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41470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世界第四大致死性疾病,也是导致丧失劳动能力的第一大疾病。该病易于导致偏瘫、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者导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需要长期监护。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约7000万人,年龄标准化患病率约260~719/10万人(Liu M, Wu B, Wang WZ, et al. Stroke in China: epidemiology,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J]. Lancet Neurol, 2007,6:456-464. ),每年新发患者200万人,死亡人数165万人,每12秒即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每年因脑卒中而死的中国人占所有死亡人数的22.45%。根据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病死率的研究结果,脑卒中是中国目前的主要死亡原因,在城市人口死亡中所占比例为20%,农村为19%(吴兆苏, 姚崇华, 赵冬. 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24:236-239.)。我国每年全国公共卫生系统每年对脑卒中患者的卫生支出高达689亿元。

脑卒中临床分型主要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按照流行病学统计,缺血性脑卒中占85%左右,出血性脑卒中约占15%左右。近年来,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缺血性脑卒中仍呈现升高趋势(吴兆苏, 姚崇华, 赵冬. 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24:236-239.)。缺血性脑卒中可分为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和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其中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通常占缺血性脑卒中的 20~25%,较前循环缺血难诊断,需要脑部影像学诊断包括CT血管造影、MRI等辅助确定。由于缺血性脑卒中需要在较短的溶栓时间窗内(卒中发作6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以降低对神经功能的损害。而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往往需要在初级卫生机构没有足够高端的检测设备进行确诊,从而延误溶栓最佳实际,造成预后较差,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陈慧敏. 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诊治进展[J]. 现代实用医学, 2014, 26(12): 1467-1469.)。

目前,临床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现代化学药物主要包括:

1.血管扩张药(如潘生丁):过去认为只要药物能使脑血管扩张,便可使血液从堵塞的血管中多流过去。研究表明,血管扩张药非但不能实现血流再灌注,反而会使病变部位的血液反流到健康脑组织,因此目前已不主张用此类药。

2.改善微循环、扩充血容量的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目前此类药用得较多,但易于引起心力衰竭,心脏病患者不易使用。

3.溶栓药物(如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此类药物作为溶栓药物往往需要大剂量,会造成出血危险。给药前后均需脑血管造影,既增加医疗风险,也耽误治疗时机。

4.抗凝药物(如肝素、水蛭素):此类药物能防止血液凝固,但也有出血的危险性。

5.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此类药物可防止钙离子外流,轻微扩张脑血管保护脑细胞,增加脑细胞利用氧和葡萄糖等作用。

6.防血小板凝聚药物(如阿司匹林):血小板凝聚是脑血栓形成原因,阻断血小板凝聚,被认为是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的方法之一。目前这类药物在应用十分广泛,但预防作用胜于治疗作用,脑卒中急性期使用这类药物效果不理想。

中药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已有长期的临床应用历史。临床证实疗效较好的单味中药包括葛根、三七、丹参、天麻、水蛭、刺蒺藜。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显示,葛根中的葛根素、三七中的三七总皂苷、灯盏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丹参中的丹参素、长春花中的长春西汀都具有良好的扩张脑血管、改善脑部微循环作用,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一定的疗效(樊淑彦, 赵兴茹, 付超美, 等. 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 14 (4):318-319.)经过历代中医药大家经验的积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药复方主要为活血、补气/养阴活血或补肾活血类中药或中成药,包括补阳还五汤、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朱卫东. 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J]. 吉林中医药, 2015, (9): 907-910.)。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药复方中,黄芪、生地、当归、川芎、升麻、水蛭属于常用中药。而麦麸则已有研究显示具有止汗、降血糖等作用,且麦麸含有的黄酮类物质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及脑血管血流量的作用。

然而,上述中药、化学药物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仍然不理想。也尚未见麦麸及提取物或醉马草及其提取物具有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药组合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中药材为原料制成:黄芪、生地、当归、川芎、升麻、麦麸、水蛭、醉马草。

