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衣机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0616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洗衣机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洗衣机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洗衣机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以及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加快,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越人性化的产品越是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随着豪华复式大滚筒洗衣机被推向市场以来,这种高位取衣的复式滚筒洗衣机立刻得到了广大国内消费者的喜爱,销量非常可观。

目前国内的许多洗衣机制造商都推出自己的复式产品,希望在这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复式滚筒洗衣机的结构方式主要分为整体式和分体式。前面所提的豪华复式大滚筒洗衣机属于整体式,即洗衣机和位于洗衣机底部的复式底座为一体式设计,而分体式是指洗衣机和复式底座可以分开,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让客户自由选择,更为人性化。如何使分体式的底部支撑装置能够和各种不同型号的洗衣机配合使用,并充分起到减振的效果成为此领域研发的重点。

同时,现有常规洗衣机洗衣时的工作流程通常包括进水、洗涤-甩干-排水、多次漂洗-甩干-排水等,其中每次漂洗均需要消耗大量的清水。一般而言,现有波轮式洗衣机一次洗衣整个工作流程的耗水量能达到每公斤衣物20-30升,而现有滚筒洗衣机一次洗衣整个工作流程的耗水量也要达到每公斤衣物12L水。也就是说,现有常规洗衣机(不管波轮式洗衣机还是滚筒式洗衣机,也不管是半自动洗衣机还是全自动洗衣机)工作时,一般都是将洗衣废水直接排放到洗衣机外,并重新注入大量清水对衣物进行多次漂洗,导致整个洗衣过程耗水量较大。

为实现洗衣机节水的目的,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以下方案对洗衣废水进行处理:

方案1:在洗衣机中增加储水箱收集漂洗水,并设置滤网将收集的漂洗水简单过滤后应用于下次洗衣过程。

方案2:在洗衣机中增加反渗透过滤器,对洗衣废水进行净化,并将净化后的净化水应用于下次洗衣过程。

方案3:使用大型水处理装置及臭氧发生器等附属设备对洗衣废水进行净化,将净化后的净化水应用于下次洗衣过程。

然而,上述几种方案的实际应用效果均不理想,主要原因如下。

方案1增加的滤网和储水箱只能简单地去除漂洗水中的线屑。然而,由于漂洗水杂质多,水质不稳定,导致方案1不能真正解决漂洗水的水质问题。而且,这种方案通常需要人工清洁储水箱和滤网,维护不便。

方案2使用反渗透过滤器对洗衣废水进行净化,这不但需要使用高压泵,而且净化产水速率慢,出水量很难保证洗衣机的正常使用需求。此外,这种方案需要定期更换反渗透过滤器,成本较高。

方案3使用大型水处理装置及臭氧发生器等附属设备对洗衣废水进行净化,这些附属设备不但本身价格昂贵,占用空间大,而且还需要很多配套装置和相关清理装置,进一步大幅增加设备成本和维护成本,完全不适合普通家庭使用。

可以看出,在本身具有循环水过滤系统的洗衣机中,例如根据前述方案1和2的洗衣机,并不具有过滤组件的自动清洁功能,导致其中的过滤组件清理麻烦或需要较为频繁地更换。

而且在这样的洗衣机中,由于要对例如漂洗水或洗涤水进行过滤处理以便循环利用,因而其除了包括常规的进水管路和排水管路外,还要包括过滤水循环管路。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将上述管路单独设置和控制,这样就导致带有循环水过滤系统的洗衣机内部管路杂乱,故障率高,控制复杂,不易检修和维护。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洗衣机的支撑装置,适配于各种型号的洗衣机,方便洗衣机机体的抬高,在减小用户取放衣物时的弯腰幅度的同时还能为洗衣机提供更好的减震效果,减少洗衣机运行的噪音;同时,本发明的支撑本体内还放置有进行洗衣机排水净化的净水装置,达到洗衣机排水的循环使用,达到良好的节水效果。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洗衣机的支撑装置,包括一个支撑本体,所述支撑本体的顶部上固定安装有用于支撑洗衣机底脚的支撑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件由与洗衣机底脚配合的支撑部和与所述支撑本体连接固定的连接部构成;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件的连接部为螺杆。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具有凹槽,所述洗衣机底脚分别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内轮廓与洗衣机底脚的外轮廓相匹配;

优选的,当洗衣机底脚为圆台时,支撑部的凹槽的内轮廓线是与之匹配的圆台。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横截面的外轮廓为多边形;

