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病灶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1690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深部病灶清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深部病灶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骨的深部病灶诸如股骨头坏死病灶的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手术常需经股骨颈开条隧道,经隧道对股骨头坏死病灶进行清除。但为减少对股骨颈的破坏,隧道不宜过大,致使隧道尤如蘑菇的柄,而坏死灶形如蕈盖,现有装置如角度刮匙、可经隧道进入股骨头再展开伸出刮匙或刮刀的各种专用器械因展开量有限,无法触及坏死灶边缘,均难以经隧道对坏死灶进行彻底的清理,且这些清理均是无法直视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经较小骨隧道对宽大坏死病灶进行可视的、较彻底清除的深部病灶清理装置。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深部病灶清理装置,它包括可插入至骨隧道内的变向套管、设置于变向套管内且可经变向套管伸入骨腔内的软轴钢刷,所述变向套管的两端开口,所述软轴钢刷可从所述变向套管前端开口处伸出。

优选的,在所述变向套管内还设有摄像、照明和冲洗结构,所述摄像、照明和冲洗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变向套管前端开口上的发光源和内窥摄像头,所述发光源为LED灯珠;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变向套管内的冲洗管,所述冲洗管的前端开口设置于所述变向套管前端开口处。

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软轴钢刷尾端的刷柄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软轴钢刷转动的电机或动力杆。

优选的,所述变向套管呈直线形、弧形或L形,以适应不同部位和形状的病灶清理之。

优选的,所述变向套管前端开口为可改变软轴钢刷工作方向的斜切面。

优选的,在所述变向套管的尾端侧壁开设有用于将该变向套管内的液体排出的圆孔,还包括与该圆孔连接的空心吸引管,在所述空心吸引管的出口端上还设有球阀。

优选的,在所述变向套管尾端处的软轴钢刷上还套有管状止水堵头,所述管状止水堵头内嵌于所述变向套管内,且所述管状止水堵头的内壁与所述软轴钢刷之间设有间隙。

优选的,所述软轴钢刷的本体为钢缆或钢丝绳,所述钢缆或钢丝绳具有足够直径和刚度,能在变向套管内顺其弧度弯曲并被电机驱动旋转,但不会折弯和重叠;所述软轴钢刷的前端由钢缆或钢丝绳中的钢丝向前方及四周发射构成刷头,或由环形卡箍连接一段更柔软的末端发散的钢丝束构成刷头。

优选的,还包括工作套筒,所述工作套管内径与变向套管外径相同,所述变向套管可贯穿所述工作套筒设置,且在所述工作套筒的前端还设有至少两个突刺。

优选的,在所述工作套筒的尾端还设有环状体,在该环状体的外侧面上还设有用于标记角度的刻痕线,在所述变向套管尾端的外壁上还设有标识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可以经狭小的通道以不同刚度的刷头、水流等因子对包括较大的深部骨腔在内的骨腔内坏死组织进行可视的、全方位的、较彻底的清理,适用于对各种骨的炎症、结核、肿瘤和股骨头坏死等病变进行病灶清除手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工作套筒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变向套管与工作套筒配合后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工作套筒横向截面及其内冲洗管等部件设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变向套管与工作套筒配合后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变向套管;2.变向套管前端开口;3.冲洗管;4.内窥摄像头;5.发光源;6.球阀;7.软轴钢刷;8.刷头;9.环形卡箍;10.刷柄;11.工作套筒;12.突刺;13.环状体;14.刻痕线;15.标识线;16.软组织;17.股骨近端;18.骨隧道;19.病灶腔;20.软组织通道;21.空心吸引管;22.管状止水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深部病灶清理装置,参见图1至图7,它包括可插入至骨隧道18内的变向套管1、设置于变向套管1内且可经变向套管1伸入骨腔内的软轴钢刷7,所述的变向套管1的两端开口,而所述的软轴钢刷7可从所述变向套管前端开口2处伸出;而本设计中的所述的变向套管1呈直线形、弧形或L形,而所述的变向套管前端开口2可以为不改变软轴钢刷7工作方向的直口,也可为能改变软轴钢刷7工作方向的斜切面。

