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变压排气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27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变压排气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上使用的部件,特别是一种用于防止 各类楼房尤其是住宅楼房各楼层之间相互串烟、串味的组合式变压排 气道结构。
技术背景目前,建筑楼房和住宅楼房上普遍使用的防串烟、防串味的变压 式排气道,大都由排气管道和固定在其内腔中的变压部件、进气导向 管构成,变压部件是与进气导向管相对设置的向排气管道内腔中凸入 的部件。由于上述变压部件和进气导向管采用了固定在排气管道中的 结构,因此必须在制作排气管道时也将变压部件和进气导向管首先固 定设置在排气管道中,这就使得其制作工艺较为复杂, 一旦固定位置 确定了,就不可能再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整变压部件和进气导向管的设 置位置,使用较为不便。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612758Y公开了一种变压式排气道,它由 主管道和副管道构成,在副管道中设置有导向管、变压部件以及防风 板,其导向管和变压部件、防风板都是在制作排气管道时预先固定在 其中的,若其设置位置适应下排风式排油烟机或排风扇的低位置排烟 气需求,而用户却采用了上排风式排油烟机或排风扇时,则导向管和 变压部件的设置位置不能上调,只能用排烟气管向上连接至排气管道 的进气口处,使用非常不便,过多消耗了排烟气管,排气管道制作工 艺复杂,且变压部件等部件与排气管道,体运输,较为不便。因此, 其不足之处是,使用、运输不便,而且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不利于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而提供一种 易于制作、便于运输和实际使用的组合式变压排气道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是,它包括排气 管道和设置在所述排气管道上并凸入其内腔中的气流变压部件,其特 点是,所述气流变压部件是通过縮小其导流通道的气流导通横截面积 来改变气流流速的部件,在所述气流变压部件的外侧装配板上设置有 进气口,所述气流变压部件装配在所述排气管道上,两者构成组合装 配结构。为了便于制作,本实用新型的气流变压部件最好包括外侧装配板、 内侧隔板以及将两者连接为一体的连接件,并且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 外侧装配板内壁面处的进气导向管,所述进气导向管的进气管口与所 述进气口相互对接连通。为了提高其气流变压部件的气流变压性能,更加有利于防串烟防 串味,最好本实用新型的气流变压部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侧隔板内 壁面处或所述连接件内侧、并向所述气流变压部件导流通道内腔凸入 的变压凸起件,位于所述变压凸起件与所述进气导向管之间的导流通 道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气流变压部件上其它部位的导流通道横截面 积。在气流流量一定的前提下,导流通道越窄,气流流速越高,以较 高流速上升的气流会带动上述进气导向管上端口处的气流自动向上 流动,在该上端口处形成负压,这样,排气道中的烟气就不会倒灌入 各楼层。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防串烟、防串味性能,避免烟气回流,无论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中是否还包括所述变压凸起部件,无论 其采用上述哪种结构,最好其气流变压部件还包括进气时顶开、不进 气时自动关闭的单向排气阀,所述单向排气阀是用于控制所述进气导 向管导流通道开闭的部件,所述单向排气阀设置在所述进气导向管的 导流通道处。为了便于上述气流变压部件的安装,无论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哪 种结构,即本实用新型的气流变压部件是否包括上述外侧装配板、内 侧隔板、连接件及进气导向管,无论其是否还包括上述变压凸起件, 也无论其是否还包括上述单向排气阀,最好本实用新型的气流变压部 件通过螺纹旋紧、挂钩挂紧、卡槽卡接、卡紧具卡紧或粘接等方式, 与所述排气管道构成组合装配结构。为了便于其气流变压部件调整装配位置,便于排油烟管的安装, 无论本实用新型的气流变压部件是否包括上述外侧装配板、内侧隔 板、将两者连接为一体的连接件及进气导向管,无论其是否还包括上 述变压凸起件,也无论其是否还包括上述单向排气阀,无论本实用新 型采用哪种结构,本实用新型最好还包括用于变换气流变压部件装配 位置的装配置换挡板和装配管口之中的至少一个部件,所述装配管口 设置在所述气流变压部件的外侧装配板的外壁面处,其管口与所述进 气口构成相互对接连通结构,所述装配置换挡板可拆卸地装配在所述 排气管道外侧管壁上的装配口处,其所处位置与所述气流变压部件的 装配位置上下错开。为进一步方便便用,增加其功能或改善其性能,如根据实际需要, 随时对其变压导流情况进行观察和检测,甚至于部件维修;提高其强 度,防止所述气流变压部件向下倾斜,无论本实用新型的气流变压部件是否包括上述外侧装配板、内侧隔板、将两者连接为一体的连接件 及进气导向管,无论其是否还包括上述变压凸起件,也无论其是否还 包括上述单向排气阀,无论本实用新型是否还包括上述装配置换挡板 和装配管口之中的至少一个部件,最好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检测观察装 配板和支撑托架之中的至少一个部件,所述检测观察装配板可拆卸地 装配在所述排气管道外侧管壁的检测观察口处,所述检测观察口所处 位置,高于所述气流变压部件的装配位置,所述支撑托架设置在所述 排气管道的内壁处,与所述气流变压部件构成托接支撑配合结构。