优选的,所述多边形为正六边形。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件数量与洗衣机底脚数量相同,分别与各自对应的洗衣机底脚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本体具有位置调节装置,用于将所述支撑部件相互之间的距离调整为与相对应的洗衣机底脚的相互距离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位置调节装置是能使所述支撑部件相对运动的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的底板上固定有提供支撑减振的支撑装置底脚;

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底脚由高阻尼橡胶制成。

进一步地,支撑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支撑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支撑本体的两侧具有侧板,支撑本体后部设置有背板,支撑本体前部设置有前板;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前板具有与洗衣机前侧壁相同弧度。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内部安装有用于将洗衣机排水净化的净水装置,净水装置的进水端与洗衣机排水口相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揭示的一种洗衣机的支撑装置,采用可拆卸的支撑部件来提高该装置的适配性。由于该支撑部件的支撑部使用的是与洗衣机的底脚相匹配的凹槽,使得当洗衣机的底脚被插入到所述的凹槽后就实现了与支撑装置的配合。支撑部限制约束洗衣机的底脚相对于支撑装置的运动,在垫高洗衣机本体的高度,方便用户从洗衣机中拿取衣物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洗衣机安全紧固地被限制在支撑装置上,避免了洗衣机运行时与支撑装置之间的相对晃动所带来的噪音和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该支撑部件的外轮廓设置为方便扳手配合的多边形,进一步方便了支撑部件的拆卸和安装,在设计上更加人性化。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该装置对于不同型号、不同类型的洗衣机底脚的适配性,该支撑装置的支撑本体上还设置了位置调节装置,以满足不同间距的洗衣机底脚与支撑部件的匹配问题。支撑装置的底脚由减震效果良好的高阻尼橡胶制成,极大地降低了洗衣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底脚与地面的相互撞击和不稳定而造成的噪音。

本发明的支撑装置既可以作为容纳设备放置洗衣粉和其他洗涤用品,还可以放置与该支撑装置相匹配的净水装置。该净水装置的进水端与洗衣机的排水口相通,通过净水装置内置的净化模块的净化作用,实现洗衣机排水的循环使用,达到洗衣机的洗衣或漂洗过程节水的效果。同时由于该净水装置是放置于该支撑装置内的,而该支撑装置位于洗衣机的下部,并不需要占用额外的室内面积,在洗衣间面积狭小的地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洗衣机的支撑装置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的洗衣机的支撑装置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支撑部件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支撑部件的A-A向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洗衣机的支撑装置中装配净水装置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洗衣机的支撑装置中装配净水装置爆炸图;

图7是本发明的净水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支撑本体;101、顶板;102、底板;103、侧板;104、背板;105、前板;2、支撑部件;201、支撑部;2011、凹槽;202、连接部;3、支撑装置底脚;4、支撑装置;401、净水模块;4011、外壳;4012、内胆;4013、过滤网;4014、净水芯;402、进水口;403、分水切换器;4031、分水切换器进水口;404、排水口;405、出水口;5、储水盒;6、排水泵。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洗衣机的支撑装置4,包括一个支撑本体1,所述支撑本体1的顶部上固定安装有用于支撑洗衣机底脚的支撑部件2。该支撑部件2适配于各种型号的洗衣机,方便洗衣机机体的抬高,在减小用户取放衣物时的弯腰幅度的同时还能为洗衣机提供更好的减震效果,减少洗衣机运行的噪音;同时,本发明的支撑本体内还放置有进行洗衣机排水净化的净水装置,达到洗衣机排水的循环使用,达到良好的节水效果。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揭示了一种洗衣机的支撑装置4,包括一个支撑本体1,所述支撑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顶板101,支撑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板102,支撑本体1的两侧具有侧板103,支撑本体1后部设置有背板104,支撑本体1前部设置有前板105。用于支撑洗衣机底脚的支撑部件2固定安装于支撑本体1的顶板101上。同时为了增强支撑装置4的美观性,支撑本体1前部设置的前板105具有与洗衣机前侧壁相同弧度。

如图1至图4所示位于支撑本体1的顶部的支撑部件2由与洗衣机底脚配合的支撑部201和与所述支撑本体1连接固定的连接部202构成。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件2的连接部202为螺杆,支撑本体1的顶板上开有螺孔,支撑部件2通过螺杆和螺孔的配合固定安装在支撑本体1上。

