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痛风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45565发布日期:2019-01-28 13:30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痛风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嘌呤、高蛋白、高脂肪的大量摄入,使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血尿酸浓度持续增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软组织引起的一种特征性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受累关节红、肿、热、痛、畸形及功能障碍,常好发于夜间,且易反复发作。其中il-1β、tnf-α在ga炎症发生与消退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有研究提示两条通路在ga的炎症反应中共同发挥重要的作用。

荜茇果实含胡椒碱(piperine)、棕榈酸(palmiticacid)、四氢胡椒酸(tetcmlibahydropipericacid)、十一碳-1-烯-3,4-甲基二氧苯(l-undecylenyl-3,4-methylene-dioxybenzene)、哌啶(piperine)、挥发油、芝麻素(sesamin),荜茇壬二烯哌啶(pipernonaline)、荜茇十一碳三烯哌啶(piperun-decalidine)、荜茇明宁碱(piperlonguminine)、二氢荜茇明宁碱(di-hydropiperlonguminine),胡椒酰胺(pipercide)、几内亚胡椒酰胺(guineensine),n-异丁基十八碳-2、4-二烯酰胺(n-isobutyloc-tadeca-2(e),4(e)-dienamide〕、n-异丁基二十碳-2,4-二烯酰胺[n-isobutyleicosa-2(e),4(e)-dienamide],n-异丁基二十碳-2、4,8-三烯酰胺[n-isobutyleicosa-2(e),4(e),8(z)-tcmlibienamide]和荜茇壬三烯哌啶(dehydropipernonaline)。荜茇的茎含荜茇明碱(piplartine,piperlongumine)。荜茇种子中含长柄胡椒碱(sylvatine)和双异桉脂素(diaeudesmin)。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痛风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物质:荜茇宁酰胺(1.2~8.5%),胡椒碱(5.0~45%)、胡椒诺宁碱(3~12.5%)、十八碳三烯酰胺(3.5~14.5%)、二十碳三烯酰胺(5.0~25%),其中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占荜茇酰胺类总部位的60%以上。

优选的,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物质:荜茇宁酰胺(3~5%),胡椒碱(25~35%)、胡椒诺宁碱(5~10%)、十八碳三烯酰胺(7.5~10%)及二十碳三烯酰胺(15~20%),其中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占荜茇酰胺类总部位的80%以上。

本发明还提出了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痛风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试验材料的选取:(1)试剂和药物:选用尿酸、氯化钠注射液、il-1β与tnf-αelisa试剂盒、秋水仙碱、单体化合物纯度均>98%均为自制的荜茇总酰胺(荜茇酰胺类化合物)、荜茇宁酰胺、胡椒碱、胡椒诺宁碱、十八碳三烯酰胺及二十碳三烯酰胺;(2)实验动物:pf级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50±20g,饲养温度为22-25℃,湿度为50-65%,自由饮水进食,大鼠适应性喂养7天后开始实验。

s2、进行活体实验:

(1)尿酸钠晶体(msu)的制备:在造模前3天制备,精密称取4g尿酸溶于800ml的沸水中,并加入4.5mlnaoh(1mol/l),搅拌溶解,ph计调ph至8.9,4℃保存24h后得到晶体,干燥,高温灭菌得到所需的msu晶体,经鳖试剂检测,无阳性反应,使用时将用msu晶体0.9%注射用生理盐水溶解制备成尿酸钠针晶混悬液;

(2)模型制备及方法:将coderre经典造模方法略作改进,将大鼠左后踝关节屈曲成直角,用手触摸,可扪及两骨突部,充分暴露出踝关节与胫腓骨之间的间隙,局部消毒后,用5号针头以45°自两骨突间进针,感觉有突破感后,证明针头进入踝关节内,除空白组注入50ul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均注入50ul尿酸钠针晶混悬液(msu),浓度为30mg/ml,注射msu后,观察造模侧后踝关节,如有明显肿胀,即表明造模成功;

(3)荜茇酰胺类化合物抗痛风关节炎模型的建立与给药方法:取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colchicine组,荜茇总酰胺组、荜茇宁酰胺组、胡椒碱组、胡椒诺宁碱组、十八碳三烯酰胺组及二十碳三烯酰胺组,给药方式为灌胃给药,除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外的其他各组剂量均为5mg/(kg·d),秋水仙碱组按照有效成分为0.63mg/(kg·d)的剂量灌胃,给药剂量根据人用药量与实验动物用药量换算公式,计算出大鼠的给药剂量,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剂量的0.5%cmc-na溶液,其他给药组药液的空白溶剂均为0.5%cmc-na溶液,第3天给药1h后,按照(2)中的所述的方法开始造模,造模后继续正常给药,一共给药5天,造模48h内观察相应指标,造模48h后股动脉取血,解剖取材;

