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肋软骨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1037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治肋软骨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肋软骨炎是指发生在肋软骨部位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又称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肋软骨增生病其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劳损或外伤有关,在人们搬运重物,急剧扭转或因胸部挤压等使胸肋关节软骨造成急性损伤,或因慢性劳损或伤风感冒引起的病毒感染等,导致胸肋关节面软骨的水肿,增厚的无菌性炎症反应而发病。其特点为肋软骨有痛性肿胀,以第2-7肋软骨交接处最为多见。一般为多发性,但也可发生在一个肋软骨,单发者多见第二肋。临床可见肋软骨处有肿胀、疼痛,深呼吸、咳嗽或挤压胸壁时疼痛加重。肋软骨处可摸得痛性硬块,局部温度可升高,但皮肤不红。在胸骨两侧可有一连串肿胀。本病多发于成年人,女性居多。肋软骨炎就诊的主要原因是不明原因的胸壁局限性疼痛,检查时可见胸肋关节处的肋软骨局限性肿胀、隆起,压痛明显,尤以上肢活动、咳嗽、侧身时疼痛加剧,以至病人不敢做深呼吸运动。病程长短不一,常迁延数月,甚至数年。部分病人症状可自行缓解,但常反复发作,X线检查对本病无诊断价值,但可排除胸腔、心肺或其他器质性病变。若隆起表面不光滑,肿大较快,应与肋软骨肉瘤加以鉴别。肋软骨炎属于祖国医学“胸痹”的范畴,可发生于所有肋软骨,但以2-6肋软骨多见。本病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女性多于男性,尤以中青年妇女多见并多伴有月经不调。本病的发生可能与情志不调、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祖国医学认为胸肋部为胆肝经循行部位,胸肋部内挫、情志失调或风寒湿邪等入侵致痰瘀交阻,血瘀气滞,经络不通,胸部气机受阻,不通则痛,是本病的病理机制。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治疗肋软骨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疗效确切、治疗疗程短、无毒副作用,价格低等优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肋软骨炎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材制成:续断、揉白叶、苤蓝叶、野拔子、水稻清、佛手柑、巨紫堇、绒背蓟、醉针茅、甘草、蜀葵根、太子参、钭叶榕、钻天杨、五转七、葎草、转心莲、灵芝、对节叶根、金钱草、光叶水苏、金荞麦、七里明和岩扫把。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续断7-14重量份、揉白叶10-22重量份、苤蓝叶15-35重量份、野拔子13-21重量份、水稻清15-25重量份、佛手柑11-32重量份、巨紫堇15-30重量份、绒背蓟12-24重量份、醉针茅15-35重量份、甘草12-26重量份、蜀葵根14-28重量份、太子参10-20重量份、钭叶榕13-33重量份、钻天杨15-25重量份、五转七13-27重量份、葎草13-33重量份、转心莲10-20重量份、灵芝15-35重量份、对节叶根12-22重量份、金钱草12-24重量份、光叶水苏16-28重量份、金荞麦11-21重量份、七里明12-32重量份和岩扫把10-20重量份。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续断8-14重量份、揉白叶12-22重量份、苤蓝叶17-33重量份、野拔子15-20重量份、水稻清15-25重量份、佛手柑13-31重量份、巨紫堇15-30重量份、绒背蓟12-22重量份、醉针茅15-35重量份、甘草12-24重量份、蜀葵根14-26重量份、太子参14-20重量份、钭叶榕14-32重量份、钻天杨15-25重量份、五转七13-26重量份、葎草15-32重量份、转心莲10-20重量份、灵芝15-35重量份、对节叶根12-20重量份、金钱草12-20重量份、光叶水苏18-26重量份、金荞麦12-20重量份、七里明14-31重量份和岩扫把12-20重量份。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续断10重量份、揉白叶16重量份、苤蓝叶32重量份、野拔子20重量份、水稻清24重量份、佛手柑30重量份、巨紫堇25重量份、绒背蓟22重量份、醉针茅32重量份、甘草16重量份、蜀葵根23重量份、太子参16重量份、钭叶榕27重量份、钻天杨24重量份、五转七22重量份、葎草30重量份、转心莲16重量份、灵芝32重量份、对节叶根14重量份、金钱草18重量份、光叶水苏25重量份、金荞麦15重量份、七里明30重量份和岩扫把15重量份。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续断12重量份、揉白叶20重量份、苤蓝叶25重量份、野拔子17重量份、水稻清24重量份、佛手柑30重量份、巨紫堇26重量份、绒背蓟14重量份、醉针茅33重量份、甘草21重量份、蜀葵根23重量份、太子参15重量份、钭叶榕31重量份、钻天杨22重量份、五转七25重量份、葎草32重量份、转心莲16重量份、灵芝24重量份、对节叶根16重量份、金钱草17重量份、光叶水苏23重量份、金荞麦13重量份、七里明31重量份和岩扫把17重量份。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续断13重量份、揉白叶21重量份、苤蓝叶32重量份、野拔子16重量份、水稻清22重量份、佛手柑14重量份、巨紫堇25重量份、绒背蓟20重量份、醉针茅32重量份、甘草21重量份、蜀葵根16重量份、太子参15重量份、钭叶榕31重量份、钻天杨23重量份、五转七15重量份、葎草26重量份、转心莲12重量份、灵芝33重量份、对节叶根15重量份、金钱草17重量份、光叶水苏23重量份、金荞麦15重量份、七里明28重量份和岩扫把16重量份。