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的成型模具的工位换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34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的成型模具的工位换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内饰件成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
的成型模具的工位换向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隔音毡通常由低熔点的热塑性纤维如丙纶纤维等或者低熔点纤维与天然纤维如麻纤维的混合经压制成型得到。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1549671A公开了一种麻纤维汽车内饰件及其生产方法,该方法推荐有两种成型工艺,一是将原材料开松处理、混合、梳理成网、针剌成毡、切片处理、热风烘烤及表面粘合、热压成型为板材、切片处理、烘箱加热和冷压成型;二是原材料开松处理、混合、梳理成网、针剌成毡、切片处理、烘箱加热及表面粘合和冷压成型。上述专利申请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欠缺其一,工艺步骤多,使加工过程冗长,并且由于投入设备多,每个工艺环节需派岗位工人,因此劳动力投入量大;二是内饰件生产的产能低,即单位时间内产量低,不利于企业的高效率生产;三是能源消耗大,以首选的第一种成型工艺为例,需利用热能热风烘烤、热压成型和烤箱加热,此外针剌机针剌、切片机切片和冷压成型机冷压成型均需消耗大量的电能,因此并不满足目前由全社会倡导的节约型和节能型经济要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22781U披露了一种汽车内饰件成型设备,由于该专利方案针对于塑料件的汽车地毯的压制成型,因而对于汽车隔音毡的成型不具有可借鉴的技术意义。公开号CN101024387A介绍了一种汽车内饰件及其制造方法,该方法解决了将固定卡扣与骨架基材之间的粘接结合问题,对于汽车隔音毡的成型同样不具有借鉴意义。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如何提高汽车隔音毡的生产效率和如何在生产汽车隔音毡的过程中节约能源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汽车生产厂商和为整车厂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特别是汽车内饰生产厂商的关注。目前,两步法生产汽车隔音毡被公认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案,并且被汽车内饰件生产厂商普遍采用。具体的过程是第一步,纤维开松处理、气流成网、热风定型和冷却裁剪,得到半成品;第二步,对半成品补料、烘箱加热和烘箱加热后热压成型,得到汽车隔音毡。该二步法工艺相对于前述的CN101549671A推荐的工艺而言,在产能的提高和能源的节约均有所建树,但是依然存在下述缺憾首先,每得到一个成品需耗时16-20min,整个生产至少由6_8名工人在线工作,因而生产效率仍受牵制,并且劳动力资源及成本投入大;其次,隔音毡的表面粗糙及凹凸现象严重,使产品的质量受到影响;还有,在第一步的工艺过程中,纤维经过气流成网后进入冗长的(约20米左右)烘房进行热风定型,出烘房后进行冷却和裁剪藉以得到半成品即得到汽车隔音毡坯,在第二步工艺过程中,半成品与补料块一同放入烘箱内烘烤,而后进行压制成型,经冷却后取出,因此存在两次冷却过程,从而导致能源消耗增大。 由上述可知,目前采用的两步法生产汽车隔音毡只能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因为第一步与第二步的加工过程之间是脱节的,即中间存在停顿过程,因此如果有一种从纤维到隔音毡成品在同一台成型机上一气呵成,那么上述问题可得以解决。但是,从目前公开的非专利文献及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有相关的技术启示,并且也未闻有生产厂商开发成功的报道。为此,本申请人经过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设计出了能以一步法获得汽车隔音毡的自动成型机,可实现自纤维至隔音毡成品全过程中的无停顿生产。由于一步法的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存在有四个工位,即补料工位、预压工位、铺网工位和热压成型工位,因此下模需在四个工位之间有序移动,例如,在补料工位补料后,移动至热风预压工位,经热风预压工位预压后移动至铺网工位叠铺纤维网,经铺网工位叠铺纤维网后移动至热压成型工位实施热风加热压制成型(成品),如此周而复始地实现一机连续生产。 如前述,因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具有四个工位、三套即三个下模(习惯称成型模)、一套热风预压上模和一套热风成型上模,三个下模需要在四个工位上循环转换(轮转)运动,而要使三个下模得以有序地从前一个(上一个)工位运动至下一个工位,则需使下模作改向运动,因为下一个工位的运动方向与原运动方向垂直。