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49316发布日期:2019-01-28 14:13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合成革表面涂饰
技术领域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合成革是一种模拟天然革组成和结构并可作为其代用材料的塑料制品。通常以经浸渍的无纺布为网状层,微孔聚氨脂层作为粒面层制得。合成革的正、反面都与皮革十分相似,并且具有一定的透气性,比普通人造革更接近天然革。广泛用于制作鞋、靴、箱包和球类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合成革亮度和手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厂家常通过各种合成革处理剂对其表面进行处理,一方面起到保护合成革的作用,另一方面改变合成革的外观,使得合成革表面具有良好的光泽以及手感,甚至可以增加合成革不具有的属性。常见的合成革处理剂其实质是一种聚氨酯树脂;现有的合成革处理剂若初始黏度低,其最终的黏度也不会很高,使得其粘结强度较弱,无法真正满足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实际生活中合成革处理剂的初始黏度均较高;但这容易造成合成革处理剂黏在工人身上或者周围物体上,导致大量的合成革处理剂无法真正被利用,浪费严重;同时还增加了处理合成革的难度。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合成革处理剂的初始黏度低,但最终黏度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主剂40-60份;固化剂8-12份;所述主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聚醚多元醇5份;异氰酸酯20份;催化剂1份;混合溶剂25份;小分子多元醇3份;所述固化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钛酸四丁酯4份;丁酸丁酯16份;流平剂1份;发泡剂0.5份;尼龙酸二丁酯3份。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异氰酸酯为3-异氰酸酯基亚甲基-3,5,5-三甲基环己基异氰酸酯、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1s,2s)-(+)-2-苄氧基环己基异氰酸酯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6: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聚醚多元醇为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单丁基醚、聚氧乙基甘油醚和山梨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1:4: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合溶剂为碳酸二甲酯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2: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小分子多元醇为新戊二醇、丙三醇、季戊四醇和乙二醇中的任意一种。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流平剂为(3-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三甲基硅氧烷)硅烷和对苯二酚二羟乙基醚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5: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泡剂为发泡粉。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设定的重量份配备原料,先将聚醚多元醇放入温度为50-60℃的反应容器内,保持4-6min,接着将异氰酸酯和催化剂依次放入反应器中反应,升温至80-90℃,反应2-4h;接着将混合溶剂和小分子多元醇加入反应器内继续反应,降温至70-80℃,反应1-2h,得到主剂;步骤二:先将钛酸四丁酯溶于50%质量的丁酸丁酯中,混合均匀后一起放入40-50℃反应器内,保持5-10min;接着将流平剂、发泡剂、尼龙酸二丁酯和剩余的丁酸丁酯一起加入反应器内反应,升温至60-70℃,反应30-40min,得到固化剂;步骤三:将主剂和固化剂放入搅拌器内搅拌混合,得到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三中搅拌混合具体是指在温度为35-45℃,转速为300-400rad/min的条件下搅拌10-20min。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有主剂和固化剂两部分组成;其中主剂中以3-异氰酸酯基亚甲基-3,5,5-三甲基环己基异氰酸酯、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1s,2s)-(+)-2-苄氧基环己基异氰酸酯这3种异氰酸酯为混合基材,其中3-异氰酸酯基亚甲基-3,5,5-三甲基环己基异氰酸酯俗称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其化学性质活泼,能很好发生缩合反应,常用于制备聚氨酯胶黏剂;而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是一种带有异氰酸酯的硅烷,一方面既能参与反应,作为一种交联剂和助粘剂使用,可以粘附于各种基底中;同时还能作为一种热稳定剂和化学稳定剂使用,使