当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颗粒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04~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出风温度80~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第二步,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干燥,获得颗粒剂。当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擦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将所述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100目筛,使能通过1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40%,收集通过1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步骤二:将不能通过1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重量份8-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重量份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甘油制成擦剂。当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贴片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蜀葵根、太子参、钭叶榕、钻天杨和五转七按所述比例混合,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3~5倍的醇浓度85%~95%的乙醇浸泡,加热回流2~4小时后提取,过滤,得第一过滤液;将滤渣再次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1~2倍的醇浓度85%~95%的乙醇浸泡,加热回流1~2小时后提取,过滤,得第二过滤液;合并第一过滤液和第二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7~0.9g生药/mL,经体积为5L的大孔吸附树脂柱洗脱,先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3倍树脂柱体积的醇浓度为90%~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二步,将金钱草、光叶水苏、金荞麦、七里明和岩扫把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2~4倍的醇浓度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2次,提取液合并,用管式离心机离心除杂,将除杂后的提取液于60℃~7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3的膏体,将浓缩后的膏体用喷雾干燥器干燥成粉末;第三步,将剩余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2~4倍的水浸泡,加热煎煮2~4小时,过滤;将滤渣再次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1~2倍的水浸泡,加热煎煮1~2小时,过滤;合并两次的过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获得的粉末混合,加入相对于所述粉末混合物质量之和的1~2倍的橡胶、1~2倍的松香,混合,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断,盖衬,切片,即获得所述贴片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具有抗菌消炎,活血通络的功效,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疗效确切、治疗疗程短、无毒副作用,价格低等优势。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肋软骨炎的药物组合物,其中,由以下原料药材制成:续断、揉白叶、苤蓝叶、野拔子、水稻清、佛手柑、巨紫堇、绒背蓟、醉针茅、甘草、蜀葵根、太子参、钭叶榕、钻天杨、五转七、葎草、转心莲、灵芝、对节叶根、金钱草、光叶水苏、金荞麦、七里明和岩扫把。其中,上述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对节叶根: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爵床科植物对节叶的根。性味:辛咸,寒。主治:活血止痛。转心莲:别名:西番莲、转子莲、转枝莲、时计草。来源:西番莲科西番莲属植物西番莲PassifloracaeruleaL.,以根、藤和果入药。秋季果实成熟时采集,晒干;再采根、藤,分别晒干。性味:苦,温。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骨痛,疝痛,痛经;外用治骨折。岩扫把:别名:水香草、连钱草《广西药植名录》),倒地掐(《药学学报》11:748.1965),龙眼草(《贵州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盾叶唐松草的全草或根。性味:《贵州草药》:"苦,寒。"主治:祛风清热解毒。治小儿惊风抽搐,鹅口疮,丹毒游风。①《中国药植志》:"全草:散寒除风,去目雾,消浮肿。治耳聋,身发黄。亦作健胃驱蛔药。"②根:治跌打损伤。(《药学学报》(12):748,1965)。③《贵州草药》:"根:靖热解毒,驱风,解痉。"五转七:别名:阴阳扇、包谷陀子、通天七。来源:忍冬科莛子藨属植物穿心莛子藨TriosteumhimalayanumWall.[T.fargesiiFranch.],以带根全草入药。夏秋采挖,洗净晒干。性味:苦,寒。主治:利尿消肿,活血调经。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钭叶榕:别名:酸叽叽树、马勒。来源:桑科钭叶榕FicusgibbosaBlume,以树皮及寄生入药。性味:苦,寒。主治:清热、消炎、解痉。主治感冒。