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0726发布日期:2019-06-05 22:12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车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截至2017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3.1亿辆,也就是平均3到4人一台汽车,机动车拥有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停车基础设施的增长速度,停车难问题已经成为城市的一个普遍现象。机械式立体车库是解决城市静态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

然而,现有的立体车库空间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立体车库,该立体车库空间利用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立体车库,包括:库体、升降系统以及平移系统;

库体开设有出入口,出入口处设置有与库体铰接的门板,库体内部设置有多层间隔设置的停车基台,停车基台限定停车空间,且停车基台具有出车部;停车基台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升降开口,多个停车基台沿竖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沿竖直方向的多个升降开口共同限定升降通道;

升降系统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设置于升降通道中;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台以及升降驱动部,升降台与出车部对应设置,升降台限定暂停空间,暂停空间被构造为用于放置载车平台,升降台位于升降通道中;升降驱动部沿竖直方向延伸,升降台与升降驱动部传动连接,升降驱动部被构造为驱动升降台沿竖直方向上作往复运动;

平移系统包括推动机构以及设置于停车基台上的平移轨道,平移轨道包括横向轨道和纵向轨道;横向轨道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多个横向轨道沿与第一预设方向垂直的第二预设方向间隔分布于停车基台上;纵向轨道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多个纵向轨道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分布于停车基台上,横向轨道与纵向轨道交错分布并且横向轨道与纵向轨道在交叉口连通,出车部连通横向轨道和纵向轨道;

推动机构可活动地设置于停车基台上,推动机构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第一状态为推动机构远离载车平台的状态;

第二状态为推动机构夹持升降台上的载车平台并推动载车平台在平移轨道上滑动的状态。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推动机构包括横向推动部、纵向推动部以及第一驱动机构;

横向推动部沿第一预设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停车基台上,横向推动部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夹持部,第一夹持部被构造为用于夹持或远离载车平台,横向推动部在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推动载车平台沿横向轨道上滑动;

纵向推动部沿第二预设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停车基台上,纵向推动部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二夹持部,第二夹持部被构造为用于夹持或远离载车平台,纵向推动部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推动载车平台沿纵向轨道上滑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横向推动部包括横向滑动件以及横向支撑件,横向滑动件可沿第一预设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停车基台上并与第一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横向支撑件凸设于横向滑动件上;

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一夹持架以及第一夹持驱动件;

第一夹持架延伸有两个第一夹持段,两个第一夹持段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两个第一夹持段之间的距离等于载车平台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的长度;

第一支撑件和第一夹持驱动件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于横向支撑件上,第一夹持架位于第一支撑件和第一夹持驱动件之间,第一夹持架的一端与第一支撑件转动连接,第一夹持架的另一端与夹持驱动件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纵向推动部包括纵向滑动件以及纵向支撑件,横向滑动件可沿第二预设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停车基台上并与第一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纵向支撑件凸设于纵向滑动件上;

第二夹持部包括第二支撑件、第二夹持架以及第二夹持驱动件;

第二夹持架延伸有两个第二夹持段,两个第二夹持段垂直于第二预设方向,两个第二夹持段之间的距离等于载车平台在第二预设方向上的长度;

第二支撑件和第二夹持驱动件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于纵向支撑件上,第二夹持架位于第二支撑件和第二夹持驱动件之间,第二夹持架的一端与第二支撑件转动连接,第二夹持架的另一端与夹持驱动件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夹持驱动件和第二夹持驱动件为舵机。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纵向传动齿轮组、横向传动齿轮组、纵向链条传动件、横向链条传动件以及电磁制动器;

电机与纵向传动齿轮组和横向传动齿轮组之间传动连接,纵向传动齿轮组与纵向链条传动件之间通过电磁制动器传动连接,横向传动齿轮组与横向链条传动件之间通过电磁制动器传动连接;

