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67577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包括槲皮素1~5份;壳聚糖或其衍生物1~20份;磷脂或其衍生物1~10份;赋形剂1~10份;壳聚糖或其衍生物为高、中、低分子量的壳聚糖、壳寡糖、壳聚糖季铵盐、羧甲基壳聚糖中的一种或几种;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的粒径为100nm~0.49μm,将槲皮素制成粉末缓释纳米微球吸入剂,在肺部直接发挥作用,克服槲皮素水不溶性难以吸收以及易氧化的缺点,提高槲皮素的生物利用度,同时缓释可减少给药剂量,吸入给药可解决病人顺应性差、放射性损伤无特效治疗药物等问题,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具有适宜的粒径、形态等粉末特性、缓释性,而且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工艺稳定、易于工业化生产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肺吸入制剂,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含有槲皮素的肺吸入缓释纳米/微球制剂,本发明还涉及该槲皮素肺吸入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增加,放射治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肿瘤局部控制率的降低甚至是放疗的中断,而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放射性肺损伤主要是体内自由基堆积所致,清除活性氧以及维持组织细胞内的还原氧化平衡是防治放射性损伤的重要途径。传统方法主要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辅以抗感染、平喘、止咳对症治疗,可暂时缓解症状。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超过2周疗效无明显提高,而肺部感染率明显增加,副作用大。阿米福汀是目前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最佳防护剂,可保护正常肺组织,减少放射性肺损伤,但由于价格昂贵、易被氧化及其不良反应,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如何预防或减轻放射性肺损伤,开发有效的放疗保护剂,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0003]中药在放射性损伤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目前成为近年来防护放射性损伤领域的研究热点,中药中的多糖类、黄酮类、莲房原花青素及其他多种成分均具有放射防护的作用,可通过清除自由基、保护DNA以及调节免疫系统等多种机制发挥放射防护的效应。槲皮素是一种植物中提取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普遍存在于许多食物,包括苹果,洋葱,茶,坚果,浆果,花椰菜,卷心菜。它具有许多生物学特性,具有抗氧、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降糖降压、免疫调节及心血管保护作用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及很高的药用价值,来源广泛。槲皮素对放射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同时还具有放疗增敏作用,然而,槲皮素在水中的溶解性差,在生理介质中不稳定,因而限制了其制成口服制剂使用。
[0004]纳米微球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给药系统,微球沉积于肺部可以延缓药物的释放,增加药物疗效且可保护药物不受酶的水解;将药物包裹在制剂的内部,增大了药物的稳定性;能有效减少药物对呼吸道及肺部的刺激和毒性,已成为肺部控释给药载体研究的热点。肺部给药有两种治疗目的,一是肺部本身疾病的治疗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另一个目的是通过肺部药物的吸收,达到全身治疗的作用。肺吸入给药可以将治疗药物直接输送到病灶区,减少了药物在其他组织的分布。因此,对于肺部疾病的治疗,吸入给药比口服给药治疗指数高、副作用小。随着医药界对肺功能和肺疾病的深入了解,人们已认识到吸入给药是治疗呼吸道疾病较为简单有效的给药途径。