上 述支撑托架把气流变压部件位于排气管道内腔中的部分支撑住,以防 止其下坠。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既能适于上排烟式排油烟机使用,又适于下排 烟式排油烟机使用,易于调整安装位置,当本实用新型采用还包括上 述装配置换挡板和装配管口之中的至少一个部件的结构时,最好本实 用新型在包括用于变换气流变压部件装配位置的所述装配置换挡板 的同时,还包括第二检测观察装配板和第二支撑托架之中的至少一个 部件,所述第二检测观察装配板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装配置换挡板装 配位置以上的所述排气管道的外侧管壁处,所述第二支撑托架设置在 位于所述装配置换挡板以下的所述排气管道的外侧管壁内壁面处。这 样,所述气流变压部件既可装配在排气管道上与上排烟式排油烟机安 装高度相对应的位置,又可装配在与下排烟式排油烟机安装高度相对 应的位置。为了简化制作,提高其变压导流性能,当本实用新型的气流变压 部件还包括变压凸起件时,最好本实用新型的气流变压部件上的连接 件是将所述外侧装配板和内侧隔板连接为一体的连接板条、连接板或连接筋等,所述变压凸起件与所述进气导向管相对设置,所述进气导 向管是由其正面弧形面板和两侧面的平面板构成的具有导流通道的 部件,所述变压凸起件是纵向断面呈梯形的部件,其上部表面所处位 置高于所述进气导向管上端管口所处的位置,其下部表面所处位置低 于所述进气导向管上端口所处的位置。其以上各结构,只是组合式变 压排气道的一段结构,多个这样结构的排气道连接在一起即可形成一 个完整的组合式变压排气道,构成完整的组合式变压排气道的结构, 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然上述进气导向管还可以为直角弯 管头或其它形状的导向管,变压凸起件也可以为其它形状的凸起件, 它既可以为空心部件又可以为实心部件,以上各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结构,具有气流变压功能的气流变压 部件与排气管道构成组合装配结构后,可以实现气流变压部件的单独 批量生产和运输,并且在建筑施工现场往已定位安装好的排气管道上 装配上述气流变压部件,克服了现有变压部件预先固定设置在排气管道内,制作、运输和使用不便的不足;又由于本实用新型增设了装配 置换挡板,因此气流变压部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很方便地安装在适 于上排烟式排油烟机或下排烟式排油烟机使用的位置,有选择性地进 行实际装配,方便了使用;此外其增设的装配管口、检测观察装配板 以及支撑托架,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其使用,提高了稳定性;因此, 本实用新型具有易于标准化、工业化生产制作,便于使用和运输的优 点,并且批量生产出上述气流变压部件,还可对正在使用中的传统排 气管道进行结构改造,使其具有烟气变压导流、防串烟、防串味的功

图1是实施例1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气流变压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气流变压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4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5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6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在图1所示结构示意图中,本实用新型包括排气管道1 和设置在排气管道l上并凸入其内腔中的气流变压部件,其中,所述 气流变压部件是通过縮小其导流通道的气流导通横截面积来改变气 流流速的部件,在所述气流变压部件的外侧装配板3上设置有进气口 4,所述气流变压部件通过其外侧装配板3装配在所述排气管道1上, 两者构成组合装配结构。在图1中,所述气流变压部件包括外侧装配 板3、内侧隔板5以及将两者连接为一体的连接件,它还包括设置在 所述外侧装配板3内壁面处的进气导向管13,进气导向管13的进气 管口与所述进气口 4相互对接连通。所述气流变压部件还包括设置在 所述内侧隔板5内壁面处、并向所述气流变压部件导流通道内腔凸入 的变压凸起件6,位于所述变压凸起件6与所述进气导向管13之间 的导流通道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气流变压部件上其它部位的导流通道 横截面积。在图1中,上述连接件是将外侧装配板3和内侧隔板5连 接为一体的两个连接平面板,上述两个连接平面板与外侧装配板3和 内侧隔板5围成一个筒状的排气支舎道,连接平面板2即为其中之一。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除了省略了变压凸起件之外,其它结构均 与实施例1所述结构相同。在图2所示示意图中,本实用新型的气流 变压部件包括外侧装配板3、内侧隔板5以及将两者连接为一体的连 接件,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侧装配板3内壁面处的进气导向管13, 所述进气导向管13的进气管口与所述外侧装配板3上设置的进气口 4相互对接连通。