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立辅助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846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坐立辅助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直接装设 于现有马桶的坐立辅助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公共场所或是医疗院所,都会配合部分的马桶装设扶手,供老 年人或患者使用,而传统的扶手为固定式,无法升降与倾斜,对于行动 严重不便者来讲,可能根本无法配合扶手的位置以进行抓握扶持。
目前虽然有可升降的马桶座,但造价昂贵且结构复杂,实际上并不 普遍,且重点是,升降功能充其量只能将使用者升高,但缺乏协助行动 严重不便者站起的"推力",所以,对于行动严重不便者,仍必需借助手 的支撑力才能将身体撑离马桶座。
至于可倾斜的马桶座,虽然可在倾斜时对使用者产生推力,但是对于 下肢无力的使用者来讲,因高度不足仍无法顺利站起,还是必需用手将 身体撑高才能站起。
目前并无可同时进行上升与上升同时倾斜的马桶辅助支撑装置,且可 活动的马桶都是整组设计,无法搭配现有马桶使用,也无法供行动严重 不便者轻松安全舒适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 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可进行符合人体起身的连续动 作,并设计为独立式装置可直接装设于现有马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乘坐部,具有一第 一枢接点及一第二枢接点; 一基架; 一升降装置,设有一固定端部及一 活动端部;该固定端部与该活动端部的其中之一是立设于该基架上;另一则枢接于该乘坐部的第一枢接点,可带动该乘坐部与该基架作相对升
降位移; 一动力装置,设有一连杆部、 一动力部及一工作杆;该连杆部, 是同时枢接于该乘坐部的第二枢接点与该基架;该动力部与该工作杆的 其中之一是枢接于该连杆部,而另一则枢接于固定不动处;当该动力部 驱动该工作杆,该动力部与该工作杆的其中之一即通过该连杆部连动该 乘坐部,使该乘坐部相对该基架进行升降与倾斜,以达到辅助支撑与乘 坐的结构。
前述的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其中乘坐部又包括 一座垫; 一辅助把 手,是固定于该座垫上;该动力部是选自马达、油压缸、气压缸或可产 生驱动力的装置;该动力部与该工作杆的其中之一是枢接于该连杆部, 而另一则枢接于该基架与地面其中之一的固定不动处。
前述的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其中乘坐部又包括 一座垫; 一辅助把 手,是固定于该座垫上; 一盖部,是固定于该座垫与该辅助把手的其中 之一上;当该乘坐部及其座垫位于一原始位置,该动力部与该基架间保 持一第一角度;该连杆部与该基架间保持一第二角度;该乘坐部及其座 垫与该活动端部间保持一第三动作前角度;且该座垫是与该固定端部的 顶端保持一第一距离并用以乘坐;该辅助把手供扶持。
前述的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其中当启动该动力装置,该动力部是驱 动该工作杆伸出以推动该连杆部;该动力部是相对该基架而至少可在一 第一角度、 一第四角度、 一第六角度、 一第八角度、 一第十一角度及一 第十四角度间转动;该连杆部是相对该基架而至少可在一第二角度、一 第五角度、 一第七角度、 一第九角度、 一第十二角度及一第十五角度间 转动;该乘坐部及其座垫是相对该活动端部而至少可在一第三动作前角 度、 一第三动作中角度、 一第三动作后角度、 一第十角度、 一第十三角 度及一第十六角度间倾斜;该乘坐部的座垫是相对该固定端部顶端而至 少可在一第一距离、 一第二距离、 一第三距离、 一第四距离、 一第五距 离及一第六距离间升降;该乘坐部至少可在一原始位置、 一第一升高倾 斜位置、 一第二升高倾斜位置、 一第三升高倾斜位置、 一第四升高倾斜 位置及一支撑位置间升降倾斜。
前述的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其中乘坐部包括一座垫及一固定于该座垫的辅助把手;又包括 一辅助升降装置,是用以与该动力装置同步连 动该乘坐部,该辅助升降装置枢接于该座垫远离该辅助把手的另端与该 基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进行符合人体起身的连续动作,并设 计为独立式装置可直接装设于现有马桶。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过程一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过程二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过程三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过程四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过程五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过程六的示意图
