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10122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品技术的领域。



背景技术: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并发症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人类第三大致死原因。糖尿病发病原因很多,内经中认为,脾脏伤损,肺胃肾燥热,是导致糖尿病的原因。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吃下食物后,食物经人体各部的溶解与消化,将渣残排泄,部分营养经溶解后成为血糖,血糖受脾脏所管制,多时储存,少时能减低或停止,糖尿病患者往往多食、多饮、多尿、头昏目眩、唇甲色青,四肢无力。糖尿病也与神经系统也有密切关系,不安,愤怒和烦躁对肺胃造成伤害,导致肺脾胃功能紊乱,脾脏病日益增多。

近年来,糖尿病已经从“富贵病”发展为常见慢性疾病,各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和方法也随着发病率的增高而增加和增多,糖尿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治疗糖尿病,有必要开发对生物体高度安全的医药品、食品或等同于食品的有用物质。当前,部分患者就开始服用大量的降糖的药物,大多数患者常用西药治疗,主张长期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结果导致出现病情的耐受性,而只有服用大量剂量的降糖药才能就有降血糖的效果,而使用胰岛素也会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导致血糖难以控制,而且价格贵,副作用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药物能显著降低血糖和血脂,治疗糖尿病,并改善高血糖病患者的并发症。且疗效确切,价格便宜,成本低,副作用小,依赖性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龟板15-20份、猪苓15-20份、天门冬20-25份、麦冬门20-25份、白术20-30份、枸杞20-25份、山茱萸20-25份、桑葚子15-25份、淮山药15-20份、白茅根20-25份、冬瓜皮20-25份、知母15-20份、天花粉20-25份、葛根20-25份、石解15-20份、黄芪15-20份及薏苡仁20-25份制备而成。

前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中,按照重量份计算,主要由龟板16-19份、猪苓16-19份、天门冬21-24份、麦冬门21-24份、白术23-27份、枸杞21-24份、山茱萸21-24份、桑葚子18-22份、淮山药16-19份、白茅根21-24份、冬瓜皮21-24份、知母16-19份、天花粉21-24份、葛根21-24份、石解16-19份、黄芪16-19份及薏苡仁21-24份制备而成。

前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中,按照重量份计算,主要由龟板17.5份、猪苓17.5份、天门冬22.5份、麦冬门22.5份、白术25份、枸杞22.5份、山茱萸22.5份、桑葚子20份、淮山药17.5份、白茅根22.5份、冬瓜皮22.5份、知母17.5份、天花粉22.5份、葛根22.5份、石解17.5份、黄芪17.5份及薏苡仁22.5份制备而成。

一种前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取上述药物,与常规药用辅料进行组合或不加辅料,制成常规药物制剂。

前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药物制剂为口服制剂。

前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口服制剂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或汤剂。

前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片剂:是按下述方法制备:取上述药物,用6倍量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浸膏,另取浸膏量20%的淀粉和10%的微晶纤维素与浸膏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即得。

前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胶囊剂;是按下述方法制备:取上述药物,加8-10倍量的水浸泡10-15分钟,先大火煎煮10-15min,再继续用小火煎煮15-25min,煎煮3次,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浸膏,另取浸膏量30%的淀粉和0.7%的硬脂酸镁与浸膏混匀,用60%的乙醇制粒,干燥,粉碎,填充胶囊,即得。

前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颗粒剂;是按下述方法制备:取上述药物,加8-10倍量的水浸泡10-15分钟,先大火煎煮10-15min,再继续用小火煎煮15-25min,煎煮3次,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浸膏,浸膏与浸膏量20%的淀粉和20%的糊精粉混合制粒,干燥,即得。

前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丸剂;是按下述方法制备:取上述药物,加8-10倍量的水浸泡10-15分钟,先大火煎煮10-15min,再继续用小火煎煮15-25min,煎煮3次,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浸膏,浸膏与浸膏量15%的淀粉混合泛丸,干燥,包衣,即得。