支撑部201位于支撑部件2的顶部具有凹槽2011,该凹槽2011的内轮廓与洗衣机底脚的外轮廓相匹配。目前通常使用的洗衣机底脚为圆台,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的支撑部201的凹槽2011的内轮廓线是与之匹配的圆台。而支撑部件2的凹槽2011的尺寸可以设置为比洗衣机的底脚略大,同时为了增强洗衣机在支撑装置4上的稳定性,要将凹槽2011的底部进行平整化处理,使洗衣机的底脚能够平稳地坐在凹槽2011内。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洗衣机的底脚由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此时,支撑部件2的支撑部201的凹槽2011的内轮廓线尺寸,可以设置为与洗衣机底脚的尺寸相同甚至略小,使凹槽2011与洗衣机底脚间实现紧密贴合甚至相互的挤压,这样能够更进一步提高洗衣机在所述的支撑装置4上的稳定性。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支撑部件2的支撑部201的凹槽2011处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同样地,将支撑部件2的支撑部201的凹槽2011的内轮廓线尺寸设置为与洗衣机底脚的尺寸相同甚至略小,实现上述同样的技术效果。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这种配合的效果,还在凹槽2011的底部涂上与底脚粘合的胶水,使支撑装置4与洗衣机底脚形成刚性固定。

本支撑装置4设置该支撑部件2的意义在于,一方面由于支撑部201的作用使洗衣机的稳定性提高,从而减少运行时的噪音,另一方面还使支撑装置4的适配性提高。

例如,在实际的应用中,作为支撑装置4的生产或者供货商可以在供货时,可以随同一个支撑本体1同时提供与洗衣机底脚数量相同的,多种型号的支撑部件2供用户选择使用(当然也可以再提供些用于替换的备件)。这些不同的支撑部件2对应着市面上大多数洗衣机底脚的尺寸,使同一个支撑本体1可以满足不同洗衣机的安装需求,并实现同样出色的技术效果。

或者在支撑部件2老化或者失效时,可以由用户自己仅将相应的支撑部件2替换即可,而不需要更换整个支撑装置4。为了方便支撑部件2的拆装,本发明奖支撑部201横截面的外轮廓设置为多边形,在本实施例中,该多边形为最适合与扳手或套筒配合使用的正六边形。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该支撑装置4的适配性,在支撑本体1的顶板101上还设置了调节装置,用于将所述支撑部件2相互之间的距离调整为与相对应的洗衣机底脚的相互距离相匹配,在该实施例中,该位置调节装置是能使所述支撑部件2相对运动的滑槽。在这个实施例中,支撑本体1上的螺孔,被滑槽和滑块所取代。通过该装置,支撑部件2的相互之间距离也可以根据洗衣机底脚的相互距离进行调节,更加进一步拓展了该支撑装置4所适用的洗衣机的范围,从而提升了其适配性。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装置4的底板102上的支撑装置底脚3,采用有螺栓的方式可以进行高度调节,根据洗衣机与支撑装置4的配合情况,进行两者整体的调平。在将整体调平之后,利用支撑装置底脚3的减震性能,为洗衣机提供更好的减震功能,减少洗衣机运行的噪音,为此本实施例的支撑装置底脚3是由减震效果良好的高阻尼橡胶制成。

实施例2

如图5至图7所示,本发明的支撑装置4内部安装有用于将洗衣机排水净化的净水装置,净水装置的进水端与洗衣机排水口相接。如图所示,实现该净水装置的净水功能是由净水模块401完成的。

如图5至图7所示,净水模块401放置于支撑装置4的支撑本体1内,使用螺栓或卡口固定安装于支撑本体1的底部。支撑本体1上部开有开口,开口与该净水装置的进水口402相通,进水口402可以与洗衣机的排水管连通,使洗衣机的排水通过该进水口402进入到该净水模块401中。

洗衣机洗涤过程中所排出的水,并不是都能满足净化的要求,一般来说最后的几遍漂洗过程产生的漂洗水比较清澈,适合于进行净化回收;而对于洗衣机在洗涤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或者是头几次产生的漂洗水由于水质质量较差,即使进行净化效果也不会令人满意,同时对于净水装置而言,长期进行过度浑浊的污水处理,也会降低净化装置本身的净化效果,减少净化器的有效使用寿命。本发明的净水模块在进水口402上还设置有分水控制装置,用于选择切换控制洗衣机的排水是否进入该净水模块401。

本实施例中的分水控制装置是分水切换器403,该分水切换器403具有三条相互连通的水路,所述水路的开口与洗衣机的排水管、净水模块的进水口402、和用于将洗衣机的排水直接排出的排水口404分别连接;如图5和图6中所示,分水切换器403的与洗衣机的排水管相通的开口是分水切换器进水口4031。