[0005]与其它的给药途径相比,肺部给药具有吸收表面积大,吸收部位血流丰富,能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具有酶活性较低,上皮屏障较薄及膜通透性高等优点,治疗范围正在扩大。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克服现有技术中槲皮素水溶性、生物利用度差的缺陷,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可解决槲皮素现有给药技术的不足,具有良好的粉末特性、水溶性和缓释作用。
[0007]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工艺稳定、易于工业化生产的优点。
[0008]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槲皮素纳米微球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
槲皮素1~5份;
壳聚糖或其衍生物1~20份;
磷脂或其衍生物1~10份;
赋形剂1~10份;
所述壳聚糖或其衍生物为高、中、低分子量的壳聚糖、壳寡糖、壳聚糖季铵盐、羧甲基壳聚糖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的粒径为1OOnm~0.49 μ m。
[0009]一种优化方案,所述高分子量的壳聚糖或其衍生物分子量范围为1100~1360kDa ;
所述中分子量的壳聚糖或其衍生物分子量范围为350~450kDa ;
所述低分子量的壳聚糖或其衍生物子量范围为50~170kDa。
[0010]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高分子量的壳聚糖或其衍生物分子量范围为1200~1250kDa,其中最优为 1200kDa ;
所述中分子量的壳聚糖或其衍生物分子量范围为390~410kDa,其中最优为400kDa ; 所述低分子量的壳聚糖或其衍生物子量范围为100~150kDa,其中最优为130kDa。
[0011]再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壳聚糖或其衍生物的脱乙酰度为85%~95%,其中最优为90% ;
所述壳聚糖衍生物的取代度为75%~90%,其中最优为81%。
[0012]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磷脂或其衍生物为大豆磷脂、卵磷脂、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钠盐)DPPG、二硬质酰磷脂酸胆碱DSPC、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SPE、二棕榈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PPE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3]再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赋形剂为甘露醇、海藻糖、乳糖、壳寡糖、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4]基于以上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上述配比取各成分,添加到溶剂中混合均匀配制混合溶液;
(2)将上述步骤(1)所得混合溶液用0.1~0.45μ m的微孔滤膜过滤,得滤液,调节滤液浓度为0.1%~1.5% ;
(3)将上述步骤(2)所得滤液经蠕动泵导入喷雾干燥器,以氮气做动力控制喷雾干燥条件制成粉末微球。
[0015](4)将上述步骤(3)得到的纳米微球收集。
[0016]一种优化方案,步骤(1)所述溶剂为色谱级乙醇、甲醇、乙酸、乙腈、纯净水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7]另一种优化方案,步骤(3)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80~170°C,出口温度60~100°c,喷嘴流速300~800L/h,进样速度I~50mL/min,喷雾干燥后制成纳米微球。
[0018]再一种优化方案,步骤(3)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155°C,出口温度90°C,喷嘴流速400L/h,进样速度35mL/min,喷雾干燥后得纳米微球。
[0019]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步骤(3)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162°C,出口温度88°C,喷嘴流速520L/h,进样速度43mL/min,喷雾干燥后得纳米微球。
