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制构件的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7229阅读:8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预制构件的模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预制构件的模板。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房屋建设已进入到一个重要转型期,即在满足房屋建筑快速增长的同时,又要追求质量的全面提升,同时还要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即实现住宅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开发建设装配式住宅已经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随着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环境保护成本的不断攀升,以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工厂化制造为特色的住宅产业化浪潮必将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传统房屋建筑一般采用剪力墙等结构现浇施工。其墙体、楼板等构件均是先在施工现场浇筑加工而成,其构件虽然可实现一般建筑房屋的需求,但其施工周期较长,现场湿作业多,劳动强度大,用工量高,消耗的模板木材量大,现场管理复杂,不仅耗费大量加工成本,还延长了施工周期,不能满足现代房屋建筑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预制构件的模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预制构件的模板,包括移动模台和用于加工一字形预制构件的下组合模板,所述下组合模板包括下层模板、连接于下层模板一侧且相互间距可调的第一模板、可沿着第一模板内侧移动且两端固定安装在第一模板内侧的第二模板,位于下层模板上部装有用于与下组合模板一起、加工L型预制构件的上组合模板;所述上组合模板包括拼接板和与拼接板之间留有水泥灌注区的第三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组合模板为长、宽各自可调的框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组合模板与下组合模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上组合模板和下组合模板连接形成用于加工L型预制构件的L型框架结构的组合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层模板包括腹板、上下固设于腹板一侧的上托板和下托板;所述腹板两端对称开设有至少一组用于连接第一模板的螺栓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拼接板包括U型结构的连接板、等间距固设于连接板一侧的平板和装在平板之间的加强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包括用于挡浇灌水泥的挡板、上下固设于挡板一侧的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装在挡板两端的端头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挡板上等间距开设有预埋腰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上等间距开设有方形通孔,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之间等间距设有用于加强支撑作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调整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位置,可实现下组合模板的长度和宽度调节,进而实现所需制造的预制构件的长度与宽度调节,调节方便,实现了不同规格尺寸的预制构件生产需求,适用范围广;可根据使用需求将各个模板进行组合,可根据需要制造一字形或L型的预制构件,安装拆卸快捷方便,L型预制构件提高了装配效率;制造的预制构件内预埋有钢筋,大大提高了预制构件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预制构件可大量用于装配式住宅,有利于降低成本;预制构件的生产大大缩短了住宅等建筑的生产周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建筑效率,满足了现代建筑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组合模板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组合模板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模板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模板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模板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层模板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拼接板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制造的一字形预制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制造的L型预制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移动模台、2-下组合模板、21-下层模板、211-腹板、212-上托板、213-下托板、22-第一模板、221-挡板、222-上翼缘板、223-下翼缘板、224-端头板、23-第二模板、3-上组合模板、31-拼接板、311-连接板、312-平板、313-加强板、32-第三模板、4-螺栓孔、5-预埋腰孔、6-方形通孔、7-支撑板、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预制构件的模板,包括移动模台1和用于加工L型预制构件的组合模板,所述组合模板包括用于加工一字形预制构件的下组合模板2和装在下组合模板2上部的上组合模板3,所述上组合模板3和下组合模板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下组合模板2包括下层模板21、安装在下层模板21一侧的第一模板22和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模板22一侧的第二模板23,所述下层模板21包括腹板211、上下固设于腹板211一侧的上托板212和下托板213;所述腹板211两端对称开设有至少一组用于连接第一模板22的螺栓孔4,所述第二模板23可沿着第一模板22横向移动并通过螺栓与第一模板22固定连接;所述上组合模板3包括装在上托板212上部的拼接板31和装在拼接板31内侧的第三模板32,所述拼接板31包括U型结构的连接板311、等间距固设于连接板311一侧的平板312和装在平板312之间的加强板313,所述第一模板22、第二模板23和第三模板32包括用于浇灌时挡水泥的挡板221、上下固设于挡板221一侧的上翼缘板222和下翼缘板223、装在挡板221两端的端头板224,第一模板22和第二模板23的挡板221上等间距开设有预埋腰孔5,所述上翼缘板222和下翼缘板223上等间距开设有方形通孔6,上翼缘板222和下翼缘板223之间等间距设有用于加强支撑作用的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上开设有通孔8。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首先将移动模台1运送至清扫区域进行清扫,清扫后采用大型绘图仪将组合模板的CAD装配图纸绘印于移动模台1上部,当制造一字形预制构件时,只需将下组合模板2按照图纸安装在移动模台1上,安装时,根据图纸将下组合模板2的下层模板21、第一模板22和第二模板23依次放置于移动模台1上部,其中,下层模板21的腹板211两端对称开设有至少一组螺栓孔4,每组螺栓孔4在同一条直线上上下开设,各组螺栓孔4之间相互平行且等间距设置,安装时,可根据预制构件规格尺寸的需要将选择一组螺栓孔4,每组螺栓孔4之间的间距不同,将第一模板22的一端通过螺栓孔4固定安装在下层模板21的腹板211一侧,可实现下组合模板2宽度的调整,进而实现不同宽度的预制构件的制造,同时,第一模板22和第二模板23一侧的挡板221上开设有等间距的预埋腰孔5,方便钢筋从第一模板22和第二模板23外侧插入,下组合模板2的第二模板23可沿着第一模板22的横向移动,根据所需制造的预制构件的长度选择预埋腰孔5,通过在预埋腰孔5和第二模板23端头板224上开设的螺栓孔4内旋入紧固螺栓,将第一模板22和第二模板23紧固安装,通过第一模板22内侧的不同预埋腰孔5与第二模板23两端紧固连接,实现下组合模板2长度的调整,进而实现不同长度的预制构件的制造,使用方便快捷;当制造L型预制构件时,将上组合模板3固定安装在下组合模板2的下层模板21上部,上组合模板3的高度可根据所需制造的预制构件进行调整制造,在上翼缘板222和下翼缘板223之间等间距设有用于加强支撑作用的支撑板7,提高了模板的强度,同时,在上翼缘板222和下翼缘板223上等间距开设有方形通孔6,支撑板7上开设有通孔8,减轻了模板的质量,方形通孔6的开设还方便了制造脱模时工人的取拿,提高了脱模效率。