于是,如何使下模自身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而运动方向发生直角(90° )转向的设计成为了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能否得以成功的一个技术障碍,因为,只要该技术障碍得不到消除,那么无法实现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的小型化和集合化或称积木化。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本申请人为解决这种技术障碍而推出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使作为成型模具的下模的自身方向保持不变但运动方向实现转变而藉以使下模顺利地从一个工位进入另一工位并且有助于实现整机的积木化的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的成型模具的工位换向机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的成型模具的工位换向机构,所述的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分别设在模具本体底面的四个角部的滚动装置,所述的工位换向机构包括轨道总成,该轨道总成由一组彼此保持纵向并行的纵向导轨和一组数量与纵向导轨的数量相等的并且彼此之间保持横向并行的横向导轨构成,各横向导轨与各纵向导轨构成垂直交错关系,并且在各横向导轨与各纵向导轨的交点部位设有用于贯通所述纵、横向导轨而藉以使所述的滚动装置携所述模具本体的运动方向转变的模具变轨回转装置,其中,每个模具变轨回转装置上连接有一用于驱使模具变轨回转装置运动的转向执行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模具变轨回转装置包括回转盘和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与所述纵、横向导轨相交错的交点部位相对应,在第一轴承座上设有第一轴承,回转盘的下部延伸有一回转盘轴,该回转盘轴与所述第一轴承相配接,并且还与所述的转向执行装置连接,而回转盘的上表面开设有十字槽,十字槽与所述的纵、横向导轨相衔接,所述的设在模具本体的底面的角部的滚动装置与纵、横向导轨以及与十字槽构成滚动副。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纵向导轨和所述的横向导轨的数量各有四根,四根纵向导轨与四根横向导轨之间所形成的交点共有十六个,所述的模具变轨回转装置的数量同样有十六个,所述的转向执行装置的数量有四个,并且各转向执行装置的结构是相同的。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纵向导轨之间的并行距是与横向导轨之间的并行距相同的。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滚动装置包括滚轮架、滚轮、第二轴承座和固定板,滚轮枢轴设置在滚轮架的下部,而滚轮架的上部延伸有一配接轴,第二轴承座与所述模具本体的底面的角部固定,并且在第二轴承座内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的配接轴与第二轴承相配接,固定板对应于第二轴承座的上部并且与所述的配接轴固定,所述的滚轮与所述的纵、横向导轨以及与所述的模具变轨回转装置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转向执行装置包括一作用缸、一组
回转轴致动盘和一组连杆, 一组回转轴致动盘的数量有四个,呈口字形分布,并且各自与所
述的模具变轨回转装置的回转盘的回转盘轴连接, 一组连杆的数量有三根,与相邻的回转
轴致动盘连接,作用缸与一组回转轴致动盘中的其中一个回转轴致动盘连接。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回转轴致动盘的中央具有一回转盘
轴孔,并且在回转盘轴孔的孔壁上凹设有一键槽,所述的回转盘轴探入于回转盘轴孔中,并
且在回转盘轴上延设有一平键,该平键与所述的键槽相配合,在回转轴致动盘的外壁延伸
有一对拨叉,拨叉与所述连杆的端部铰接。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作用缸为气缸或油缸。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杆由第一、第二连杆段和连杆
段调节螺母构成,第一连杆段的一端与所述的回转轴致动盘上的一对拨叉中的其中一个拨
叉铰接,另一端加工有第一配接螺纹,第一配接螺纹与连杆段调节螺母配接,第二连杆段的
一端与另一回转轴致动盘上的一对拨叉中的其中一个拨叉铰接,另一端加工有第二配接螺
