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443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将送风装置安装于缝纫 机的开口部周围,该送风装置用于冷却缝纫机内部的冷却对象部。
背景技术
以往,日本专利"特许公开2003-19379号公报"中所记载的缝纫机具有 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具有用于冷却梭轴部的齿轮部等冷却对象部的送风装 置。上述冷却装置由于不具有过滤部件,因此存在进行缝制作业时所产生的布 埃和/或线屑等会进入缝纫机内部的问题。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用于冷却缝纫 机的冷却对象部,进而可防止进行缝制作业时所产生的布埃和/或线屑等进入 缝纫机内部。技术方案1所述的缝纫机的冷却装置,将送风装置安装于缝纫机的开口 部周围,该送风装置将空气向缝纫机内部的冷却对象部供给,以使该冷却 对象部冷却,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过滤部件,该第一过滤部件安装于 所述送风装置的吸入侧;第二过滤部件,该第二过滤部件安装于所述送风 装置的吐出侧;第一卡合机构,该第一卡合机构将所述第一过滤部件可装 卸地卡合在所述送风装置上;第二卡合机构,该第二卡合机构将所述第二 过滤部件可装卸地卡合在所述开口部上。第一过滤部件和第二过滤部件可靠地除去由送风装置向缝纫机内部供 给的空气中混入的布埃和/或线屑等。为了除去在第一过滤部件上附着的 布埃和/或线屑等,操作人员通过第一卡合机构对第一过滤部件和送风装置的卡合进行解除。为了除去在第二过滤部件上附着的布埃和/或线屑等, 操作人员通过第二卡合机构对第二过滤部件和缝纫机开口部的卡合进行解 除。因此,操作人员从送风装置上可将第一过滤部件和第二过滤部件容易 装卸,进而第一过滤部件和第二过滤部件的检查和清扫变得容易。技术方案2所述的缝纫机的冷却装置,具有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保持所 述第一过滤部件,所述第一卡合机构由卡合爪部和卡合凹部构成,所述卡合爪 部从所述保持部件向所述送风装置侧突出,所述卡合凹部设置于与所述卡合爪 部相对位置的所述送风装置上。操作人员通过对卡合凹部和保持部件的卡合爪部进行卡合或者卡合的解 除,可容易进行第一过滤部件的安装和拆卸。技术方案3所述的缝纫机的冷却装置,所述送风装置配置于缝纫机的外部, 所述第二过滤部件安装于所述缝纫机的内侧。在第二过滤部件安装于缝纫机的状态下,第一过滤部件可拆卸。操作人员 只要拆卸第一过滤部件,就可容易进行送风装置的维修检査等。技术方案4所述的缝纫机的冷却装置,在所述保持部件的内周壁和所述第一过滤部件的外周之间设有间隙,并且在所述送风装置的底面和所述第一过滤 部件的上表面之间设有间隙。通过缝纫机的振动,所述第一过滤部件在所述保持部件和所述送风装置之 间活动,可自动地拂落在所述第一过滤部件上附着的布埃或线屑等。技术方案5所述的缝纫机的冷却装置的所述第二过滤部件的网眼粗度设定 为比所述第一过滤部件的网眼粗。由于所述第二过滤部件的网眼粗度比所述第一过滤部件的网眼粗,因此可 防止由所述送风装置产生的风力的减少。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缝纫机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中的箭头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包括冷却装置部分的油存积部的局部俯视图。图4是油存积部的左侧视图。 图5是冷却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第二过滤部件和安装部件成一体状态的立体图,并且是从图5的背面看到的立体图。图7是从图3的箭头VII方向看到的立体图。 图8是沿图7中的箭头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7中的箭头IX-IX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图7中的箭头X-X线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变形例的与图5相当的图。 图12是表示变形例的与图IO相当的图。 图13是表示变形例的与图IO相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缝纫机1具有底板部2、从底板部2的右端部竖立设置的支 柱部3、从支柱部3的上端以与底板部2相对的状态向左方延伸的机臂部4和 后述的油存积部IO。