本发明所述药物主要由龟板、猪苓、天门冬、麦冬门、白术、枸杞、山茱萸、桑葚子、淮山药、白茅根、冬瓜皮、知母、天花粉、葛根、石解、黄芪及薏苡仁制备而成。其中,龟板,拉丁文名carapaxtestudinis,别名乌龟壳、下甲、乌龟板,为龟科动物chinemysreevesii的腹甲及背甲,主产地浙江、湖北、湖南等,全年均可捕捉,是水栖爬行动物,以质干、板上有血斑、块大无腐肉者为好,滋阴功效增强,兼有补血止血之功。【性味归经】:咸甘,平。”入肝、肾经。猪苓,polyporus,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药用真菌。【性味】:味甘、淡,平。【归经】:归心、脾、胃、肺、肾经。【功效】:利水渗湿。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天门冬,(拉丁学名:asparaguscochinchinensis(lour.)merr),主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痿,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小便不利。内服:煎汤,2-4钱;熬膏或入丸、散。天门冬的块根是常用的中药,有滋阴润燥、清火止咳之效。味苦,平。入肺、肾经。麦冬门是一种植物,用来做草药。麦门冬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沿阶草或大叶麦冬须根上的小块根。甘、微苦、微寒。具有清心除烦安神,养阴益胃生津的功效。白术(zhú),拉丁学名atractylodesmacrocephala。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安胎。性味归经: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枸杞为人们对商品枸杞子,来源于希腊语lykion,指的是一种多刺植物,药理作用:对免疫功能有影响作用。性味:枸杞子:甘,平。枸杞叶:苦、甘;性凉。功能:枸杞子:养肝,滋肾,润肺。枸杞叶:补虚益精,清热明目。山茱萸(学名:cornusofficinalissieb.etzucc.)落叶乔木或灌木,果肉内含有16种氨基酸,另外,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元素。另外,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皂甙原糖、多糖、苹果酸、酒石酸、酚类、树脂、鞣质和维生素a、c等成分。其味酸涩,具有滋补、健胃、利尿、补肝肾,益气血等功效。主治血压高、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萎遗精、月经过多等症。桑葚子,morusalbal.,是桑树的果实,又名桑葚,【性味】甘;酸;性寒,【归经】肝;肾经、心经。主治:滋阴养血;生津;润肠。主肝肾不足和血虚精亏的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津伤口渴;消渴;肠燥便秘。淮山药指的是目前中山牛头山,江苏、安徽等地所产的山药,【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功效】: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清热解毒。【主治】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白茅根,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cylindricabeauv.var.major(nees)c.e.hubb.的干燥根茎。性味:甘,寒。归经:归肺、胃、膀胱经。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主治: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胃热呕吐,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冬瓜皮,中药名。为葫芦科植物冬瓜benincasahispida(thunb.)cogn.的干燥外层果皮。性味:味甘,性凉。归经:归脾、小肠经。功效:利尿消肿的功效。主治: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暑热口渴,小便短赤。知母,中药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味:苦,寒。归经:归肺、胃、肾经。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主治: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天花粉,中药名。《本草正义》:药肆之所谓天花粉者,即以萎根切片用之,有粉之名,无粉之实。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是一种中药,为清热泻火类药物,其具体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主治: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痿。对于治疗糖尿病,常用它与滋阴药配合使用,以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葛根,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甘、辛,凉。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常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石解,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及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的干燥根。性苦、辛、寒,归膀胱、肺经。有去风湿、止痛、利水消肿之功效。主治:1、风湿痹证。既能祛风除湿止痛,又能清热。对风湿痹证湿热偏盛,肢体酸痛,关节红肿疼痛,及湿热身痛者。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unge,性味:甘,微温。归经:归肺、脾、肝、肾经。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薏苡仁,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lacryma-jobil.var.mayuen(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种仁。性味:味甘、淡,性凉。归经:归脾、胃、肺经。具有有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作用。主治: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上述原料制成药物,各组分原料具有很好的协同功能,具有降低血糖和血脂、改善糖尿目觉症状,调节血糖,预防糖尿病,预防糖耐异常,提高糖耐作用,改善高血糖病患者症状的功效。能有效预防或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价格便宜,成本低,副作用及对此药物的依赖性小,达到了发明的目的。