[002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将槲皮素制成粉末缓释纳米微球吸入剂,在肺部直接发挥作用,克服槲皮素水不溶性难以吸收以及易氧化的缺点,提高槲皮素的生物利用度,同时缓释可减少给药剂量,吸入给药可解决病人顺应性差、放射性损伤无特效治疗药物等问题,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具有适宜的粒径、形态等粉末特性、缓释性,而且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工艺稳定、易于工业化生产的优点。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槲皮素肺吸入纳米微球的形态图;
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槲皮素肺吸入纳米微球的粒径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1,一种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由以下成分组成,包括摩尔比为1:2:1:1的槲皮素、壳聚糖或其衍生物、磷脂或其衍生物和赋形剂;壳聚糖或其衍生物是分子量为1300kDa的壳聚糖,脱乙酰度 为90% ;磷脂或其衍生物为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赋形剂为甘露醇。
[0024]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上述配比取各成分,添加到溶剂中混合均匀配制混合溶液,溶剂包括体积比为1:1的纯净水和乙醇;
(2)将上述步骤(1)所得混合溶液用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得滤液,调整滤液浓度为 0.5% ;
(3)将上述步骤(2)所得滤液经蠕动泵导入喷雾干燥器,用氮气做动力控制喷雾干燥条件制成粉末微球。喷雾干燥条件为: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50°C,出口温度80°C,喷嘴流速300L/h,进样速度10mL/min,喷雾干燥后制成纳米微球;
(4)将上述步骤(3)得到的纳米微球收集。
[0025]结果如图1、图2所示,所得纳米微球的粒径为IOOnm~0.40 μ m,外观较圆整,粒径分布比较均匀,表面光滑,经试验证明生物相容性良好。
[0026]实施例2,一种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由以下成分组成,包括摩尔比为1:5:2:1的槲皮素、壳聚糖或其衍生物、磷脂或其衍生物和赋形剂;壳聚糖或其衍生物是分子量为45kDa的壳聚糖,脱乙酰度为85% ;磷脂或其衍生物包括摩尔比为4:1的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和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钠盐)(DPPG);赋形剂为海藻糖。
[0027]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根据上述配比取各成分,添加到溶剂中混合均匀配制混合溶液,溶剂为体积比1:1的乙醇与纯净水;(2)将上述步骤(1)所得混合溶液用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得滤液,调节滤液浓度为 0.1% ;
(3)将上述步骤(2)所得滤液经蠕动泵导入喷雾干燥器,用氮气做动力控制喷雾干燥条件制成粉末微球。喷雾干燥条件为:喷雾干燥进口温度90°C,出口温度60°C,喷嘴流速500L/h,进样速度25mL/min,喷雾干燥后制成纳米微球;
(4)将上述步骤(3)得到的纳米微球收集。
[0028]结果:所得纳米微球的粒径为200nm~0.49 μ m,外观较圆整,粒径分布比较均匀,表面光滑,经试验证明生物相容性良好。
[0029] 实施例3,一种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由以下成分组成,包括摩尔比为1:3:3:1的槲皮素、壳聚糖或其衍生物、磷脂或其衍生物和赋形剂;壳聚糖或其衍生物是分子量为1360kDa的壳聚糖季铵盐,脱乙酰度为85%,取代度80% ;磷脂或其衍生物包括摩尔比为4:1的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和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钠盐)(DPPG);赋形剂为乳糖。
[0030]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上述配比取各成分,添加到溶剂中混合均匀配制混合溶液,溶剂包括体积比为1:1的纯净水和甲醇;
(2)将上述步骤(1)所得混合溶液用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得滤液,调节滤液浓度为 0.1% ;