得各组分物质能够稳定得在反应器内进行反应,不易发生副反应,产生副产物;而(1s,2s)-(+)-2-苄氧基环己基异氰酸酯能够提高3-异氰酸酯基亚甲基-3,5,5-三甲基环己基异氰酸酯和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之间的协同性,同时参与反应;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作为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采用逐步缩合的方式进行反应,反应时溶剂选用碳酸二甲酯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主剂中其他组分都能均匀地分散在碳酸二甲酯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中,使得各组分之间反应更加充分;同时还加入了聚醚多元醇和小分子多元醇进行扩链。本发明制得的主剂初始黏度较低,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本发明的利用率,同时还能降低处理合成革的工艺难度;但为了使本发明的最终黏度符合实际生活生产的需要,向主剂中加入了固化剂;固化剂包括有流平剂、发泡剂、钛酸四丁酯、丁酸丁酯和尼龙酸二丁酯。作为本发明的新创点之一,通过加入钛酸四丁酯和尼龙酸二丁酯,在这两种物质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对主剂起到很好的固化作用,大大提高本发明的黏度;此外,本发明使用的固化剂有一个“迟滞”的效果,即一开始固化剂对主剂的固化作用作用不强,使得本发明的黏度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小,在这段时间内,便于工人进行处理;等到“迟滞期”结束后,固化剂能够对主剂起到很强的固化作用,此时本发明的黏度会大幅度上升,最终的黏度能够符合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新创点,钛酸四丁酯需要进行一个预处理,即先将钛酸四丁酯和一定量丁酸丁酯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再与尼龙酸二丁酯进行混合;而不是直接将钛酸四丁酯和尼龙酸二丁酯加入到丁酸丁酯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钛酸四丁酯和尼龙酸二丁酯能够均匀地分散在丁酸丁酯中,提高钛酸四丁酯和尼龙酸二丁酯的协同作用,提高固化效果。最后将主剂和固化剂混合均匀,得到本发明的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该合成革处理剂的固含量最高可达80%。且该合成革处理剂的一开始黏度较低,利于工人操作,提高处理剂的利用率,更加经济;一段时间后,黏度大幅度提高,能够满足实际生产生活需要。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组成:主剂50份;固化剂10份;所述主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聚醚多元醇5份;异氰酸酯20份;催化剂1份;混合溶剂25份;小分子多元醇3份;所述固化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钛酸四丁酯4份;丁酸丁酯16份;流平剂1份;发泡剂0.5份;尼龙酸二丁酯3份。所述异氰酸酯为3-异氰酸酯基亚甲基-3,5,5-三甲基环己基异氰酸酯、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1s,2s)-(+)-2-苄氧基环己基异氰酸酯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6:1:3。所述聚醚多元醇为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单丁基醚、聚氧乙基甘油醚和山梨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1:4:2。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所述混合溶剂为碳酸二甲酯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2:3。所述小分子多元醇为新戊二醇。所述流平剂为(3-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三甲基硅氧烷)硅烷和对苯二酚二羟乙基醚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5:1:2。所述发泡剂为发泡粉。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设定的重量份配备原料,先将聚醚多元醇放入温度为55℃的反应容器内,保持5min,接着将异氰酸酯和催化剂依次放入反应器中反应,升温至85℃,反应3h;接着将混合溶剂和小分子多元醇加入反应器内继续反应,降温至75℃,反应1.5h,得到主剂;步骤二:先将钛酸四丁酯溶于50%质量的丁酸丁酯中,以200rad/min的转速混合10min,然后放入温度为45℃的反应器内,保持8min;接着将流平剂、发泡剂、尼龙酸二丁酯和剩余的丁酸丁酯一起加入反应器内反应,升温至65℃,反应35min,得到固化剂;步骤三:将主剂和固化剂放入搅拌器内搅拌混合,在温度为40℃,转速为350rad/min的条件下搅拌15min,得到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实施例二: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组成:主剂40份;固化剂8份;所述主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聚醚多元醇5份;异氰酸酯20份;催化剂1份;混合溶剂25份;小分子多元醇3份;所述固化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钛酸四丁酯4份;丁酸丁酯16份;流平剂1份;发泡剂0.5份;尼龙酸二丁酯3份。