纵向链条传动件与纵向滑动件传动连接,横向链条传动件与横向滑动件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横向轨道的数量为三个,纵向轨道的数量为三个;

纵向推动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纵向推动部分别设置于停车基台沿第一预设方向上的相对的两端,平移轨道位于两个纵向轨道之间;

横向推动部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横向推动部位于出车部和与出车部相邻的横向轨道之间,另一个横向推动部位于远离出车部的两个横向轨道之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升降开口由停车基台的一侧壁向停车基台的中心方向上开设,升降开口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内壁、第二内壁和第三内壁;

当升降台位于升降开口中时,升降台的侧壁分别靠近第一内壁、第二内壁和第三内壁,暂停空间连通停车空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立体车库还还包括出入系统,出入系统包括挡板机构、绕线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

出入口的上下边分别安装有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能够转动支承于库体;门板远离库体的一端安装有能够转动支承于门板的第三滑轮;

推动机构能够夹持升降台上的载车平台并推动载车平台置于门板上;

挡板机构设置于门板且能够抵持载车平台,挡板机构能够相对门板运动;

绕线机构绕置有绳索,绳索的一端依次绕置于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后与挡板机构连接;

第二驱动机构被配置成用于驱动绕线机构的绕置件转动以将绳索收放。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挡板机构包括连接的挡板和配重轮,挡板能够抵持载车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立体车库,利用推动机构在平移系统的单层平面上对载车平台进行平移换位,通过出车部使得升降机构的升降台对接,利用升降机构对的升降驱动部的驱动,使得升降台将载车平台运输至各层停车基台,当到达最下一层的停车基台时,通过推动机构可将载有车辆的载车平台推动到门板上出库,利用升降机构和平移系统的共同作用可将车辆入库。整个立体车库空间利用率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视角下的立体车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构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构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移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横向推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状态下的立体车库出入系统;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状态下的立体车库出入系统;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状态下的立体车库出入系统;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实施例提供的绕线机构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立体车库;110-库体;111-出入口;12-门板;13-停车基台;131-出车部;14-载车平台;200-升降系统;21-升降开口;22-升降机构;220-升降台;221-升降驱动部;2210-驱动件;2211-配合件;2212-驱动电机;2213-丝杆;231-套筒;232-安装块;233-滑动孔;234-直线轴承;235-滚珠螺母;300-平移系统;31-平移轨道;32-推动机构;321-电机;331-纵向传动齿轮组;332-横向传动齿轮组;333-纵向链条传动件;334-横向链条传动件;34-电磁制动器;351-第一夹持部;352-第一支撑件;361-第一夹持架;362-第一夹持驱动件;371-横向轨道;372-纵向轨道;323-横向推动部;324-纵向推动部;325-第一驱动机构;375-横向滑动件;376-横向支撑件;3710-子横向导轨;3720-子纵向导轨;400-出入系统;41-第一滑轮;42-第二滑轮;43-第三滑轮;44-挡板机构;441-挡板;442-配重轮;45-绕线机构;451-绕置件;4511-转轴;452-基座;453-绳索;46-第二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竖直”、“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车库10,该立体车库10具有较大的空间利用率。

请参照图1-图3,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立体车库10的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立体车库10内部的具体结构。

立体车库10包括库体110、升降系统200、平移系统300以及出入系统400;库体110开设有出入口111,出入口111处设置有与库体110铰接的门板12,库体110内部设置有多层间隔设置的停车基台13。

停车基台13限定停车空间,且停车基台13具有出车部131,车辆由出车部131进入或者离开停车基台13。停车基台13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升降开口21,多个停车基台13沿竖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沿竖直方向的多个升降开口21共同限定升降通道。通过多个停车基台13沿竖直方向上的设置,构成了立体车库10的基础。其中,升降系统200包括升降机构22。升降机构22的作用在于将车辆运输至各个不同高度的停车空间中,也即是运送至各层停车基台13上。在本实施例中,停车基台13的数量为三个。

