筛的组分;
[0067](2)调浆灭菌:按过筛豆柏与水的质量比1:10的比例将水加入盛有豆柏的搅拌罐中,用5mol/L的氢氧化钠调原液的pH至7-9,并于300rpm下搅拌25min至混匀,然后超声30min,并在 121°C下灭菌 30min ;
[0068](3)发酵:从平板中挑取第一工程菌和第二工程菌的单菌落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在37-39°C,300rpm条件下培养14_20h进行初次活化,然后按1_3%的接种量转接至新鲜种子培养基中培养4-6h进行再次活化(0D_:1.0-2.5);经过再次活化的第一工程菌核第二工程菌均按2-4%的量接种于发酵罐中,37-39°C条件下发酵10-14h,发酵过程中控制溶氧(DO)≥ 30% ;
[0069](4)均质: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用高压均质机在20_30MPa条件下均质5_10min ;
[0070](5)改性:将均质液于50_60°C条件下酶改性3_4h ;然后加入乙二醇4000 (占豆柏质量的5-10%)和马来酸酐(占豆柏质量的0.5-2%),在相同温度下继续改性3-4h,得改性液;
[0071](6)分离:改性液在常温下用超滤膜(20_200nm)进行超滤,得改性大豆蛋白液;
[0072](7)包装:改性大豆蛋白液经浓缩干燥后得改性大豆蛋白粉,并将改性大豆蛋白粉真空包装,常温下长期保藏。
[0073]该改性大豆蛋白粉的产品得率为40%,溶解度≥40%,蛋白质含量> 60%,持水性≥200% ;黏度(6.67%)≥1.6mPa.s ;淡黄色,无异味。
[0074]以上制得的改性大豆蛋白液和大豆蛋白粉可用于制备药用胶囊和食品加工。
[0075]实施例5
[0076]一种改性植物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7](I)粉碎:选用符合食品安全的豆柏,收集机械粉碎后能过80目筛的组分;
[0078](2)调浆灭菌:按过筛豆柏与水的质量比1:10的比例将水加入盛有豆柏的搅拌罐中,用5mol/L的氢氧化钾调原液的pH至7-9,并于200rpm下搅拌30min至混匀,在121 °C下灭菌20min ;
[0079](3)发酵:从平板中挑取第一工程菌和第二工程菌的单菌落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在35-4(TC,200rpm条件下培养12_20h进行初次活化,然后按2%的接种量转接至新鲜种子培养基中培养4-10h进行再次活化(0D_:1.0-2.5);经过再次活化的第一工程菌核第二工程菌均按1-5%的量接种于发酵罐中,35-40°C条件下发酵10-14h,发酵过程中控制溶氧(DO)≥ 25% ;
[0080](4)均质: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用高压均质机在20_30MPa条件下均质5_10min ;
[0081](5)改性:将均质液于40-50°C条件下酶改性4_6h ;然后加入纤维素(占豆柏质量的15-20%)和戊二醛(占豆柏质量的0.1_1%),在相同温度下继续改性2-4h,得改性液;
[0082](6)分离:改性液在常温下用超滤膜(20_200nm)进行超滤,得改性大豆蛋白液;
[0083](7)包装:改性大豆蛋白液经浓缩干燥后得改性大豆蛋白粉,并将改性大豆蛋白粉真空包装,常温下长期保藏。
[0084]该改性大豆蛋白粉的产品得率为15%,溶解度≥ 25%,蛋白质含量≥60%,持水性≥200% ;黏度(6.67%)≥1.8mPa.s ;淡黄色,无异味。
[0085]以上制得的改性大豆蛋白液和大豆蛋白粉可用于制备药用胶囊和食品加工。
[0086]实施例6
[0087]一种改性植物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88](I)粉碎:选用符合食品安全的豆柏,收集机械粉碎后能过100目筛的组分;
[0089](2)调浆灭菌:按过筛豆柏与水的质量比1:10的比例将水加入盛有豆柏的搅拌罐中,用5mol/L的磷酸氢二钠调原液的pH至7-9,并于300rpm下搅拌20min至混匀,然后超声30min,并在115°C下灭菌30min ;
[0090](3)发酵:从平板中挑取第一工程菌和第二工程菌的单菌落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在37-40°C,200rpm条件下培养12_20h进行初次活化,然后按1_2%的接种量转接至新鲜种子培养基中培养4-10h进行再次活化(0D_:1.0-2.5);经过再次活化的第一工程菌核第二工程菌均按2-5%的量接种于发酵罐中,37-40°C条件下发酵10-12h,发酵过程中控制溶氧(DO)≥ 25% ;
[0091](4)均质: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用高压均质机在20_30MPa条件下均质5_10min ;
