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制剂摆放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3465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液体制剂摆放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液体制剂摆放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医疗设备自动化、网络化水平已有显著进步,医院也逐步采用自动化设备取代传统手工模式,用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比如,医院的药物配置中心为实现摆药的自动化,采用了全自动口服药摆药机,提高了摆药速度和准确度,缩短了护士的领药时间。但是现有的全自动口服摆药机的储药盒过于单一且不能随意更换,若遇到紧急用药时,还会因此浪费配药的时间,耽误治疗,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医疗事故或者医患矛盾冲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摆药整齐、方便核对的液体制剂摆放车。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体制剂摆放车,包括车身,车身底部的支撑框架,推手,车身分为上、中、下三段,三段之间通过横向隔板隔开,车身上段顶部设置有操作台,上段内部空间分为上、下两层,每层用竖向隔板分成左、右两个区域;车身中段设置为抽屉,车身下段安装有置物板;车身底部的支撑框架包括横撑、竖撑、斜撑、U形接头、滚动腿,横撑与竖撑连接构成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下部装有滚动腿,竖撑上装有U形接头;U形接头与竖板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分类明确、摆药整齐方便核对,并且车体安放稳固,推送过程中减少阻力,节省推力。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

车身上段下层安装有小抽屉,小抽屉内部设置有保温机构。

车身中段抽屉中设置卡槽板。

滚动腿中的外套内部装有内套,内套相对于外套能够顺畅滑动,外套上设有通透的U形孔,该U形孔的两个延伸部一端高于另一端设置,U形孔内装有贯穿内套的销轴,内套的底端装有滚动体。

内套底端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装有滚动体;内套底端装有环形挡片,环形挡片的内圈直径小于滚动体的直径。

竖撑的延伸端装有斜撑,斜撑与横撑相连接。

U形接头上设有安装孔。

外套上方装有顶盖,顶盖与框架结构连接。

外套设置有两个对称的通透U形孔。

销轴的两端延伸至外套外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底部支撑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C部放大图;

图5为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6为图5的K向视图;

图7为滚动腿处于滚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为图7的N向视图;

图9为抽屉中的卡槽板。

图中:操作台1;推手2;横向隔板3;竖向隔板4;抽屉5;置物板6;滚动腿7;横撑8;支撑框架9;竖板10;U形接头11;竖撑12;车身13;斜撑14;顶盖15;销轴16;内套17;外套18;滚动体19;环形挡片20;U形孔21;小抽屉22;卡槽板2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至附图8,一种液体制剂摆放车,包括车身13,车身13底部的支撑框架9,推手2,车身13分为上、中、下三段,三段之间通过横向隔板3隔开,车身13上段顶部设置有操作台1,上段内部空间分为上、下两层,每层用竖向隔板4分成左、右两个区域;车身13中段设置为抽屉5,车身13下段安装有置物板6;车身13底部的支撑框架9包括横撑8、竖撑12、斜撑14、U形接头11、滚动腿7,横撑8与竖撑12连接构成支撑框架9,支撑框架9的下部装有滚动腿7,竖撑12装有U形接头11;U形接头11与竖板10连接。

车身13上段下层安装有小抽屉22,小抽屉22内部设置有保温层;车身13中段抽屉5中设置卡槽板23;滚动腿7中的外套18内部装有内套17,内套17相对于外套18能够顺畅滑动,外套18上设有通透的U形孔21,该U形孔21的两个延伸部一端高于另一端设置,U形孔21内装有贯穿内套的销轴16,内套17的底端装有滚动体19;内套17底端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装有滚动体19;内套17底端装有环形挡片20,环形挡片20的内圈直径小于滚动体19的直径;竖撑12的延伸端装有斜撑14,斜撑14与横撑8相连接;U形接头11上设有安装孔;外套18上方装有顶盖15,顶盖15与支撑框架9连接;外套18设置有两个对称的通透U形孔21;销轴16的两端延伸至外套18外部。

本实施例在安装时,在摆放车的竖板10的下端钻出与底架的U形接头11上的孔相对的孔。将摆放车的竖板10放入U形接头11内,使竖板106的底面与竖撑12的上面接触。用螺栓将其连接。

本实施例在应用时,将药品按照普通药品、高危药品、特殊药品、需要低温保藏药品、单支试剂、重的液体试剂分门归类,并按照摆放车的摆放位置摆放。需要低温保藏的,放在有保温结构的小抽屉22中,在小抽屉22中加入冰袋;单支试剂卡在车身13中段的抽屉5中的卡槽板23上,防止因车身13晃动,导致的试剂位置错乱。

本实施例在不需要移动时,将滚动腿7中的销轴16的两端置于外套18的U形孔21延伸部高的一端,见图5、图6。此时,外套18的下端面与地面接触,摆放车的重量由外套18承受。滚动体19与地面刚好接触,但不承受摆放车的重量。如果摆放车需要在室内或室与室之间短距离移动的时候,人们用一只手抬起摆放车的一端,用另一只手将销轴16置于外套18U形孔21延伸部低的另一端,见图7、图8。然后将摆放车放下,此时销轴16的两端顶在了外套18延伸部低的另一端的顶部。外套18的下端面离开地面;滚动体19与地面接触,摆放车的重量由滚动体19承受。这时再推动摆放车时,滚动体19就会在地面上滚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