如图2所示,缝纫机l固定于工作台板9上。机臂部4具有缝纫机主轴(未图示)、针杆上下驱动机构(未图示)和旋转挑 线杆机构(未图示)等。缝纫机主轴配置成左右朝向。缝纫机电动机(未图示)驱 动缝纫机主轴旋转。针杆上下驱动机构使下端部安装着缝针7的针杆6上下移 动。旋转挑线杆机构将旋转挑线杆5与针杆6的上下移动同步地进行旋转驱动。针板8可朝水平方向移动地设置于底板部2的上表面的左端部。如图2所 示,底板部2的内部设有由旋梭20和梭轴16等构成的旋梭机构15。旋梭20 配置于针板8的下侧。梭轴16驱动旋梭20旋转。油存积部10以覆盖底板部2下方的形态固定于工作台板9上。在油存积 部10中存积有向多个滑动部供油的润滑油。底板部2的后端部具有左右方向 的轴(未图示)。底板部2可相对于油存积部10 (工作台板9)以所述轴(未图示) 为支点向后方倒下。下面参照图2对旋梭机构15进行说明。通过轴承17、 18,底板部2下侧的梭轴支承部(底板部2的一部分)2a、 2b 可旋转地支承梭轴16。外梭21与梭轴16的后端部(一端部)连接。外梭21可 旋转地支承内梭22。内梭22对保持梭心的梭心套进行收纳。梭轴16安装有齿形皮带轮23。在皮带轮23和下轴上固接的皮带轮之间架 设有同步皮带24。缝纫机主轴和下轴由电动机旋转。通过同步皮带24,梭轴 16和下轴同时旋转。通过梭轴16的旋转,旋梭20与针杆6的上下移动同步地 旋转,在加工布上形成线迹。下面对向旋梭20供给润滑油的梭供油机构26进行简单地说明。如图2所示,梭轴16在该梭轴16的后端部分的内部具有截面圆形的轴内 供油通路16a。外梭21具有与该外梭21的内周面(未图示)和轴内供油通路16a 连接的梭内通路21a。梭轴16在该梭轴16的旋梭20侧端部和靠近皮带轮23 的后侧分别具有油封件27。该油封件27是金属制的。轴内供油通路16a的前端部与在梭轴支承部2b中形成的外部油路2c连接。在油容器(未图示)里的润滑油经过外部油路2c。经过了外部油路2c的润 滑油,到达轴内供油通路16a。到达了轴内供油通路16a的润滑油,经过旋梭 20的梭内通路21a,最后到达外梭21的内周面。梭供油机构26由外部油路2c、 轴内供油通路16a和梭内通路21a构成。如图2所示,金属板28固定于梭轴 支承部2a、 2b的下侧。油存积部10在该油存积部10的底壁10a的前方左端部具有矩形状的抬高 底部10b。抬高底部10b位于比底壁10a高的位置。油存积部10在该油存积部 10的抬高底部10b上具有矩形状的开口部10c。抬高底部10b在其每个角部中 具有用于安装冷却装置30的内螺纹部10h(参照图5)。如图2、图3所示,油存积部10在该油存积部10的开口部10c的周围上 具有俯视呈大致L字形状的纵壁10d。纵壁10d和油存积部10形成一体。纵壁 10d从油存积部10的底壁10a向底板部2突出。如图3、图4所示,油存积部10在该油存积部10的左侧壁10f上具有多 个圆形的放气孔10g。底板部2和油存积部10内部的空气从放气孔10g排出。下面对冷却梭轴(相当于冷却对象部)16的冷却装置(相当于缝纫机的冷却装置)30进行说明。如图5至图10所示,冷却装置30具有送风装置31、第一 过滤部件32、第二过滤部件33、保持部件35、安装部件36和螺钉37、 37、 38、 38。螺钉37、 37的长度比螺钉38、 38长。送风装置31具有大致呈纵形筒状的盒子31a、安装于盒子31a内部的电动 机31b、安装于电动机31b旋转轴的叶片部31c和下部框34。盒子31a在其四 个角部中分别具有纵向的螺钉插通孔31d。盒子31a的上下两端呈开口,下侧 开口相当于吸入口31f,上侧开口相当于吐出口 31g。第一过滤部件32由金属线的网部件构成。第一过滤部件32呈矩形状,第 一过滤部件32的角部被切掉。第二过滤部件33由金属线的网部件构成。第二过滤部件33呈矩形状,第 二过滤部件33的角部被切掉。第二过滤部件33由比第一过滤部件32的网眼粗的网部件构成。下部框34 由平面矩形状的树脂形成。下部框34具有框部34a和平板部34b。下部框34 在该下部框34的平板部34b的中心部具有通气用开口部34c,并且下部框34 在其四个角部中分别具有螺钉插通孔34d。在框部34a的相对部分的两处上具 有卡合凹部34e、 34e。保持部件35由平面矩形状的树脂形成。保持部件35支承第一过滤部件32。 保持部件35具有框部35a和平板部35b。在平板部35b的中心部具有通气用开 口部35c。在框部35a的相对部分的两处上具有卡合爪部35d、 35d。卡合爪部 35d、 35d和卡合凹部34e、 34e构成第一卡合机构39。安装部件36由平面矩形状的金属板形成。安装部件36具有平板部36a和 侧壁部36b。侧壁部36b位于平板部36a的周缘部。在平板部36a的中心部具 有通气用开口部36c,并且在平板部36a的四个角部中分别具有螺钉插通孔 36d。