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牛皮癣的中药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40302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牛皮癣的中药制备方法,属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牛皮癣是一种皮肤病,引起的原因有很多种,有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精神状态等。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都给病患带来生活困扰,在我国发病率为千分之一左右,较难治愈,不仅影响身体健康、外在形象,也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目前治疗牛皮癣方法有口服药、药膏、中药方式,长期服药对身体其他机能带来一定危害,膏药的涂抹也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并且牛皮癣的治疗也不是短期就能解决的,需要长期的调理,而服用中药可以从内在调理,虽然疗效长但治疗保守,不对人体产生危害,减轻患者的痛苦、抑制牛皮癣发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服用中药的方式来实现对牛皮癣的治疗,抑制牛皮癣的扩大,减少发病率,逐步控制牛皮癣,通过该中药配方逐步排出体内毒素。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牛皮癣的中药制备方法,包括下述重量克数的原料:土茯苓50克、苦参10克、徐长卿12克、巴旦杏仁10克、乌梢蛇15克、白鲜皮10克、黄连6克、黄芩8克、当归12克、艮花13克、皂刺8克、丹参10克、玄参10克、防风15克、黄芪15克、防己5克、大黄4克、甘草8克、赤芍10克、熟地黄8克、猪苓10克、茵陈10克、白术6克、茯苓10克、泽泻5克、土槿皮10克、白颖苔草15克、丹皮6克、蒲公英10克、地肤子8克、大葱10克、车前子50克、菟丝子40克、覆盆子40克、桃仁30克、芡实30克、鸡子黄15克。

药物机理:

土茯苓:味干、平、归肺、心、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之功。现代医学表明土茯苓具有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和利尿作用。

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澡湿祛风杀虫止痒之功。现代研究表明苦参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免疫抑制及止泻作用。

徐长卿:味辛、温、归肝、胃经,具有祛风化湿,止痛止痒。用于风湿痹痛,胃痛胀满,牙痛,腰痛,跌扑损伤,荨麻疹、湿疹的作用。

巴旦杏仁:味甘,平。归肺经。功能主治:润肺,止咳,化痰,下气。治虚劳咳嗽,心腹逆闷。

乌梢蛇:味甘、平、归肝、归经,有着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作用。

白鲜皮:味寒、苦、归脾、胃经,有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湿热疮毒,湿疹,疥癣,皮肤瘙痒,湿热黄疸,风湿热痹的功效。

黄连: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心经,功效与主治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胃肠湿热,呕吐,泻痢,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疮疡肿毒,脓耳,湿疮,胃火牙痛。

黄芩:性味苦,寒,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当归: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功效:活血止痛,补血调经,润肠通便。当归主治:用于血虚眩晕,月经不调,经闭,痛经,面色萎黄,虚寒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疽疮疡,肠燥便秘。

艮花:味甘、性寒、肺心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之功。现代研究表明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细菌素、解热等作用。

皂刺:性味辛,温、归肝、肺经,功能主治:消毒透脓、搜风、杀虫。主痈疽肿毒;瘰疬;疮疹顽癣;产后缺乳;胎衣不下;疠风。

丹参:丹参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功效: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主治:用于月经不调,心腹疼痛,癥瘕积聚,风湿热痹,疮疡肿痛,烦躁不寐,心悸,失眠。

玄参:味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功能主治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疠,白喉,痈肿疮毒。

防风:味辛,甘,归经:肝,脾,膀胱,功能主治: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黄芪: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肺经。功效:益卫固表,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主治: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自汁盗汗,血虚萎黄,阴疽漫肿,气虚水肿,内热消渴。

防己:性味苦,寒。归经:归膀胱、肺经。功能主治: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风湿痹痛;高血压。

大黄:性寒,味苦,归经:肝,脾,胃,大肠,心包,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疽,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扑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

甘草:性平,味甘,归经:心,脾,肺,胃。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赤芍:赤芍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赤芍功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止痛。赤芍主治:用于血热妄行,吐衄发斑,瘀血经闭,跌打损伤,热毒疮疡,肝火目赤。

熟地黄:熟地黄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功效:养血滋阴,补精益髓。主治: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潮热盗汗,消渴,腰酸耳鸣。

猪苓:性平,味甘,淡,归经:肾,膀胱,菌核。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功能主治: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茵陈:性味苦、辛,微寒。归经,归脾、胃、肝、胆经。功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白术:味苦、甘,温。归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茯苓: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泽泻:味甘,寒。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利小便,清湿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

土槿皮:味辛,温。有毒。功能主治:止痒杀虫。用于手脚癣,神经性皮炎,湿疹,癞痢头。

白颖苔草:味甘;苦;涩;性平,归三焦;脾;胃;肾经,功能主治:清热利尿通淋,主乳糜尿。

丹皮:味辛,微寒。归心经、肝经、肾经。主治:清热凉血,和血消瘀。治热入血分,发斑,惊痫,吐、衄、便血,骨蒸劳热,经闭,癥瘕,痈疡,跌打损伤。

蒲公英:味苦、甘,寒。归肝、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地肤子:味辛、苦,寒。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大葱:性温,味辛。归肺,胃。功效:通阳活血、驱虫解毒、发汗解表。

车前子:味甘,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利尿, 渗湿通淋,明目,祛痰。用于水肿胀满,热淋涩痛,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

菟丝子:味甘,温。归肝、肾、脾经。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覆盆子:性温。味甘,酸。归肾,膀胱。功能主治:益肾,固精,缩尿。用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阳痿早泄,遗精滑精。