(3)将上述步骤(2)所得滤液经蠕动泵导入喷雾干燥器,用氮气做动力控制喷雾干燥条件制成粉末微球。喷雾干燥条件为: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20°C,出口温度80°C,喷嘴流速500L/h,进样速度50mL/min,喷雾干燥后制成纳米微球;
(4)将上述步骤(3)得到的纳米微球收集。
[0031]结果:所得纳米微球的粒径为IOOnm~0.49 μ m,外观较圆整,粒径分布比较均匀,表面光滑,经试验证明生物相容性良好。
[0032]实施例4,一种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由以下成分组成,包括摩尔比为5:2:5:1的槲皮素、壳聚糖或其衍生物、磷脂或其衍生物和赋形剂;壳聚糖或其衍生物是分子量为2000的壳寡糖;磷脂或其衍生物包括摩尔比为4:1的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钠盐)(DPPG);赋形剂为乳糖。
[0033]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根据上述配比取各成分,添加到溶剂中混合均匀配制混合溶液,溶剂包括体积比为1:1的纯净水和甲醇。
[0034](2)将上述步骤(1)所得滤液浓度用0.45 μ m的微孔滤膜过滤,得滤液,调节滤液浓度为0.1% ;
(3)将上述步骤(2)所得滤液经蠕动泵导入喷雾干燥器,用氮气做动力控制喷雾干燥条件制成粉末微球。喷雾干燥条件为: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20°C,出口温度80°C,喷嘴流速500L/h,进样速度50mL/min,喷雾干燥后制成纳米微球;
(4)将上述步骤(3)得到的纳米微球收集。
[0035]结果:所得纳米微球的粒径为300nm~0.40 μ m,外观较圆整,粒径分布比较均匀,表面光滑,经试验证明生物相容性良好。
[0036]实施例5,一种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包括摩尔比为3:2:1:1的槲皮素、壳聚糖或其衍生物、磷脂或其衍生物和赋形剂;壳聚糖或其衍生物是壳聚糖,分子量为1300kDa,脱乙酰度为90% ;磷脂或其衍生物为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赋形剂为羟丙基-环糊精。
[0037]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上述配比取各成分,添加到溶剂中混合均匀配制混合溶液,溶剂包括体积比为1:1:1的纯净水、甘露醇、甲醇;
(2)将上述步骤(1)所得滤液浓度用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得滤液,调整滤液浓度为 0.5% ;
(3)将上述步骤(2)所得滤液经蠕动泵导入喷雾干燥器,用氮气做动力控制喷雾干燥条件制成粉末微球。喷雾干燥条件为: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20°C,出口温度70°C,喷嘴流速500L/h,进样速度30mL/min,喷雾干燥后制成纳米微球;
(4)将上述步骤(3)得到的纳米微球收集。
[0038]结果:所得纳米微球的粒径为IOOnm~0.40 μ m,外观较圆整,粒径分布比较均匀,表面光滑,经试验证明生物相容性良好。
[0039]实施例6,一种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包括摩尔比为1:5:2:2的槲皮素、壳聚糖或其衍生物、磷脂或其衍生物和赋形剂;壳聚糖或其衍生物是羧甲基壳聚糖,壳聚糖分子量为1200kDa,脱乙酰度为95% ;磷脂为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赋形剂为羟丙基_环糊精。
[0040]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上述配比取各成分,添加到溶剂中混合均匀配制混合溶液,溶剂包括体积比为I: I的纯净水、乙醇;
(2)将上述步骤(1)所得滤液浓度用0.1 μ m的微孔滤膜过滤,得滤液,调整滤液浓度为 0.5% ;
(3)将上述步骤(2)所得滤液经蠕动泵导入喷雾干燥器,用氮气做动力控制喷雾干燥条件制成粉末微球。喷雾干燥条件为: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00°C,出口温度80°C,喷嘴流速400L/h,进样速度35mL/min,喷雾干燥后制成纳米微球;
(4)将上述步骤(3)得到的纳米微球收集。
[0041]结果:所得纳米微球的粒径为IOOnm~0.40 μ m,外观较圆整,粒径分布比较均匀,表面光滑,经试验证明生物相容性良好。
[0042]实施例7,一种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包括摩尔比为1:1:10:5的槲皮素、壳聚糖或其衍生物、磷脂或其衍生物和赋形剂;壳聚糖或其衍生物是壳聚糖季铵盐(即N-(2-羟基)丙基-3-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壳聚糖季铵盐分子量为400kDa,脱乙酰度为90%,DSPE ;磷脂或其衍生物为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SPE ;赋形剂为海藻糖。
