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以及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制剂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31906阅读:1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以及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制剂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布比卡因药物制剂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以及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制剂。



背景技术:

布比卡因为bcs1类药物,水溶性好,但半衰期短,为使其注射剂达到长效缓释的效果,通常将其开发为多囊脂质体的剂型。

多囊脂质体(mvls)的微观结构为多个脂质体聚合成球形,每个脂质体由疏水膜和内水相组成,药物溶于内水相中。将多囊脂质体分散在水相中,可形成注射剂。多囊脂质体一类非同心的蜂窝状脂质体,其内部有很多大大小的被脂质双分子层隔开的囊泡,这种独特的结构赋予脂质体较强的刚性,当其中的某个囊泡破裂时,药物只是从破裂的囊泡中释放,完整的囊泡仍可保持原状,这使得药物的渗漏率降低且药物从脂质体中释放时没有突释现象,实现控制药物在一天至几周的时间范围内缓慢释放。

但是,采用现有的方法制备的含布比卡因的多囊脂质体在显微镜下观察,有破裂的多囊脂质体和破碎的磷脂碎片,且样品粒径有减小。多囊脂质体的长效缓释效果主要依赖于非同心的蜂窝状实现,其释放时从外向内逐渐破裂释放药物。破碎的多囊脂质体会使药物无法达到预想的长效缓释效果,甚至出现突释等现象,影响药物治疗效果。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可以大大地减少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破裂数量,甚至实现无破碎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制剂。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往由含有有机溶剂的油相和含有布比卡因的第一水相形成的初乳(即w/o油包水初乳)中加入中性脂得到用于形成复乳的第一溶液。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中性脂为三辛酸甘油酯(tc)。

中性脂例如tc,仅有疏水端,无亲水端,是使多个脂质体结合为多囊脂质体的关键材料。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在往初乳中加入中性脂后,制备方法还包括复乳形成步骤:

复乳形成步骤包括:将第一溶液置于预设温度下进行搅拌,预设温度大于或等于41℃。

但发明人进一步发现,若加热温度过高会使油相中的有机溶剂挥发,使初乳流动性降低且难以转移。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预设温度为41-55℃。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搅拌的速度低于5000rpm,搅拌的时间为1-5min。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搅拌的速度为2000-5000rpm。

将搅拌的速度控制在2000-5000rpm,搅拌时间控制在1-5min内,一方面可以使中性脂均匀分散在油相中,同时保持初乳的结构完整,避免搅拌对初乳结构造成的破坏。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复乳形成步骤还包括:

将第一溶液与第二水相混合,得到用于形成复乳的第二溶液。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水相含有:30-35mg/ml葡萄糖和8-12mm赖氨酸。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复乳形成步骤还包括:

将上述第二溶液进行剪切,形成复乳(即含布比卡因的w/o/w水包油包水复乳)。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对第二溶液进行剪切的速度为3500-4500rpm,时间15-30s。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在复乳形成步骤之后,该制备方法还包括:有机溶剂去除步骤;

有机溶剂去除步骤为:用惰性气体与复乳混合以去除复乳中的有机溶剂。

例如采用以惰性气体气流与复乳液体流混合雾化的方式去除有机溶剂,或者将惰性气体充入复乳中去除有机溶剂。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惰性气体为氮气。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中性脂的加入量与初乳中的布比卡因的质量比为3:(80-120)。

中性脂例如tc的用量在一定范围内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缓释效果,中性脂用量增加,可能导致:①多囊脂质体粒径增大,但因产品最后有控制粒径的步骤,故多囊脂质体可能会产生破碎;②多囊脂质体刚性更强,影响药物缓释效果,影响疗效。

中性脂用量如果极端的过大或过小,可能会影响制备效果例如导致不成乳,成单囊等。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水相的溶剂为水,第一水相还含有以下溶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葡萄糖醛酸、盐酸以及磷酸;

油相的溶剂为有机溶剂,油相含有的溶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二芥酰基卵磷脂(depc)、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dppg)以及胆固醇。

其中,depc和dppg为两性脂,即磷脂分子,具有亲水基和疏水基,为主要的成膜材料。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水相中含有50-65mg/ml布比卡因、140-160mm葡萄糖醛酸、13-17mm盐酸以及18-22mm磷酸。

油相中含有:16.5-19.5mmdepc、3.5-4.8mmdppg以及28-32mm胆固醇。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在往初乳加入中性脂之前,制备方法还包括初乳形成步骤;

初乳形成步骤包括:将第一水相和油相混合,置于冰浴(0-10℃)中进行剪切。

将第一水相和油相混合的混合液在冰浴条件下进行剪切,降低溶液的温度,避免油相中的有机溶剂挥发。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剪切的条件为:转速15000-17000rpm、时间7-12min。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油相和第一有机相的体积比为1:(2-8)。

发明人发现,若第一水相与油相之比为1:1时,初乳形成后流动性很差,其不利于实现后续加入tc的分散性,增加油相体积,使tc可分散均匀。但油相体积加入使用量过大,会对两个环节造成影响:

