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疏水药物和营养物的酪蛋白/多糖复合乳液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896981阅读: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所述的负载疏水药物和营养物的酪蛋白/多糖复合乳液可作为疏水药物和 营养物的口服制剂。
[0016] 本发明所述的负载疏水药物和营养物的酪蛋白/多糖乳液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 为: (1) 将酪蛋白和大豆多糖分别溶解于水中,分别调节两种水溶液的pH值到7~8W后将 二者混合,然后将混合溶液调节到pH 2~5W后得到酪蛋白/大豆多糖复合物水溶液; (2) 将疏水药物、营养物溶解在油相中,得到油溶液; (3) 将上述复合物水溶液和油溶液混合,通过高速剪切和高压均质的方法,得到稳定的 负载疏水药物和营养物的水包油乳液体系;其中: 步骤(1)中,酪蛋白与大豆多糖的质量比在1:10到10:1之间,优选质量比在1:巧化:1之 间; 步骤(1)中,酪蛋白在水溶液中的浓度为^50 mg/mL,优选浓度为5~20 mg/mM大豆多 糖浓度为0.^500 mg/mL,优选浓度为5~50 mg/mL 步骤(1)中,酪蛋白/大豆多糖复合水溶液的pH值在2~5区间; 步骤(2)中,疏水药物、营养物在油相中的浓度为^500 mg/mL,优选浓度^50 mg/mL; 步骤(3)中,酪蛋白/大豆多糖复合物水溶液与油溶液的体积比在1:巧化0:1之间,优选 体积比化:1到10:1之间; 步骤(3)中,高速剪切速率为1000~30000转/分钟,剪切时间为0.5~20分钟,高压均质压 力为100~5000 bar,高压均质时间为^30分钟。
[0017] 本发明提供的负载疏水药物和营养物的酪蛋白/大豆多糖复合乳液,可提高疏水 药物和营养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疏水药物和营养物的化学稳定性。
[0018] 本发明提供的负载疏水药物和营养物的酪蛋白/大豆多糖复合乳液,可用于制备 药物制剂、食品和饮料。
[0019] 本发明中,用线型的酪蛋白代替球状蛋白制备蛋白/多糖复合乳液。与球蛋白相 比,线型蛋白与带相反电荷的多糖在形成复合物时可W得到结构更为致密的静电复合物。 在酸性条件下,酪蛋白上的疏水片段可W和大豆多糖上的疏水蛋白通过疏水作用结合,酪 蛋白上带正电荷的氨基酸可W和大豆多糖上带负电荷的簇基发生静电作用而结合。在乳化 过程中,酪蛋白的疏水片段和大豆多糖的疏水蛋白部分进入油相,致密的酪蛋白/大豆多糖 复合物可W形成致密的油水界面膜,大豆多糖中的多糖链能够提供有效的空间位阻排斥作 用,因此酪蛋白/大豆多糖复合物具有比球蛋白/多糖更好的乳化性能和稳定性。
[0020] 本发明中,对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将酪蛋白和大豆多糖分别溶解在水中W 后将水溶液调节到抑7~8或者更高,使酪蛋白变为酪蛋白酸钢。在运样的条件下,酪蛋白带 有比较多的负电荷,分子链比较舒展。将酪蛋白和大豆多糖溶液混合W后,调节混合溶液到 pH 2~5,使酪蛋白和大豆多糖带相反电荷,形成致密的酪蛋白/大豆多糖复合物。在没有加 热的条件下,利用酪蛋白/大豆多糖复合物作为乳化剂和稳定剂所制备的乳液在抑2~7范 围内保持长期稳定,可W满足储存和口服的要求。
[0021] 本发明中,酪蛋白/大豆多糖复合乳液可W提高所负载药物和营养物的化学稳定 性和口服生物利用度。在制备酪蛋白/大豆多糖复合乳液的过程中除了抑调节W外,没有使 用化学试剂,没有加热,所使用的原料天然、安全、成本低廉,乳液的制备过程简单、绿色、省 时。因此,酪蛋白/大豆多糖复合乳液除了可W作为疏水药物和营养物的口服制剂W外,还 可W作为食品级脂溶性分子的递送体系,可W作为食品和饮料成分而加 W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0023] 实施例1.将酪蛋白(CN)加入去离子水中,加碱溶液调节pH至7~8使酪蛋白溶解; 将大豆多糖(SSPS)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并调节pH至7~8,在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 0.02%的化化抑制细菌生长。将大豆多糖溶液与酪蛋白溶液混合后进行3小时磁力揽拌,加 酸调节溶液的抑到预定值,然后继续揽拌3小时,得到酪蛋白/大豆多糖复合水溶液,溶液中 酪蛋白浓度为10 mg/mL、酪蛋白与大豆多糖质量比为1:1~1:3、抑为3.0~7.0。用中链甘油S 酸醋(MCT)作为油相,按照1:5油水体积比将油相与酪蛋白/大豆多糖复合水溶液进行混合, 混合溶液经10000转/分钟高速均质1分钟后,再经800 bar高压均质4分钟,得到各种酪蛋 白/大豆多糖复合乳液。为了调查乳液在不同pH条件下的物理稳定性,将制备好的乳液调节 到pH 3.0或者pH 7.0,然后通过动态光散射测量乳滴的水合直径(Dh)和多分散系数(PDI)。