所述异氰酸酯为3-异氰酸酯基亚甲基-3,5,5-三甲基环己基异氰酸酯、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1s,2s)-(+)-2-苄氧基环己基异氰酸酯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6:1:3。所述聚醚多元醇为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单丁基醚、聚氧乙基甘油醚和山梨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1:4:2。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所述混合溶剂为碳酸二甲酯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2:3。所述小分子多元醇为丙三醇。所述流平剂为(3-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所述发泡剂为发泡粉。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设定的重量份配备原料,先将聚醚多元醇放入温度为50℃的反应容器内,保持4min,接着将异氰酸酯和催化剂依次放入反应器中反应,升温至80℃,反应2h;接着将混合溶剂和小分子多元醇加入反应器内继续反应,降温至70℃,反应1h,得到主剂;步骤二:先将钛酸四丁酯溶于50%质量的丁酸丁酯中,以200rad/min的转速混合10min,然后放入温度为40℃的反应器内,保持5min;接着将流平剂、发泡剂、尼龙酸二丁酯和剩余的丁酸丁酯一起加入反应器内反应,升温至60℃,反应30min,得到固化剂;步骤三:将主剂和固化剂放入搅拌器内搅拌混合,在温度为35℃,转速为300ad/min的条件下搅拌20min,得到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实施例三: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组成:主剂60份;固化剂12份;所述主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聚醚多元醇5份;异氰酸酯20份;催化剂1份;混合溶剂25份;小分子多元醇3份;所述固化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钛酸四丁酯4份;丁酸丁酯16份;流平剂1份;发泡剂0.5份;尼龙酸二丁酯3份。所述异氰酸酯为3-异氰酸酯基亚甲基-3,5,5-三甲基环己基异氰酸酯、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1s,2s)-(+)-2-苄氧基环己基异氰酸酯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6:1:3。所述聚醚多元醇为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单丁基醚、聚氧乙基甘油醚和山梨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1:4:2。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所述混合溶剂为碳酸二甲酯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2:3。所述小分子多元醇为季戊四醇。所述流平剂为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三甲基硅氧烷)硅烷。所述发泡剂为发泡粉。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设定的重量份配备原料,先将聚醚多元醇放入温度为60℃的反应容器内,保持6min,接着将异氰酸酯和催化剂依次放入反应器中反应,升温至90℃,反应4h;接着将混合溶剂和小分子多元醇加入反应器内继续反应,降温至80℃,反应2h,得到主剂;步骤二:先将钛酸四丁酯溶于50%质量的丁酸丁酯中,以200rad/min的转速混合10min,然后放入温度为50℃的反应器内,保持10min;接着将流平剂、发泡剂、尼龙酸二丁酯和剩余的丁酸丁酯一起加入反应器内反应,升温至70℃,反应40min,得到固化剂;步骤三:将主剂和固化剂放入搅拌器内搅拌混合,在温度为45℃,转速为400rad/min的条件下搅拌10min,得到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实施例四: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组成:主剂50份;固化剂8份;所述主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聚醚多元醇5份;异氰酸酯20份;催化剂1份;混合溶剂25份;小分子多元醇3份;所述固化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钛酸四丁酯4份;丁酸丁酯16份;流平剂1份;发泡剂0.5份;尼龙酸二丁酯3份。所述异氰酸酯为3-异氰酸酯基亚甲基-3,5,5-三甲基环己基异氰酸酯、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1s,2s)-(+)-2-苄氧基环己基异氰酸酯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6:1:3。所述聚醚多元醇为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单丁基醚、聚氧乙基甘油醚(乳化剂)和山梨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1:4:2。