蜀葵根: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蜀葵的根。性味:①《本草拾遗》:"甘,寒,无毒。"②《本草述》:"气味甘,微寒滑,无毒。"主治:清热凉血,利尿排脓。治淋病,白带,尿血,吐血,血崩,肠痈,疮肿。①《本草拾遗》:"根及茎,并主客热,利小便,散脓血恶汁。"②《本草衍义》:"取红单叶者,治带下,排脓血恶物。"③《分类草药性》:"治红崩,吐血,白带。"④《本草推陈》:"治丹毒,火疮,烧伤,水肿。"绒背蓟:别名:猫腿姑。来源:菊科蓟属植物绒背蓟CirsiumvlassovianumFisch以块根入药。春秋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微辛,温。主治: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四肢麻木。佛手柑:别名:佛手(《中馈录)),佛手香橼(《闽书》),蜜筩柑(《黔书》),蜜罗柑(《古州杂记》),福寿柑(《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五指柑(旷西中药志》)。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实。秋季果实呈浅绿色或稍带黄色时采收。摘下后晾3~5天,待水分大部蒸发,纵切5~10毫米厚的薄片,晒干或阴干,或以低温烘干,密闭贮存,防止香气散失。性味:辛苦酸,温。①《滇南本草》:"性温,味甘微辛。"②《纲目》:"辛酸,无毒。"⑧《本经逢原》:"辛苦甘,温,无毒。"归经:入肝、胃经。①《滇南本草》:"入肝、胃二经。"②《本草再新》:"入肝、脾、胃三经。"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主治:理气,化痰。治胃痛,胁胀,呕吐,噎膈,痰饮咳喘,并能解酒。①《滇南本草》:"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寒痰,治胃气疼痛。止面寒疼,和中行气。"②《纲目》:"煮酒饮,治痰气咳嗽。煎汤,治心下气痛。"③《本经逢原》:"专破滞气。治痢下后重,取陈年者用之。"④《本草再新》:"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症瘕瘰疬。"⑤《随息居饮食谱》:"醒胃豁痰,辟恶,解酲,消食止痛。"野拔子:别名:香苏草、野苏、野香苏、崩疮药、扫把茶、膜悠麻、小苏苏棵、里香薷、狗尾巴香、山香、鬼米香条、小野菝子、满山香、小坝子。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选》。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细皱香薷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sholtziarugulosaHemsl.[Aphanochilusulosus(Hemsl.)Kudo]。性味:味辛;苦;性凉。主治:解表退热;化湿和中。主感冒发热;头痛;呕吐泄泻;痢疾;烂疮;鼻衄咳血;外伤出血。揉白叶:别名:粉桐叶、羊脆骨、睡眠果、狗肋巴。来源:忍冬科荚蒾属植物水红木ViburnumcylindricumBuch.-Ham.exD.Don,以根、叶、花入药。根、叶全年可采,晒干;花夏秋采集。性味:苦,凉。主治:叶:清热解毒。用于痢疾,急性胃肠炎,口腔炎,尿路感染;外用治烧烫伤,疮疡肿毒,皮肤瘙痒。根:祛风活络。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疼痛。花:润肺止咳。用于肺燥咳嗽。七里明:出处:始载于《浙江药用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七里明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umeaclarkeiHook.F.[B.malabaricaHook.F;B,hongkongesisLevl.EtVaniot]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性味:味苦;微辛;性凉。主治:清热解毒。主咽喉肿痛;胃火牙痛;湿热泄泻;瘰疬结核;毒蛇咬伤。醉针茅:别名:药老、药草、米米蒿。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醉马草的全革。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hnatheruminebrians(Hance)Keng采收和储藏:夏季来收,洗净,晒干。性味:苦;平。主治:消肿;止痛。主关节肿痛。金钱草:别名:大金钱草、对座草、路边黄、遍地黄、铜钱草、一串钱、寸骨七。来源:本品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christinaeHance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性味:甘、咸,微寒。归经:归肝、胆、肾、膀胱经。主治:清利湿热,通淋,消肿。用于热淋,沙淋,尿涩作痛,黄疸尿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续断:别名:川续断、和尚头、山萝卜。来源:本品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asperoidesC.Y.ChengetT.M.Ai(或DipsacusasperWall)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根头及须根,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发汗”至内部变绿色时,再烘干。性味:苦、辛,微温。归经:归肝、肾经。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用于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胎漏,跌扑损伤。酒续断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盐续断多用于腰膝酸软。太子参:别名:孩儿参、双批七、异叶假繁缕。来源:本品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heterophylla(Miq.)PaxexPaxetHoffm.