采用组合模板制造预制构件的步骤:

1)制造预制构件时,首先在组合安装好的组合模板上部喷洒脱模剂,方便后期脱模,再将已捆扎好的钢筋吊装至预制生产线区的组合模板内部,或者通过在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挡板上开设的预埋腰孔向组合模板内部插入钢筋,并将插入组合模板内侧的钢筋进行固定捆扎,浇筑混凝土前将无钢筋伸出的预留孔堵住,防止混凝土流出;

2)通过滑轮运输轨道将移动模台和组合模板整体运送至混凝土灌注区,用混凝土运输系统将混凝土运送至配料机内:当制造一字形预制构件时,混凝土经配料机配料后只向组装好的下组合模板内部浇筑混凝土,在灌注混凝土的同时采用高频振捣装置振捣,灌注后的混凝土标高与下组合模板的高度一致,灌注好后,采用自动抹平机对下组合模板内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抹面收光;当制造L型预制构件时,采用自动抹平机只对下组合模板与上组合模板的重合面除外的混凝土表面抹面收光;

3)在下组合模板内的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向上组合模板的拼接板和第三模板之间灌注混凝土,灌注的同时采用高频振捣装置进行振捣;

4)混凝土灌注好后,通过运输轨道将移动模台和组合模板整体移送至立体蒸汽养护库进行养护硬化,养护硬化一段时间后预制构件可出库;

5)再将移动模台和组合模板整体运送至脱模区进行脱模:若采用吊装系统将预制构件脱模时,应先将上组合模板的拼接板拆除并清理,再将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拆除并清理;

6)脱模后,将预制构件采用出库系统装车出库,并将预制构件放置于预制构件存放区;

7)利用轨道将移动模台重新运送至模台清扫区,并重复1)至6)进行下一预制构件的制造工序,直至完成预制构件的生产量。

整个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循环进行,实现了流水线式生产,同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采用信息化、可视化的监控管理,形成高度自动化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工业化程度高,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生产效率高,生产的各个工序采用现场装配就位,预制构件的制造精度高,可生产出一字形或L型的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组合模板内预埋有钢筋,可提高预制构件的强度,提高预制构件的结构稳定性,其中,L型预制构件提高了装配效率,预制构件可大量用于装配式住宅,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建筑效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