治疗实例

1患者及方法

1.1患者35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12例、2型糖尿病24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7-70岁,平均47岁。

1.2治疗方法

1.2.1口服本发明药物1(按实施例1进行制备)每日3次。

1.2.2疗程30d为观察时限。

1.3观察指标大便情况、腹部不适感。

1.4有效标准痊愈:排便每日1次,大便成形,腹部无不适感,1年内无复发。显效:排便每天少于2次,大便成形,腹部不适消失。有效:排便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腹部不适减轻。无效:大便次数减少未达以上标准或腹部不适未缓解。复发:治疗已获显效,1年内病情复发同治疗前。

2结果

治疗30天后,对治愈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

表1治愈情况统计

由表1可见,本发明药物能治疗糖尿病,疗效好。

3部分实例

刘某,女,38岁,每天大便5-6数,腹部不适感强烈。使用本发明药物(按实施例1进行制备)15天后,明显好转,大便次数减少2-3次,30天后完,排便每日1次,大便成形,腹部无不适感。

王某,男,35岁,每天大便5-6数,腹部不适感强烈。使用本发明药物(按实施例1进行制备)15天后,明显好转,大便次数减少2-3次,30天后完,排便每日1次,大便成形,腹部无不适感。

刘某,男,63岁,经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检查血脂,血压偏高,后食用本发明药物(按实施例1进行制备)25天后,血压,血脂恢复正常。

安某,37岁,女,每天大便5-6数,腹部不适感强烈。使用本发明药物(按实施例1进行制备)15天后,明显好转,大便次数减少2-3次,30天后完,排便每日1次,排便每天少于2次。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配方:龟板17.5g、猪苓17.5g、天门冬22.5g、麦冬门22.5g、白术25g、枸杞22.5g、山茱萸22.5g、桑葚子20g、淮山药17.5g、白茅根22.5g、冬瓜皮22.5g、知母17.5g、天花粉22.5g、葛根22.5g、石解17.5g、黄芪17.5g及薏苡仁22.5g。

工艺:取上述药物,用6倍量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浸膏,另取浸膏量20%的淀粉和10%的微晶纤维素与浸膏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即得片剂。

规格:每片0.5g。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2片,口服。

实施例2.

配方:龟板19g、猪苓19g、天门冬24g、麦冬门24g、白术27g、枸杞24g、山茱萸24g、桑葚子22g、淮山药19g、白茅根24g、冬瓜皮24g、知母19g、天花粉24g、葛根24g、石解19g、黄芪19g及薏苡仁24g。

工艺:取上述药物,加9倍量的水浸泡13分钟,先大火煎煮13min,再继续用小火煎煮20min,煎煮3次,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浸膏,另取浸膏量30%的淀粉和0.7%的硬脂酸镁与浸膏混匀,用60%的乙醇制粒,干燥,粉碎,填充胶囊,即得胶囊剂。

规格:0.5g每粒。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2粒,口服。

实施例3.

配方:龟板16g、猪苓16g、天门冬21g、麦冬门21g、白术23g、枸杞21g、山茱萸21g、桑葚子18g、淮山药16g、白茅根21g、冬瓜皮21g、知母16g、天花粉21g、葛根21g、石解16g、黄芪16g及薏苡仁21g。

工艺:取上述药物,加9倍量的水浸泡13分钟,先大火煎煮13min,再继续用小火煎煮20min,煎煮3次,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浸膏,浸膏与浸膏量20%的淀粉和20%的糊精粉混合制粒,干燥,即得颗粒剂。

规格:5g每袋。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5-10g,口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