的干燥块根。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晒干或直接晒干。性味:甘、微苦,平。归经:归脾、肺经。主治: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水稻清:别名:竹叶牛奶树、水边柳、百了草、假槟榔、细叶水榕树(《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狭叶榕(《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桑科植物竹叶榕的全株。春、秋采集。洗净晒干。性味:甘苦,温。①《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味甘微苦,性温。"②《云南中草药》:"涩苦,温。"主治:①《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补气润肺,祛痰止咳,行气活血。治跌打肿痛,风湿骨痛,妇女缺乳,五劳七伤,咳嗽胸痛。"②《云南中草药》:"补肾安胎。治胎动不安。"葎草:别名:拉拉秧、拉拉藤、五爪龙、簕草、大叶五爪龙、拉狗蛋、割人藤。来源:桑科葎草属植物葎草Humulusscandens(Lour.)Merr.的全草。夏秋采集,切段晒干。性味:甘、苦,寒。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肺结核潮热,肠胃炎,痢疾,感冒发热,小便不利,肾盂肾炎,急性肾炎,膀胱炎,泌尿系结石;外用治痈疖肿毒,湿疹,毒蛇咬伤。金荞麦: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金荞麦Fagopyrumdibotrys(D.Don)Hara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茎及须根,洗净,晒干。性味:微辛、涩,凉。归经:归肺经。主治:清热解毒,排脓祛瘀。用于肺脓疡,麻疹肺炎,扁桃体周围脓肿。苤蓝叶: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球茎甘蓝的叶。主治:治食积,痰积,恶疮。①《滇南本草》:"敷恶疮。"②《农政全书》:"叶及子:消食积,解面毒。"光叶水苏:别名:望江青、天芝麻(《李氏草秘》),白马兰、泥灯心、野地蚕、白根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光叶水苏的根或全草。春季至初冬采收。性味:《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味微甘,性平。"主治:清热化痰,抗菌消炎。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百日咳,痢疾,带状疱疹。①《杭州药植志》:"脱力强壮剂。"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抗菌消炎。"③《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益阴清火,泻热除痰。治风热上升,咽喉肿痛,咳嗽,失音,疱疹热疮。"甘草: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灵芝:别名:灵芝草、菌灵芝、木灵芝。来源: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Ganodermalucidum(Leyss.exFr.)Karst.或紫芝GanodermasinenseZhao,XuetZhang的干燥子实体。全年采收,除去杂质,剪除附有朽木、泥沙或培养基质的下端菌柄,阴干或在40~50℃烘干。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肝、肾经。主治: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用于眩晕不眠,心悸气短,虚劳咳喘。巨紫堇:出处:始载于《东北植物检索表》。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巨紫堇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dalisgiganteaTrautv.etMey.[C.giganteaTrautv.etMey.var.amurensisRegel]。性味:苦;寒。归经:肺;心;肝经。主治:镇痛镇静;抗菌消炎。主各种疼痛。钻天杨:别名:笔杨、箭杆杨、白杨树。来源:杨柳科钻天杨PopulusnigraL.var.italicaKoehne,以树叶入药。性味:苦,寒。主治:凉血解毒,祛风除湿。主治风湿疼痛,脚气肿:树皮泡酒服。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续断7-14重量份、揉白叶10-22重量份、苤蓝叶15-35重量份、野拔子13-21重量份、水稻清15-25重量份、佛手柑11-32重量份、巨紫堇15-30重量份、绒背蓟12-24重量份、醉针茅15-35重量份、甘草12-26重量份、蜀葵根14-28重量份、太子参10-20重量份、钭叶榕13-33重量份、钻天杨15-25重量份、五转七13-27重量份、葎草13-33重量份、转心莲10-20重量份、灵芝15-35重量份、对节叶根12-22重量份、金钱草12-24重量份、光叶水苏16-28重量份、金荞麦11-21重量份、七里明12-32重量份和岩扫把10-20重量份。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续断8-14重量份、揉白叶12-22重量份、苤蓝叶17-33重量份、野拔子15-20重量份、水稻清15-25重量份、佛手柑13-31重量份、巨紫堇15-30重量份、绒背蓟12-22重量份、醉针茅15-35重量份、甘草12-24重量份、蜀葵根14-26重量份、太子参14-20重量份、钭叶榕14-32重量份、钻天杨15-25重量份、五转七13-26重量份、葎草15-32重量份、转心莲10-20重量份、灵芝15-35重量份、对节叶根12-20重量份、金钱草12-20重量份、光叶水苏18-26重量份、金荞麦12-20重量份、七里明14-31重量份和岩扫把12-20重量份。