图8A及图8B是本实用新型模拟人体支撑前与支撑后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乘坐部于各动作位置中的高度与角度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IO乘坐部 12辅助把手 14第二枢接点 20基架 31固定端部 40动力装置 42动力部 50辅助升降装置 Pl原始位置 P3第二升高倾斜位置 P5第四升高倾斜位置 e1第一角度
11座垫
13第一枢接点
15盖部
30升降装置
32活动端部
41连杆部
43工作杆
91马桶
P2第一升高倾斜位置 P4第三升高倾斜位置 P6支撑位置 0 2第二角度
69 31第三动作前角度
8 33第三动作后角度
9 5第五角度 9 7第七角度 9 9第九角度
9 11第十一角度
ei3第十三角度 ei5第十五角度 △el第一角度变化量 厶e 3第三角度变化量 △ e 5第五角度变化量
L2第二距离
L4第四距离
L6第六距离
厶L2第二距离变化量
厶L4第四距离变化量
9 32第三动作中角度
94第四角度
9 6第六角度
es第八角度 eio第十角度 ei2第十二角度 ei4第十四角度 e 16第十六角度
△ 0 2第二角度变化蓍
△ 0 4第四角度变化邐 Ll第一距离
L3第三距离 L5第五距离 厶Ll第一距离变化量
△ L3第三距离变化量 厶L5第五距离变化量
AB虛拟线段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
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其第一实 施例包括
一乘坐部10,具有一第一枢接点13及~第二枢接点14; 一基架20;
一升降装置30,设有一固定端部31及一活动端部32;该固定端部 31与该活动端部32的其中之一是立设于该基架20上;另一则枢接于该 乘坐部10的第一枢接点13,而可带动该乘坐部10与该基架20作相对升 降位移;
一动力装置40,是设一连杆部41、一动力部42及一工作杆43; 该连杆部41,是同时枢接于该乘坐部10的第二枢接点14与该基架
20;
该动力部42与该工作杆43的其中之一是枢接于该连杆部41,而另一则枢接于固定不动处;当该动力部42驱动该工作杆43,该动力部42 与该工作杆43的其中之一即通过该连杆部41连动该乘坐部10,使该乘 坐部10相对该基架20进行升降与倾斜,借以达到辅助支撑与乘坐的结 构。
实际上,该乘坐部10又包括 一座垫11;
一辅助把手12,是固定于该座垫ll上;
一盖部15,是固定于该座垫11与该辅助把手12的其中之一上; 该乘坐部10以该座垫11及该辅助把手12共同提供稳固而舒适的辅
助支撑乘坐,该盖部15则可用以暂时覆盖该座垫11。
该动力部42是选自马达、油压缸、气压缸或可产生驱动力的装置。 该动力部42与该工作杆43的其中之一是枢接于该连杆部14,而另
一则枢接于该基架20与地面其中之一的固定不动处。
如图2至图7、图8A及图8B所示,当启动该动力装置40,该动力
部42驱动该工作杆43伸出以推动该连杆部41,使该连杆部41经该第二
枢接点14推动该座垫11;该座垫11以该第一枢接点13为轴心,相对该
活动端部32转动;并产生以下动作 .该动力部42是相对该基架20而至少可在一第一角度9 1、 一第
四角度e 4、 一第六角度e 6、 一第八角度e 8、 一第十一角度011及一第 十四角度e 14间转动。 ,该连杆部41是相对该基架20而至少可在一第二角度9 2、 一第
五角度e 5、一第七角度e 7、 一第九角度e 9、 一第十二角度e 12及一第
十五角度9 15间转动。 .该乘坐部10及其座垫11是相对该活动端部32而至少可在一第 三动作前角度6 31、 一第三动作中角度6 32、 一第三动作后角度9 33、
一第十角度e io、 一第十三角度e 13及一第十六角度e ie间倾斜。 .该乘坐部10的座垫11是相对该固定端部31顶端而至少可在一 第一距离L1、 一第二距离L2、 一第三距离L3、 一第四距离L4、 一第五 距离L5及一第六距离L6间升降。 .该乘坐部10至少可在一原始位置Pl、 一第一升高倾斜位置P2、一第二升高倾斜位置P3、 一第三升高倾斜位置P4、 一第四升高倾斜位置 P5及一支撑位置P6间升降倾斜。
如此达到辅助支撑使用者站起的功效。
当然,若要进行辅助乘坐,则只要让使用者坐在位于支撑位置P6的 座垫11上,再反向操作前述动作即可,恕不赘述。
参阅图9,其于该乘坐部10上设定一虚拟线段AB,以该虚拟线段AB 明确的表示该乘坐部10于各动作位置中的角度与距离变化量如下
厶01第一角度变化量〈A 9 2第二角度变化量〈A 6 3第三角度变化 量〈A 6 4第四角度变化量〈A 9 5第五角度变化量。
A Ll第一距离变化量〉A L2第二距离变化量〉A L3第三距离变化量〉 △ L4第四距离变化量〉A L5第五距离变化量。
由上述该乘坐部10于各动作位置中的角度与距离变化可看出,该乘 坐部10从该原始位置Pl移动至该第三升高倾斜位置P4的过程中,是快 速升高,快速达到利于协助使用者站立的高度;而从该第三升高倾斜位 置P4移动至该支撑位置P6的过程中,则是大幅的倾斜,如此快速达到 利于协助使用者"身体往前倾"的起身角度。
另外要特别说明的是, 一般马桶都是设在角落(节省空间),故,第 一实施例的坐立辅助支撑装置为单边设计(