请结合图4和图5,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22在第一视角下的具体结构,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22在第二视角下的具体结构。

其中,升降机构22设置于升降通道中,升降机构22包括升降台220和升降驱动部221。

升降台220与出车部131对应设置,升降台220限定暂停空间,暂停空间被构造为用于放置载车平台14,升降台220位于升降通道中,车辆暂时停放在升降台220上的载车平台14上,通过升降机构22在竖直方向上的调整,运动至预先设计的某层停车基台13上。

升降驱动部221沿竖直方向延伸,升降台220与升降驱动部221传动连接,升降驱动部221被构造为驱动升降台220沿竖直方向上作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升降开口21由停车基台13的一侧壁向停车基台13的中心方向上开设,在本图3中,可以看出,立体车库10是基于多层(多个)停车基台13构成的,故,通过将升降开口21设置于停车基台13的一侧,利于汽车在进入立体车库10时,及时地进行停车运作。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开口21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内壁、第二内壁和第三内壁,当升降台220位于升降开口21中时,升降台220的侧壁分别靠近第一内壁、第二内壁和第三内壁,暂停空间连通停车空间。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升降开口21可与升降开口2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但需保证汽车可顺利地由升降台220运转至停车基台13上。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开口2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升降开口21间隔分别于停车基台13上,相邻两个升降开口21之间具有运载通道,升降机构22的数量至少有两个,升降机构22分别设置于升降通道中。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22的数量为两个(同理,升降开口21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升降机构22相互独立,若一侧损坏,另一侧可继续升降车辆,不影响车库正常运转。

进一步地,单个升降机构22中的升降台220的数量至少有两个,至少两个升降台220传动设置于升降驱动部221上,相邻两个升降台220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个停车基台13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升降台220的数量为两个。

具体地,升降驱动部221包括驱动件2210和配合件2211,配合件2211沿竖直方向延伸,升降台220与配合件2211滑动配合,升降台220与驱动件2210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配合件2211包括两个间隔分别并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杆,升降台220沿竖直方向上间隔开设有两个滑动孔233,滑动孔233与滑杆滑动配合,升降驱动部221位于两个滑杆之间。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考图6,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升降台220的具体结构。

为方便升降台220的顺利活动,滑动孔233与滑杆之间还设置有直线轴承234。

驱动件2210包括驱动电机2212以及丝杆2213,驱动电机2212的输出轴与丝杆2213传动连接,升降台220设置有滚珠螺母235,丝杆2213与滚珠螺母235螺纹配合。

升降台220的侧壁凸设有安装块232,滑动孔233以及滚珠螺母235分别设置于安装块232上。

进一步地,请重新参考图4和图5,由于本实施例中,升降台220的数量为两个,停车基台13的数量为三个。在设计升降驱动部221时,为降低丝杠的负荷,并且减少由于丝杠磨损导致的传动故障,丝杠的高度为由第一层(第一个)停车基台13至第二层停车基台13的高度,靠近第一层停车基台13的升降台220是直接与丝杆2213配合的,而,另一个升降台220是为与丝杆2213配合的,其传动方式以及与另一个升降台220保证间隔的距离是通过套筒231实现的,套筒231是置于两个升降台220之间的。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平移系统300包括推动机构32以及设置于停车基台13上的平移轨道31,平移轨道31包括相互交叉且连通的横向轨道371和纵向轨道372,请参照图2和图8。

具体地,横向轨道371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多个横向轨道371沿与第一预设方向垂直的第二预设方向间隔分布于停车基台13上,纵向轨道372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多个纵向轨道372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分布于停车基台13上,横向轨道371与纵向轨道372交错分布并且横向轨道371与纵向轨道372在交叉口连通,出车部131连通横向轨道371和纵向轨道372。

其中,载车平台14能够停留在停车基台13上并可滑动地与平移轨道31配合,载车平台14被构造为用于支撑和运输汽车。具体地,载车平台14在横向轨道371和纵向轨道372之间滑动,使得载车平台14具有将车辆运输至停车基台13任意一处的前提条件。