[0092](5)改性:将均质液于50-60°C条件下酶改性4_6h ;得改性液;
[0093](6)分离:改性液在常温下用超滤膜(20_200nm)进行超滤,得改性大豆蛋白液;
[0094](7)包装:改性大豆蛋白液经浓缩干燥后得改性大豆蛋白粉,并将改性大豆蛋白粉真空包装,常温下长期保藏。
[0095]该改性大豆蛋白粉的产品得率为30%,溶解度> 15%,蛋白质含量> 60%,持水性≥180% ;黏度(6.67%)≥0.5mPa.s ;淡黄色,无异味。
[0096]以上制得的改性大豆蛋白液和大豆蛋白粉可用于制备药用胶囊和食品加工。
[0097]实施例7
[0098]一种改性玉米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99](I)粉碎:选用符合食品安全的玉米柏,收集机械粉碎后能过90目筛的组分;
[0100](2)调浆灭菌:按过筛玉米柏与水的质量比1:2的比例将水加入盛有玉米柏的搅拌罐中,用10mol/L的碳酸钠调原液的pH至9,并于300rpm下搅拌25min至混匀,然后超声30min,并在13CTC下灭菌30min ;
[0101](3)发酵:从平板中挑取第一工程菌和第二工程菌的单菌落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在40°C,300rpm条件下培养20h进行初次活化,然后按3%的接种量转接至新鲜种子培养基中培养IOh进行再次活化(0D_:2.5);经过再次活化的第一工程菌核第二工程菌均按5%的量接种于发酵罐中,40°C条件下发酵14h,发酵过程中控制溶氧(DO) ^ 30% ;
[0102](4)均质: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用高压均质机在40MPa条件下均质IOmin ;
[0103](5)改性:将均质液于60°C条件下酶改性4h ;然后加入乙二醇4000 (占玉米柏质量的30%)和马来酸酐(占玉米柏质量的2%),在相同温度下继续改性5h,得改性液;
[0104](6)分离:改性液在常温下用直接为200nm的超滤膜进行超滤,得改性玉米蛋白液;
[0105](7)包装:改性玉米蛋白液经浓缩干燥后得改性玉米蛋白粉,并将改性玉米蛋白粉真空包装,常温下长期保藏。
[0106]该改性玉米蛋白粉的产品得率为15%,溶解度为35%,蛋白质含量为50%,持水性≥380% ;黏度(6.67%)≥2.8mPa.s ;淡黄色,无异味。
[0107]以上制得的改性玉米蛋白液和玉米蛋白粉可用于制备药用胶囊和食品加工。
[0108]实施例8
[0109]一种改性花生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110](I)粉碎:选用符合食品安全的花生柏,收集机械粉碎后能过120目筛的组分;
[0111](2)调浆灭菌:按过筛花生柏与水的质量比1:100的比例将水加入盛有花生柏的搅拌罐中,用0.lmol/L的磷酸氢二钾调原液的pH至7.3,并于IOOrpm下搅拌25min至混匀,然后超声20min,并在110°C下灭菌20min ;
[0112](3)发酵:从平板中挑取第一工程菌和第二工程菌的单菌落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在35°C,200rpm条件下培养14h进行初次活化,然后按1%的接种量转接至新鲜种子培养基中培养4h进行再次活化(0D_:1.0);经过再次活化的第一工程菌核第二工程菌均按1%的量接种于发酵罐中,35°C条件下发酵10h,发酵过程中控制溶氧(DO)≥ 25% ;
[0113](4)均质: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用高压均质机在20MPa条件下均质5min ;
[0114](5)改性:将均质液于40°C条件下酶改性3h ;然后加入乙二醇4000 (占花生柏质量的5%)和马来酸酐(占花生柏质量的0.1%),在相同温度下继续改性2h,得改性液;
[0115](6)分离:改性液在常温下用超滤膜(20nm)进行超滤,得改性花生蛋白液;
[0116](7)包装:改性花生蛋白液经浓缩干燥后得改性花生蛋白粉,并将改性花生蛋白粉真空包装,常温下长期保藏。
[0117]该改性花生蛋白粉的产品得率为25%,溶解度为40%,蛋白质含量为65%,持水性≥380% ;黏度(6.67%)≥2.8mPa.s ;淡黄色,无异味。
[0118]以上制得的改性花生蛋白液和花生蛋白粉可用于制备药用胶囊和食品加工。
[0119]图1是实施例1-6中作为植物蛋白原料的豆柏的电泳图;图2是实施例1-6制备的改性大豆蛋白的电泳图。其中,图中M为标准蛋白质,编号1-6分别为实施例1-6的作为植物蛋白原料的豆柏,编号7-12分别为实施例1-6制备的改性大豆蛋白。根据图1和图2可知,实施例1-6中作为原料的豆柏(改性前植物蛋白)的分子量是不均一的,而经本发明的方法进行改性后所得的改性大豆蛋白的分子量主要集中在31KD以下,具有很好的均一性,适用于制备药用胶囊。