进气导向管13的设置就将上述气流变压部件的导 流通道横截面积縮小了,从而改变了该通道中的气流流速。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除了增设有单向排气阀之外,其它结构 均与实施例1所述结构相同。在图3所示结构示意图中,本实用新型 的气流变压部件包括外侧装配板3、内侧隔板5以及将两者连接为一 体的连接件,上述连接件为两个连接平面板,连接平面板2即为其中 之一。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气流变压部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侧装配 板3内壁面处的进气导向管13、设置在内侧隔板5内壁面处的变压 凸起件6以及进气时顶开、不进气时自动关闭的单向排气阀7,所述 进气导向管13的进气管口与所述进气口 4相互对接连通,所述单向 排气阀7是用于控制进气导向管13导流通道开闭的部件,单向排气 阀7设置在进气导向管13的导流通道处。上述单向排气阀7的结构 可以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各种单向导通结构,此处不再详 述。实施例4,本实用新型除了增设有检测观察装配板、装配管口和 支撑托架之外,其它结构均与实施例1所述结构相同。在图4所示结 构示意图中,本实用新型除了包括排气管道l、气流变压部件以外, 还包括检测观察装配板9,上述气流变压部件由外侧装配板3、内侧 隔板5、进气导向管13、变压凸起件6、连換平面板2及其与之相同的另一个连接平面板构成,在外侧装配板3上设置有进气口4,所述 检测观察装配板9可拆卸地装配在所述排气管道1外侧管壁的检测观 察口处,上述检测观察口所处位置高于所述气流变压部件的装配位 置。在图4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支撑托架10,支撑托架10设置在 所述排气管道1内壁处,与所述气流变压部件构成托接支撑配合结 构。实施例5,本实用新型除了增设有装配置换板和装配管口之外, 其它结构均与实施例1所述结构相同。在图5所示结构示意图中,本 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变换气流变压部件装配位置的装配置换挡板11 和便于安装排油烟管的装配管口 8,所述装配置换挡板11可拆卸地 装配在所述排气管道1的外侧管壁上的装配口处,上述可拆卸装配方 式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如螺钉紧固、卡接、挂紧、粘接、 夹卡紧等,此处不再详述。上述装配置换板11所处位置与所述气流 变压部件的装配位置上下错开,在图5中,装配置换挡板ll所处位 置位于气流变压部件装配位置的下边,装配管口 8设置在外侧装配板 3的外壁面处,其管口与进气口 4构成相互对接连通结构。在图5中, 上述气流变压部件的装配位置与上排风式排油烟机的安装高度相对 应,装配置换挡板11的装配位置与下排风式排油烟机的安装高度相 对应,使用时,两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装配位置对调。实施例6,本实用新型除了增设有检测观察装配板、支撑托架、 装配置换挡板以及相应的第二检测观察装配板和第二支撑托架之外, 其它结构均与实施例1所述结构相同。在图6所示结构示意图中,本 实用新型包括用于变换气流变压部件装配位置的装配置换挡板11 ,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二检测观察装配板12和第三支撑托架14,第二检测观察装配板12可拆卸地设置在装配置换挡板11的装配位置以上 的排气管道1的外侧管壁处,第二支撑托架14设置在位于装配置换 挡板11的装配位置以下的所述排气管道1的外侧管壁内壁面处。在 图6中,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支撑住气流变压部件的支撑托架10和 检测观察装配板9,两者均设置在排气管道1的外侧管壁上,检测观 察装配板9所处的位置高于上述气流变压部件所处的位置。在图6中, 上述气流变压部件的装配位置与下排风式排油烟机的安装高度相对 应,装配置换挡板11的装配位置与上排风式排油烟机的安装高度相 对应,当然两者的设置位置也可以调换。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其它辅助部件,以便于其使用,所述 气流变压部件也可以包括位于上述进气导流管管口上方的流线形导 流板,以及与所述进气导向管相邻设置的辅助变压部件,上述结构也 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而不受上述各附图和 实施例的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变压排气道结构,包括排气管道[1]和设置在所述排气管道[1]上并凸入其内腔中的气流变压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变压部件是通过缩小其导流通道的气流导通横截面积来改变气流流速的部件,在所述气流变压部件的外侧装配板[3]上设置有进气口[4],所述气流变压部件装配在所述排气管道[1]上,两者构成组合装配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变压排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变压部件包括外侧装配板[3]、内侧隔板[5]以及将两者 连接为一体的连接件,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侧装配板[3]内壁面 处的进气导向管[13],所述进气导向管[13]的进气管口与所述进 气口 [4]相互对接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变压排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变压部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侧隔板[5]内壁面处或所述 连接件内侧、并向所述气流变压部件的导流通道内腔凸入的变压凸起 件[6],位于所述变压凸起件[6]与所述进气导向管[5]之间的导 流通道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气流变压部件上其它部位的导流通道横截 面积。