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各原料药制成:香附6-12份、黄芪10-60份、桂枝3-10份、茯苓10-15份、三七1-10份、川贝母1-10份、昆布6-12份、海藻10-15份、天南星3-10份、瓦楞子10-15份、三棱3-15份、莪术3-10份、皂角刺3-10份、穿山甲1-10份、鳖甲15-30份、土鳖虫1-10份。本发明组合物具有:行气解郁、化痰散结、化瘀消癓之功效,尤其是用于子宫肌瘤的早期,效果更加显著。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子宫肌瘤属祖国医学“癥瘕”范畴。瘕始见于《内经》。《素问骨空论》云:“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癥始见于《金匮要略方论》?“卷下”云:“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癥,坚硬成块,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瘕,痞满无形,时聚时散,推揉转动,痛无定处,病属气分。病初常因气聚为瘕,日久则渐血瘀成癥。其病机多因脏腑不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气聚为瘕、血结为癥,或痰湿阻滞冲任胞脉、痰瘀搏结、渐积成癥,或湿蕴化热,或感湿热邪毒、与血搏结、瘀阻冲任、结于胞脉而成癥瘕;临床以妇女下腹有结块、积块不坚、时感小腹胀痛、月经延后,或淋漓不断、面色晦黯、舌质紫黯、脉沉涩等为主症。
[0003]子宫肌瘤,常引起妇女月经不调,月经延后,甚至淋漓,持续不断,而出现失血性贫血或晕厥等。而单纯用西药治疗本病时,只能采用对症支持疗法,非但不能控制肌瘤逐渐增长,且控制炎症、止血效果亦差,部分患者因止血药而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晚期患者只能采取子宫全切或次全切手术,给患者带来终生疼痛。
【发明内容】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具有:行气解郁、化痰散结、化瘀消癥之功效,尤其是用于子宫肌瘤的早期,效果更 加显著。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各原料药制成:香附6-12份、黄芪10-60份、桂枝3-10份、茯苓10-15份、三七1-10份、川贝母1-10份、昆布6-12份、海藻10-15份、天南星3_10份、瓦榜子10-15份、二棱3_15份、莪术3_10份、阜角刺3_10份、穿山甲1-10份、鳖甲15-30份、土鳖虫1-10份。
[0006]进一步,所述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数优选为:香附10份、黄芪30份、桂枝10份、茯苓10份、三七10份、川贝母10份、昆布12份、海藻10份、天南星6份、瓦楞子15份、三棱10份、莪术10份、皂角刺10份、穿山甲6份、鳖甲20份、土鳖虫5份。
[0007]较好地,所述穿山甲为炮穿山甲,所述鳖甲为炙鳖甲。
[0008]所述中药组合物按常规方法制成任何一种临床上可接受的制剂,比如煎剂、蜜丸、浓缩丸或胶囊剂。可根据不同制剂的需要,选取添加相应的常规辅料。
[0009]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早期用煎剂:以重量/体积比计,称取香附6-12g、黄芪10-60g、桂枝3-10g、茯苓10-15g、三七l-10g、川贝母l-10g、昆布6-12g、海藻10-15g、天南星3-10g、瓦楞子10_15g、三棱3-15g、莪术3-10g、皂角刺3-10g、穿山甲l-10g、鳖甲15-30g、土鳖虫l-10g,然后将这16味中药放入砂锅内,第一煎加水600ml,浸泡30min,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30min,取药液约350ml ;第二煎加水500ml,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25min,取药液约350ml ;把两煎药液混匀后分两次服,早晚各服一次,温服。
[0010]巩固治疗用蜜丸、浓缩丸或胶囊剂:按重量配比称取香附6-12份、黄芪10-60份、桂枝3-10份、茯苓10-15份、三七1-10份、川贝母1-10份、昆布6-12份、海藻10-15份、天南星3_10份、瓦榜子10-15份、二棱3_15份、莪术3_10份、阜角刺3_10份、穿山甲1_10份、鳖甲15-30份、土鳖虫1-10份,然后将这16味中药粉碎后过100目或120目筛,制成极细药粉后:①将药粉和蜜按1:1.5重量比例制成蜜丸,每丸3g,每次服6g,每日服两次;或②将药粉装入空心胶囊,每粒0.3g,每次服6粒,每日服三次;或③将药粉按现有技术工艺制成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g,每次服8丸,每日服三次。
[0011]本发明药理如下:
香附:味辛、微苦。性甘、平。归肝、脾、三焦经。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功。本品有疏肝解郁、行气散结、调经止痛的作用。治疗因子宫肌瘤引起的月经不调等症。
