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器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8896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灭菌器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灭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灭菌器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p3、p4灭菌器主要是针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灭菌,现有的p3、p4灭菌器与房间密封通常采用单层柔性材料来实现有毒区和无毒区的隔离,若单层柔性材料出现破损或密封失效时无法提供其它有效保护措施,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其次p3、p4灭菌器的门密封系统通常采用单密封圈结构,当密封圈出现损坏或外界能源出现异常,容易导致门封系统失效,因此存在内室未经灭菌处理的病原微生物泄露的风险。此外灭菌过程失败或密封系统出现故障将对工作人员、环境造成巨大感染风险,危害极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灭菌器密封结构,以提高灭菌器的密封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灭菌器密封结构,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灭菌器密封性较差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灭菌器密封结构,包括:灭菌器本体,所述灭菌器本体上设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通过前密封件和后密封件与固定于墙体的预埋件的伸出端连接,所述前密封件位于所述隔离板和所述伸出端的前表面,所述后密封件位于所述隔离板和所述伸出端的后表面,所述前密封件和所述后密封件以及所述隔离板和所述墙体的预埋件的伸出端构成密闭腔室,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密闭腔室的密封性的密封检测装置。

优选地,所述密封检测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伸出端、所述隔离板和所述前密封件以及所述后密封件的其中一个设有压力反馈通道,所述压力反馈通道的一端和所述密闭腔室连通,另一端和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伸出端、所述隔离板和所述前密封件以及所述后密封件的其中一个设有和所述密闭腔室连通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还外接有气体注入装置,所述气体注入装置通过所述进气孔将压缩空气注入到所述密闭腔室。

优选地,还包括前上压板和前下压板以及后上压板和后下压板,所述前密封件的上部通过所述前上压板压紧在所述预埋件的伸出端的前表面,下部通过所述前下压板压紧在所述隔离板的前表面,所述后密封件的上部通过所述后上压板压紧在所述预埋件的伸出端的后表面,下部通过所述后下压板压紧在所述隔离板的后表面。

优选地,还包括相互贴合的前封板和密封门,所述前封板或所述密封门上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槽连通有吹气机构,所述吹气机构通过向所述密封槽内注入气体,来控制所述密封圈在所述密封槽内轴向移动,以贴紧在所述前封板或所述密封门表面。

优选地,所述吹气机构为压缩空气吹气机构或蒸汽吹气机构。

优选地,所述密封槽包括径向内外设置的内密封槽和外密封槽,所述密封圈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密封槽的内密封圈和设置在所述外密封槽的外密封圈,所述内密封槽和所述外密封槽均设置于所述前封板上;或其中一个在所述前封板上,另一个设置在所述密封门上。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为横截面为圆环形的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外侧涂有润滑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灭菌器密封结构,包括:灭菌器本体,灭菌器本体上设有隔离板,隔离板通过前密封件和后密封件与固定于墙体的预埋件的伸出端连接,前密封件位于隔离板和伸出端的前表面,后密封件位于隔离板和伸出端的后表面,前密封件和后密封件以及隔离板和墙体的预埋件的伸出端构成密闭腔室,还包括用于检测密闭腔室的密封性的密封检测装置。通过前密封件和后密封件可起到双层密封的作用,此外通过密封检测装置检测密闭腔室的密封性,可有效监测该密封腔室是否出现泄漏,若出现泄漏则判断前密封件和后密封件中的至少一个没有起到密封作用,以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灭菌器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区域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为隔离板,2为进气孔,3为前下压板,4为前密封件,5为前上压板,6为伸出端,7为预埋件,8为墙体,9为压力传感器,10为后上压板,11为后密封件,12为螺栓,13为后下压板,14为前封板,15为外密封槽,16为内密封槽,17为密封门,18为内密封圈,19为外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目前的灭菌器密封性较差。