桃仁:味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用于经闭,痛经,癓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

芡实:性平,味甘,涩。归脾,肾。功效:固肾涩精,补脾止泄,利湿健中。

鸡子黄:味甘,性平,无毒。归心、肾经。功能主治:滋阴润燥,养血息风。治心烦不得眠,热病痉厥,虚劳吐血,呕逆,下痢,胎漏下血,烫伤,热疮,湿疹,小儿消化不良。

本发明治疗牛皮癣的中药,具有养血润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对身体没有副作用,通过药物之间的药性的融汇,使人体自主产生抵抗病毒入侵机能,在药效的作用下逐步排出身体内在毒素,使血液流通,调理脏腑,改善肝阴虚,同时通过治血祛风、滋阴养血,逐步消除牛皮癣症状,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控制牛皮癣的疗效。

临床表现:

(1)寻常型牛皮癣:皮疹一般发生在头皮、躯干、四肢伸侧,是在皮肤上出现红色的丘疹,渐扩大融合成斑片或斑块,表面有较厚的银白色磷屑,形状不规则,有的有地图或岛屿样外观,有的皮损较小,较多,呈满天星外观,鳞屑层一层脱落,轻轻刮掉皮屑可看到薄薄的一层红膜,刮除红膜即可看到小小的出血点,有人称为血露,医学上又叫筛状出血.

(2)红皮病型牛皮癣:此型是指在约全身皮肤的70%以上呈弥漫性红色,暗红色浸润性皮损,表面有大量糠皮样皮屑,有时在腋下,大腿根部 和脐部因肿胀而使表皮剥脱和渗出,口咽鼻及眼结膜可充血发红,患者常有发热畏寒,头疼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3)脓包型牛皮癣:多为急性发病,可在数日至数周内脓疱泛发全身,先有密集的针尖大小潜在的小脓疱,很快融合成脓湖,常伴有高热、关节肿痛及全身不适,血常规化验可见白细胞增多,脓疮干涸后,随即脱屑,皮屑脱落后,又有新的脓疮出现。

(4)关节炎型牛皮癣:可同时发生于大小关节,但常见是手腕、手指及足趾小关节,脊柱关节也可发生。病变的关节有红肿、疼痛、严重的关节腔有积液,关节附近皮肤肿胀活动受限,久之关节僵直,严重时X线下可见关节被破坏的情况,血沉快,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但类风湿凝集因子为阴性,关节炎型牛皮癣、皮肤损害多伴有厚厚的像蛎壳状的皮损,也可仅有寻常型牛皮癣的红斑和银屑的皮肤损害。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以上问题,以下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中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土茯苓50克、苦参10克、徐长卿12克、巴旦杏仁10克、乌梢蛇15克、白鲜皮10克、黄连6克、黄芩8克、当归12克、艮花13克、皂刺8克、丹参10克、玄参10克、防风15克、黄芪15克、防己5克、大黄4克、甘草8克、赤芍10克、熟地黄8克、猪苓10克、茵陈10克、白术6克、茯苓10克、泽泻5克、土槿皮10克、白颖苔草15克、丹皮6克、蒲公英10克、地肤子8克、大葱10克、车前子50克、菟丝子40克、覆盆子40克、桃仁30克、芡实30克、鸡子黄15克。

上方药浸泡水中48-72h,取出之后,加2100克水适量,瓦锅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25分钟,停火,水煎成700ml药液,过滤渣,留汁液,在汁液内加入300克白糖搅匀即成,每次饮用150毫升,每日3次。 本发明提供的治牛皮癣中药配方,清热,解毒,祛风,止痒;对牛皮癣患者饮用尤佳。

典型病例:

马某,男,24岁,平时酷爱吃方便面、火腿肠,麻辣烫等辛辣刺激食品,全身皮肤出现皮疹,上下肢外侧对称多处红色癣疹,两年余,经中西药多方治疗,曾服用癣清,复方氨肽及其他中成药除癣,无效。刻下头部亦出现多处点滴状伴有鳞屑,无脱发现象。不时抓痒,极为痛苦,舌质红,苔薄微黄,脉细数。用上述中药组合物治疗,一疗程后皮癣全部消失,患者满面笑容,患者担心此次治疗效果太快,难以相信,又守方继续服用15天。随诊3年,未在复发。

刘某,女,45岁。家族性牛皮癣,零星用各种方法治疗无效,此次自用斑蝥研末外用导致双下肢外侧多处如鸡蛋大小皮肤溃烂,虽夏季酷暑亦只能穿拖地长裙,惨不忍睹。用上述中药组合物,2个疗程后皮损愈合,又服用3个疗程,牛皮癣消失。随访2年,未在复发。

丁某,男,19岁。有家族病史,因潮湿弓I发,在北京某医院住院治疗后转为寻常型银屑病,后经多种方法治疗不效。刻下患者四肢及腹背均满布皮疹,瘙痒难耐。用本中药组合物两个疗程,皮癣基本消失,又用两个疗程巩固疗效,基本痊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王某,女35岁。在一次发热后全身散在癣疹,西医诊断为牛皮癣,曾用白霉素等抗菌素治疗无效,转为中医治疗。.患者颈项以下均有,夜间瘙痒加重,疹边有脱屑,用本方治疗,3个疗程痊愈,继服1个疗程巩固,随访2年未见复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