推动机构32可活动地设置于停车基台13上,推动机构32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为推动机构32远离载车平台14的状态;第二状态为推动机构32夹持升降台220上的载车平台14并能够推动载车平台14在平移轨道31上滑动的状态。

具体地,多个载车平台14位于停车基台13上。

请参考图7和图8,推动机构32包括横向推动部323、纵向推动部324以及第一驱动机构325(图10示出)。

横向推动部323沿第一预设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停车基台13上,横向推动部323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夹持部351,第一夹持部351被构造为用于夹持或远离载车平台14,横向推动部323在第一驱动机构325的驱动下推动载车平台14沿横向轨道371上滑动。

纵向推动部324沿第二预设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停车基台13上,纵向推动部324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二夹持部,第二夹持部被构造为用于夹持或远离载车平台14,纵向推动部324在第一驱动机构325的驱动下推动载车平台14沿纵向轨道372上滑动。

请参考图9,图9示出了本实施例中横向推动部323的具体结构。

横向推动部323包括横向滑动件375以及横向支撑件376,横向滑动件375可沿第一预设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停车基台13上并与第一驱动机构325传动连接,横向支撑件376凸设于横向滑动件375上。

第一夹持部351包括第一支撑件352、第一夹持架361以及第一夹持驱动件362。

第一夹持架361延伸有两个第一夹持段,两个第一夹持段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两个第一夹持段之间的距离等于载车平台14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的长度。

第一支撑件352和第一夹持驱动件362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于横向支撑件376上,第一夹持架361位于第一支撑件352和第一夹持驱动件362之间,第一夹持架361的一端与第一支撑件352转动连接,第一夹持架361的另一端与第一夹持驱动件362转动连接。

同理,本实施例中,纵向推动部324包括纵向滑动件以及纵向支撑件,横向滑动件375可沿第二预设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停车基台13上并与第一驱动机构325传动连接,纵向支撑件凸设于纵向滑动件上。

第二夹持部包括第二支撑件、第二夹持架以及第二夹持驱动件,第二夹持架延伸有两个第二夹持段,两个第二夹持段垂直于第二预设方向,两个第二夹持段之间的距离等于载车平台14在第二预设方向上的长度,第二支撑件和第二夹持驱动件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于纵向支撑件上,第二夹持架位于第二支撑件和第二夹持驱动件之间,第二夹持架的一端与第二支撑件转动连接,第二夹持架的另一端与夹持驱动件转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驱动件362和第二夹持驱动件为舵机。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0,图10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325的具体结构。

第一驱动机构325包括电机321、纵向传动齿轮组331、横向传动齿轮组332、纵向链条传动件333、横向链条传动件334以及电磁制动器34。

电机321与纵向传动齿轮组331和横向传动齿轮组332之间传动连接,纵向传动齿轮组331与纵向链条传动件333之间通过电磁制动器34传动连接,横向传动齿轮组332与横向链条传动件334之间通过电磁制动器34传动连接,纵向链条传动件333与纵向滑动件传动连接,横向链条传动件334与横向滑动件375传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是通过一个电机321进行动力传输的。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2,横向轨道371的数量为三个,纵向轨道372的数量为三个,纵向推动部32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纵向推动部324分别设置于停车基台13沿第一预设方向上的相对的两端,平移轨道31位于两个纵向轨道372之间,横向推动部323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横向推动部323位于出车部131和与出车部131相邻的横向轨道371之间,另一个横向推动部323位于远离出车部131的两个横向轨道371之间。

载车平台14包括四个牛眼万向球,四个牛眼万向球呈矩形阵列设置于载车平台14的底面,横向轨道371包括两个子横向导轨3710,纵向轨道372包括两个子纵向导轨3720,四个牛眼万向球分别可滑动地安装于两个子横向导轨3710和两个子纵向导轨3720中。