纹,第二配接螺纹与连杆段调节螺母配接。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连杆段与所述拨叉相铰接的一端具有一第一铰接座,而所述的第二连杆段与所述拨叉相铰接的一端同样具有一第二铰接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模具变轨回转装置及转向执行装置来保障模具本体的运动方向转变,以满足使模具本体在轨道总成上从一个工位行进至另一个工位,从而得以满足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的积木化要求。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敬请参见图1和图2,首先见图2,轨道总成3由彼此纵向并行的四根纵向导轨31和彼此横向并行的四根横向导轨32构成,也就是说纵、横向导轨31、32各有两对,每对各为两根,由纵、横向导轨31、32使轨道总成3表现为矩形的框架结构,更具体地讲表现为正方形的框架结构。各四根纵、横向导轨31、32彼此垂直交错,从而形成十六个垂足(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或平面垂直相交的交点称为垂足),并且使轨道总成具备四个工位,即第一工位的补料工位33a、第二工位的预压工位33b、第三工位的铺网工位33c和第四工位的压制成型工位33d,三个模具本体1在前述的四个工位上轮转,当一个模具本体1处于补料工位33a处时,由梳理机梳理成网后的纤维棉网的一部分供给(输送给)模具本体l,接着移动至预压工位33b,而补料工位33a处由先前处于压制成型工位33d处(压制完成并且将成品取出后)的模具本体l替补,而先前处于铺网工位33c(铺叠有纤维棉网)处的模具本体1移动至压制成型工位33d,同时,处于预压工位33b (预压完成)处的模具本体1移动至铺网工位33c,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轮转,以实现高效率的产品即汽车隔音毡的成型。
由上述说明可知,在模具本体1的运动过程中自身的方向保持不变,而运动方向需要改变,所谓的自身的方向保持不变是指三个模具本体1始终以四个工位所要求的顺序即自补料工位33a —预压工位33b —铺网工位33c —压制成型工位33d的路径行进,不允许任一模具本体1掉头;而所谓的运动方向需要改变实际上通过申请人在上面的说明已经能够感悟,例如,在补料工位33a处,因设在模具本体1的底表面的四个角部的四个滚动装置2与一对横向导轨32相配合成滚动副,而要从一对横向导轨32过渡到即变换到一对与横向导轨32构成垂直关系的纵向导轨31上时,那么必须使滚动装置2改向,否则无法使模具本体1从补料工位33a抵达预压工位33b,其它工位上的模具本体1同例,故不再赘述。
由于以下的描述依据图1展开,因此请重点见图l,前述的模具本体1在轨道总成3上的运动由另行配置的模具本体工位运动机构来体现,为了便于公众的理解,申请人在图中示出了用于带动模具本体1运动的牵引块6,牵引块6由图中未示出的动力机构带动,在牵引块6运动的过程中,由牵引块6上的撞块61推动延设在模具本体1底部的拨块11,从而使四套滚动装置2载着模具本体1在轨道总成3上移动。 上面提及的四套滚动装置2的结构相同,各滚动装置2包括滚轮架21、滚轮22、第二轴承座23和固定板24,滚轮22用滚轮轴221枢轴设置在滚轮架21的下方,在滚轮架21的上方延伸有一配接轴211 (也可称滚轮架轴),第二轴承座23用一组螺钉232与模具本体1的底表面的角部固定,在第二轴承座23内配有一第二轴承231,前述的配接轴211与第二轴承231相配合,在第二轴承座23的上表面配有一固定板24 (也可称轴承限位板),该固定板24用定位螺钉241与预设在配接轴211的顶部的定位螺钉孔2111固定。
前述的四根纵向导轨31的长度方向的并且朝向上的纵向导轨槽311以及四根横向导轨32的长度方向的同样朝向上的横向导轨槽321供前述的滚轮22构成滚动副,即滚轮22在纵、横向导轨槽311、321上滚动。纵向导轨31之间的平行距与横向导轨32之间的平行距相等,以便与处于模具本体1的宽度方向的底部(角部)的一对滚动装置2的一对滚轮22相适应,也就是说模具本体1的宽度方向上的一对滚轮22之间的距离与纵向导轨31之间的距离相等并且与横向导轨32之间的距离相等,唯此,才能保障模具本体1在轨道总成3上运动。 如前述,由于各存在四根纵、横向导轨31、32并且相互之间即纵向导轨31与横向导轨32之间形成垂直交错,因而具有十六个交点即前述的垂足,每四个交点构成一个工位,为了确保模具本体l从一个工位进入另一个(下一个)工位,因此在十六个交点上各配置有模具变轨回转装置4,由于十六个模具变轨回转装置4的结构、安装方式和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因此申请人择其一在下面进行详细说明。优选而非限于的模具变轨回转装置4包括回转盘41和第一轴承座42,第一轴承座42对应于纵、横向导轨31、32的交点处的下方,并且固定在机架板422上,机架板422与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的机座固定,在第一轴承座42内嵌设第一轴承421,回转盘41的上表面开设有彼此贯通的横槽和竖槽,藉由横、竖槽构成为十字槽411,十字槽411与前述的纵、横向导轨槽311、321相对应,回转盘41的下方延伸有一回转轴412,并且在回转轴412上突设有一平键4121,当回转轴412插入前述的第一轴承421的轴承孔中,便使回转盘41实现与第一轴座42的连接,前述的平键4121用于与转向执行装置5配接。随着转向执行装置5带动回转盘41作顺时针方向的90。回转,便可使位于十字槽411上的滚动装置2的滚轮22相应转动或称偏转90° ,以实现模具本体1的变轨(转轨)。每一个工位上的四个回转盘41中的其中两个回转盘41的十字槽411的槽端设有限位销4111,即位于轨道总成3的端部的回转盘41的十字槽411的槽端加设有一用于防止滚轮22窜出轨道总成3的限位销4111 (也可称定位块)。 继续见图1,如前述,由于存在四个工位,因此转向执行装置5有相同结构的四套,优选而非限于的转向执行装置5各包括作用缸51、一组回转轴致动盘52和一组连杆53, 一组回转轴致动盘52的数量为四个,而一组连杆53的数量为三根,各回转轴致动盘52具有一回转盘轴孔522,并且在回转盘轴孔522的孔壁上开设有一用来回报前述的平键4121的键槽5221,也就是说当具有平键4121的回转盘轴412的下端插入回转盘轴孔522中后,通过键槽5221与平键4121的配合使回转盘41与转向执行装置5传动连接。