[0120]以上所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发明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发明的保护。
【权利要求】
1.一种改性植物蛋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调浆灭菌:将植物蛋白原料与水按质量比为1:2-100混合得原液,并用碱性物质将原液的PH调至7-9,将原液搅拌均匀后超声20-30min,并在110_130°C下灭菌20_30min得初液,然后将初液转移至发酵罐中; (2)发酵:将第一工程菌和第二工程菌接种于第一种子培养基中,在35-40°C,200-300rpm下培养12_20h进行初次活化;然后按1_3%的接种量转接至第二种子培养基中,在35-40°C,200-300rpm下培养4-10h进行再次活化;将再次活化后的第一工程菌和第二工程菌按5%的接种量接种于装有初液的发酵罐中,在35-40°C,溶氧3 25%下发酵10_14h,得发酵液; (3)均质:发酵液通过高压均质机在20-40MPa下均质5_10min,得均质液; (4)改性:均质液于40-60°C下保温l_6h;然后向均质液中分别加入按植物蛋白原料质量比为5-30%的多羟基化合物和0.1-2%的化学交联剂,并于40-60°C下保温2_5h,得改性液; (5)分离:所述改性液经超滤得改性植物蛋白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性植物蛋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步骤(5)中所述改性植物蛋白液进行浓缩干燥,并真空包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性植物蛋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植物蛋白原料的粒径3 80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改性植物蛋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植物蛋白原料为大豆、小麦、大麦、花生和玉米中的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改性植物蛋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碱性物质为0.l-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碳酸钠溶液、磷酸氢二钠溶液或磷酸氢二钾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性植物蛋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第一工程菌为产蛋白酶菌株,第二工程菌为产转谷氨酰胺酶菌株,所述第一工程菌和第二工程菌的出发菌株为枯草芽胞杆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改性植物蛋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培养基为LB培养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性植物蛋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羟基化合物为低聚糖、纤维素、可溶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右旋糖苷和聚乙二醇中的任一种,所述化学交联剂为酸酐、戊二醛和乙二醛中的任一种。
9.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改性植物蛋白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改性植物蛋白用于制备药用胶囊。
10.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改性植物蛋白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改性植物蛋白用于食品加工。
【文档编号】A61K9/48GK103549113SQ201310530109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0日
【发明者】童望宇, 谢球, 陈伟崇 申请人:深圳市伟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