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8048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流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在手术中用于连接血管的转流管。



背景技术:

在颈动脉剥脱术中,一般需要夹闭血管两端,颈上供脑血氧的动脉因此夹闭,造成缺血损伤,可能造成脑梗死等并发症,手术成功后再打开血管,又会造成再灌注损伤,对脑内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发生脑水肿,或者诱发神经损伤、心梗等其它疾病发生。原有的分流管分流术由于分流管在血管中,遇到多个分支血管时,供血供氧不能达到预定目标,并造成手术操作不便,而且较深的颅内动脉硬化斑块手术无法进行操作,或者操作时间较长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流装置,实现了在手术过程中上下血管之间的血液流通,避免因缺血造成的各种并发症,同时方便了手术操作,能够同时进行注射等其他操作,同时能够控制和精确调节血液的流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流装置,包括主管路、至少一个支管路和连接管,所述主管路和支管路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主管路和支管路上均设置有针头,所述主管路和支管路外部均设置有套管,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四通,四通与连接管连通,主管路上设置有夹子,支管路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器,主管路上设置有微型蠕动泵。

针头的尾部设置有磨面。

套管的尾部设置有伸缩套囊。

所述四通上设置有截止夹。

所述流量调节器包括底座和旋转调节盖,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弹性片,弹性片的外部周壁上和旋转调节盖内部周壁上均设置有螺纹,旋转调节盖通过螺纹与弹性片连接,底座和旋转调节盖均为中空结构,支管路贯穿底座和旋转调节盖的内部,旋转调节盖上设置有刻度线。

所述支管路上设置有气囊。

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实现了在手术过程中上下血管之间的血液流通,避免因缺血造成的各种并发症,将主管路和支管路上的针头分别插入上下动脉,并将套囊置入血管,让较硬的针头脱离手术区域,防止影响手术操作,形成新的动脉通路,同时可以将套管延伸固定在血管上,主管路和支管路外部均设置有套管,套管的尾部设置有伸缩套囊,可以用于伸缩套管,同时针头的尾部设置有磨面,可方便进行缝合线固定结扎,避免从血管上脱落,同时主管路上设置有微型蠕动泵,可进一步的保证了血液的流通,避免因缺血造成的各种并发症。同时设置有多个支管路,可用于同时给多个动脉进行供血。

2、方便了手术操作,能够同时进行注射等其他操作,四通与连接管连通,可在四通上进行可注射和抽血等操作,方便了手术操作,同时用于提供了血液流通的管路,可以支撑较长时间手术的实施。

3、同时,可将针头插入体表可切开部位较深入颅内血管部位进行固定,可以支撑较深颅内部位的动脉硬化斑块手术。

4、同时能够控制和精确调节血液的流量,在主管路上设置有微型蠕动泵,可用于调节控制供血流量,而每个支管路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器,可用于分别控制每个支管路上的流量,满足每个支管路的血液供给。

5、支管路上设置有气囊。当转流管深入血管后从外部打气或者打水,使气囊膨胀,气囊进行压力监测,直观的观察转流装置是否漏气或者漏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流量调节器的剖面图。

其中:1、主管路,2、支管路,3、连接管,4、针头,5、套管,6、四通,7、夹子,8、流量调节器,9、微型蠕动泵,10、磨面,11、伸缩套囊,12、截止夹,13、底座,14、旋转调节盖,15、弹性片,16、刻度线,17、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流装置,包括主管路1、至少一个支管路2和连接管3,所述主管路1和支管路2之间通过连接管3连通,所述主管路1和支管路2上均设置有针头4,所述主管路1和支管路2外部均设置有套管5,所述连接管3上设置有四通6,四通6与连接管3连通,主管路1上设置有夹子7,支管路2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器8,主管路1上设置有微型蠕动泵9。

针头4的尾部设置有磨面10。

套管5的尾部设置有伸缩套囊11。

所述四通6上设置有截止夹12。

所述流量调节器8包括底座13和旋转调节盖14,所述底座13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弹性片15,弹性片15的外部周壁上和旋转调节盖14内部周壁上均设置有螺纹,旋转调节盖14通过螺纹与弹性片15连接,底座13和旋转调节盖14均为中空结构,支管路2贯穿底座13和旋转调节盖14的内部,旋转调节盖14上设置有刻度线16。

所述支管路2上设置有气囊17。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流装置,实现了在手术过程中上下血管之间的血液流通,避免因缺血造成的各种并发症,将主管路1和支管路2上的针头4分别插入上下动脉,形成新的动脉通路,同时可以将套管5延伸固定在血管上,主管路1和支管路2外部均设置有套管5,套管5的尾部设置有伸缩套囊11,可以用于伸缩套管5,同时针头4的尾部设置有磨面10,可方便进行固定捆扎,避免从血管上脱落,同时主管路1上设置有微型蠕动泵9,可进一步的保证了血液的流通,避免因缺血造成的各种并发症。同时设置有多个支管路2,可用于同时给多个动脉进行供血。

方便了手术操作,能够同时进行注射等其他操作,四通6与连接管3连通,可在四通6上进行可注射和抽血等操作,四通6上设置有截止夹12,档需要用到那一个支路时,将四通6上的这个支路上的截止夹12打开,即可用于各种操作,比如抽血、注射等,大大方便了手术操作,同时用于提供了血液流通的管路,可以支撑较长时间手术的实施,同时,也可以支撑较深颅内部位的动脉硬化斑块手术。

能够控制和精确调节血液的流量,在主管路1上设置有微型蠕动泵9,可用于调节供给的供血流量,而每个支管路2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器8,可用于分别控制每个支管路2上的流量,满足每个支管路2的血液供给。流量调节器8包括底座13和旋转调节盖14,所述底座13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弹性片15,弹性片15的外部周壁上和旋转调节盖14内部周壁上均设置有螺纹,旋转调节盖14通过螺纹与弹性片15连接,底座13和旋转调节盖14均为中空结构,连接管3贯穿底座13和旋转调节盖14的内部,旋转调节盖14上设置有刻度线16。当需要调节支管路2上的流量时,可以转动旋转调节盖14,从而可以收紧或者放松弹性片15,由于弹性片15夹着支管路2,从而可以压迫或者放松支管路2,控制支管路2的横截面积,从而控制其流量,旋转调节盖14上设置有刻度线16,可以用于精确操作和控制。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