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续断10重量份、揉白叶16重量份、苤蓝叶32重量份、野拔子20重量份、水稻清24重量份、佛手柑30重量份、巨紫堇25重量份、绒背蓟22重量份、醉针茅32重量份、甘草16重量份、蜀葵根23重量份、太子参16重量份、钭叶榕27重量份、钻天杨24重量份、五转七22重量份、葎草30重量份、转心莲16重量份、灵芝32重量份、对节叶根14重量份、金钱草18重量份、光叶水苏25重量份、金荞麦15重量份、七里明30重量份和岩扫把15重量份。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续断12重量份、揉白叶20重量份、苤蓝叶25重量份、野拔子17重量份、水稻清24重量份、佛手柑30重量份、巨紫堇26重量份、绒背蓟14重量份、醉针茅33重量份、甘草21重量份、蜀葵根23重量份、太子参15重量份、钭叶榕31重量份、钻天杨22重量份、五转七25重量份、葎草32重量份、转心莲16重量份、灵芝24重量份、对节叶根16重量份、金钱草17重量份、光叶水苏23重量份、金荞麦13重量份、七里明31重量份和岩扫把17重量份。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续断13重量份、揉白叶21重量份、苤蓝叶32重量份、野拔子16重量份、水稻清22重量份、佛手柑14重量份、巨紫堇25重量份、绒背蓟20重量份、醉针茅32重量份、甘草21重量份、蜀葵根16重量份、太子参15重量份、钭叶榕31重量份、钻天杨23重量份、五转七15重量份、葎草26重量份、转心莲12重量份、灵芝33重量份、对节叶根15重量份、金钱草17重量份、光叶水苏23重量份、金荞麦15重量份、七里明28重量份和岩扫把16重量份。当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颗粒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04~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出风温度80~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第二步,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干燥,获得颗粒剂。当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擦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将所述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100目筛,使能通过1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40%,收集通过1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步骤二:将不能通过1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重量份8-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重量份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甘油制成擦剂。当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贴片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蜀葵根、太子参、钭叶榕、钻天杨和五转七按所述比例混合,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3~5倍的醇浓度85%~95%的乙醇浸泡,加热回流2~4小时后提取,过滤,得第一过滤液;将滤渣再次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1~2倍的醇浓度85%~95%的乙醇浸泡,加热回流1~2小时后提取,过滤,得第二过滤液;合并第一过滤液和第二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7~0.9g生药/mL,经体积为5L的大孔吸附树脂柱洗脱,先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3倍树脂柱体积的醇浓度为90%~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二步,将金钱草、光叶水苏、金荞麦、七里明和岩扫把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2~4倍的醇浓度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2次,提取液合并,用管式离心机离心除杂,将除杂后的提取液于60℃~7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3的膏体,将浓缩后的膏体用喷雾干燥器干燥成粉末;第三步,将剩余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2~4倍的水浸泡,加热煎煮2~4小时,过滤;将滤渣再次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1~2倍的水浸泡,加热煎煮1~2小时,过滤;合并两次的过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获得的粉末混合,加入相对于所述粉末混合物质量之和的1~2倍的橡胶、1~2倍的松香,混合,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断,盖衬,切片,即获得所述贴片剂。