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所述混合溶剂为碳酸二甲酯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2:3。所述小分子多元醇为乙二醇。所述流平剂为(3-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三甲基硅氧烷)硅烷和对苯二酚二羟乙基醚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5:1:2。所述发泡剂为发泡粉。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设定的重量份配备原料,先将聚醚多元醇放入温度为52℃的反应容器内,保持6min,接着将异氰酸酯和催化剂依次放入反应器中反应,升温至82℃,反应2.5h;接着将混合溶剂和小分子多元醇加入反应器内继续反应,降温至77℃,反应1.5h,得到主剂;步骤二:先将钛酸四丁酯溶于50%质量的丁酸丁酯中,以200rad/min的转速混合10min,然后放入温度为48℃的反应器内,保持6min;接着将流平剂、发泡剂、尼龙酸二丁酯和剩余的丁酸丁酯一起加入反应器内反应,升温至68℃,反应32min,得到固化剂;步骤三:将主剂和固化剂放入搅拌器内搅拌混合,在温度为37℃,转速为380rad/min的条件下搅拌17min,得到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对比实施例一: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组成:主剂50份;固化剂10份;所述主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聚醚多元醇5份;异氰酸酯20份;催化剂1份;混合溶剂25份;小分子多元醇3份;所述固化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钛酸四丁酯4份;丁酸丁酯16份;流平剂1份;发泡剂0.5份;尼龙酸二丁酯3份。所述异氰酸酯为3-异氰酸酯基亚甲基-3,5,5-三甲基环己基异氰酸酯。所述聚醚多元醇为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单丁基醚、聚氧乙基甘油醚和山梨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1:4:2。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所述混合溶剂为碳酸二甲酯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2:3。所述小分子多元醇为新戊二醇。所述流平剂为(3-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所述发泡剂为发泡粉。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设定的重量份配备原料,先将聚醚多元醇放入温度为55℃的反应容器内,保持5min,接着将异氰酸酯和催化剂依次放入反应器中反应,升温至85℃,反应3h;接着将混合溶剂和小分子多元醇加入反应器内继续反应,降温至75℃,反应1.5h,得到主剂;步骤二:先将钛酸四丁酯溶于50%质量的丁酸丁酯中,以200rad/min的转速混合10min,然后放入温度为45℃的反应器内,保持8min;接着将流平剂、发泡剂、尼龙酸二丁酯和剩余的丁酸丁酯一起加入反应器内反应,升温至65℃,反应35min,得到固化剂;步骤三:将主剂和固化剂放入搅拌器内搅拌混合,在温度为40℃,转速为350rad/min的条件下搅拌15min,得到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对比实施例二: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组成:主剂50份;固化剂10份;所述主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聚醚多元醇5份;异氰酸酯20份;催化剂1份;混合溶剂25份;小分子多元醇3份;所述固化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钛酸四丁酯4份;丁酸丁酯16份;流平剂1份;发泡剂0.5份;尼龙酸二丁酯3份。所述异氰酸酯为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所述聚醚多元醇为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单丁基醚、聚氧乙基甘油醚和山梨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1:4:2。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所述混合溶剂为碳酸二甲酯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2:3。所述小分子多元醇为新戊二醇。所述流平剂为(3-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所述发泡剂为发泡粉。