在侧壁部36b的相对部分的两处上有固定片部36e、 36e。如图6的双点 划线所示,在安装部件36处于单体状态(未组装)时,固定片部36e、 36e沿着 侧壁部36b。在将第二过滤部件33配置于通气用开口部36c之后,再折弯安装部件36的固定片部36e、 36e,从而固定第二过滤部件33。螺钉37、 37依次从下方穿过下部框34的螺钉插通孔34d、 34d、盒子31a 的螺钉插通孔31d、 31d。螺钉37、 37对油存积部10的抬高底部10b的内螺纹 部10h、 10h进行拧紧。第一过滤部件32配置于保持部件35上。通过第一卡合机构39,保持部件 35可装卸地安装于下部框34上。送风装置31、第一过滤部件32和保持部件35安装于油存积部10的开口 部10c周围的外侧。第一过滤部件32处于安装于送风装置31的吸入侧的形态。如图10所示,保持部件35的框部35a的内侧左右尺寸U以及内侧前后尺 寸(此与内侧左右尺寸U大致相同)设定为比第一过滤部件32的左右长度尺寸W 以及前后长度尺寸(此与左右长度尺寸W大致相同)稍长。在保持部件35的内 周壁和第一过滤部件32的外周之间设有间隙S1 。保持部件35的平板部35b底面和构成送风装置31底面的下部框34的下 表面之间的间隙G的高度设定为比第一过滤部件32的厚度T稍高。在构成送 风装置31底面的下部框34的下表面和第一过滤部件32的上表面之间设有间 隙S2。第一过滤部件32可朝前后、左右及上下活动。螺钉38、 38从上方穿过安装部件36的螺钉插通孔36d、 36d。螺钉38、 38对油存积部10的抬高底部10b的对角位置的内螺纹部10h、 10h(螺钉37、 37未拧紧的内螺纹部10h、 10h)进行拧紧。第二过滤部件33处于安装于送风 装置31的吐出侧的形态。通过取下螺钉38、 38,第二过滤部件33可卸下。通过解除第一卡合机构39的卡合,保持部件35可从送风装置31上卸下。 从卸下的保持部件35上,第一过滤部件32可卸下。螺钉38、 38和安装部件36构成第二卡合机构40。通过第二卡合机构40, 第二过滤部件33相对于缝纫机1的开口部10c可装卸。下面对冷却装置30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缝纫机1通电,电动机31b驱动。电动机31b旋转叶片部31c。如图2的 箭头所示,通过叶片部31c,油存积部10外的空气经过第一过滤部件32和第 二过滤部件33,进入油存积部10内。进入到油存积部10内的空气碰到金属板28而吸收金属板28的热。吸收了金属板28的热的空气从油存积部10的放气 孔10g排出到油存积部10的外部。由于进入到油存积部10内的空气吸收金属板28的热,因此可有效地冷却 底板部2的梭轴支承部2a、 2b和作为发热源的梭轴16。空气中包含的布埃或线屑等附着于第一过滤部件32上。布埃或线屑等根 据其朝向不同也可能会穿过第一过滤部件32。通过送风装置31的叶片部31c 的旋转,穿过了第一过滤部件32的布埃或线屑等的浮游姿势会发生变化。浮 游姿势发生了变化的布埃或线屑等附着于第二过滤部件33上。为了检查或清扫第一过滤部件32,操作人员对第一卡合机构39的卡合进 行解除,从送风装置31上卸下保持部件35。为了检查或清扫第二过滤部件33,操作人员将底板部2向后方放倒,以使 油存积部10的上表面开放。操作人员取下螺钉38、 38,然后从抬高底部10b 上卸下安装部件36。冷却装置30在该冷却装置30的送风装置31的吸入侧具有第一过滤部件 32,并且在吐出侧具有第二过滤部件33。因此,穿过了第一过滤部件32的布 埃或线屑等附着于第二过滤部件33上。通过第一卡合机构39,可将第一过滤部件32相对于缝纫机1的送风装置 31进行装卸。通过第二卡合机构40,可将第二过滤部件33相对于缝纫机1的 开口部10c进行装卸。由于操作人员可卸下第一过滤部件32和第二过滤部件 33,因此检査和清扫工作变得容易。第一卡合机构39由从保持部件35向送风装置31突出的卡合爪部35d以 及设置于与卡合爪部35d相对位置的送风装置31 (下部框34)上的卡合凹部34e 构成。因此,操作人员可容易进行第一过滤部件32的安装和拆卸。缝纫机1将送风装置31配置于缝纫机1的外部,并且该送风装置31被从 缝纫机1的外部使用螺钉37、 37进行安装。第二过滤部件33被从缝纫机1的 内侧使用螺钉38、 38进行安装。因此,在第二过滤部件33安装于缝纫机1的 状态下,操作人员只可卸下第一过滤部件32,从而可容易进行送风装置31的 维修检査等。缝纫机1在该缝纫机1的保持部件35的内周壁和第一过滤部件32的外周 之间设有间隙Sl,并且在送风装置31(下部框34)的底面和第一过滤部件32 的上表面之间设有间隙S2。因此,通过缝纫机l的振动等,第一过滤部件32 会活动,从而可自动地拂落在第一过滤部件32上附着的布埃或线屑等。操作 人员也可用手指使第一过滤部件32活动。第二过滤部件33的网眼粗度设定为比第一过滤部件32的网眼粗。