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脊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49603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骨科类的药物治疗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治疗脊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脊椎病就是脊椎的骨质、椎间盘、韧带、肌肉发生病变,进而压迫、牵引刺激脊髓、脊神经、血管、植物神经从而出现复杂多样的症状。常见病种为颈椎病、腰椎病。主要症状:不能直立、头痛、眩晕、视力模糊、记忆力下降、颈肩酸痛、食欲不振、反胃、呕吐、下肢无力,严重者可能导致瘫痪。

临床上对脊椎病的治疗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即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对症状较严重的,经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身体尚能耐受手术的病人,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不建议使用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临床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常用的方法分为牵引、固定制动、推拿、按摩、针灸和运动等几种。牵引主要是通过外加或者人体自身的重力将脊椎推体之间间隙增宽。固定制动是通过定型枕、颈围、腰围将颈椎、腰椎固定制动,能减少继续损伤。推拿、按摩是通过特种手法将椎体、小关节恢复到正常生理位置及正常生理曲线。物理疗法虽然具有不错的治疗效果,但只在治疗时有效,过后容易再次发作,要想根治需要长期坚持,一旦放弃还会复发。

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中药治疗属于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中医对于脊椎病治疗的传统理论认为“风寒湿邪,痹阻经脉,致使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所以中药治疗一般是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淤为目的,具有较好的疗效。

西药治疗主要以消炎、止痛、镇静为主,虽然可以减轻疼痛,但往往指标不治本,且副作用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中草药制备,且疗效显著的治疗脊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治疗脊椎病的药物组合物,由以下几种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组成:鹿茸20-40份、菊花15-30份、土茯苓20-30份、桃仁3-15份和滑石5-15份。

作为优选,由以下几种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组成:鹿茸25-35份、菊花20-25份、土茯苓22-28份、桃仁5-12份和滑石8-12份。

作为优选,由以下几种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组成:鹿茸30份、菊花22份、土茯苓25份、桃仁8份和滑石10份。

本发明选用的各种药物原料根据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分析,其药理和功效作用如下:鹿茸具有温肾壮阳、强筋健骨、生精益血之功效;菊花具有疏风散热、消炎解毒、清肝明目之功效;土茯苓具有解毒、利尿之功效;桃仁具有活血行瘀,润燥滑肠之功效;滑石具有利水通淋,清解暑热之功效。

作为优选,其药物组合物为汤剂、粉剂、药丸或贴剂。

一种适用于上述的一种治疗脊椎病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为煎煮法、常规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浸提法或蜜炼法。

作为优选,其蜜炼法的制备步骤为:

s1:按照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组分待用;

s2:将称量好的鹿茸、土茯苓和桃仁混合后研磨成粉,得粉剂;

s3:将称量好的菊花和滑石放置在药锅内,再加入重量份为菊花和滑石总总重量份的2-3倍的纯净水,浸泡30-40分钟后,用猛火煮开,再用中火煎煮40-60分钟,取制得的汤剂;

s4:将步骤s2中的粉剂加入步骤s3中的汤剂中,用中火煎煮20-40分钟,同时边煎煮边搅拌,直到粉剂融合在汤剂中成为浓浆;

s5:在步骤s4中制得的浓浆内加入重量份配比为20-30份的蜂蜜,然后搅拌均匀,炼制成蜜丸,每丸重3克。

采用蜜炼法制备成药物组合物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成本较少和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各原料有效成分的优点。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根据中医理论,采用中草药原料制备成药物组合物,各原料之间互相协作,产生协同作用,产生舒经活络、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淤的作用,达到治疗脊椎病的目的。

(2)本发明制得的制剂可内服外用,内服制剂的活性成分通过血液循环、肝脏代谢等功能作用于靶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还能改善血液循环;外用制剂的活性成分则通过皮肤渗透进脊椎,直接作用于靶细胞,快速、安全、有效。

(3)本发明采用的原料成分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且在各大药店均有销售,方便采集、成本较低,且制备方法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脊椎病的药物组合物,由以下几种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组成:鹿茸30份、菊花22份、土茯苓25份、桃仁8份和滑石10份。其制备方法为:

s1:按照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组分待用;

s2:将称量好的鹿茸、土茯苓和桃仁混合后研磨成粉,得粉剂;

s3:将称量好的菊花和滑石放置在药锅内,再加入重量份为菊花和滑石总总重量份的2-3倍的纯净水,浸泡30分钟后,用猛火煮开,再用中火煎煮60分钟,取制得的汤剂;

s4:将步骤s2中的粉剂加入步骤s3中的汤剂中,用中火煎煮30分钟,同时边煎煮边搅拌,直到粉剂融合在汤剂中成为浓浆;

s5:在步骤s4中制得的浓浆内加入重量份配比为25份的蜂蜜,然后搅拌均匀,炼制成蜜丸,每丸重3克。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脊椎病的药物组合物,由以下几种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组成:鹿茸20份、菊花15份、土茯苓20份、桃仁3份和滑石5份。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脊椎病的药物组合物,由以下几种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组成:鹿茸40份、菊花30份、土茯苓30份、桃仁15份和滑石15份。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一种治疗脊椎病的药物组合物,由以下几种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组成:鹿茸30份、菊花22份、土茯苓25份、桃仁8份和滑石10份。

其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组分,按照常规技术制备成贴剂。

实施例5临床试验方法

选择人群:参照临床上脊椎病的诊断标准,选择临床上患有脊椎病的100例病例。其中脊椎病的诊断依据为:1.颈肩部及上背部酸痛、发僵,活动不灵便或活动时颈部有疼痛,或有头痛、后枕部疼痛。2.颈部生理曲度减弱或消失,或有颈部偏歪,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颈部肌肉紧张或痉挛。3.颈部触诊检查患节棘突间及两例可有压痛,但多较轻,多无放射痛。压头试验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四肢检查多无异常发现。4.x线检查正位片可见相邻钩椎关节间隙不等宽,椎体边缘增生和项韧带钙化等表现,或仅有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

治疗方法:每天给上述100例病例服用实施例1制得的蜜丸,每天3次,一次一颗,分早、午、晚服用。一个星期为一个疗程。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判断疗效标准》中有关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试验室检查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改善或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治疗结果:四个疗程之后检查患者的治疗情况,并总结疗效,得出结论。其中,接受本次治疗的100例病例中,有46例痊愈、38例好转,16例无效,痊愈率为46%,好转率为84%,总有效率为84%。

实施例6临床试验方法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100例患者服用的是实施例2中制得的蜜丸。其治疗结果如下:

接受本次治疗的100例病例中,有43例痊愈、39例好转,18例无效,痊愈率为43%,好转率为82%,总有效率为82%。

实施例7临床试验方法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100例患者服用的是实施例3中制得的蜜丸。其治疗结果如下:

接受本次治疗的100例病例中,有45例痊愈、39例好转,16例无效,痊愈率为45%,好转率为84%,总有效率为84%。

实施例8临床试验方法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100例患者使用的是实施例4中制得的贴剂。其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如下:

治疗方法:每天给上述100例病例的患病处敷贴实施例4制得的贴剂,每天贴两次,每次贴3-4个小时,分早晚两次敷贴,情况严重者可酌情延长敷贴的时间。一个星期为一个疗程。

治疗结果:四个疗程之后检查患者的治疗情况,并总结疗效,得出结论。其中,接受本次治疗的100例病例中,有43例痊愈、38例好转,19例无效,痊愈率为43%,好转率为81%,总有效率为81%。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治疗脊椎病有显著的疗效,总有效率达80%以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