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设定的重量份配备原料,先将聚醚多元醇放入温度为55℃的反应容器内,保持5min,接着将异氰酸酯和催化剂依次放入反应器中反应,升温至85℃,反应3h;接着将混合溶剂和小分子多元醇加入反应器内继续反应,降温至75℃,反应1.5h,得到主剂;步骤二:先将钛酸四丁酯溶于50%质量的丁酸丁酯中,以200rad/min的转速混合10min,然后放入温度为45℃的反应器内,保持8min;接着将流平剂、发泡剂、尼龙酸二丁酯和剩余的丁酸丁酯一起加入反应器内反应,升温至65℃,反应35min,得到固化剂;步骤三:将主剂和固化剂放入搅拌器内搅拌混合,在温度为40℃,转速为350rad/min的条件下搅拌15min,得到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对比实施例三: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组成:主剂50份;固化剂10份;所述主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聚醚多元醇5份;异氰酸酯20份;催化剂1份;混合溶剂25份;小分子多元醇3份;所述固化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钛酸四丁酯4份;丁酸丁酯16份;流平剂1份;发泡剂0.5份;尼龙酸二丁酯3份。所述异氰酸酯为(1s,2s)-(+)-2-苄氧基环己基异氰酸酯。所述聚醚多元醇为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单丁基醚、聚氧乙基甘油醚和山梨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1:4:2。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所述混合溶剂为碳酸二甲酯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2:3。所述小分子多元醇为新戊二醇。所述流平剂为(3-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所述发泡剂为发泡粉。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设定的重量份配备原料,先将聚醚多元醇放入温度为55℃的反应容器内,保持5min,接着将异氰酸酯和催化剂依次放入反应器中反应,升温至85℃,反应3h;接着将混合溶剂和小分子多元醇加入反应器内继续反应,降温至75℃,反应1.5h,得到主剂;步骤二:先将钛酸四丁酯溶于50%质量的丁酸丁酯中,以200rad/min的转速混合10min,然后放入温度为45℃的反应器内,保持8min;接着将流平剂、发泡剂、尼龙酸二丁酯和剩余的丁酸丁酯一起加入反应器内反应,升温至65℃,反应35min,得到固化剂;步骤三:将主剂和固化剂放入搅拌器内搅拌混合,在温度为40℃,转速为350rad/min的条件下搅拌15min,得到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对比实施例四: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组成:主剂50份;固化剂10份;所述主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聚醚多元醇5份;异氰酸酯20份;催化剂1份;混合溶剂25份;小分子多元醇3份;所述固化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丁酸丁酯16份;流平剂1份;发泡剂0.5份;尼龙酸二丁酯3份。所述异氰酸酯为3-异氰酸酯基亚甲基-3,5,5-三甲基环己基异氰酸酯、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1s,2s)-(+)-2-苄氧基环己基异氰酸酯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6:1:3。所述聚醚多元醇为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单丁基醚、聚氧乙基甘油醚和山梨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1:4:2。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所述混合溶剂为碳酸二甲酯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2:3。所述小分子多元醇为新戊二醇。所述流平剂为(3-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所述发泡剂为发泡粉。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设定的重量份配备原料,先将聚醚多元醇放入温度为55℃的反应容器内,保持5min,接着将异氰酸酯和催化剂依次放入反应器中反应,升温至85℃,反应3h;接着将混合溶剂和小分子多元醇加入反应器内继续反应,降温至75℃,反应1.5h,得到主剂;步骤二:将流平剂、发泡剂、尼龙酸二丁酯和丁酸丁酯一起加入反应器内反应,升温至65℃,反应35min,得到固化剂;步骤三:将主剂和固化剂放入搅拌器内搅拌混合,在温度为40℃,转速为350rad/min的条件下搅拌15min,得到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对比例五: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组成:主剂50份;固化剂10份;所述主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聚醚多元醇5份;异氰酸酯20份;催化剂1份;混合溶剂25份;小分子多元醇3份;所述固化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钛酸四丁酯4份;流平剂1份;发泡剂0.5份;尼龙酸二丁酯3份。所述异氰酸酯为3-异氰酸酯基亚甲基-3,5,5-三甲基环己基异氰酸酯、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1s,2s)-(+)-2-苄氧基环己基异氰酸酯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6:1:3。