具体的,所述的软轴钢刷7的本体为钢缆或钢丝绳,而所述软轴钢刷7的前端为由钢缆或钢丝绳中的钢丝构成的,且向前方及四周发射的刷头8;进一步的,为了防止钢缆或钢丝绳在端部松散、膨胀,本设计还在所述的刷头8与所述软轴钢刷7的本体连接处设有一环形卡箍9;优选的,所述的刷头用比钢缆或钢丝绳更细更软的钢丝制成,其柔软钢刷头8与本体的钢缆以环形卡箍9紧密连接,其刷头8发散呈放射状。优选的,所述的软轴钢刷7的尾端,也即软轴钢刷7的刷柄为直型刚性圆杆;还包括与所述软轴钢刷7的尾端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软轴钢刷7转动的电机或动力杆。

进一步的,本设计还在所述的变向套管1内还设有摄像、照明和冲洗结构,所述的摄像、照明和冲洗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变向套管前端开口2上的发光源5和内窥摄像头4,实施中,所述的内窥摄像头4的前端与变向套管前端开口2平齐,其内窥摄像头4的管路后端伸出至变向套管1后端开口外;而所述的发光源5为LED灯珠;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变向套管1内的冲洗管3,所述的冲洗管3的前端开口设置于所述变向套管1的前端开口处。

进一步的,本设计还在所述的变向套管1的尾端侧壁开设有用于将该变向套管1内的液体排出的圆孔,还包括与该圆孔连接的空心吸引管21,在所述空心吸引管21的出口端上还设有球阀6,还在所述的变向套管1尾端处的软轴钢刷7上套有管状止水堵头22,所述的管状止水堵头22内嵌于所述变向套管1内,且所述的管状止水堵头22的内壁与所述软轴钢刷7之间设有间隙。

进一步的,本设计它还包括工作套筒11,所述的工作套管11的内径与变向套管1的外径相同,所述变向套管1可贯穿所述工作套筒11设置,且在所述工作套筒11的前端还设有至少两个突刺12,在所述的工作套筒11的尾端还设有环状体13,在该环状体13的外侧面上还设有用于标记角度的刻痕线14,在所述的变向套管1尾端的外壁上还设有标识线15。

在应用中,请参见图6,以进行股骨头髓芯减压病灶清除为例,在影像引导下经皮及股骨颈向股骨头病灶腔19中央钻入一枚定位克氏针,在克氏针引导下用环锯或钻头建立骨隧道18,再将工作套筒1贯穿软组织通道20顶在股骨近端17的隧道口上,此时,突刺12顶住股骨近端17骨皮质,防止其滑动,同时,工作套筒11的端部开口与骨隧道18的入口连通。而后将变向套管1贯穿工作套筒11后插入至骨隧道18内,前端抵达病灶腔19之后,将软轴钢刷7自变向套管1后端口插入变向套管1中,并使柔软钢刷头8伸出变向套管前端开口2,再在刷柄10处接上手电钻或其它驱动装置,如软轴电钻或气钻等,此时保证管状止水堵头22堵在变向套管1的后端口与后侧空心吸引管21之间,之后,打开照明与摄像系统,并开启冲洗管3和空心吸引管21,边冲水边吸引,保持病灶腔19的清晰,在内窥摄像头4监视下,调整变向套管1进入骨隧道18的深度和刷头8伸出变向套管前端开口2的长度,并旋转变向套管1,使柔软的刷头8能对整个病灶腔19进行全方位的刷洗;此时借助变向套管1上的标识线15及工作套筒11尾端上的刻痕线14也能实时获知软轴钢刷7前端的柔软钢刷头8转动的角度。为保证清理效果,同时不伤及正常骨质,可根据不同区域的骨质硬度和清理要求,选用不同软硬度的刷头8对相应区域进行清理;清理的过程中通过冲洗管3向病灶腔19内喷射的液体有助于提高刷头8的清理效率,清理出的坏死组织及液体可以一同从与变向套管1后部侧壁圆孔连接的空心吸引管21处流出;冲洗液的持续灌注还有助于病灶腔的视野清晰,便于通过变向套管前端开口2端部上设置的发光源5和内窥摄像头4实时观察到病灶腔19的状况,从而有征对性的引导刷头8和由冲洗管3喷出的高压水柱对病灶腔19进行更充分的刷洗,同时还可避免过多的清理对尚健康的骨质所造成的损伤;术毕,后退软轴钢刷7,将刷头8拉回至变向套管1内,并将变向套管1及工作套筒11退出骨隧道18和软组织通道20,即完成了髓芯减压和病灶清除工作,接下来按常规方法进行打压植骨等后续工作并缝合切口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