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实施例1颗粒剂本发明颗粒剂的制作过程为:取续断100g、揉白叶160g、苤蓝叶320g、野拔子200g、水稻清240g、佛手柑300g、巨紫堇250g、绒背蓟220g、醉针茅320g、甘草160g、蜀葵根230g、太子参160g、钭叶榕270g、钻天杨240g、五转七220g、葎草300g、转心莲160g、灵芝320g、对节叶根140g、金钱草180g、光叶水苏250g、金荞麦150g、七里明300g和岩扫把150g;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6倍的醇浓度为8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4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5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7Mpa下减压浓缩至55℃时相对密度为1.07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5℃、出风温度80℃,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第二步,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3倍的蔗糖粉和0.15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5℃干燥,获得颗粒剂。实施例2擦剂本发明擦剂的制作过程为:取续断120g、揉白叶200g、苤蓝叶250g、野拔子170g、水稻清240g、佛手柑300g、巨紫堇260g、绒背蓟140g、醉针茅330g、甘草210g、蜀葵根230g、太子参150g、钭叶榕310g、钻天杨220g、五转七250g、葎草320g、转心莲160g、灵芝240g、对节叶根160g、金钱草170g、光叶水苏230g、金荞麦130g、七里明310g和岩扫把170g;当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擦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将所述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100目筛,使能通过1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40%,收集通过1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步骤二:将不能通过1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重量份8-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重量份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甘油制成擦剂。实施例1贴片剂本发明贴片剂的制作过程为:取续断130g、揉白叶210g、苤蓝叶320g、野拔子160g、水稻清220g、佛手柑140g、巨紫堇250g、绒背蓟200g、醉针茅320g、甘草210g、蜀葵根160g、太子参150g、钭叶榕310g、钻天杨230g、五转七150g、葎草260g、转心莲120g、灵芝330g、对节叶根150g、金钱草170g、光叶水苏230g、金荞麦150g、七里明280g和岩扫把160g;第一步:将蜀葵根、太子参、钭叶榕、钻天杨和五转七按所述比例混合,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4倍的醇浓度90%的乙醇浸泡,加热回流3小时后提取,过滤,得第一过滤液;将滤渣再次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1.5倍的醇浓度90%的乙醇浸泡,加热回流1.5小时后提取,过滤,得第二过滤液;合并第一过滤液和第二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8g生药/mL,经体积为5L的大孔吸附树脂柱洗脱,先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3倍树脂柱体积的醇浓度为9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二步,将金钱草、光叶水苏、金荞麦、七里明和岩扫把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3倍的醇浓度9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5次,提取液合并,用管式离心机离心除杂,将除杂后的提取液于65℃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2的膏体,将浓缩后的膏体用喷雾干燥器干燥成粉末;第三步,将剩余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3倍的水浸泡,加热煎煮4小时,过滤;将滤渣再次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2倍的水浸泡,加热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两次的过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获得的粉末混合,加入相对于所述粉末混合物质量之和的1.5倍的橡胶、2倍的松香,混合,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断,盖衬,切片,即获得所述贴片剂。急性皮肤刺激试验:该品依据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第二部分“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中6.3节,日本大耳白兔雄性4只,体重2kg-3kg,将本发明的实施例3制备的贴片剂直接贴在动物左侧皮肤上(另一侧作为对照),采用封闭试验,敷用时间4小时,试验结束后用温水冲洗残留受试物,于除去受试物后1h、24h、48h和72h分别观察动物受试区和对照区的皮肤反应,最高积分均值为“0”,判断该品对动物皮肤无刺激性。急性毒性试验:应用NIH小鼠40只,SPF级,雌雄各半,体重18-22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颗粒剂溶解在水中,(浓度为6.58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32.9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颗粒剂LD50>32.9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65.8生药/kg/日。