[0012]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功。本品能补气托毒外出、排脓生肌,治疗气血不足、肿疡内陷诸症。
[0013]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之功。本品能温通经脉、温化痰饮,用于血寒瘀阻、经闭腹痛,配合茯苓、穿山甲,增强化痰散结的作用。
[0014]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之功。配桂枝,增强温化痰饮的作用,治疗脾虚停饮,助天南星增强化痰散结之功。
[0015]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之功。本品既能止血,又能散瘀,药效卓著,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之特点,诚为血症良药,治疗因癥瘕引起的崩漏下血。
[0016]川贝母:味甘、苦。性微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之功。本品能清热解郁、化痰散结。治疗痰火郁结之瘰疬及热度壅结之疮痈等。
[0017]昆布:味咸。性寒。归肝、肾经。具有消痰软坚、利水消肿之功。本品有软坚、消痰散结之功,治瘿瘤、瘰疬、睾丸肿瘤等症。《本草经疏》东垣云:瘿坚如石者,非此不除,正咸能软坚之功也。”
海藻:味咸。性寒。归肝、肾经。具有消痰软坚、利水消肿之功。配昆布、川贝母治瘿瘤尤佳。《本经》:“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癥瘕坚气。”
天南星:味苦、辛。性温。归肺、肝、脾经。具有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消肿止痛的功能。本品具有消肿散结止痛之功,治痈疽肿痛,痰核可外敷。近年来以南星内服治子宫颈肿瘤有一定疗效。
[0018]瓦楞子:味咸。性平。归肺、胃、肝经。具有消痰软坚、化瘀散结之功。本品有化瘀散结之功,治疗癥瘕痞块等。
[0019]三棱:味苦、辛。性平。归肝、脾经。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本品辛散苦泄,既能破血逐瘀,又能行气止痛,治气滞血瘀所致的癥瘕积聚等。
[0020]莪术: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本品辛散苦泄温通,既能破血逐瘀,又能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癥瘕积聚等,现代临床用本品治子宫颈癌等多种癌肿。
[0021]皂角刺:味辛。性温。具有消肿排脓、祛风杀虫之功,用于痈疽疮毒初起等。
[0022]穿山甲:味咸。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等功能。本品性善走窜,内达脏腑经络,能活血化瘀,消癥积,通经脉,治癥瘕积聚等。
[0023]鳖甲:味咸。性寒。归肝、肾经。具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之功。本品能软坚散结,用于癥瘕积聚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品能抑制肝、脾之结缔组织增生,提高血浆蛋白及抗肿瘤等作用。”
土鳖虫:味咸。性寒。归肝经。具有破血逐瘀等作用。本品入肝经血分,能逐瘀通经,消癥。治癥积痞块等。近代临床有用以治疗子宫肌瘤者。
[0024]以上诸药配伍,共奏行气解郁、化痰散结、化瘀消癥之功效。用于治疗因脏腑不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气聚为瘕、血结为癥,或痰湿阻滞冲任胞脉、痰瘀搏结、渐积成癥,或湿蕴化热,或感湿热邪毒、与血搏结、瘀阻冲任、结于胞脉而成癥瘕;临床以妇女下腹有结块、积块不坚、时感小腹胀痛、月经延后,或淋漓不断、面色晦黯、舌质紫黯、脉沉涩等为主症。
[0025]本发明组合物具有化瘀消癥之功,具有止血、散瘀的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止血且不留瘀,又能化瘀消癥而不致出血的独特功能,尤使用于因癥瘕瘀阻冲任,结于胞宫引起妇女月经不调、月经延后,甚至淋漓、持续不断,疗效更加显著,有效地弥补了西药止血易致血栓形成,或采取子宫全切与次全切手术,给患者带来终生缺陷的弊端。经多年临床实践证明,本发明组合物治疗早期癥瘕(子宫肌瘤)及相应的并发症取得了显著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香附6g、黄苗10g、桂枝7g、获茶12、三七7g、川贝母3g、昆布10g、海藻10g、天南星10g、瓦榜子12g、三棱3g、莪术7g、阜角刺3g、炮穿山甲3g、炎鳘甲30g、土鳘虫3g。
[0027]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早期用煎剂:将上述16味中药放入砂锅内,第一煎加水600ml,浸泡30min,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30min,取药液约350ml ;第二煎加水500ml,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25min,取药液约350ml ;把两煎药液混匀后分两次服,早晚各服一次,温服。