(4)行为学观察:第一步:先观察大鼠的外观,活动情况,精神状况,第二步:进行步态评分,大鼠步态评分造模24h后按coderre方法观察大鼠步态,采用双盲法评分,评分标准:0分为正常步态,双足均匀着地;1分为轻度跛行,受试下肢略有弯曲;2分为中度跛行,受试下肢刚触及地面;3分为重度跛行,受试下肢离开地面,三足着地行走,第三步:进行造模侧足趾肿胀容积的测定,造模前在大鼠左后肢踝关节上0.5mm处用马克笔做好标记,用足趾容积测量仪测量大鼠左后足至标记处的排水容积并记录,测量两次,每次测量前需要将左后足擦干,取平均值作为0h的足趾容积测量值,造模后用同样的方法测量造模4h,8h,12h,24h,48h后的足趾容积值,并记录,具体测量方法:将大鼠致炎侧踝关节呈测量时自然下垂角度,在毛发与足趾皮肤分界线处画线(约踝关节上0.5mm),包裹住整个踝关节,将大鼠左侧足缓慢放入盛有水的足容积测量仪烧杯中,待画线水平面与烧杯水面同齐,此时足容积测量仪发出嘀嘀声,按下踏板,记录足容积数值,测量两次,取平均值,足趾肿胀率=100%×(造模后时间点测量值-0h测量值)/0h测量值;第四步:大鼠双足平衡差异的测定,将大鼠放置在双足平衡测痛仪中,大鼠关节造模后,左右后肢的承重即发生改变,通过测定后肢承重的不同来测定大鼠的关节痛,实验前校准仪器,踏板先空载调零,然后用500g砝码进行校准,设定实验时间5s,将实验大鼠放入特制的鼠固定器中,使大鼠前肢立于固定器隔板上,头部处于上方黑色笼具中,左、右足分别放置在左、右踏板中央,待动物安静后,按下开始键开始记录,仪器自动记录动物左、右后足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压力值,重复测量3次,记录大鼠此安静状态下连续3次的平均压力值(r-l),双足平衡差异率=100%×(造模侧压力值-非造模侧压力值)/非造模侧压力值;第五步: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的检测,热辐射法通过测定大鼠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来测定模型大鼠的热痛阈,将有机玻璃箱置于3mm厚的玻璃板上,受测定的大鼠提前在玻璃箱中适应10min,待大鼠安静后,按hargreaves法用热刺激仪照射大鼠足底,落在足底的光圈照射大鼠左后爪足底,从照射开始至出现抬足回避时为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l),为防止组织损伤,将照射强度设置为30%,自动切断时间设置为20s,每只大鼠重复测定3次,每次间隔最少3min,取平均值为热刺激反应潜伏期并作为定量指标;第六步:样本的采集与处理,造模48h后,测完行为学指标后,用质量分数为7%的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各组大鼠后,称重,股动脉取血后立即解剖大鼠,取大鼠双侧肾组织,称重,计算大鼠的肾脏指数(肾脏指数=肾脏质量/大鼠重量×100%);第七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测定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相关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用相应试剂盒测定,具体操作方法按照相应的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第八步:数据分析,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误差(mean±se)表示,并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采用双尾t检验进行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辨别多组间是否有统计意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s3、进行实验结果与分析:

(1)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对msu诱导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一般状态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给药3天后,模型组与荜茇各给药组大鼠皮毛光泽,精神状态好,活泼好动,大便正常,饮食正常,体重增长正常,秋水仙碱组皮毛干枯发黄,活动减少,个别大鼠出现便溏,体重增长缓慢,造模后4h-12h观察,模型组,秋水仙碱组,荜茇酰胺类化合物给药组大鼠出现关节红肿,局部皮肤温度增高,舔足,活动明显减少,摄食及饮水次数也明显减少现象,24h后荜茇酰胺类化合物给药组及秋水仙碱组大鼠精神恢复正常,摄食,饮水水平恢复平常水平;

(2)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步态变化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活动明显减少,左后肢弯曲,行走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跛行,行为学评分较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与荜茇酰胺类化合物组大鼠步态明显得到改善,评分明显降低(p<0.05),荜茇宁酰胺在同等剂量下,效果更优;