所述聚醚多元醇为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单丁基醚、聚氧乙基甘油醚和山梨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1:4:2。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所述混合溶剂为碳酸二甲酯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2:3。所述小分子多元醇为新戊二醇。所述流平剂为(3-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所述发泡剂为发泡粉。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设定的重量份配备原料,先将聚醚多元醇放入温度为55℃的反应容器内,保持5min,接着将异氰酸酯和催化剂依次放入反应器中反应,升温至85℃,反应3h;接着将混合溶剂和小分子多元醇加入反应器内继续反应,降温至75℃,反应1.5h,得到主剂;步骤二:将钛酸四丁酯放入温度为45℃的反应器内,保持8min;接着将流平剂、发泡剂和尼龙酸二丁酯一起加入反应器内反应,升温至65℃,反应35min,得到固化剂;步骤三:将主剂和固化剂放入搅拌器内搅拌混合,在温度为40℃,转速为350rad/min的条件下搅拌15min,得到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对比例六: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组成:主剂50份;固化剂10份;所述主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聚醚多元醇5份;异氰酸酯20份;催化剂1份;混合溶剂25份;小分子多元醇3份;所述固化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钛酸四丁酯4份;丁酸丁酯16份;流平剂1份;发泡剂0.5份。所述异氰酸酯为3-异氰酸酯基亚甲基-3,5,5-三甲基环己基异氰酸酯、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1s,2s)-(+)-2-苄氧基环己基异氰酸酯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6:1:3。所述聚醚多元醇为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单丁基醚、聚氧乙基甘油醚和山梨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1:4:2。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所述混合溶剂为碳酸二甲酯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2:3。所述小分子多元醇为新戊二醇。所述流平剂为(3-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所述发泡剂为发泡粉。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设定的重量份配备原料,先将聚醚多元醇放入温度为55℃的反应容器内,保持5min,接着将异氰酸酯和催化剂依次放入反应器中反应,升温至85℃,反应3h;接着将混合溶剂和小分子多元醇加入反应器内继续反应,降温至75℃,反应1.5h,得到主剂;步骤二:先将钛酸四丁酯溶于50%质量的丁酸丁酯中,以200rad/min的转速混合10min,然后放入温度为45℃的反应器内,保持8min;接着将流平剂、发泡剂和剩余的丁酸丁酯一起加入反应器内反应,升温至65℃,反应35min,得到固化剂;步骤三:将主剂和固化剂放入搅拌器内搅拌混合,在温度为40℃,转速为350rad/min的条件下搅拌15min,得到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对比例七: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组成:主剂50份;固化剂10份;所述主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聚醚多元醇5份;异氰酸酯20份;催化剂1份;混合溶剂25份;小分子多元醇3份;所述固化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钛酸四丁酯4份;丁酸丁酯16份;流平剂1份;发泡剂0.5份;尼龙酸二丁酯3份。所述异氰酸酯为3-异氰酸酯基亚甲基-3,5,5-三甲基环己基异氰酸酯、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1s,2s)-(+)-2-苄氧基环己基异氰酸酯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6:1:3。所述聚醚多元醇为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单丁基醚、聚氧乙基甘油醚和山梨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1:4:2。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所述混合溶剂为碳酸二甲酯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2:3。所述小分子多元醇为新戊二醇。所述流平剂为(3-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所述发泡剂为发泡粉。