[0028]巩固治疗用蜜丸、浓缩丸或胶囊剂:将上述16味中药粉碎后过100目或120目筛,制成极细药粉后:①将药粉和蜜按1:1.5重量比例制成蜜丸,每丸3g,每次服6g,每日服两次;或②将药粉装入空心胶囊,每粒0.3g,每次服6粒,每日服三次;或③将药粉按现有技术工艺制成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g,每次服8丸,每日服三次。
[0029]实施例2
香附10g、黄苗30g、桂枝10g、获茶10g、三七10g、川贝母10g、昆布12g、海藻10g、天南星6g、瓦榜子15g、三棱10g、莪术10g、阜角刺10g、炮穿山甲6g、炎鳘甲20g、土鳘虫5g。
[0030]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
[0031]实施例3香附12g、黄苗60g、桂枝3g、获茶15g、三七3g、川贝母7g、昆布6g、海藻15g、天南星3g、瓦榜子10g、三棱15g、莪术3g、阜角刺7g、炮穿山甲10g、炎鳘甲15g、土鳘虫IOg0
[0032]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
[0033]临床试验 1.1 一般资料
自2000年元月至2013年8月,筛选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60例。全部病例均经体检及妇科彩超等多项检查确诊,且无严重肝、肾、心功能不良。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年龄30-50岁,平均41岁;对照组80例,年龄28-49岁,平均年龄40岁。两组在年龄、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0034]表1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比较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各原料药制成:香附6-12份、黄芪10-60份、桂枝3-10份、茯苓10-15份、三七1-10份、川贝母1_10份、昆布6-12份、海藻10-15份、天南星3-10份、瓦楞子10-15份、三棱3_15份、莪术3_10份、皂角刺3-10份、穿山甲1-10份、鳖甲15-30份、土鳖虫1-1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各原料药制成:香附10份、黄芪30份、桂枝10份、茯苓10份、三七10份、川贝母10份、昆布12份、海藻10份、天南星6份、瓦楞子15份、三棱10份、莪术10份、皂角刺10份、穿山甲6份、鳖甲20份、土鳖虫5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山甲为炮穿山甲。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鳖甲为炙鳖甲。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常规方法制成任何一种临床上可接受的制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为煎剂、蜜丸、浓缩丸或胶囊剂。
7.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体积比计,称取香附6-12g、黄苗10-60g、桂枝3-10g、获茶10_15g、三七l_10g、川贝母l_10g、昆布6_12g、海藻10-15g、天南星3-10g、瓦楞子10-15g、三棱3_15g、莪术3_10g、皂角刺3_10g、穿山甲l-10g、鳖甲15-30g、土鳖虫l-10g,然后将这16味中药放入砂锅内,第一煎加水600ml,浸泡30min,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30min,取药液约350ml ;第二煎加水500ml,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25min,取药液约350ml ;把两煎药液混匀后即制成煎剂。
8.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配比称取香附6-12份、黄芪10-60份、桂枝3-10份、茯苓10-15份、三七1_10份、川贝母1_10份、昆布6-12份、海藻10-15份、天南星3-10份、瓦楞子10-15份、三棱3_15份、莪术3_10份、皂角刺3-10份、穿山甲1-10份、鳖甲15-30份、土鳖虫1-10份,然后将这16味中药粉碎后过100目或120目筛,制成极细药粉后:①将药粉和蜜按1: 1.5重量比例制成蜜丸,每丸3g;或②将药粉装入空心胶囊制成胶囊剂,每粒0.3g ;或③将药粉按现有技术工艺制成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g。
【文档编号】A61K35/56GK103585586SQ201310584673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0日
【发明者】潘恒晔, 潘根起 申请人:潘恒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