优选的,上述中药材的重量份比为:黄芪30~70重量份、生地5~30重量份、当归5~30重量份、川芎5~30重量份、升麻5~20重量份、麦麸5~20重量份、水蛭5~20重量份、 醉马草0.1~0.4重量份。

优选的,上述中药材的重量份比为:黄芪60重量份、生地20重量份、当归12重量份、

川芎12重量份、升麻10重量份、麦麸10重量份、水蛭8重量份、 醉马草0.2重量份。

优选的,上述中药材的重量份比为:黄芪50重量份、生地20重量份、当归20重量份、川芎20重量份、升麻15重量份、麦麸15重量份、水蛭10重量份、 醉马草0.3重量份。

优选的,上述中药材的重量份比为:黄芪40重量份、生地15重量份、当归25重量份、川芎25重量份、升麻8重量份、麦麸18重量份、水蛭15重量份、 醉马草0.2重量份。

在实际应用中,前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选自口服制剂或静脉注射制剂,优选为口服制剂,尤其是口服颗粒制剂,以方便患者携带、存储,便于患者自行给药,并提高患者顺应性。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上述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处方量醉马草切成长度为1~4cm的小段, 50°C ~ 70°C炒7 ~9分钟,边炒边搅拌加入米醋,然后晾干得醋炙醉马草;

2)取步骤1)所得醋炙醉马草与处方量黄芪、生地、当归、川芎、升麻、麦麸混合,粉碎过100 目筛备用;

3)取处方量水蛭捣碎,研成细末,过80 目筛备用;

4)将步骤2)和3)所得药材粉末混合,称重,按照料液比为1:(7~10)加入浓度为75%

~90%的乙醇80℃下回流提取 4.5h,收集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1.22~1.25的浸膏,称重;

5)向步骤4)所得浸膏中加入5倍重量的水,过滤,滤饼于70℃下烘干得干膏。

优选的,上述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加入米醋的料液比为1:2;步骤2)中乙醇浓度为80%,加入乙醇的料液比为1:9,浸膏相对密度为1.24。

对于中药口服颗粒制剂而言,上述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6)将步骤5)所得干膏粉碎,加入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辅料制备成口服颗粒剂。

当然,上述步骤5)的干膏也可粉碎后直接包装,使用时直接温水冲服,而不必加入药用辅料。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上述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辅料用途为提高药物稳定性或使药物赋予适当的剂型以便于运输、携带、存储或给药,如表面活性剂、润滑剂、防腐剂等。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辅料的种类以及选择标准和选择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通过正交试验等设计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可通过有限次实验选择合适的药用辅料及其配比和制备工艺。对于中药复方的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辅料,可参见崔丽德主编《药剂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出版)、张兆旺主编《中药药剂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出版)等。对于中药口服颗粒剂而言,常用的药用辅料包括淀粉、乳糖、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等,其在制剂中的用途及用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可通过有限次实验直接获得的。

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的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 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肺、脾经。功能与主治: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该药材的来源、性状、加工、鉴定等在中国药典2015版中均有记载。

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的生地即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新鲜或干燥块根。性味与归经:甘、寒。归心、肝、肾经。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发斑发疹。该药材的来源、性状、加工、鉴定等在中国药典2015版中均有记载。

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的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的干燥根。性味与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功能与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该药材的来源、性状、加工、鉴定等在中国药典2015版中均有记载。

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的川芎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干燥根茎,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能与主治:活血形气、祛风止通。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该药材的来源、性状、加工、鉴定等在中国药典2015版中均有记载。

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的升麻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Kom.、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Turcz.)Maxim.或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的干燥根茎,性味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功善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主治: 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该药材的来源、性状、加工、鉴定等在中国药典2005版中均有记载。

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的麦麸为禾本科植物小麦TriticumaestivumL的种皮,呈褐黄色,主含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其性平、味甘、淡,有和中益脾之功效,是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的水蛭为水蛭科动物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水蛭Hirudo nipponica Whitman或柳叶蚂蟥Whitmania ac-ranutata Whitman的干燥全体。性味与归经: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功能与主治:破直通经,逐瘀消癞,用于血瘀经闭、瘾瘕痞块、中风偏瘫、跌扑损伤。该药材的来源、性状、加工、鉴定等在中国药典2015版中均有记载。