图1是显示装设于马桶的右 边,但实际上改设于左边只是简单的位置改变,不影响本实用新型产生 的优点及功效),实际上若空间足够,亦可同时设于马桶两边而为对称设 计,此为简易的位置与数量变更。
参阅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唯一的差 异处,又包括
一辅助升降装置50,是用以与该动力装置40同步连动该乘坐部10, 该辅助升降装置50是枢接于该座垫11远离该辅助把手12的另端与该基 架20之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功效可归纳如下
1、可进行符合人体起身的连续动作。本实用新型可进行符合人体起 身的连续性动作,借助快升(反向即是下降)微倾斜动作将使用者撑高(或 下降)至较符合人体工学站起(或坐下)的高度,接着以大角度倾斜缓升动作,对使用者产生"撑高前推"的辅助功效,让使用者借"撑高前推" 之力,较轻松的站起或坐下(反向动作即是辅助坐下)。
2、独立式装置可直接装设于现有马桶。本实用新型为独立式装置, 现有马桶不需大幅改装而可直接进行设置,相当省时省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 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 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 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乘坐部,具有一第一枢接点及一第二枢接点;一基架;一升降装置,设有一固定端部及一活动端部;该固定端部与该活动端部的其中之一是立设于该基架上;另一则枢接于该乘坐部的第一枢接点,可带动该乘坐部与该基架作相对升降位移;一动力装置,设有一连杆部、一动力部及一工作杆;该连杆部,是同时枢接于该乘坐部的第二枢接点与该基架;该动力部与该工作杆的其中之一是枢接于该连杆部,而另一则枢接于固定不动处;当该动力部驱动该工作杆,该动力部与该工作杆的其中之一即通过该连杆部连动该乘坐部,使该乘坐部相对该基架进行升降与倾斜,以达到辅助支撑与乘坐的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坐部又包括一座垫;一辅助把手,是固定于该座垫上;该动力部是选自马达、油压缸、气压缸或可产生驱动力的装置; 该动力部与该工作杆的其中之一是枢接于该连杆部,而另一则枢接 于该基架与地面其中之一的固定不动处。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乘坐部又包括一座垫;一辅助把手,是固定于该座垫上;一盖部,是固定于该座垫与该辅助把手的其中之一上; 当该乘坐部及其座垫位于一原始位置,该动力部与该基架间保持一 第一角度;该连杆部与该基架间保持一第二角度;该乘坐部及其座垫与 该活动端部间保持一第三动作前角度;且该座垫是与该固定端部的顶端 保持一第一距离并用以乘坐;该辅助把手供扶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启动该动力装置,该动力部是驱动该工作杆伸出以推动该连杆部;该动力部是相对该基架而至少可在一第一角度、 一第四角度、 一第 六角度、 一第八角度、 一第十一角度及一第十四角度间转动;该连杆部是相对该基架而至少可在一第二角度、 一第五角度、 一第 七角度、 一第九角度、 一第十二角度及一第十五角度间转动;该乘坐部及其座垫是相对该活动端部而至少可在一第三动作前角 度、 一第三动作中角度、 一第三动作后角度、 一第十角度、 一第十三角 度及一第十六角度间倾斜;该乘坐部的座垫是相对该固定端部顶端而至少可在一第一距离、一 第二距离、 一第三距离、 一第四距离、 一第五距离及一第六距离间升降;该乘坐部至少可在一原始位置、 一第一升高倾斜位置、 一第二升高 倾斜位置、 一第三升高倾斜位置、 一第四升高倾斜位置及一支撑位置间 升降倾斜。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乘坐部包括一座垫及一固定于该座垫的辅助把手;又包括一辅助升降装置,是用以与该动力装置同步连动该乘坐部,该辅助 升降装置枢接于该座垫远离该辅助把手的另端与该基架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包括一乘坐部,具有一第一枢接点及一第二枢接点;一基架;一升降装置,设有一固定端部及一活动端部;固定端部与活动端部的其中之一是立设于该基架上;另一则枢接于乘坐部的第一枢接点,可带动乘坐部与基架作相对升降位移;一动力装置,设有一连杆部、一动力部及一工作杆;连杆部,是同时枢接于乘坐部的第二枢接点与基架;动力部与工作杆的其中之一枢接于连杆部,而另一则枢接于固定不动处;当动力部驱动工作杆,动力部与工作杆的其中之一即通过连杆部连动乘坐部,使乘坐部相对基架进行升降与倾斜,以达到辅助支撑与乘坐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可进行符合人体起身的连续动作,并设计为独立式装置可直接装设于现有马桶。
文档编号A47K17/02GK201324200SQ20082013943
公开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31日
发明者林运征, 陈家骐, 黄文义 申请人:富祐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