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吸声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24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共振吸声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饰材料,更具体的是说一种吸声板。
背景技术
吸声板是集消声、装饰为一体,应用在现在的多功能厅、礼堂、录音厅、影剧院以及体育馆等作为消声和装饰。上述地方对消声具有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消声板的消声效果,不容易满足,而且有些吸声板的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新的吸声板,该吸声板具有良好的吸声效果,且结构简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即一种共振吸声板,为一开有通孔的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基板面上沿通孔的垂直方向开有窄的颈部,所述窄的颈部至少与通孔的一侧接通。
所述的所述的颈部为钻孔或凹槽或条缝或是它们的组合;所述的钻孔与所述的通孔可两侧接通或一侧接通;
所述的凹槽与所述的通孔可两侧接通或一侧接通;所述的条缝与所述的通孔一侧接通;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基板内的通孔与开设的钻孔或凹槽或条缝形成共振体(据学术上所称的亥姆霍兹共振体),即基板上开有的钻孔或凹槽或条缝与墙面或天花存在空气层,基板外部空间与内部的通孔通过窄的钻孔或凹槽或条缝连接,声波入射时,在共振频率上,窄的钻孔或凹槽或条缝的空气和内部通孔空间之间产生剧烈的共振,因此而损耗了声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吸声效果良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二的截开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三的截开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四的截开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五的截开示意图;图6是通孔与钻孔形成的共振体的示意图。
图7是共振体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和解释。
参照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共振吸声板,包括一基板1,该基板1为刨花板,在该刨花板上具有通孔2,在基板面的上间隔开设有窄的钻孔3,并沿通孔的轴线方向排成列,钻孔3与通孔2的一侧连通,形成共振体7(如图7所示)。即基板上开有的钻孔与墙面或天花存在空气层,基板外部空间与内部的通孔通过窄的钻孔连接,声波入射时,在共振频率上,窄于通孔的钻孔的空气和内部通孔空间之间产生剧烈的共振,因此而损耗了声能。从而达到吸声的效果。
图2所示的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它提供了一种共振吸声板,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窄的钻孔3开在基板的相对应的两个面上,并与通孔2的两侧连通,形成共振体。即基板上开有的钻孔与墙面或天花存在空气层,基板外部空间与内部的通孔通过窄连接,声波入射时,在共振频率上,窄于通孔的钻孔的空气和内部通孔空间之间产生剧烈的共振,因此而损耗了声能。从而达到吸声的效果。
图3所示的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三,它提供了一种共振吸声板,不同的是,在基板面1上间隔开设有窄的凹槽5,并沿通孔的轴线方向排成列,凹槽5与通孔2的一侧连通,形成共振体。即基板上开有的凹槽与墙面或天花存在空气层,基板外部空间与内部的通孔通过窄的凹槽连接,声波入射时,在共振频率上,窄于通孔的凹槽的空气和内部通孔空间之间产生剧烈的共振,因此而损耗了声能。从而达到吸声的效果。
图4所示的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四,与实施例之三不同的是,窄的凹槽5开在在基板的相对应的两个面上,并与通孔2的两侧连通,形成共振体。
图5所示的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五,它提供了一种共振吸声板,在基板的一面的上间隔开设有窄的条缝4,并沿通孔的轴线方向排成列,条缝4与通孔2的一侧连通,形成共振体。其吸声的原理与上述原理相同。
当然,条缝4、凹槽5以及钻孔3还可以设置在一个吸声板上,正如图6所示,是条缝4、凹槽5以及钻孔3在一个基板上的组合实施例,它可以吸收不同频率的声波。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组合多样,吸声效果良好。
权利要求1.一种共振吸声板,为一开有通孔的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基板面上沿通孔的垂直方向开有窄的颈部,所述窄的颈部至少与通孔的一侧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振吸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的颈部为钻孔或凹槽或条缝或是它们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振吸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钻孔与所述的通孔可两侧接通或一侧接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振吸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与所述的通孔可两侧接通或一侧接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振吸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条缝与所述的通孔一侧接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振吸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钻孔或凹槽可间隔的开设在基板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共振吸声板,为一开有通孔的基板,在基板面沿通孔的垂直方向开有钻孔或凹槽或条缝,所述的钻孔或凹槽或条缝至少与通孔的一侧接通。例如基板内的通孔与开设的窄的钻孔形成共振体,即基板上开有的窄的钻孔与墙面或天花存在空气层,基板外部空间与内部的通孔通过窄的钻孔连接,声波入射时,在共振频率上,窄的钻孔的空气和内部通孔空间之间产生剧烈的共振,因此而损耗了声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吸声效果良好。
文档编号E04B1/86GK2866672SQ200520065710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4日
发明者陈吉轩 申请人:陈吉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