如图5和图6所示,分水切换器403的分水切换器进水口4031与洗衣机的排水管一直相通。当用户在洗衣排水的过程中,需要将洗衣机桶内的水在排出后进行净化时,即调整分水切换器403,将洗衣机的排水管与净水模块的进水口402调通,使洗衣机排出的水流进入到净化装置内,更进一步流入到净水模块401中,进行进一步净化。如果用户感觉洗涤水太过于浑浊,没有继续利用的价值,则调整分水切换器403将洗衣机的排水管与用于将洗衣机的排水直接排出的排水口404连通。这样浑浊的洗涤水在排出洗衣机之后,不再经过净化装置中的净水模块401,而是直接经由排水口404排出洗衣机。所述分水控制最简单和最经济的方法就是将给分水控制装置设置为三通阀,通过该三通阀实现上述的水路控制。

如图5和图6所示支撑装置4内还包括储水盒5。当上述的分水切换器403将洗衣机的排水引入到净水模块401进行净化后,当净水模块401通过其净化设备将上述的废水进行净化后形成净化水,净化水的水质相较于净化前有大幅度提高。同时,净水装置具有出水口405,并且该出水口405与所述的储水盒5连接,净化水可以通过该出水口405流入储水盒5中进行储存,等待用户对这部分净化水依据自身的使用需求进行利用。

为了方便用户利用储水盒5中收集到的净化水,储水盒5设置有排水装置,能将储水盒5内的净化水从储水盒5内排出。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装置为排水泵6。

用户对于储水盒5中的净化水可以进行多种方式的利用,一种方式是将储水盒5内的净化水排入到洗衣机内桶中,作为洗衣机下一次洗涤或者漂洗的用水,从而达到洗衣机使用水的循环使用,大幅度提升洗衣机的节水效果。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将净化水排出,用于擦洗地板或浇花等多种其他用途,从而在整体上减少生活用水的数量,达到节省生活用水的目的。在其他的实例中,该排水装置还可以是安装于储水盒侧壁的水龙头,用户在需要使用时只需拧开水龙头即可使用。

本实施例中为了节省节水装置的空间占地面积,将储水盒5整体放置于支撑装置4的支撑本体1之中。不但起到了储水的作用,还增加了支撑装置4底部的重量,降低了洗衣机和支撑装置4的重心,提高了洗衣机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降低洗衣机运行时的噪音。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净水模块401内包括外壳4011,内胆4012,进水口402,出水口405,过滤网4013,净水芯4014组成。

该净水模块401设置为总体的圆柱形结构,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拉长圆柱体的长度。这样的设计有两方面优点:第一个方面就是采用圆柱体的结构可以尽量提高净水模块401的内部容积,净水模块401内部空间的增大能够提供放置更多的净化吸附设备;第二个方面就是采用尽量拉长圆柱体的长度可以减缓水流的流动速度。

净水模块401的净化效果是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净水设备本身净化处理单元的处理能力,另一个就是水流在净水模块401中所经过的速度或留存时间。以活性炭吸附型的净水器为例,净水装置的净化效果与活性炭的表面积成正比,与水流的速度成反比。本实例的设计就是为了尽量从两个方面来提升净水的效果。

本实施例主要采用的是活性炭吸附的方式来实现净水的效果。核心的净化设备是填充有活性炭的净水芯4014,该净水芯4014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水中的洗衣粉洗涤剂等细微的物体。在净水模块401的活性炭净水芯4014的水流上方,设置有过滤网4013,过滤网4013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有效的过滤线屑,泥沙等大颗粒物体,避免这些线屑或者可以堵塞活性炭的吸附孔洞,降低净水模块401的净水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净水模块401安装和维护都非常简单方便。将净水模块401的进水口402与实施例2中所提到的分水切换器403相通,将净水模块401的出水口405与实施例2中的储水盒5连通。当用户采用所述的分水切换器403将洗衣机排水进入到净水装置的本实施例中的净水模块401中后,水流经过过滤网4013的过滤和净水芯4014中活性炭的吸附,成为水质的到大幅度提升的净化水。这些净化水经由净水模块401的出口流入到储水盒中5,最终由用户再次充分循环利用。本实施例中的净水芯4014与净水模块401为可拆卸连接。当净水芯4014达到使用寿命或净水效率下降后,可以通过更换净水芯4014的方式,恢复该净水模块401的净水功能。

同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净水模块401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净化方式来提供水净化的功能,比如反渗透净化技术,组筛过滤技术,或其他如絮凝沉积等多种方式进行洗衣机排水的净化。虽然净化的原理不同,但是水路的连接方式和安装的位置均与本发明所揭示的内容相同,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