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中益气制剂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716738阅读:来源:国知局
供。
[0060] 1.4测量仪器海原子核研究所日环仪器一厂SN-695B型智能放免测量仪。
[0061 ] 1.5实验方法
[0062]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现有补中益气丸组和本发明补中 益气丸组,每组10只,用蒸馈水2血/(只-d)灌胃,上、下午各1次,连续20d;模型组每只上午 灌服大黄煎剂2mL,下午灌服蒸馈水2mL,连续20d;现有补中益气丸组每只上午灌服大黄煎 剂2mL,下午灌服现有补中益气丸2mL,连续20d。本发明补中益气丸组每只上午灌服大黄煎 剂2mL,下午灌服本发明补中益气丸2mL,连续20d。
[00创 1.6观察指标
[0064] 各组最后1次给药后化从眼球取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各组大鼠血清E2、T 水平的变化。所有样品一次完成实验。同时观察各组造模前后体质量和胸腺、脾脏组织质量 及脏器指数的变化。
[0065] 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W均数±标准差 (克±苟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0066] 2 结果
[0067] 2.1各组一般情况比较模型组在喂饲大黄煎剂4~5d后出现摄食量明显减少、倦 怠、懒动、畏寒、稀便、毛发疏散不洁或竖毛等现象,与临床脾虚证的症状相似。服用本发明 补中益气丸和现有补中益气丸后,上述症状有所改善。
[006引2.2各组体质量变化比较,结果见表2.
[0069] 表2各组体质量变化比较(无±S,n = 10)
[0070]
[0071] 注:与正常组比较,咕<0.05;
[0072] 与模型组比较,吁<0.05,*中<0.0 l;
[0073] 与现有补中益气丸组比较平<0.05。
[0074] 由表可知,实验前3组大鼠体质量无明显差异,实验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比正常对 照组、本发明补中益气丸组和现有补中益气丸组减轻(P<〇.05);故本发明补中益气丸和现 有补屯、丸均可增加脾虚动物体质量,且本发明补中益气丸的效果优于现有补中益气丸。
[0075] 2.3各组脏器指数变化比较,结果见表3.
[0076] 表3各组脏器变化比较巧±S,n = 10)
[00巧]注:与正常组比较,咕<0.05;
[0080]与模型组比较,中<0.05,**P<0.0 l;
[0081 ] 与现有补中益气丸组比较中<0.05。
[0082] 由表可知,模型组大鼠胸腺、脾脏组织质量及脏器指数均比正常对照组、本发明补 中益气丸组和现有补中益气丸组降低,本发明补中益气丸组和现有补中益接近正常对照 组。故本发明补中益气丸和现有补屯、丸均可增加大鼠胸腺、脾脏组织质量及脏器指数,且本 发明补中益气丸的效果优于现有补中益气丸。
[0083] 2.4各组E2、T水平变化比较,结果见表4.