(1)形成复乳前需除更大量的有机溶剂,能源损耗,成本增加;

(2)形成复乳前不除有机溶剂的话,可能会影响复乳形成效果,难以形成多囊脂质体,而倾向形成单囊脂质体,或在除有机溶剂时,大量有机溶剂被带走,造成脂质体破裂,碎片增加。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有机溶剂为氯仿或二氯甲烷。

一种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制剂,其由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该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制剂中含有较少破碎的多囊脂质体甚至是不含有破碎的多囊脂质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制备装置。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相较于现有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往由含有有机溶剂的油相和含有布比卡因的第一水相形成的初乳中加入中性脂得到用于形成复乳的第一溶液的步骤;该制备方法通过在形成初乳以后再往初乳中加入中性脂可以克服在后续去除有机溶剂步骤导致的多囊脂质体的破碎问题,使制备出的的多囊脂质体形态圆整,基本无磷脂碎片,提高布比卡因药物的长效缓释效果。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制备装置可以实现先形成初乳,再加入中性脂混合得到用于形成复乳的第一溶液,通过该装置可制备出不含磷脂碎片且形态圆整的多囊脂质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由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所制备出的含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复乳在除有机溶剂前的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观察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由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所制备出的含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复乳在除有机溶剂后的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观察图;

图3为由本发明对比例1提供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所制备出的含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复乳在除有机溶剂前的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观察图;

图4为本发明对比例1提供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所制备出的含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复乳在除有机溶剂后的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观察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三通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三通装置安装有筛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所制备出的含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复乳在除有机溶剂后的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观察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所制备出的含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复乳在除有机溶剂后的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观察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所制备出的含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复乳在除有机溶剂后的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观察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所制备出的含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复乳在除有机溶剂后的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观察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所制备出的含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复乳在除有机溶剂后的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观察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所制备出的含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复乳在除有机溶剂后的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观察图。

图标:1-第一水相储存罐,2-油相储存罐,3-中性脂储存罐,4-第一水相储存罐控制阀,5-油相储存罐控制阀,6-中性脂储存罐控制阀,7-温度控制器,8-初乳反应罐,9-初乳流速控制阀,10-第二水相储存罐,11-第二水相储存罐控制阀,12-复乳反应罐,13-复乳流速控制阀,14-三通装置,15-氮气发生器,16-氮气控制阀,17-第三水相储存罐,18-第三水相储存罐控制阀,19-多囊脂质体接收罐,121-复乳进入管道;141-出液端,151-氮气进入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形成油包水初乳(w/o)

将5ml第一水相和25ml油相混合(第一水相和油相的体积为1:5),置于冰浴中,以16000rpm的转速剪切9min,形成油包水初乳。

其中,第一水相的组成如下:

溶剂为水;

溶质为:60mg/ml布比卡因、150mm葡萄糖醛酸、15mm盐酸以及20mm磷酸。

油相的组成如下:

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

溶质为:18.6mmdepc、4.2mmdppg以及30mm胆固醇。

2加中性脂(tc)

往由上述步骤得到的初乳中加入tc9mg(tc加入量与初乳中布比卡因的质量比为3:100),将初乳加热至41℃,以4500rpm以下的转速搅拌4min。

3形成水包油包水复乳(w/o/w)

3.1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初乳转移至25ml第二水相中,4000rpm剪切20s,形成含有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复乳。

其中,第二水相的组成如下:

溶剂为水;

溶质为:32mg/ml葡萄糖和10mm赖氨酸溶液。

取样检测多囊脂质体的粒径和形态,结果见表1和图1。

3.2除有机溶剂

将氮气与上述复乳混合,以去除复乳中的有机溶剂二氯甲烷。

取样检测多囊脂质体的粒径变化和形态,结果见表1和图2。

3.3离心浓缩(可选步骤)

取去除有机溶剂后的复乳以200×g的转速离心10min,沉淀用0.9%的氯化钠溶液洗3次,得到含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溶液。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将去除有机溶剂后的复乳与第三水相混合,得到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分散溶剂。

第三水相的组成与第二水相相同。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为现有的制备方法,其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本对比例中,油相中含有9mgtc,即理解为在形成初乳的过程中先加入有tc或初乳形成前使用了tc,该对比例1不具有实施例1的步骤2。

采用本对比例1的制备方法得到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在去除有机溶剂前后的粒径大小变化见表1,去除有机溶剂前后的多囊脂质形态观察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

表1

表1中,span是跨距,span=(d90-d10)/d50,反映粒径正态分布图的宽窄程度,span越小,粒径分布越均一,越窄。

从表1结果可看出,对比例1的多囊脂质体在去除有机溶剂后粒径明显变小,而实施例1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在去除有机溶剂前后粒径变化不明显;

且图1和图2显示实施例1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形态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在去除有机溶剂前后均完整、无破损;而对比例1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在去除有机溶剂前完整、无破损(如图3所示),但经有机溶剂去除后有破碎(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适用于实施例1所述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制备装置,其包括:

第一水相储存罐1,油相储存罐2,中性脂储存罐3,第一水相储存罐控制阀4,油相储存罐控制阀5,中性脂储存罐控制阀6,温度控制器7,初乳反应罐8,初乳流速控制阀9,第二水相储存罐10,第二水相储存罐控制阀11,复乳反应罐12,复乳流速控制阀13,三通装置14,氮气发生器15,氮气控制阀16,第三水相储存罐17,第三水相储存罐控制阀18以及多囊脂质体接收罐19。

其中,初乳反应罐8,用于接收由第一水相和油相混合形成的第一混合溶液并将该第一混合溶液形成初乳。

中性脂储存罐3,用于储存中性脂,中性脂储存罐3与初乳反应罐8连通的输送管道上设置有中性脂储存罐控制阀6,用于控制中性脂的输送。

温度控制器7,在初乳反应罐8中设置有用于控制初乳反应罐8中液体;温度控制器7可以用于控制由第一混合溶液形成初乳时的温度(例如0-10℃)以及当中性脂加入初乳后用于加热初乳例如加热至41℃以上。

第一水相储存罐1和油相储存罐2,分别用于储存第一水相和油相。当然,第一水相储存罐1与初乳反应罐8连通的输送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水相储存罐控制阀4,用于控制第一水相的输送;油相储存罐2与初乳反应罐8连通的输送管道上设置有油储存罐控制阀5,用于控制油相的输送。

油储存罐控制阀、第一水相储存罐控制阀和中性脂储存罐控制阀相互独立工作。

在第一水相的输送管道和油相的输送管道末端即接近初乳反应罐8的端部具有用于将第一水相和油相合流的混合管道,该混合管道可将第一水相和油相合流形成的第一混合溶液通入初乳反应罐8中。该混合管道与输送中性脂的输送管道相互独立或分离或分开或不干扰。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水相和油相分别通入初乳反应罐8后再混合。

复乳反应罐12,用于接收由来自初乳反应罐8的初乳和来自第二水相储存罐10的第二水相形成的第二混合溶液,并将该第二混合溶液形成复乳。

初乳反应罐8与复乳反应罐12连通的输送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初乳流速的初乳流速控制阀9;第二水相储存罐10与复乳反应罐12连通的输送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水相储存罐控制阀。

三通装置14,用于将来自氮气发生器15的氮气和来自复乳反应罐12的复乳混合,以去除复乳中的有机溶剂。

其中,三通装置14的内部结构如图6所示,三通装置14具有氮气进入管道151和复乳进入管道121,复乳进入管道121包裹氮气进入管道151。氮气进入管道151中的氮气与复乳进入管道121的复乳在靠近三通装置14的出液端141混合,以形成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混合溶液经出液端141流向多囊脂质体接收罐19。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三通装置14的出液端141设置有筛网142(如图7所示),用于控制和/或均一化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粒径。

其中,氮气发生器15与三通装置14连通的输送管道上设置有氮气控制阀16。

复乳反应罐12与三通装置14连通的输送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复乳流速的复乳流速控制阀13。

多囊脂质体接收罐19,用于接收来自三通装置14去除有机溶剂后的复乳。

第三水相储存罐17,用于储存第三水相;在第三水相储存罐17连通的输送管道上设置有第三水相储存罐控制阀18,用于控制第三水相的输送。

通过第三水相储存罐控制阀18可以使第三水相与去151除有机溶剂后的复乳混合,形成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分散溶剂。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水相和实施例1中的第二水相组成相同。

本实施例提供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制备装置,可实现先形成初乳再加入中性脂混合形成复乳的目的,进而制备得到含较少甚至是不含破碎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分散溶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油相的有机溶剂为氯仿。本实施例所制备出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观察结果如图8所示。

图8结果显示,本实施例制备出的多囊脂质体不含磷脂碎片且形态圆整。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在步骤2中,将初乳加热至55℃。本实施例所制备出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观察结果如图9所示。

图9结果显示,本实施例制备出的多囊脂质体不含磷脂碎片且形态圆整。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水相和油相的体积比为1:8。

本实施例所制备出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观察结果如图10所示。

图10结果显示,本实施例制备出的多囊脂质体不含磷脂碎片且形态圆整。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水相和油相的体积比为1:2。

本实施例所制备出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观察结果如图11所示。

图11结果显示,本实施例制备出的多囊脂质体不含磷脂碎片且形态圆整。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在步骤2中,(tc加入量与初乳中布比卡因的质量比为3:120。

本实施例所制备出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观察结果如图12所示。

图12结果显示,本实施例制备出的多囊脂质体不含磷脂碎片且形态圆整。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在步骤2中,(tc加入量与初乳中布比卡因的质量比为3:80。

本实施例所制备出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观察结果如图13所示。

图13结果显示,本实施例制备出的多囊脂质体不含磷脂碎片且形态圆整。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通过在形成初乳以后再往初乳中加入中性脂可以克服在后续去除有机溶剂步骤导致的多囊脂质体的破碎问题,使制备出的的多囊脂质体形态圆整,基本无磷脂碎片,提高布比卡因药物的长效缓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