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染色工艺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6070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染色工艺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染色工艺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染色工艺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在染色工艺测试中,通常需要经过染布办来确定染色配方和检验染色工艺。

传统的染布办染色工艺测试过程中,耗布量大,从而需要相应提高配合使用的染料、助剂的用量以及能耗,并且相应的增加了后续环境处理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染色工艺测试装置,有效地减少了耗布量,从而相应降低了配合使用的染料、助剂的用量以及能耗,能够在化验室中进行染布办染色工艺测试,降低测试成本。染色工艺与现用的第四代1:4或1:4.5水比染缸更相符,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出方成功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染色工艺测试装置,包括:

打办杯,所述打办杯内形成有杯腔,所述杯腔用于盛放染液以及染布办;

染液循环组件,设置于所述打办杯内,用于使所述染液在所述打办杯内循环流动,从而使得所述染布办着色;

染布办固定组件,位于所述打办杯内,设置于所述染液循环组件上侧,用于固定所述染布办;

杯盖,安装于所述杯腔的开口处,用于密封所述打办杯。

作为优选,所述染液循环组件包括:分液器,设置于所述杯腔的底部,所述分液器包括循环腔、与所述循环腔相连通的多个出液口以及与所述循环腔相连通的多个回流口,所述出液口相对于所述回流口靠近所述杯腔侧壁设置;搅拌器,设置于所述循环腔内,用于将所述循环腔内的染液从所述出液口导出,从所述出液口导出的所述染液能够从所述回流口流回所述循环腔。上述分液器与搅拌器的配合设置,使得染液能够在打办杯内循环流动,提高了染液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染布办的测试成本,并且二者的设置,使得打办杯内剩余空间变小,相应减少了染液的用量。

作为优选,所述出液口和所述回流口分别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出液口和多个所述回流口分别在所述分液器上周向均匀分布。上述出液口与回流口的具体的设置,提高了染液对染布办的着色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器为磁力搅拌器,所述磁力搅拌器包括动力磁头以及搅拌叶轮,所述搅拌叶轮上均布设有多个叶片。上述磁力搅拌器的设置,搅拌高效,安全可靠,减少了后期的维护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染布办固定组件包括:卷布纱隔,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与所述杯腔的轴线重合地设置于所述分液器上侧,用于固定染布办,所述管状结构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染液通过的通孔,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管状结构的外侧,所述回流口位于所述管状结构的内侧;固定轴,位于所述管状结构内侧,与所述杯腔的轴线重合地卡接于所述分液器上侧;压块,卡接于所述固定轴上侧,与所述分液器相配合夹紧所述卷布纱隔。上述染布办固定组件的设置,通过卷布纱隔将出液口和回流口分隔,使得染液可以循环穿过其上的染布办,对染布办进行着色,提高了测试效率,此外固定轴的设置,使得打办杯内剩余空间变小,相应减少了染液的用量,降低了测试成本,上述卷布纱隔、固定轴以 及压块的连接设置,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故障发生率。

作为优选,所述压块包括卡接于所述固定轴上侧的压盘以及设置于所述压盘上侧的手柄。上述手柄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安全方便地将染液循环组件与染布办固定组件从打办杯中取出或放入,并且手柄的设置,使得打办杯内剩余空间变小,相应减少了染液的用量,降低了测试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杯盖外侧套设有压紧罩,所述压紧罩套卡于所述杯腔开口处的外侧。上述压紧罩的设置,使得杯盖对杯腔的密封更加安全可靠,从而提高了染色工艺测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压紧罩上穿设有顶紧杆,所述顶紧杆能从所述压紧罩中穿过以将杯盖顶紧于所述杯腔的开口处。上述顶紧杆的设置,与压紧罩配合,对杯盖施加顶紧力,使得杯盖对杯腔的密封更加安全可靠,从而提高了染色工艺测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杯盖上开设有注料接口,所述注料接口连通于注料管,所述染液能够通过注料管从注料接口注入所述杯腔内。上述注料接口与注料管的配合设置,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危险性,使得在测试时染料的注入时间与注入量安全可控。

作为优选,所述注料管通过测温接头连通于所述注料接口,所述测温接头电连接于监控装置,所述测温接头能够实时检测通过所述测温接头的染液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递给所述监控装置。上述设置,使得工作人员能够通过监控装置实时观察注入打办杯内的染液的温度,从而能够更加精确地调整与确定染色配方与染色工艺的具体参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打办杯与染布办固定组件的配合设置,有效地减少了耗布量,染液循环组件的设置,相应降低了配合使用的染料、助剂的用量 以及能耗,能够在化验室中进行染布办染色工艺测试,降低测试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染色工艺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搅拌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分液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分液器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染色工艺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打办杯;11、杯腔;

2、染液循环组件;21、分液器;211、循环腔;212、出液口;213、回流口;22、搅拌器;221、搅拌叶轮;

3、染布办固定组件;31、卷布纱隔;32、固定轴;33、压块;331、压盘;332、手柄;

4、杯盖;41、注料接口;

5、压紧罩;

6、顶紧杆;

7、注料管;

8、测温接头;

9、监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 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染色工艺测试装置,包括打办杯1、染液循环组件2、染布办固定组件3以及杯盖4。其中,打办杯1内形成有杯腔11,杯腔11用于盛放染液以及染布办。染液循环组件2设置于打办杯1内,用于使染液在打办杯1内循环流动,从而使得染布办着色。染布办固定组件3位于打办杯1内,设置于染液循环组件2上侧,用于固定染布办。杯盖4安装于杯腔11的开口处,用于密封打办杯1。

本实用新型中,打办杯1与染布办固定组件3的配合设置,有效地减少了耗布量,染液循环组件2的设置,相应降低了配合使用的染料、助剂的用量以及能耗,能够在化验室中进行染布办染色工艺测试,降低测试成本。