本发明的中药临床用药量为4.4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073g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20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901倍。因此本发明实施例1的颗粒剂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按照上述实验对本发明实施例2的擦剂,实验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即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长期毒性实验:本发明实施例2的擦剂对小鼠按10.78、20.35和33.48g生药/kg连续用药16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6周及停药4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擦剂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临床资料:病例选择:病例选择: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门诊或住院的308例肋软骨炎患者,年龄25-35岁;病程2周~1年9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和临床症状上无明显差异(P≤0.01),具有可比性;对308例患者随机分为颗粒剂治疗组、擦剂治疗组、贴片剂治疗组和对照组,每个实验组77人。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1、患处疼痛和肋软骨肿胀,急性期疼痛常随呼吸、咳嗽、上肢活动而加剧,少数伴有低热。2、局部皮肤并无炎症反应,但肿大的肋骨可以持续至数月或数年之久。3、X线胸片未见有任何特征,或可见局部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破坏。4、CT检查发现病变部位软组织肿胀,肋软骨破坏及肌层下积液、骨膜下积脓。5、实验室检查:ESR、ASO和RF一般均在正常范围。6、排除胸壁结核、肋骨骨髓炎、肋软骨良性或恶性肿瘤及其它疾病。治疗方法:药物组合物治疗组:颗粒剂治疗组: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颗粒剂,每日3次,一次一袋,每袋6g,1周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擦剂治疗组: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擦剂,一日2次,早晚各一次,1周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贴片剂治疗组: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贴片剂,一日2次,1周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将0.5%利多卡因2mL溶于醋酸氢化可的松25mg中,对患者进行局部封闭治疗,1次/周;1周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疗效评定标准:疗效判断标准:(1)治愈:局部肿胀完全消退,疼痛消失,停药后半年以上未见复发。(2)显效:局部肿胀明显减退,疼痛明显缓解。(3)有效:局部肿胀有所缓解,疼痛有所减轻。(4)无效:肿胀和疼痛无变化或加重。治疗结果:参见表1和表2,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治疗肋软骨炎,相对于传统药物在治疗效果上,具有显著的改进;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治疗肋软骨炎,相对于传统药物,在治疗疗程上显著缩短。表1各组分别治疗4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治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无效数总有效率(%)颗粒剂治疗组7757163198.7%擦剂治疗组7759152198.7%贴片剂治疗组77611420100%对照组771319232271.4%表2各组分别治疗4个疗程后治愈、显效和有效人数时间比较例(%)组别例数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第3个疗程第4个疗程颗粒剂治疗组7617(22.4%)18(23.7%)20(26.3%)21(27.6%)擦剂治疗组7617(22.4%)19(25%)20(26.3%)21(27.6%)贴片剂治疗组7718(23.4%)19(24.7%)19(24.7%)21(27.3%)对照组554(7.3%)6(10.9%)8(14.5%)37(67.3%)根据上述表格内的临床统计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同时对治疗组治愈、显效和有效人数的229例以及对照组治愈、显效和有效的55例患者随访1年半,结果统计,颗粒剂治疗组76例中治愈57例和显效16例无复发,有效3例中无复发1例,复发率为1.3%;擦剂治疗组76例中治愈59例和显效15例无复发,有效2例中复发1例,复发率为1.3%;贴片剂治疗组77例中治愈61例、显效14,以及有效2例中都无复发,复发率为0%;对照组治愈、显效和有效人数55例,治愈13例中复发3例,显效的19例患者中复发7例,有效的23例患者中复发9例,复发率34.5%;上述复发是指患者治疗效果达到治愈、显效或有效后,在随访的1年半中明显出现治疗前的症状。典型病例:王某,女性,28岁,患者胸痛反复发作半年,遇寒冷痛加重,夜间不能入睡,体检发现胸骨旁第二肋软骨关节处有明显肿胀,有触痛、皮肤敏感,无红热,结合X线胸片等检查临床诊断为肋软骨炎。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颗粒剂,每日3次,一次一袋,1周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局部肿胀完全消退,疼痛消失,继续用药半个月治愈,随访1年半未复发。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