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设定的重量份配备原料,先将聚醚多元醇放入温度为55℃的反应容器内,保持5min,接着将异氰酸酯和催化剂依次放入反应器中反应,升温至85℃,反应3h;接着将混合溶剂和小分子多元醇加入反应器内继续反应,降温至75℃,反应1.5h,得到主剂;步骤二:将钛酸四丁酯放入温度为45℃的反应器内,保持8min;接着将流平剂、发泡剂、尼龙酸二丁酯和丁酸丁酯一起加入反应器内反应,升温至65℃,反应35min,得到固化剂;步骤三:将主剂和固化剂放入搅拌器内搅拌混合,在温度为40℃,转速为350rad/min的条件下搅拌15min,得到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固含量检测:使用电子天平称取质量为m1的试样放入质量为m2的烧杯中,接着将烧杯放入100℃的烘箱烘干1h,取出后冷却至室温,再称取烘干后的总重m3,计算公式为:固含量w(%)=(m3-m2)/m1*100%试样固含量实施例一83实施例二74实施例三71实施例四72对比例一59对比例二52对比例三53对比例四40对比例五42对比例六47对比例七45黏度测试:将制得的试样立即用ndj-79数显旋转式粘度计测试其黏度,并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试样的黏度;在测量试样黏度时,用粘度计测试三次,取平均值,从而得到此时该试样的黏度。黏度单位:mpas从上述图表可知,实施例一至四制得的试样的初始黏度较小,不易黏在工人和周围物体上,从而提高其利用率;在经过3h后,实施例一至四制得的试样的黏度大大提高,能够满足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实施例一制得的试样的黏度与时间变化表时间/min黏度/mpas0712158543099760157810033891204167150571218077062007703从上述图表可知,在0-30min内时,试样的黏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大,此时便于工人用该试样对合成革进行处理;在30-180min内,试样的黏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大幅度增加,且在180min左右,其黏度达到最大,黏度约为7706mpas,之后黏度趋于稳定。本发明的一种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包括有主剂和固化剂两部分组成。其中主剂中以3-异氰酸酯基亚甲基-3,5,5-三甲基环己基异氰酸酯、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1s,2s)-(+)-2-苄氧基环己基异氰酸酯这3种异氰酸酯为混合基材,其中3-异氰酸酯基亚甲基-3,5,5-三甲基环己基异氰酸酯俗称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其化学性质活泼,能很好发生缩合反应,常用于制备聚氨酯胶黏剂;而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是一种带有异氰酸酯的硅烷,一方面既能参与反应,作为一种交联剂和助粘剂使用,可以粘附于各种基底中;同时还能作为一种热稳定剂和化学稳定剂使用,使得各组分物质能够稳定得在反应器内进行反应,不易发生副反应,产生副产物;而(1s,2s)-(+)-2-苄氧基环己基异氰酸酯能够提高3-异氰酸酯基亚甲基-3,5,5-三甲基环己基异氰酸酯和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之间的协同性,同时参与反应;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作为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采用逐步缩合的方式进行反应,反应时溶剂选用碳酸二甲酯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主剂中其他组分都能均匀地分散在碳酸二甲酯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中,使得各组分之间反应更加充分;同时还加入了聚醚多元醇和小分子多元醇进行扩链。本发明制得的主剂初始黏度较低,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本发明的利用率,同时还能降低处理合成革的工艺难度;但为了使本发明的最终黏度符合实际生活生产的需要,向主剂中加入了固化剂;固化剂包括有流平剂、发泡剂、钛酸四丁酯、丁酸丁酯和尼龙酸二丁酯。作为本发明的新创点之一,通过加入钛酸四丁酯和尼龙酸二丁酯,在这两种物质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对主剂起到很好的固化作用,大大提高本发明的黏度;此外,本发明使用的固化剂有一个“迟滞”的效果,即一开始固化剂对主剂的固化作用作用不强,使得本发明的黏度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小,在这段时间内,便于工人进行处理;等到“迟滞期”结束后,固化剂能够对主剂起到很强的固化作用,此时本发明的黏度会大幅度上升,最终的黏度能够符合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新创点,钛酸四丁酯需要进行一个预处理,即先将钛酸四丁酯和一定量丁酸丁酯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再与尼龙酸二丁酯进行混合;而不是直接将钛酸四丁酯和尼龙酸二丁酯加入到丁酸丁酯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钛酸四丁酯和尼龙酸二丁酯能够均匀地分散在丁酸丁酯中,提高钛酸四丁酯和尼龙酸二丁酯的协同作用,提高固化效果。最后将主剂和固化剂混合均匀,得到本发明的高固低黏镜面合成革处理剂,该合成革处理剂的固含量最高可达80%。且该合成革处理剂的一开始黏度较低,利于工人操作,提高处理剂的利用率,更加经济;一段时间后,黏度大幅度提高,能够满足实际生产生活需要。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