(3)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足趾肿胀体积的影响:足趾肿胀率=100%×(造模后时间点测量值-0h测量值)/0h测量值,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关节肿胀度均显著增加(p<0.001),造模后4h开始肿胀明显,随后增加幅度增大,12h达到峰值,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总酰胺、荜茇宁酰胺、胡椒碱组造模前后比较均p<0.05,模型组的足趾肿胀率增加量明显高于其他治疗组,由此可知,荜茇总酰胺、荜茇宁酰胺组都能抑制关节肿胀程度,降低足趾肿胀,并与秋水仙碱具有相同的效果;

(4)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双足平衡差异的影响:采用双足平衡差异率来表示大鼠承重变化,双足平衡差异率=100%×(非造模侧压力值-造模侧压力值)/非造模侧压力值,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在不同时间点的后肢承重显著下降(p<0.001),在12h达到峰值,与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总酰胺、荜茇宁酰胺、胡椒诺宁碱组及胡椒碱组能明显增加大鼠造模侧关节的承重力,说明这些化合物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均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5)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热痛敏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造模后模型组与各给药组大鼠的痛阈值与造模前比较明显降低,随着造模时间的变化,模型组痛阈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并在12h达到峰值,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在造模后的各时间点上痛阈值均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造模后痛热敏有显著性差异(p<0.05),能增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热痛敏,秋水仙碱组、总酰胺、荜茇宁酰胺、胡椒碱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秋水仙碱与荜茇酰胺类化合物能提高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热痛阈值,减缓受试关节的疼痛;

(6)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及肾指数的影响:大鼠肾指数可间接反映药物对肾脏的毒副作用,经msu诱导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后,发现模型组与空白组没有差异性,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也没有显著性差异,表现短期内各给药组对肾脏无明显毒副作用,为了评价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用elisa试剂盒检测了il-1β和tnf-α的含量,大量研究发现,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β)能够介导细胞间信号转导,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免疫和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与空白组比较,注射msu晶体造模48h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总酰胺、荜茇宁酰胺、胡椒碱组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可抑制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释放,从而降低炎症反应。

本发明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痛风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的有益效果:

1、扩展了常见植物荜茇的新用途;

2、从荜茇中提取的酰胺总生物碱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效果显著;

3、荜茇源自天然,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单味药即可达到很好疗效,与现有药物相比,更易为患者接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物质:荜茇宁酰胺1.2%,胡椒碱5.0%、胡椒诺宁碱3.0%、十八碳三烯酰胺3.5%、二十碳三烯酰胺5.0%,其中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占荜茇酰胺类总部位的60%以上。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了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物质:荜茇宁酰胺3.0%,胡椒碱25.0%、胡椒诺宁碱5.0%、十八碳三烯酰胺7.5%、二十碳三烯酰胺15.0%,其中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占荜茇酰胺类总部位的70%以上。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了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物质:荜茇宁酰胺4.0%,胡椒碱30.0%、胡椒诺宁碱7.0%、十八碳三烯酰胺9.0%、二十碳三烯酰胺17.0%,其中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占荜茇酰胺类总部位的75%以上。

实施例4

本发明提供了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物质:荜茇宁酰胺5.0%,胡椒碱35.0%、胡椒诺宁碱10.0%、十八碳三烯酰胺10.0%、二十碳三烯酰胺20.0%,其中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占荜茇酰胺类总部位的80%以上。

实施例5

本发明提供了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物质:荜茇宁酰胺8.5%,胡椒碱45.0%、胡椒诺宁碱12.5%、十八碳三烯酰胺14.5%、二十碳三烯酰胺25.0%,其中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占荜茇酰胺类总部位的85%以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痛风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

s1、试验材料的选取:(1)试剂和药物:选用sigma中国有限公司,u2625,批号:bcbm8832v的尿酸;武汉滨湖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氯化钠注射液;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的il-1β与tnf-αelisa试剂盒;西双版纳版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60612的秋水仙碱;单体化合物纯度均>98%均为自制批号2016030621的荜茇总酰胺(荜茇酰胺类化合物)、荜茇宁酰胺、胡椒碱、胡椒诺宁碱、十八碳三烯酰胺及二十碳三烯酰胺;(2)实验动物:pf级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50±20g,购于湖北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为scxk(鄂)2015-0018,动物饲养于中南民族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饲养温度为22-25℃,湿度为50-65%,自由饮水进食,大鼠适应性喂养7天后开始实验。

s2、进行活体实验:

(1)尿酸钠晶体(msu)的制备:在造模前3天制备,精密称取4g尿酸溶于800ml的沸水中,并加入4.5mlnaoh(1mol/l),搅拌溶解,ph计调ph至8.9,4℃保存24h后得到晶体,干燥,高温灭菌得到所需的msu晶体,经鳖试剂检测,无阳性反应,使用时将用msu晶体0.9%注射用生理盐水溶解制备成尿酸钠针晶混悬液;

(2)模型制备及方法:将coderre经典造模方法略作改进,将大鼠左后踝关节屈曲成直角,用手触摸,可扪及两骨突部,充分暴露出踝关节与胫腓骨之间的间隙,局部消毒后,用5号针头以45°自两骨突间进针,感觉有突破感后,证明针头进入踝关节内,除空白组注入50ul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均注入50ul尿酸钠针晶混悬液(msu),浓度为30mg/ml,注射msu后,观察造模侧后踝关节,如有明显肿胀,即表明造模成功;

(3)荜茇酰胺类化合物抗痛风关节炎模型的建立与给药方法:取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colchicine组,荜茇总酰胺组、荜茇宁酰胺组、胡椒碱组、胡椒诺宁碱组、十八碳三烯酰胺组及二十碳三烯酰胺组,给药方式为灌胃给药,除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外的其他各组剂量均为5mg/(kg·d),秋水仙碱组按照有效成分为0.63mg/(kg·d)的剂量灌胃,给药剂量根据人用药量与实验动物用药量换算公式,计算出大鼠的给药剂量,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剂量的0.5%cmc-na溶液,其他给药组药液的空白溶剂均为0.5%cmc-na溶液,第3天给药1h后,按照(2)中的所述的方法开始造模,造模后继续正常给药,一共给药5天,造模48h内观察相应指标,造模48h后股动脉取血,解剖取材;

(4)行为学观察:第一步:先观察大鼠的外观,活动情况,精神状况,第二步:进行步态评分,大鼠步态评分造模24h后按coderre方法观察大鼠步态,采用双盲法评分,评分标准:0分为正常步态,双足均匀着地;1分为轻度跛行,受试下肢略有弯曲;2分为中度跛行,受试下肢刚触及地面;3分为重度跛行,受试下肢离开地面,三足着地行走,第三步:进行造模侧足趾肿胀容积的测定,造模前在大鼠左后肢踝关节上0.5mm处用马克笔做好标记,用足趾容积测量仪测量大鼠左后足至标记处的排水容积并记录,测量两次,每次测量前需要将左后足擦干,取平均值作为0h的足趾容积测量值,造模后用同样的方法测量造模4h,8h,12h,24h,48h后的足趾容积值,并记录,具体测量方法:将大鼠致炎侧踝关节呈测量时自然下垂角度,在毛发与足趾皮肤分界线处画线(约踝关节上0.5mm),包裹住整个踝关节,将大鼠左侧足缓慢放入盛有水的足容积测量仪烧杯中,待画线水平面与烧杯水面同齐,此时足容积测量仪发出嘀嘀声,按下踏板,记录足容积数值,测量两次,取平均值,足趾肿胀率=100%×(造模后时间点测量值-0h测量值)/0h测量值;第四步:大鼠双足平衡差异的测定,将大鼠放置在双足平衡测痛仪中,大鼠关节造模后,左右后肢的承重即发生改变,通过测定后肢承重的不同来测定大鼠的关节痛,实验前校准仪器,踏板先空载调零,然后用500g砝码进行校准,设定实验时间5s,将实验大鼠放入特制的鼠固定器中,使大鼠前肢立于固定器隔板上,头部处于上方黑色笼具中,左、右足分别放置在左、右踏板中央,待动物安静后,按下开始键开始记录,仪器自动记录动物左、右后足测定时间内的平均压力值,重复测量3次,记录大鼠此安静状态下连续3次的平均压力值(r-l),双足平衡差异率=100%×(造模侧压力值-非造模侧压力值)/非造模侧压力值;第五步: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的检测,热辐射法通过测定大鼠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来测定模型大鼠的热痛阈,将有机玻璃箱置于3mm厚的玻璃板上,受测定的大鼠提前在玻璃箱中适应10min,待大鼠安静后,按hargreaves法用热刺激仪照射大鼠足底,落在足底的光圈照射大鼠左后爪足底,从照射开始至出现抬足回避时为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l),为防止组织损伤,将照射强度设置为30%,自动切断时间设置为20s,每只大鼠重复测定3次,每次间隔最少3min,取平均值为热刺激反应潜伏期并作为定量指标;第六步:样本的采集与处理,造模48h后,测完行为学指标后,用质量分数为7%的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各组大鼠后,称重,股动脉取血后立即解剖大鼠,取大鼠双侧肾组织,称重,计算大鼠的肾脏指数(肾脏指数=肾脏质量/大鼠重量×100%);第七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测定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相关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用相应试剂盒测定,具体操作方法按照相应的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第八步:数据分析,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误差(mean±se)表示,并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采用双尾t检验进行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辨别多组间是否有统计意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s3、进行实验结果与分析:

(1)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对msu诱导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一般状态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给药3天后,模型组与荜茇各给药组大鼠皮毛光泽,精神状态好,活泼好动,大便正常,饮食正常,体重增长正常,秋水仙碱组皮毛干枯发黄,活动减少,个别大鼠出现便溏,体重增长缓慢,造模后4h-12h观察,模型组,秋水仙碱组,荜茇酰胺类化合物给药组大鼠出现关节红肿,局部皮肤温度增高,舔足,活动明显减少,摄食及饮水次数也明显减少现象,24h后荜茇酰胺类化合物给药组及秋水仙碱组大鼠精神恢复正常,摄食,饮水水平恢复平常水平;

(2)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步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见表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活动明显减少,左后肢弯曲,行走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跛行,行为学评分较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与荜茇酰胺类化合物组大鼠步态明显得到改善,评分明显降低(p<0.05),荜茇宁酰胺在同等剂量下,效果更优;

表1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步态评分的影响,(mean±se,n=8)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3)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足趾肿胀体积的影响:足趾肿胀率=100%×(造模后时间点测量值-0h测量值)/0h测量值,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表2,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关节肿胀度均显著增加(p<0.001),造模后4h开始肿胀明显,随后增加幅度增大,12h达到峰值,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总酰胺、荜茇宁酰胺、胡椒碱组造模前后比较均p<0.05,模型组的足趾肿胀率增加量明显高于其他治疗组,由此可知,荜茇总酰胺、荜茇宁酰胺组都能抑制关节肿胀程度,降低足趾肿胀,并与秋水仙碱具有相同的效果;

表2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关节肿胀率的影响(mean±se,n=8)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p<0.001。

(4)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双足平衡差异的影响:采用双足平衡差异率来表示大鼠承重变化,双足平衡差异率=100%×(非造模侧压力值-造模侧压力值)/非造模侧压力值,统计结果显示表3,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在不同时间点的后肢承重显著下降(p<0.001),在12h达到峰值。与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总酰胺、荜茇宁酰胺、胡椒诺宁碱组及胡椒碱组能明显增加大鼠造模侧关节的承重力,说明这些化合物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均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表3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对msu诱导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双足平衡的影响(mean±se,n=8)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p<0.001。

(5)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热痛敏的影响:由表4可知,与空白组相比,造模后模型组与各给药组大鼠的痛阈值与造模前比较明显降低,随着造模时间的变化,模型组痛阈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并在12h达到峰值,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在造模后的各时间点上痛阈值均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造模后痛热敏有显著性差异(p<0.05),能增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热痛敏,秋水仙碱组、总酰胺、荜茇宁酰胺、胡椒碱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秋水仙碱与荜茇酰胺类化合物能提高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热痛阈值,减缓受试关节的疼痛;

表4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痛阈值的影响(mean±se,n=8)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p<0.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p<0.001。

(6)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及肾指数的影响:大鼠肾指数可间接反映药物对肾脏的毒副作用,经msu诱导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后,发现模型组与空白组没有差异性,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也没有显著性差异,表现短期内各给药组对肾脏无明显毒副作用。为了评价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用elisa试剂盒检测了il-1β和tnf-α的含量,大量研究发现,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β)能够介导细胞间信号转导,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免疫和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如表5所示,与空白组比较,注射msu晶体造模48h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总酰胺、荜茇宁酰胺、胡椒碱组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可抑制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释放,从而降低炎症反应。

表5荜茇酰胺类化合物对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及肾指数的影响(mean±se,n=8)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p<0.001。

上述研究表明荜茇酰胺类化合物有明确的改善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及炎症和疼痛的作用;且该药安全无毒,极具开发应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