染液循环组件2具体包括分液器21以及搅拌器22。分液器21设置于杯腔11的底部,包括循环腔211、与循环腔211相连通的多个出液口212以及与循环腔211相连通的多个回流口213,出液口212相对于回流口213靠近杯腔11侧壁设置。搅拌器22设置于循环腔211内,用于将循环腔211内的染液从出液口212导向,从出液口212导出的染液能够从回流口213流回循环腔211。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出液口212朝向杯腔11侧壁设置,并且出液口212轴线与杯腔11侧壁之间的夹角为35度。上述分液器21与搅拌器22的配合设置,使得染液能够在打办杯1内循环流动,提高了染液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染布办的测试成本,并且二者的设置,使得打办杯1内剩余空间变小,相应减少了染液的用量。

具体的,出液口212和回流口213分别设置有10个,出液口212和回流口 213分别在分液器21上周向均匀分布。上述出液口212与回流口213的具体的设置,提高了染液对染布办的着色效率。

具体的,搅拌器22为磁力搅拌器,磁力搅拌器包括动力磁头以及搅拌叶轮221,搅拌叶轮221上均布设有8个叶片。在具体设置时,搅拌叶轮221内镶有与动力磁头相配合的两个强力磁铁。上述磁力搅拌器的设置,搅拌高效,安全可靠,减少了后期的维护成本。

染布办固定组件3包括卷布纱隔31、固定轴32以及压块33。卷布纱隔31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与杯腔11的轴线重合地设置于分液器21上侧,用于固定染布办,管状结构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染液通过的通孔,出液口212位于管状结构的外侧,回流口213位于管状结构的内侧。固定轴32,位于管状结构内侧,与杯腔11的轴线重合地卡接于分液器21上侧。压块33卡接于固定轴32上侧,与分液器21相配合夹紧卷布纱隔31。具体的,固定轴32上下底面的圆心处均开设有卡接槽,压块33与分液器21通过卡接槽分别卡接于固定轴32,并且固定轴32自上而下分为两段轴部,两段轴部之间形成台阶,上段轴部的半径小于下段轴部的半径,从而使得固定轴32重心下移,提高了整体染液循环组件2与染布办固定组件3放置的安全可靠性,并且与染液的流动相适配。上述染布办固定组件3的设置,通过卷布纱隔31将出液口212和回流口213分隔,使得染液可以循环穿过其上的染布办,对染布办进行着色,提高了测试效率,此外固定轴32的设置,使得打办杯1内剩余空间变小,相应减少了染液的用量,降低了测试成本,上述卷布纱隔31、固定轴32以及压块33的连接设置,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故障发生率。

具体的,压块33包括卡接于固定轴32上侧的压盘331以及设置于压盘331上侧的手柄332。在具体加工制备时,压盘331与手柄332一体成型加工而成。 上述手柄332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安全方便地将染液循环组件2与染布办固定组件3从打办杯1中取出或放入,并且手柄332的设置,使得打办杯1内剩余空间变小,相应减少了染液的用量,降低了测试成本。

本实施例的染色工艺测试装置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将打办杯1放置于打办机上,然后将染布办固定于染布办固定组件3上,随后将固连在一起的染液循环组件2与染布办固定组件3放入打办杯1内,然后注入染液,最后盖紧杯盖4,由打办机驱动打办杯1运动,并对打办杯1内的染液进行加热,在此过程中,染液循环组件2驱动染液对染布办进行着色,测试相应染色配方与染色工艺的具体参数,测试完成后将染液循环组件2与染布办固定组件3进行拆卸清洗,为下一次测试做准备。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染色工艺测试装置,其与实施例一相比,杯盖4外侧还套设有压紧罩5,压紧罩5套卡于杯腔11开口处的外侧。上述压紧罩5的设置,使得杯盖4对杯腔11的密封更加安全可靠,从而提高了染色工艺测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具体的,压紧罩5上穿设有顶紧杆6,顶紧杆6能从压紧罩5中穿过以将杯盖4顶紧于杯腔11的开口处。上述顶紧杆6的设置,与压紧罩5配合,对杯盖4施加顶紧力,使得杯盖4对杯腔11的密封更加安全可靠,从而提高了染色工艺测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优选的,杯盖4上开设有注料接口41,注料接口41连通于注料管7,染液能够通过注料管7从注料接口41注入杯腔11内。上述注料接口41与注料管7的配合设置,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危险性,使得在测试时染料的注入时间与注入量安全可控。

更为优选的,注料管7通过测温接头8连通于注料接口41,测温接头8电连接于监控装置9,测温接头8能够实时检测通过测温接头8的染液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递给监控装置9。具体的,上述测温接头8为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的管接头,相应的温度传感器为本领域中的常规设置,在此对其结构与工作原理不再赘述。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监控装置9为电脑。上述设置,使得工作人员能够通过监控装置9实时观察注入打办杯1内的染液的温度,从而能够更加精确地调整与确定染色配方与染色工艺的具体参数。

本实施例的染色工艺测试装置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将打办杯1放置于打办机上,然后将染布办固定于染布办固定组件3上,随后将固连在一起的染液循环组件2与染布办固定组件3放入打办杯1内,之后盖紧杯盖4,然后通过注料接口41向打办杯1内注入染液,由打办机驱动打办杯1运动,并对打办杯1内的染液进行加热,在此过程中,染液循环组件2驱动染液对染布办进行着色,监控装置9通过测温接头8实时监测注入杯腔11内的染液的温度,测试相应染色配方与染色工艺的具体参数,测试完成后将染液循环组件2与染布办固定组件3进行拆卸清洗,为下一次测试做准备。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