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的醉马草,又名马绊肠、醉马豆,为豆科植物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的全草,功能主治:麻醉、镇静、止痛,用于关节痛、牙痛、神经衰弱、皮肤瘙痒。《全国中草药汇编》及《中药大辞典》对其来源性状、加工、鉴定

本发明技术方案所用属于“料液比”指固态的“料”的重量与作为浸提液的“液”的体积的比,单位为g:ml,如料液比1:9是指1g药材加入9ml提取液;米醋的料液比1:2是指1g药材加入2ml米醋进行醋炙。

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公开的参数范围应当理解为涵盖其中所包含的任何和所有子范围,如30~70重量份,英认为包括最小值30和最大值70之间(包括端点)之间的任何和所有子范围。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大量处方筛选发现,麦麸与醉马草配伍能够降低醉马草的毒性,其中醋炙醉马草毒性较低。麦麸/醉马草组成的中药药对,与黄芪、生地、当归、川芎、升麻、水蛭配伍形成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出乎预料的治疗作用,其中醉马草对黄芪、生地、当归、川芎、升麻、水蛭的组方具有增效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应当理解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药口服固体制剂及其制备

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药口服固体制剂的组方见下表:

制备方法如下:

1)取处方量醉马草切成长度为1~4cm的小段, 70°C炒7分钟,边炒边搅拌加入米醋,加入米醋的料液比为1:2,然后晾干得醋炙醉马草;

2)取步骤1)所得醋炙醉马草与处方量黄芪、生地、当归、川芎、升麻、麦麸混合,粉碎过100 目筛备用;

3)取处方量水蛭捣碎,研成细末,过80 目筛备用;

4)将步骤2)和3)所得药材粉末混合,称重,按照料液比为1:9加入浓度为80%

的乙醇80℃下回流提取 4.5h,收集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1.24的浸膏,称重;

5)向步骤4)所得浸膏中加入5倍重量的水,过滤,滤饼于70℃下烘干得干膏。

对于中药口服胶囊的制备可进一步采用如下步骤:

6)将步骤5)所得干膏粉碎细粉,直接装入胶囊壳制备成中药胶囊剂。

也可在步骤6)所得干膏粉中加入滑石粉、蔗糖搅拌均匀后混合装入胶囊壳制备成中药胶囊剂。

对于中药口服颗粒制剂可进一步采用如下步骤:

6)将步骤5)所得干膏粉碎细粉,向干膏细粉中加入干膏重量10%的微晶纤维素(过100目筛)、干膏重量8%的微粉硅胶和干膏重量2%的淀粉,混合均匀,加入90%的乙醇作为润湿剂湿法制粒,70℃下干燥至恒重,整粒用铝塑复合膜袋分装即得。

实施例2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药口服液体制剂及其制备

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药口服液体制剂的组方见下表:

制备方法如下:

1)取处方量醉马草切成长度为1~4cm的小段, 60°C炒8分钟,边炒边搅拌加入米醋,加入米醋的料液比为1:3,然后晾干得醋炙醉马草;

2)取步骤1)所得醋炙醉马草与处方量黄芪、生地、当归、川芎、升麻、麦麸混合,粉碎过100 目筛备用;

3)取处方量水蛭捣碎,研成细末,过80 目筛备用;

4)将步骤2)和3)所得药材粉末混合,称重,按照料液比为1:7加入浓度为80%

的乙醇80℃下回流提取 4.5h,收集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1.22的浸膏,称重;

5)向步骤4)所得浸膏中加入5倍重量的水,过滤,滤饼于70℃下烘干得干膏。

6)将步骤5)所得干膏粉碎细粉,加入浸膏10倍重量的灭菌注射用水、浸膏0.2倍重量的西黄芪胶和浸膏0.03倍重量的柠檬酸,研磨均匀,制成口服混悬剂,分装入口服液玻璃瓶即得。

实施例3 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药静脉注射液及其制备

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药静脉注射液的组方见下表:

制备方法如下:

1)取处方量醉马草切成长度为1~4cm的小段, 60°C炒8分钟,边炒边搅拌加入米醋,加入米醋的料液比为1:2,然后晾干得醋炙醉马草;

2)取步骤1)所得醋炙醉马草与处方量黄芪、生地、当归、川芎、升麻、麦麸混合,粉碎过100 目筛备用;

3)取处方量水蛭捣碎,研成细末,过80 目筛备用;

4)将步骤2)和3)所得药材粉末混合,称重,按照料液比为1:9加入浓度为80%

的乙醇80℃下回流提取 4.5h,收集提取液;

5)将步骤4)所得提取液室温冷却静置过夜,加入提取液体积1/3的蒸馏水,静置3h,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得精制液;

6)向步骤5)所得精制液中加入枸橼酸调pH为10.5,静置过夜, 过0.45μm微孔滤膜过滤,滤液分装如灭菌注射用玻璃瓶即得。

实施例4 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药组合物的药效学及安全性研究

一、实验样品及制备

为验证本发明的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中药组合物的药效,特制备如下对比例和实验例:

对比例1:黄芪600g、生地200g、当归120g、川芎120g、升麻100g、水蛭80g。

制备方法:

1)取处方量黄芪、生地、当归、川芎、升麻混合,粉碎过100 目筛备用;

2)取处方量水蛭捣碎,研成细末,过80 目筛备用;

3)将步骤1)和2)所得药材粉末混合,称重,按照料液比为1:9加入浓度为80%的乙醇80℃下回流提取 4.5h,收集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1.24的浸膏。

对比例2:黄芪600g、生地200g、当归120g、川芎120g、升麻100g、麦麸100g、水蛭80g。

制备方法:

1)取处方量黄芪、生地、当归、川芎、升麻、麦麸混合,粉碎过100 目筛备用;

2)取处方量水蛭捣碎,研成细末,过80 目筛备用;

3)将步骤1)和2)所得药材粉末混合,称重,按照料液比为1:9加入浓度为80%的乙醇80℃下回流提取 4.5h,收集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1.24的浸膏。

对比例3:黄芪600g、生地200g、当归120g、川芎120g、升麻100g、水蛭80g、醉马草2g。

制备方法:

1)取处方量醉马草切成长度为1~4cm的小段, 70°C炒7分钟,边炒边搅拌加入

米醋,加入米醋的料液比为1:2,然后晾干得醋炙醉马草;

2)取步骤1)所得醋炙醉马草与处方量黄芪、生地、当归、川芎、升麻混合,粉碎过100 目筛备用;

3)取处方量水蛭捣碎,研成细末,过80 目筛备用;

4)将步骤2)和3)所得药材粉末混合,称重,按照料液比为1:9加入浓度为80%的乙

醇80℃下回流提取 4.5h,收集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1.24的浸膏。

对比例4:黄芪600克,当归尾 60克,赤芍60克, 地龙30克、桃仁30克、川芎30克,红花30克(补阳还五汤组方,为增强可比性,药材用量均按照黄芪600g进行同比例增加,即升高至10倍) 。

制备方法:

1)取处方量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桃仁、川芎、红花,粉碎过100 目筛;

2)将步骤1)所得药材粉末混合,称重,按照料液比为1:9加入浓度为80%的乙醇80℃下回流提取 4.5h,收集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1.24的浸膏。

对比例5:当归120克,川芎96克,白芍144克,熟地144克、桃仁144克、红花108克(桃红四物汤组方,为增强可比性,药材用量均按照当归120克进行同比例增加,即升高至12倍)。

制备方法:

1)取处方量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桃仁、红花粉碎过100 目筛;

2)将步骤1)所得药材粉末混合,称重,按照料液比为1:9加入浓度为80%的乙醇80℃下回流提取 4.5h,收集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1.24的浸膏。

上述对比例1-5中,黄芪或当归用量保持一致。

对比例6:醉马草200g

制备方法:

1)取处方量醉马草切成长度为1~4cm的小段, 70°C炒7分钟,边炒边搅拌加入米醋,加入米醋的料液比为1:2,然后晾干得醋炙醉马草,,粉碎过100 目筛,称重,按照料液比为1:9加入浓度为80%的乙醇80℃下回流提取 4.5h,收集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1.24的浸膏。

实验例1:黄芪600g、生地200g、当归120g、川芎120g、升麻100g、麦麸100g、水蛭80g、 醉马草2g。

实验例2:黄芪500g、生地200g、当归200g、川芎200g、升麻150g、麦麸150g、水蛭100g、 醉马草3g。

实验例3:黄芪400g、生地150g、当归20g、川芎250g、升麻80g、麦麸180g、水蛭150g、 醉马草2 g。

实验例1-3的制备方法:

1)取处方量醉马草切成长度为1~4cm的小段, 70°C炒7分钟,边炒边搅拌加入米醋,加入米醋的料液比为1:2,然后晾干得醋炙醉马草;

2)取步骤1)所得醋炙醉马草与处方量黄芪、生地、当归、川芎、升麻、麦麸混合,粉碎过100 目筛备用;

3)取处方量水蛭捣碎,研成细末,过80 目筛备用;

4)将步骤2)和3)所得药材粉末混合,称重,按照料液比为1:9加入浓度为80%

的乙醇80℃下回流提取 4.5h,收集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1.24的浸膏。

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分组给药

健康雄性SD大鼠购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250~400g。将大鼠以12%水合氯醛腹腔麻醉,俯卧位固定于立体定向仪。室温维持在25℃左右。术前12 h禁食不禁水,2% 碘酒及75% 酒精消毒项背部,项背部正中纵行切口,沿中线钝性分离肌肉。暴露第一颈椎两侧翼小孔,分离小孔周围组织,用直径0.5mm 的电凝针烧灼双侧翼小孔内的椎动脉, 造成永久性闭塞。然后迅速翻转大鼠,取仰卧位固定,消毒颈部皮肤,行纵切口,分离右侧颈总动脉,线栓结扎造成脑部分缺血。最后逐层缝合皮肤,碘酒消毒创口创,肌注青霉素1 万单位,预防感染。

随机抽取4只动物,分别与造模前及造模后1小时行脑血管造影。大鼠麻醉后仰卧于X 光机平台,暴露心脏,20 %泛影葡胺5ml(加生理盐水5ml 稀释)心内注射,注射的同时进行正位拍片, 注射完毕进行侧位和斜位拍片。证实椎动脉闭塞,造模成功。

造模后4小时取10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只。1组为对照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其余8组为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对比例1-6及实验例1-3制备的浸膏。即第2-6分别给予对比例1-5的浸膏;第7-9组分别给予实验例1-3制备的浸膏。第10组给予对比例6的浸膏。其中对比例1-4及实验例1-3制备的浸膏给药剂量为按处方中黄芪生药材重量计算为2mg/kg体重/次;对比例5制备的浸膏给药剂量为按处方中当归生药材重量计算为0.4mg/kg体重/次,对比例6制备的浸膏给药剂量为按处方中醉马草生药材重量计算为0.005mg/kg体重/次,以确保给药剂量的可比性。各组大鼠每上日午9~11时及下午15~17时分别给药2次,连续给药14天。

三、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评分:给药前2h及末次给药后12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评分标准为:0分:无神经缺陷,活动正常;1分,左前爪不能充分伸展;2分:大鼠向左侧转圈;3分:大鼠向左侧倾倒;4分:不能自主运动,精神萎靡。

脑梗死面积比值:末次给药后24h,处死大鼠断头取脑,将大脑常规切片,切片厚度4μm,每只大鼠随机抽取6张切片置于2,3,5-三苯基四氮唑溶液中37℃温育15分钟染色。梗死区不着色,正常脑组织染红色。将染色用10%中性甲醛固定,晾干数码相机拍照,输入计算机,使用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经灰度转换和二值化,根据图像灰度和面积分析脑切片的脑梗死面积比值,脑梗死面积=梗死区面积/切片面积x100%,每只大鼠取6张切片的均值作为该大鼠的脑梗死面积比值。每组大鼠取本组大鼠的均值。