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变压排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变压部件还包括进气时顶开、不进气时自动关闭的单向排气 阀[7],所述单向排气阀[7]是用于控制所述进气导向管[3]导流 通道开闭的部件,所述单向排气阀[7]设置在所述进气导向管[13] 的导流通道处。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式变压排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变压部件通过螺纹旋紧、挂钩挂 紧、卡槽卡接、卡紧具卡紧或粘接方式,与所述排气管道[1]构成 组合装配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式变压 排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于变换气流变压部件装配位置 的装配置换挡板[ll]和装配管口 [8]之中的至少一个部件,所述装配 管口 [8]设置在所述气流变压部件的外侧装配板[3]的外壁面处,其 管口与所述进气口 [4]构成相互对接连通结构,所述装配置换挡板[11]可拆卸地装配在所述排气管道[1]外侧管壁上的装配口处, 其所处位置与所述气流变压部件的装配位置上下错开。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式变压 排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检测观察装配板[9]和支撑托 架[10]之中的至少一个部件,所述支撑托架[10]设置在所述排气 管道[1]的内壁处,与所述气流变压部件构成托接支撑配合结构, 所述检测观察装配板[9]可拆卸地装配在所述排气管道[1]外侧管 壁的检测观察口处,所述检测观察口所处位置,高于所述气流变压部 件的装配位置。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变压排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它还包括检测观察装配板[9]和支撑托架[10]之中的至少一个部 件,所述支撑托架[10]设置在所述排气管道[1]的内壁处,与所 述气流变压部件构成托接支撑配合结构,述检测观察装配板[9]可 拆卸地装配在所述排气管道[1]外侧管壁的检测观察口处,所述检 测观察口所处位置,高于所述气流变压部件的装配位置。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变压排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变换气流变压部件装配位置的所述装配置换挡板[11 ],它还包括第二检测观察装配板[12]和第二支撑托架[14]之中的至 少一个部件,所述第二检测观察装配板[12]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装 配置换挡板[11]以上的所述排气管道[1]的外侧管壁处,所述第 二支撑托架[14]设置在位于所述装配置换挡板[11]装配位置以下 的所述排气管道[1]的外侧管壁内壁面处。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变压排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变压部件上的连接件是将所述外侧装配板[3]和内侧隔板 [5]连接为一体的连接板条、连接板或连接筋,所述变压凸起件[6] 与所述进气导向管[13]相对设置,所述进气导向管[13]是由其正 面弧形面板和两侧面的平面板构成的具有导流通道的部件,所述变压 凸起件[6]是纵向断面呈梯形的部件,其上部表面所处位置高于所 述进气导向管[13]上端管口所处的位置,其下部表面所处位置低于 所述进气导向管[13]上端口所处的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变压排气道结构,它主要包括排气管道[1]和组合装配在其上面并凸入其内腔中的气流变压部件,所述气流变压部件是通过缩小其导流通道内气流导通横截面积来改变气流流速,以达到防串烟防串味效果的部件,它解决了现有技术方案变压部件需要预先固定设置在排气管道内,制作、运输、使用不便的问题,具有易于制作,便于运输和实际使用的优点,主要用于制作各类楼房尤其是住宅楼房的变压式烟气排放管道,防止各楼层之间串烟、串味。
文档编号E04F17/00GK201169897SQ20082000578
公开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1日
发明者林润泉 申请人:林润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