因此, 缝纫机1可防止由送风装置31产生的风力的减少。缝纫机1构成为第一过滤部件32和第二过滤部件33可分别拆卸。因此, 在缝纫机1中,当检查或清扫第一过滤部件32和第二过滤部件33中的一方时, 可在无须拆卸另一方的状态下容易地进行检査或清扫工作。下面对本发明的变形例进行说明。(1) 如图ll所示,在冷却装置30A中,第二过滤部件33也和第一过滤部 件32同样地可装卸。冷却装置30A具有与下部框34同样构成的上部框41和 与保持部件35同样构成的保持部件42。冷却装置30A具有第二卡合机构43, 该第二卡合机构43由保持部件42的卡合爪部42d和上部框41的卡合凹部41e 构成。第二过滤部件33可在保持部件42和上部框41之间进行移动。不仅是 第一过滤部件32,而且操作人员还可容易地装卸第二过滤部件33。(2) 如图12所示,冷却装置30B的铰链51将保持部件35可转动地支承在 下部框34上。通过第一卡合机构39,进行保持部件35相对于下部框34的固 定。安装部件36可采用与所述保持部件35和铰链51同样的构成。(3) 如图13所示,冷却装置30C在该冷却装置30C的下部框34的背面和 过滤部件32的上表面之间具有弹簧52。弹簧52朝着下方对第一过滤部件32 施力。因此,通过缝纫机1的振动或操作人员的手指,第一过滤部件32可 移动。(4) 卡合凹部34e、 34e也可形成于送风装置31的盒子31a上。在该状 况下,冷却装置30C可不必设置下部框34。(5) 可适当地变更冷却对象部。根据该冷却对象部的变更,可适当地变 更送风装置31的安装位置。例如,在具有送布牙的缝纫机中,冷却对象部是驱动送布牙的机构。冷却对象部也可是其他的致动件(摆针用电动机、驱 动压脚机构的螺线管)。(6) 第一过滤部件32和第二过滤部件33可利用螺钉可装卸地安装于送 风装置31和开口部10c。(7) 作为其他的变形例,第二过滤部件33配置于送风装置31和油存积 部10之间,并且利用较长的螺钉37与送风装置31 —起固定于油存积部10。 该变形例的场合,当拆卸第一过滤部件32时,送风装置31也须从油存积 部10上同时地卸下,从而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与该变形例相比,采用上 述各个实施例的构成时容易装卸,因此冷却装置最好采用上述各个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将送风装置安装于缝纫机的开口部周围,通过该送风装置将空气向缝纫机内部供给,以使冷却对象部冷却,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过滤部件,该第一过滤部件安装于所述送风装置的吸入侧;第二过滤部件,该第二过滤部件安装于所述送风装置的吐出侧;第一卡合机构,该第一卡合机构将所述第一过滤部件可装卸地卡合在所述送风装置上;第二卡合机构,该第二卡合机构将所述第二过滤部件可装卸地卡合在所述开口部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保持所述第一过滤部件,所述第一卡合机构由卡合爪部和卡合凹部构成,所述卡合爪部从所述保持 部件向所述送风装置侧突出,所述卡合凹部设置于与所述卡合爪部相对位置的 所述送风装置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装置配置于缝纫机的外部,所述第二过滤部件安装于所述缝纫机的内侧。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在该保持部件的内周壁和所述第一过滤部件的外周之间设有间隙,并且在所述送风装置的底面和所述第一过滤部件的上表面之间设有间 隙。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过滤部件的网眼粗度设定为比所述第一过滤部件的网眼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将送风装置安装于缝纫机的开口部周围,该送风装置用于将空气向缝纫机内部的冷却对象部供给。缝纫机的冷却装置在送风装置的空气吸入侧设有第一过滤部件、在空气吐出侧设有第二过滤部件。第一过滤部件通过第一卡合机构可相对于送风装置装卸。第二过滤部件通过第二卡合机构可相对于开口部装卸。操作人员从送风装置上可将第一过滤部件和第二过滤部件装卸,进而第一过滤部件和第二过滤部件的检查和清扫变得容易。
文档编号D05B71/00GK101333739SQ20081012738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9日
发明者大利人美, 林康良, 梅田和俊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