基于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灭菌器密封结构,通过前密封件和后密封件可起到双层密封的作用,此外通过密封检测装置检测密闭腔室的密封性,可有效监测该密封腔室是否出现泄漏,若出现泄漏则判断前密封件和后密封件中的至少一个没有起到密封作用,以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维护。

为了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灭菌器密封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区域放大示意图。

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灭菌器密封结构,包括:灭菌器本体,灭菌器本体上设有隔离板1,隔离板1通过前密封件4和后密封件11与固定于墙体8的预埋件7的伸出端6连接,前密封件4位于隔离板1和伸出端6的前表面,后密封件11位于隔离板1和伸出端6的后表面,前密封件4和后密封件11以及隔离板1和墙体8的预埋件7的伸出端6构成密闭腔室,还包括用于检测密闭腔室的密封性的密封检测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前密封件4和后密封件11可起到双层密封的作用,此外通过密封检测装置检测密闭腔室的密封性,可有效监测该密封腔室是否出现泄漏,若出现泄漏则判断前密封件4和后密封件11中的至少一个没有起到密封作用,以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维护。

其中前密封件4和后密封件11均可以由柔性密封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密封检测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9,伸出端6、隔离板1和前密封件4以及后密封件11的其中一个设有压力反馈通道,压力反馈通道的一端和密闭腔室连通,另一端和压力传感器9连接。压力传感器9可实时检测密闭腔室内的压力,通过判断检测到的压力是否满足预设阈值,即可获知该密闭腔室是否出现泄露的情况,其中可在伸出端6、隔离板1和前密封件4以及后密封件11的其中一个开设螺纹孔作为压力反馈通道,然后在螺纹孔上外接压力传感器9。

更进一步地,伸出端6或隔离板1和前密封件4以及后密封件11的其中一个设有和密闭腔室连通的进气孔2,进气孔2还外接有气体注入装置,气体注入装置通过进气孔2将压缩空气注入到密闭腔室。在使用时,若压力传感器9检测到密闭腔室内的气压降低,即可判断密闭腔室出现泄漏,以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维护。

为了提高前密封件4和后密封件11的固定在预埋件7和隔离板1上的固定效果,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灭菌器密封结构,还包括前上压板5和前下压板3以及后上压板10和后下压板13,前密封件4的上部通过前上压板5压紧在预埋件7的伸出端6的前表面,下部通过前下压板3压紧在隔离板1的前表面,后密封件11的上部通过后上压板10压紧在预埋件7的伸出端6的后表面,下部通过后下压板13压紧在隔离板1的后表面。

其中可在前上压板5和前下压板3、后上压板10和后下压板13、前密封件4和后密封件11、以及隔离板1和预埋件7的伸出端6上设置通孔,然后通过螺栓12进行固定。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灭菌器密封结构中,还包括相互贴合的前封板14和密封门17,前封板14或密封门17上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密封槽连通有吹气机构,吹气机构通过向密封槽内注入气体,来控制密封圈在密封槽内轴向移动,以贴紧在前封板14或密封门17表面。因此通过吹气机构的控制可使得密封圈处于挤压涨紧状态,进而提高前封板14和密封门17的密封效果。其中隔离板1可以和前封板14进行周边满焊连接。

进一步地,密封槽包括径向内外设置的内密封槽16和外密封槽15,密封圈包括设置在内密封槽16的内密封圈18和设置在外密封槽15的外密封圈19,内密封槽16和外密封槽15均设置于前封板14上;或其中一个在前封板14上,另一个设置在密封门17上。可以理解的是,前封板14和密封门17通过内外密封圈进行双重密封,以提高其密封效果。

具体地,吹气机构为压缩空气吹气机构或蒸汽吹气机构。

为了保证密封效果,便于对密封圈进行挤压,密封圈为横截面为圆环形的密封圈。

为了优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密封圈的使用效果,密封圈外侧涂有润滑层。通过润滑层可有效提高密封圈移动的灵敏性。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灭菌器密封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