[0043]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上述配比取各成分,添加到溶剂中混合均匀配制混合溶液,溶剂包括体积比为I: I的纯净水、乙醇;
(2)将上述步骤(1)所得滤液浓度用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得滤液,调整滤液浓度为 1.5% ;
(3)将上述步骤(2)所得滤液经蠕动泵导入喷雾干燥器,用氮气做动力控制喷雾干燥条件制成粉末微球。喷雾干燥条件为: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55°C,出口温度90°C,喷嘴流速400L/h,进样速度35mL/min,喷雾干燥后制成纳米微球;(4)将上述步骤(3)得到的纳米微球收集。
[0044]结果:所得纳米微球的粒径为IOOnm~0.40 μ m,外观较圆整,粒径分布比较均匀,表面光滑,经试验证明生物相容性良好。
[0045]实施例8,一种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包括摩尔比为5:1:1:1的槲皮素、壳聚糖或其衍生物、磷脂或其衍生物和赋形剂;壳聚糖或其衍生物包括摩尔比为1:1的壳聚糖、壳寡糖,壳聚糖的分子量为1360kDa,脱乙酰度分比为85%,壳寡糖的分子量为350kDa,脱乙酰度分比为95% ;磷脂或其衍生物为二棕榈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PPE ;赋形剂包括摩尔比为1:2:1的乳糖:海藻糖:甘露糖。
[0046]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上述配比取各成分,添加到溶剂中混合均匀配制混合溶液,溶剂包括体积比为1:1:1的纯净水、甘露醇、甲醇;
(2)将上述步骤(1)所得滤液浓度用0.22 μ m的微孔滤膜过滤,得滤液,调整滤液浓度为1% ;
(3)将上述步骤(2)所得滤液经蠕动泵导入喷雾干燥器,用氮气做动力控制喷雾干燥条件制成粉末微球。喷雾干燥条件为: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70°C,出口温度100°C,喷嘴流速800L/h,进样速度50mL/min,喷雾干燥后制成纳米微球;
(4)将上述步骤(3)得到的纳米微球收集。
[0047]结果:所得纳米微球的粒径为IOOnm~0.49 μ m,外观较圆整,粒径分布比较均匀,表面光滑,经试验证明生物相容性良好。
[0048]实施例9,一种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包括摩尔比为1:20:10:10的槲皮素、壳聚糖衍生物、磷脂衍生物和赋形剂;壳聚糖衍生物包括摩尔比为1:1的壳聚糖季铵盐和羧甲基壳聚糖,壳聚糖季铵盐的分子量为1200kDa、羧甲基壳聚糖的分子量为1250kDa,壳聚糖季铵盐的取代度为75%,羧甲基壳聚糖的取代度为90% ;磷酯衍生物包括摩尔比为1:1的二硬质酰磷脂酸胆碱DSPC和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SPE ;赋形剂包括摩尔比为1:3的壳寡糖和环糊精。
[0049]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上述配比取各成分,添加到溶剂中混合均匀配制混合溶液,溶剂包括体积比为1:1的纯净水、乙酸;
(2)将上述步骤(1)所得滤液浓度用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得滤液,调整滤液浓度为 0.5% ;
(3)将上述步骤(2)所得滤液经蠕动泵导入喷雾干燥器,用氮气做动力控制喷雾干燥条件制成粉末微球。喷雾干燥条件为:喷雾干燥进口温度80°C,出口温度60°C,喷嘴流速300L/h,进样速度10mL/min,喷雾干燥后制成纳米微球;
(4)将上述步骤(3)得到的纳米微球收集。
[0050]结果:所得纳米微球的粒径为IOOnm~0.49 μ m,外观较圆整,粒径分布比较均匀,表面光滑,经试验证明生物相容性良好。
[0051]实施例10,一种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包括摩尔比为4:1:2:2的槲皮素、壳聚糖衍生物、磷脂衍生物和赋形剂;壳聚糖衍生物包括摩尔比为3:1的壳寡糖、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的分子量为IlOOkDa,羧甲基壳聚糖的取代度为80% ;磷酯衍生物包括摩尔比为1:2:1的DSPC、DSPE、DPPE ;赋形剂包括摩尔比为1:3:1:1:2的壳寡糖、环糊精、甘露醇、
海藻糖和乳糖。