心率变化及自主活动观察:

为观察药物的毒性症状,末次给药后2~3h采用Mindware多导生理记录仪(购自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各组大鼠心率和呼吸频率进行记录。

四、统计分析

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SNL-q检验,P<0.05视为有显著差异。

五、实验结果

1.各组大鼠脑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评分

(1)各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比较

各组大鼠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及给药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见下表。

如下表所示,组1脑梗死面积显著高于组2(p<0.05),说明:黄芪、生地、当归、川芎、升麻、水蛭组成的中药组合物本身即具有降低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面积的药理作用。

组3与组2脑梗死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单独加入麦麸时,对黄芪、生地、当归、川芎、升麻、水蛭组成的中药组合物降低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面积的药理作用无显著增效作用。

组4脑梗死面积显著低于组2(p<0.01),说明单独加入醉马草显著提高黄芪、生地、当归、川芎、升麻、水蛭组成的中药组合物降低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面积的药理作用。可见,麦麸对黄芪、生地、当归、川芎、升麻、水蛭组合物无增效作用,但醉马草有显著增效作用。

组4、7、8、9脑梗死面积显著低于组5(p<0.01),说明醉马草对黄芪、生地、当归、川芎、升麻、水蛭组成的中药组合物增效作用极为显著,导致其降低脑梗死面积的效果显著优于补阳还五汤。而未加入醉马草时(组2)其降低脑梗死面积的效果显著低于补阳还五汤,级低于组5(p<0.01)。进一步说昆明了醉马草对黄芪、生地、当归、川芎、升麻、水蛭组成的中药组合物的增效作用。

(2)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给药前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未见显著差异(p>0.05)。给药后组3神经功能评分与组2无显著差异(p>0.05),而组4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组2(p<0.01),说明醉马草对黄芪、生地、当归、川芎、升麻、水蛭组成的中药组合物的神经保护作用具有增效作用。

组3、组4、组7、组8、组9中仅组7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组5(p<0.05),其他组与组5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黄芪600g、生地200g、当归120g、川芎120g、升麻100g、麦麸100g、水蛭80g、 醉马草2g的组方配比在神经保护功能方面优于其他组方配比。

组10即单独醋炙醉马草给药组,脑梗面积及神经功能评分与组1(模型组无显著差异),且显著高于组2和组5(p<0.05或p<0.01),说明醉马草本身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无显著改善作用。

与组2相比:a:p<0.05;b:p<0.01。与组5相比c:p<0.05;d:p<0.05。

各组大鼠心率、呼吸频率变化

各组大鼠给药后心率及呼吸频率测定结果见下表。由下表可见,组4大鼠的心率及呼吸频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包括组7、8、9),说明黄芪、生地、当归、川芎、升麻、水蛭组成的中药组合物单独加入醉马草时,即使采用醋炙醉马草,仍存在毒性作用,导致大鼠心率和呼吸频率显著加快(组4);而麦麸的加入则可显著降低醉马草的毒性作用(组7、8、9)。

组10即单独醋炙醉马草给药组,心率及呼吸频率高于组4但缺乏显著差异,说明组4配方中的黄芪、生地、当归、川芎、升麻、水蛭无法显著降低醋炙醉马草的心脏和呼吸系统毒性。

与组4相比:a:p<0.05。

综上可见,醉马草可提高黄芪、生地、当归、川芎、升麻、水蛭组成的中药组合物降低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面积及神经保护两种药理作用,但会导致对动物心率及呼吸频率的毒性作用。麦麸的加入可虽对黄芪、生地、当归、川芎、升麻、水蛭组成的中药组合物无增效作用,但能够显著降低醉马草的毒性。麦麸和醉马草的加入共同发乎了增效和减毒作用,提高了黄芪、生地、当归、川芎、升麻、水蛭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并降低了毒性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仅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部分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进行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不应当被不适当的限制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事实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仍可以做出多种变换方式,如药物制剂由口服或静脉注射制剂改为肌内或皮下注射制剂等,上述改进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