[0024] 表1的结果说明,在酪蛋白/大豆多糖质量比的范围内都可W制备乳液,乳 滴粒径大约在250~350 nm之间;在pH 5.0条件下无法制备乳液,运是因为pH 5.0接近酪蛋 白等电点(pH 4.6),此时酪蛋白的溶解度降低。将制备好的乳液分别调节至抑3.0或者pH 7.OW后,乳滴粒径虽然有所变化,但是乳液未出现分层、絮凝或沉淀等现象。
[0025] 表1.不同乳化pH、不同酪蛋白和大豆多糖质量比制备的乳液W及将制备好的乳 液调节到抑3.0和抑7.OW后的乳滴粒径(Dh)。其中,酪蛋白在水相中的浓度为10 mg/mL, 油相为MCT,油水体积比为1:5
"-"表示无法成功制备乳液。
[0026] 实施例2.按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法制备乳液,但是,酪蛋白/大豆多糖复合水溶液 中酪蛋白浓度变为5 mg/mL、酪蛋白与大豆多糖质量比为1:2~1:4。表2结果表明,降低酪蛋 白在水相中的浓度到5 mg/mL仍然可W制备乳滴粒径分布较为均一的乳液,乳滴的粒径大 约在300~400 nm之间。同样,在抑5.0条件下无法制备乳液。
[0027] 表2.不同乳化pH、不同酪蛋白和大豆多糖质量比制备的乳液W及将制备好的乳 液调节到抑3.0和抑7.0 W后的乳滴粒径(Dh)和多分散系数(PD I)。其中,酪蛋白在水相中 的浓度为5 mg/mL,油相为MCT,油水体积比为1:5
"-"表示无法成功制备乳液。
[0028] 实施例3.按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法制备乳液,但是,酪蛋白/大豆多糖复合水溶液 中酪蛋白浓度变为20 mg/mL、酪蛋白与大豆多糖质量比为2:1。表3结果表明,在抑3.0条件 下制备的乳液粒径在300皿左右,调节抑值至7.OW后,粒径减小至200皿左右。乳化抑值 为6.0和7.0的乳液样品调节至pH 3. OW后粒径显著增加,粒径分布较宽。
[0029] 表3.不同乳化pH、W及将制备好的乳液调节到抑3和pH 7 W后的乳滴粒径(Dh) 和多分散系数(PDI)。其中,酪蛋白在水相中的浓度为20 mg/mL,酪蛋白与大豆多糖质量比 为2:1,油相为MCT,油水体积比为1:5
[0030] 实施例4.按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法制备乳液,其中酪蛋白/大豆多糖复合水溶液 中酪蛋白浓度为10 mg/mL、酪蛋白与大豆多糖质量比为1: UpH为3.0~4.0,用维生素 E(VE) 和中链甘油S酸醋(MCT)混合物(1:1,体积比)作为油相。将制备好的乳液调节到pH 2.0, 5.0或者7.0并且在4 °C条件下储存,然后通过动态光散射测量乳滴的水合直径(Dh)和多分 散系数(PDI)。表4结果表明,在抑3.0~4.0范围内制备的乳液其乳滴粒径在300 nm左右,粒 径分布均匀。将乳液调节至抑2.OW后其粒径稍有增加,调节至抑5.0和7.0之后其粒径稍 有减小。乳液具有长期稳定性,各组乳液储存210天后未出现聚集、分层、絮凝或沉淀等现 象,粒径也无明显变化。运些结果说明酪蛋白/大豆多糖复合物可W制备长期稳定的水包油 乳液。
[0031] 表4.不同乳化抑、W及将制备好的乳液调节到抑2.0、抑5.0和抑7.OW后的乳 滴粒径(Dh)和多分散系数(PD I)。其中,酪蛋白在水相中的浓度为10 mg/mL,酪蛋白(CN)与 大豆多糖(SSPS)质量比为1:1,油相为MCT/VE( 1:1),油水体积比为1:5
[0032] 实施例5.用大豆油代替中链甘油S酸醋,按照实施例1中同样方法制备乳液,其 中复合水溶液中酪蛋白浓度为10 mg/mL,酪蛋白与大豆多糖质量比为1:1,抑为4.0。表5结 果表明,与中链甘油S酸醋/VE作为油相(表4)比较,用大豆油作为油相制备的酪蛋白/大豆 多糖复合乳液的粒径有所增加。
[0033] 表5.大豆油为油相的酪蛋白/大豆多糖复合乳液W及将制备好的乳液调节到pH 2.0、pH 5.0和pH 7.0W后的乳滴粒径(Dh)和多分散系数(PDI)。其中,酪蛋白在水相中的浓 度为10 mg/mL,酪蛋白与大豆多糖质量比为1:1,油水体积比为1:5
[0034] 实施例6.用0-酪蛋白代替酪蛋白,按实施例1中同样的方法制备乳液,其中复合 水溶液中e-酪蛋白浓度为10 mg/mL,e-酪蛋白与大豆多糖质量比为1:1,抑为4.0。与表4的 数据比较,表6中的数据说明0-酪蛋白制备的复合乳液其粒径和酪蛋白制备的乳液没有显 著差别。
[0035] 表6.0-酪蛋白和大豆多糖复合乳液W及将制备好的乳液调节到抑2.0、pH 5.0和 pH 7.0 W后的乳滴粒径(Dh )和多分散系数(PD I)。其中,复合水溶液中0-酪蛋白浓度为10 mg/mL,e-酪蛋白与大豆多糖质量比为1:1,油相为MCT,油水体积比为1:5
[0036] 实施例7.负载伊曲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