[0052]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上述配比取各成分,添加到溶剂中混合均匀配制混合溶液,溶剂包括体积比为1:1:0.5:1:10的乙醇、甲醇、乙酸、乙腈和纯净水;
(2)将上述步骤(1)所得滤液浓度用0.1 μ m的微孔滤膜过滤,得滤液,调整滤液浓度为 0.1% ;
(3)将上述步骤(2)所得滤液经蠕动泵导入喷雾干燥器,用氮气做动力控制喷雾干燥条件制成粉末微球。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162°C,出口温度88°C,喷嘴流速520L/h,进样速度43mL/min,喷雾干燥后制成纳米微球;
(4)将上述步骤(3)得到的纳米微球收集。
[0053]结果:所得纳米微球的粒径为IOOnm~0.49 μ m,外观较圆整,粒径分布比较均匀,表面光滑,经试验证明生物相容性良好。
[0054]实施例11,一种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包括摩尔比为3:2:1:3的槲皮素、壳聚糖或其衍生物、磷酯衍生物、赋形剂;壳聚糖或其衍生物包括摩尔比为2:1:1:1的壳聚糖、壳寡糖、壳聚糖季铵盐和羧甲基壳聚糖,壳聚糖的分子量为1225kDa,壳聚糖季铵盐的分子量为393kDa,羧甲基壳聚糖的分子量为128kDa,壳聚糖季铵盐的取代度为86%,羧甲基壳聚糖的取代度为75% ;磷酯衍生物包括摩尔比为1:2:1:3的大豆磷脂、卵磷脂、DPPC和DPPG ;赋形剂包括摩尔比为2:1:2:1:2的壳寡糖、环糊精、甘露醇、海藻糖和乳糖。
[0055]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上述配比取各成分,添加到溶剂中混合均匀配制混合溶液,溶剂包括体积比为2:1:1:2:10的乙醇、甲醇、乙酸、乙腈和纯净水;
(2)将上述步骤(1)所得滤液浓度用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调整滤液浓度为1.2% ;
(3)将上述步骤(2)所得滤液经蠕动泵导入喷雾干燥器,用氮气做动力控制喷雾干燥条件制成粉末微球。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80°C,出口温度60°C,喷嘴流速300L/h,进样速度lmL/min,喷雾干燥后制成纳米微球;
(4)将上述步骤(3)得到的纳米微球收集。
[0056]结果:所得纳米微球的粒径为IOOnm~200nm,外观较圆整,粒径分布比较均匀,表面光滑,经试验证明生物相容性良好。
[0057]实施例12,一种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包括摩尔比为2:1:1:3的槲皮素、壳聚糖或其衍生物、磷酯衍生物、赋形剂;壳聚糖或其衍生物包括摩尔比为2:2:1的壳寡糖、壳聚糖季铵盐、羧甲基壳聚糖,壳聚糖的分子量为50kDa,壳聚糖季铵盐的分子量为170kDa,羧甲基壳聚糖的分子量为410kDa,羧甲基壳聚糖的取代度为80%,壳聚糖季铵盐的取代度为79% ;磷酯衍生物包括摩尔比为4:1:3:1的DPPG、DSPC、DSPE和DPPE ;赋形剂包括摩尔比为2:1:3:2的壳寡糖、甘露醇、海藻糖和乳糖。
[0058]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根据上述配比取各成分,添加到溶剂中混合均匀配制混合溶液,溶剂包括体积比为2:1:1:2:10的乙醇、甲醇、乙酸、乙腈和纯净水;(2)将上述步骤(1)所得滤液浓度用0.22 μ m的微孔滤膜过滤,调整滤液浓度为
1.2% ;
(3)将上述步骤(2)所得滤液经蠕动泵导入喷雾干燥器,用氮气做动力控制喷雾干燥条件制成粉末微球。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80°C,出口温度60°C,喷嘴流速300L/h,进样速度lmL/min,喷雾干燥后制成纳米微球;
(4)将上述步骤(3)得到的纳米微球收集。
[0059] 结果:所得纳米微球的粒径为IOOnm~200nm,外观较圆整,粒径分布比较均匀,表面光滑,经试验证明生物相容性良好。
[0060]实施例13,一种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包括摩尔比为2:1:1:3的槲皮素、壳聚糖或其衍生物、磷酯衍生物、赋形剂;壳聚糖或其衍生物包括摩尔比为2:2:1的壳寡糖、壳聚糖季铵盐、羧甲基壳聚糖,壳聚糖的分子量为1230kDa,壳聚糖季铵盐的分子量为143kDa,羧甲基壳聚糖的分子量为410kDa,羧甲基壳聚糖的取代度为81%,壳聚糖季铵盐的取代度为75% ;磷酯衍生物包括摩尔比为4:1:3:1的DPPG、DSPC、DSPE和DPPE ;赋形剂包括摩尔比为2:1:3:2的壳寡糖、甘露醇、海藻糖和乳糖。
[0061]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上述配比取各成分,添加到溶剂中混合均匀配制混合溶液,溶剂包括体积比为2:1:1:2:10的乙醇、甲醇、乙酸、乙腈和纯净水;