在回转轴致动盘52的外壁具有一对V字形或称人字形的拨叉521,各拨叉521上(末端)开设有拨叉铰接孔5211。为了使前述的回转轴致动盘52更加可靠地与回转盘轴412连接,即防止回转轴致动盘52脱落,申请人推荐有挡圈523 (也可称限位板),用挡圈螺钉5231将挡圈523抵挡在回转盘轴412的底面上,即,挡圈螺钉5231与回转盘轴412的底面固定。各连杆53由第一、第二连杆段531、532和连杆段调节螺母533构成,第一连杆段531的一端即图示的右端具有一大体上呈U形的第一铰接座5311,第一铰接座5311上开设有铰接孔,用销轴将前述的一对拨叉521中的其中一个拨叉521与该第一铰接座5311铰接,具体是将销轴插入前述的拨叉铰接孔5211中,第一连杆段531的另一端即图示的左端加工有第一配接螺纹5312,该第一配接螺纹5312与连杆段配接螺母533的一端螺纹连接。第二连杆段532的一端即图示的左端具有一与第一铰接座5311的结构相同的第二铰接座5321,同样用销轴与另一个回转轴致动盘52上的一对拨叉521中的其中一个拨叉521铰接,第二连杆段532的另一端即图示的右端加工有第二配接螺纹5322,该第二配接螺纹5322与连杆段调节螺母533的另一端螺纹连接。由连杆段调节螺母533对第一、第二连杆段531、532的长度调节,使所述连杆53的总长度得到合理调整,以便理想地带动回转轴致动盘52,最终使模具变轨回转装置4的回转盘41满足到转动90。的回转要求。作用缸51通过作用缸座512以卧置状态地设在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的机座上,作用缸51的作用缸柱511的末端具有一缸柱连接头5111,该缸柱连接头5111与再一个回转轴致动盘52上的一对拨叉521中的其中一个拨叉521连接。作用缸51既可以是气缸,也可以是油缸,本实施例选择气缸。如果将作用缸51更换成其它动力如电动机,那么应当视为等效性变换。由于在一个工位上的四个回转轴致动盘52由三根连杆53及一个作用缸51实现连接,因此只要作用缸51使其中一个与作
8用缸51的作用缸柱511相连接的回转轴致动盘52的拨叉521运动,那么四个回转轴致动盘52便产生联锁反应的运动,即一动倶动,进而带动同一工位上的四个模具变轨回转装置4的回转盘41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转动)。 申请人:结合图1和图2简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假如处于补料工位33a(图2示)处的模具本体1向预压工位33b行移时,由于此时的四个滚轮22对应在轨道总成3的一对横向导轨32上,因此必须使四个滚轮22作顺时针90°的偏转,才能使滚轮22变换到一对纵向导轨31上,因此,由受控于汽车隔音毡的自动成型机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作用缸51工作,由作用缸51的作用缸柱511带动回转轴致动盘52的拨叉521,使与回转轴致动盘52相连接的模具变轨回转装置4的回转盘41顺时针旋转90° ,此时由于四个滚轮22处于十字槽411中,因此随着回转盘41的转动而带动滚轮22产生90。的偏转,改向进入一对纵向导轨31,在纵向导轨31上行进至下一工位即行移至预压工位33b,其它工位上的模具本体1同例并且同步变轨,待模具本体1完成变轨后,作用缸柱511恢复至初始状态即复位,以应对下一次动作。
权利要求
一种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的成型模具的工位换向机构,所述的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和分别设在模具本体(1)底面的四个角部的滚动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位换向机构包括轨道总成(3),该轨道总成(3)由一组彼此保持纵向并行的纵向导轨(31)和一组数量与纵向导轨(31)的数量相等的并且彼此之间保持横向并行的横向导轨(32)构成,各横向导轨(32)与各纵向导轨(31)构成垂直交错关系,并且在各横向导轨(32)与各纵向导轨(31)的交点部位设有用于贯通所述纵、横向导轨(31、32)而藉以使所述的滚动装置(2)携所述模具本体(1)的运动方向转变的模具变轨回转装置(4),其中,每个模具变轨回转装置(4)上连接有一用于驱使模具变轨回转装置(4)运动的转向执行装置(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的成型模具的工位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变轨回转装置(4)包括回转盘(41)和第一轴承座(42),第一轴承座(42)与所述纵、横向导轨(31、32)相交错的交点部位相对应,在第一轴承座(42)上设有第一轴承(421),回转盘(41)的下部延伸有一回转盘轴(412),该回转盘轴(412)与所述第一轴承(421)相配接,并且还与所述的转向执行装置(5)连接,而回转盘(41)的上表面开设有十字槽(411),十字槽(411)与所述的纵、横向导轨(31、32)相衔接,所述的设在模具本体(1)的底面的角部的滚动装置(2)与纵、横向导轨(31、32)以及与十字槽(411)构成滚动副。