[0084] 表4各组E2、T水平变化比较(文±S,n=10)
[00化]注:与正常组比较,咕<0.05;
[0087] 与模型组比较,中<〇. 05,**P<0.0 l;
[0088] 与现有补中益气丸组比较中<0.05。
[0089] 由表可知,正常对照组、本发明补中益气丸组和现有补中益气丸组大鼠 E2/T比值 比脾虚模型组降低。
[0090] 结论,本发明补中益气丸和现有补中益气丸均能治疗或改善脾虚证大鼠的脾虚症 状。且本发明本发明补中益气丸的效果优于现有补中益气丸。
【具体实施方式】:
[0091] 实施例1:
[0092] 配方:炙黄巧200g、党参60g、炙甘草lOOg、炒白术60g、当归60g、升麻60g、柴胡60g 和陈皮60g及辅料。
[0093] 工艺:取陈皮,用水蒸汽蒸馈提取挥发油,备用;药渣加入10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 次化,过滤,合并滤液,浓缩成浓缩液后,备用;滤渣再加入8倍量60 %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 3次,每次比,过滤,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得醇提取液,醇提液与上述水提液合并,浓缩至50-60°C时相对密度为1.10-1.20的浸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得陈皮粉末,备用;取当归,加10倍 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50°C时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浸膏, 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不断揽拌,静置24小时,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C时 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浸膏,用盐酸调PH2,55°C保溫6小时,倾弃上清液,过滤,沉淀用水 洗至PH3-4,浓缩,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得当归粉末,备用;取炙黄巧、党参、炙甘草、炒白 术、升麻和柴胡、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得细粉;另取生姜20g和大要40g,加水煎煮2次,滤 过,得煎液,取上述挥发油、陈皮粉末、当归粉末和细粉,用煎煮液泛丸,即得。
[0094]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3次。
[0095] 规格:0.5g/丸。
[0096] 实施例2:
[0097] 配方:炙黄巧200g、党参60g、炙甘草lOOg、炒白术60g、当归60g、升麻60g、柴胡60g 和陈皮60g及辅料。
[0098] 工艺:取陈皮,用水蒸汽蒸馈提取挥发油,备用;药渣加入10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 次化,过滤,合并滤液,浓缩成浓缩液后,备用;滤渣再加入8倍量60 %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 3次,每次比,过滤,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得醇提取液,醇提液与上述水提液合并,浓缩至50-60°C时相对密度为1.10-1.20的浸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得陈皮粉末,备用;取当归,加10倍 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50°C时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浸膏, 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不断揽拌,静置24小时,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C时 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浸膏,用盐酸调PH2,55°C保溫6小时,倾弃上清液,过滤,沉淀用水 洗至PH3-4,浓缩,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得当归粉末,备用;取炙黄巧、党参、炙甘草、炒白 术、升麻和柴胡、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得细粉;另取制成量5-15%的生姜和大要,加水煎 煮2次,滤过,得煎液,取上述挥发油、陈皮粉末、当归粉末和细粉,与煎液混合,加入制成量 10-20 %的淀粉混匀,压片,干燥,即得片剂。
[0099]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3次。
[0100] 规格:0.5g/片。
[0101] 实施例3:
[0102] 配方:炙黄巧200g、党参60g、炙甘草lOOg、炒白术60g、当归60g、升麻60g、柴胡60g 和陈皮60g及辅料。
[0103] 工艺:取陈皮,用水蒸汽蒸馈提取挥发油,备用;药渣加入10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 次化,过滤,合并滤液,浓缩成浓缩液后,备用;滤渣再加入8倍量60 %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 3次,每次比,过滤,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得醇提取液,醇提液与上述水提液合并,浓缩至50-60°C时相对密度为1.10-1.20的浸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得陈皮粉末,备用;取当归,加10倍 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50°C时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浸膏, 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不断揽拌,静置24小时,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C时 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浸膏,用盐酸调PH2,55°C保溫6小时,倾弃上清液,过滤,沉淀用水 洗至PH3-4,浓缩,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得当归粉末,备用;取炙黄巧、党参、炙甘草、炒白 术、升麻和柴胡、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得细粉;另取制成量5-15%的生姜和大要,加水煎 煮2次,滤过,得煎液,取上述挥发油、陈皮粉末、当归粉末和细粉,与煎液混合,加入制成量 10-20 %的淀粉混匀,制粒,干燥,装入胶囊,即得胶囊剂。
[0104]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每日2-3次。
[0105] 规格:0.5g/粒。
【主权项】
1. 一种补中益气制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中益气制剂按重量份计算,主要 由炙黄芪150-250份、党参50-70份、炙甘草90-110份、炒白术50-70份、当归50-70份、升麻 50-70份、柴胡50-70份和陈皮50-70份制成;所述补中益气制剂的制作方法为:取陈皮,用水 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备用;药渣加水提取,合并水提液,浓缩成浓缩液后,备用;滤渣再加 入55-65%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2-3次,过滤,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得醇提取液,醇提液与 上述水提液合并,浓缩成浸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得陈皮粉末,备用;取当归,加水煎煮,滤 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_75%,不断搅拌,静置12-48小时, 过滤,滤液减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