(2)将上述步骤(1)所得滤液浓度用0.2μ m的微孔滤膜过滤,调整滤液浓度为1.5%;
(3)将上述步骤(2)所得滤液经蠕动泵导入喷雾干燥器,用氮气做动力控制喷雾干燥条件制成粉末微球。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97°C,出口温度82°C,喷嘴流速420L/h,进样速度10mL/min,喷雾干燥后制成纳米微球;
(4)将上述步骤(3)得到的纳米微球收集。
[0062]结果:所得纳米微球的粒径为IOOnm~150nm,外观较圆整,粒径分布比较均匀,表面光滑,经试验证明生物相容性良好。
[0063]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重量百分数。
[006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槲皮素纳米微球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 槲皮素I~5份; 壳聚糖或其衍生物I~20份; 磷脂或其衍生物I~10份; 赋形剂I~10份; 所述壳聚糖或其衍生物为高、中、低分子量的壳聚糖、壳寡糖、壳聚糖季铵盐、羧甲基壳聚糖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的粒径为IOOnm~0.49 μ 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量的壳聚糖或其衍生物分子量范围为1100~1360kDa ; 所述中分子量的壳聚糖或其衍生物分子量范围为350~450kDa ; 所述低分子量的壳聚糖或其衍生物子量范围为50~170kD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量的壳聚糖或其衍生物分子量范围为1200~1250kDa,其中最优为1200kDa ; 所述中分子量的壳聚糖或其衍生物分子量范围为390~410kDa,其中最优为400kDa ; 所述低分子量的壳聚糖或`其衍生物子量范围为100~150kDa,其中最优为130kD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或其衍生物的脱乙酰度为85%~95%,其中最优为90% ; 所述壳聚糖衍生物的取代度为75%~90%,其中最优为81%。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磷脂或其衍生物为大豆磷脂、卵磷脂、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钠盐)DPPG、二硬质酰磷脂酸胆碱DSPC、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SPE、二棕榈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PPE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赋形剂为甘露醇、海藻糖、乳糖、壳寡糖、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7.—种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上述配比取各成分,添加到溶剂中混合均匀配制混合溶液; (2)将上述步骤(1)所得混合溶液用0.1~0.45μ m的微孔滤膜过滤,得滤液,调节滤液浓度为0.1%~1.5% ; (3)将上述步骤(2)所得滤液经蠕动泵导入喷雾干燥器,以氮气做动力控制喷雾干燥条件制成粉末微球; (4)将上述步骤(3)得到的纳米微球收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溶剂为色谱级乙醇、甲醇、乙酸、乙腈、纯净水中的一种或几种。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80~170°C,出口温度60~100°C,喷嘴流速300~800L/h,进样速度I~50mL/min,喷雾干燥后制成纳米微球。
10.如权利要求8~9所述的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155°C,出口温度90°C,喷嘴流速400L/h,进样速度35mL/min,喷雾干燥后得纳米微球。
11.如权利要求8~9所述的肺吸入槲皮素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162°C,出口温度88°C,喷嘴流速520L/h,进样速度43mL/min,喷雾干燥后得纳米微球`。
【文档编号】A61P11/00GK103520139SQ201310529762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日
【发明者】张维芬, 商洪才, 郑增娟, 崔娟娟 申请人:张维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