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的成型模具的工位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导轨(31)和所述的横向导轨(32)的数量各有四根,四根纵向导轨(31)与四根横向导轨(32)之间所形成的交点共有十六个,所述的模具变轨回转装置(4)的数量同样有十六个,所述的转向执行装置(5)的数量有四个,并且各转向执行装置(5)的结构是相同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的成型模具的工位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导轨(31)之间的并行距是与横向导轨(32)之间的并行距相同的。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的成型模具的工位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动装置(2)包括滚轮架(21)、滚轮(22)、第二轴承座(23)和固定板(24),滚轮(22)枢轴设置在滚轮架(21)的下部,而滚轮架(21)的上部延伸有一配接轴(211),第二轴承座(23)与所述模具本体(1)的底面的角部固定,并且在第二轴承座(23)内设有第二轴承(231),所述的配接轴(211)与第二轴承(231)相配接,固定板(24)对应于第二轴承座(23)的上部并且与所述的配接轴(211)固定,所述的滚轮(22)与所述的纵、横向导轨(31、32)以及与所述的模具变轨回转装置(4)相配合。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的成型模具的工位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执行装置(5)包括一作用缸(51)、一组回转轴致动盘(52)和一组连杆(53),一组回转轴致动盘(52)的数量有四个,呈口字形分布,并且各自与所述的模具变轨回转装置(4)的回转盘(41)的回转盘轴(412)连接,一组连杆(53)的数量有三根,与相邻的回转轴致动盘(52)连接,作用缸(51)与一组回转轴致动盘(52)中的其中一个回转轴致动盘(52)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的成型模具的工位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转轴致动盘(52)的中央具有一回转盘轴孔(522),并且在回转盘轴孔(522)的孔壁上凹设有一键槽(5221),所述的回转盘轴(412)探入于回转盘轴孔(522)中,并且在回转盘轴(412)上延设有一平键(4121),该平键(4121)与所述的键槽(5221)相配合,在回转轴致动盘(52)的外壁延伸有一对拨叉(521),拨叉(521)与所述连杆(53)的端部铰接。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的成型模具的工位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作用缸(51)为气缸或油缸。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的成型模具的工位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53)由第一、第二连杆段(531、532)和连杆段调节螺母(533)构成,第一连杆段(531)的一端与所述的回转轴致动盘(52)上的一对拨叉(521)中的其中一个拨叉(521)铰接,另一端加工有第一配接螺纹(5312),第一配接螺纹(5312)与连杆段调节螺母(533)配接,第二连杆段(532)的一端与另一回转轴致动盘(52)上的一对拨叉(521)中的其中一个拨叉(521)铰接,另一端加工有第二配接螺纹(5322),第二配接螺纹(5322)与连杆段调节螺母(533)配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的成型模具的工位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杆段(531)与所述拨叉(521)相铰接的一端具有一第一铰接座(5311),而所述的第二连杆段(532)与所述拨叉(521)相铰接的一端同样具有一第二铰接座(5321)。
全文摘要
一种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的成型模具的工位换向机构,属于汽车内饰件成型机械。所述的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分别设在模具本体底面的四个角部的滚动装置,所述的工位换向机构包括轨道总成,该轨道总成由一组彼此保持纵向并行的纵向导轨和一组数量与纵向导轨的数量相等的并且彼此之间保持横向并行的横向导轨构成,各横向导轨与各纵向导轨构成垂直交错关系,并且在各横向导轨与各纵向导轨的交点部位设有用于贯通所述纵、横向导轨而藉以使所述的滚动装置携所述模具本体的运动方向转变的模具变轨回转装置,其中,每个模具变轨回转装置上连接有一用于驱使模具变轨回转装置运动的转向执行装置。能满足汽车隔音毡自动成型机的积木化要求。
文档编号D04H17/00GK101768836SQ201010108340
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4日
发明者姚彩明, 王建忠 申请人:常熟市双龙无纺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