在图7中,车辆位于停车基台13是呈满载状态,图中,停放有7辆车辆,并且,在图7中,示出了停车基台13是具有两个出车部131,车辆通过推动机构32的运作,可分别由两个出车部131进出带有车辆的载车平台14。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1-13,出入系统400包括挡板机构44、绕线机构45以及第二驱动机构46。出入系统400主要方便车辆的进出。

出入口111的上下边分别安装有第一滑轮41和第二滑轮42,第一滑轮41和第二滑轮42能够转动支承于库体110;门板12远离库体110的一端安装有能够转动支承于门板12的第三滑轮43。

其中,推动机构32能够夹持升降台220上的载车平台14并推动载车平台14置于门板12上;

挡板机构44设置于门板12且能够抵持载车平台14,挡板机构44能够相对门板12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挡板机构44包括连接的挡板441和配重轮442,挡板441能够抵持载车平台14。需要说明的是,配重轮442被构造成在车辆出库的过程中,能够提供阻挡车辆的阻力;其中,挡板441用于抵持载车平台14。

绕线机构45绕置有绳索453,绳索453的一端依次绕置于第一滑轮41、第二滑轮42和第三滑轮43后与挡板机构44连接。

第二驱动机构46被配置成用于驱动绕线机构45的绕置件451转动以将绳索453收放。其中,第二驱动机构46为减速电机。

本实施例的立体车库10能够有效解决现有车库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当需要停车时,利用推动机构32在平移系统300的单层平面上对载车平台14进行平移换位,将空置的载车平台14移动到停车基台13的出车部131,出车部131与升降台220对应,通过升降机构22的升降驱动部221的驱动,使得升降台220抵达最下一层的停车基台13上,然后通过最下一层停车基台13的推动机构32将空置的载车平台14推至门板12上。

车辆驶上载车平台14,然后启动第二驱动机构46,第二驱动机构46驱动绕线机构45的绕置件451转动将绳索453收紧绕圈,当绳索453的拉力小于载车平台14与门板12的滑动摩擦力时,门板12在绳索453的作用下相对库体110转动,当门板12运动到水平位置时,第二驱动机构46继续驱动绕置件451转动将绳索453收紧绕圈,在绳索453的拉动作用下,当拉力大于载车平台14与门板12的滑动摩擦力时,挡板机构44推动载车平台14连同车辆一起在门板12上前行进入库体110内的升降台220上,继续收回绳索453,门板12相对库体110转动,门板12关闭。

载有车辆的载车平台14在升降台220上经升降机构22的升降驱动部221的驱动,使得升降台220能够抵达多层中的一层停车基台13上,再通过该层停车基台13的推动机构32的作用,在平移系统300的单层平面上对载车平台14进行平移换位。

当车辆需要出库时,利用推动机构32在平移系统300的单层平面上对载车平台14进行平移换位,将载有车辆的载车平台14移动到停车基台13的出车部131,出车部131与升降台220对应,通过升降机构22的升降驱动部221的驱动,使得升降台220抵达最下一层的停车基台13上,然后通过最下一层停车基台13的推动机构32将载有车辆的载车平台14推至门板12上。

启动第二驱动机构46,第二驱动机构46驱动绕线机构45的绕置件451转动将绳索453退圈,挡板机构44不受拉力的情况下在门板12上后退,同时,载车平台14在门板12上后退,从而载车平台14带动车辆一同后退,达到车辆出库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出入口111设置有两个,两个出入口111分别用于车辆出库和车辆入库。

在本实施例中,绳索453为钢缆绳,钢缆绳在第一滑轮41、第二滑轮42和第三滑轮43滑过时,不易被拉断。

另外,请参照图14,绕线机构45包括绕置件451和基座452,绕置件451具有转轴4511,转轴4511转动支承于基座452。其中,第二驱动机构46为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转轴4511传动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