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838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门锁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避免了不能进行解除操作的情况 的车辆用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将车辆的车门锁定于车身的装置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汽车用门锁 装置。在专利文献1的门锁装置中,通过利用设置于车门的勾挂机构(闩锁(latch)和爪 (pawl))勾挂在设置于车身的被勾挂部件(门锁撞针(striker))而将车门保持在关闭状 态。为了能够解除该车门侧的勾挂机构(闩锁和爪),设置有提升杆。进一步,作为推压提 升杆的部件设有打开连杆。进一步,为了将车门的把手操作传递到打开连杆而夹装有打开 部件。进而,通过利用主动杆(active lever)切换打开连杆的位置,能够选择可推压提升 杆的解锁状态和不能推压提升杆的锁定状态。主动杆一般通过设于车门内侧的锁定旋钮的 操作或者从车门外侧使用钥匙进行的解锁操作进行动作,有时也构成为通过作为驱动源具 备电动机等的致动器动作。近年来,远程且电动地进行门锁装置的锁定操作和解锁操作的被称为智能进入系 统(smart entry)或者智能钥匙(intelligent key)的自动锁定解锁系统逐渐普及。在该 智能进入系统中使用具备无线发送功能的钥匙,当拥有钥匙的驾驶者接近车辆时或者按下 设置于车辆的按钮时,就会以无线方式对车辆侧发送解锁指令。另一方面,在具备无线接收 功能的车辆侧,当接收到解锁指令时,致动器起动,主动杆将锁定状态切换成解锁状态。进 而,当离车辆较远的驾驶者到达车辆的车门时,仅通过对用于打开车门的把手进行操作就 能够打开车门,节省了使用钥匙进行车门解锁操作的时间。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100318号公报然而,例如在使专利文献1的汽车用门锁装置具备自动锁定解锁系统的情况下, 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会陷入不能进行解除操作的情况。在致动器通过自动锁定解锁系统自 动地将锁定状态切换成解锁状态的解锁操作的中途,当同乘者或者驾驶者手动地对车门的 把手进行操作时就会产生该不能进行解除操作的情况。S卩,上述情况是由于下述原因产生的由于打开连杆在从锁定状态朝解锁状态过 渡的中途被驱动,因此打开连杆朝解锁状态的过渡被提升杆阻止。这样,即便同乘者或者驾 驶者将手从用于打开车门的把手离开,进行打开车门的动作的打开连杆也不会切换至解锁 状态,有可能成为不能进行解除操作的状态、即所谓的恐慌(panic)状态。为了使该不能进行解除操作的状态恢复,需要利用自动锁定解锁系统或者手动地 再次进行锁定操作或者解锁操作从而驱动主动杆,由此能够脱离该不能进行解除操作的状 态。但是,操作较为繁杂。并且,为了形成不会陷入该不能进行解除操作的情况的构 造,考虑将打开连杆或者主动杆分割成多个部件,并用弹簧等结合的策略。但是,在该情况 下,部件数量增加、装置复杂化、并且制作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用对部件构造进行大的变更或者追加部件就能够 避免陷入不能进行解除操作的状态的车辆用门锁装置。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所述车辆用门锁装置 具备提升杆,该提升杆设置于车辆的车门,能够对勾挂被勾挂部件的勾挂机构进行解除, 所述被勾挂部件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车身;打开连杆,该打开连杆抵接于该提升杆从而推压所述提升杆;打开杆,该打开杆驱动所述打开连杆从而使所述打开连杆推压所述提升杆;以及主动杆,该主动杆将所述打开连杆驱动到不能利用所述打开连杆推压所述提升杆 的杆驱动不能位置,所述主动杆具有单方向驱动部,当所述打开连杆被所述打开杆驱动时,该单方向 驱动部仅朝所述杆驱动不能位置的方向驱动所述打开连杆,而不朝反方向驱动所述打开连 杆。


图1是对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图2是从右方观察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图。图3是对实施方式中的主动杆的形状进行说明的图。图4是对现有的主动杆的形状进行说明的图。图5是对现有的门锁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图6是对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避免不能进行解除操作的状态的作用进行说明的 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图1 图6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对内置于车辆的 车门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 置1由支承于该车辆用门锁装置1的壳体80 (参照图2)的提升杆2、打开连杆3、打开杆4、 主动杆5以及取消杆7构成。图1中示出在从锁定状态到解锁状态的解锁操作的中途当打 开连杆3被打开杆4驱动时的从车门内侧观察的状态。并且,图2是从右方观察图1的车 辆用门锁装置的图,示出提升杆2和本发明的被勾挂部件(门锁撞针81)和勾挂机构(闩 锁8和爪83)。如图2所示,提升杆2设置于车辆的车门,该提升杆2能够解除爪83,该爪83是勾 挂棒状的门锁撞针81的勾挂机构,该门锁撞针81是设置于车辆的车身的被勾挂部件。提升 杆2以能够摆动动作的方式被保持于壳体80,并与作为勾挂机构的爪83连结。爪83是勾 挂闩锁82的部件,该闩锁82是与作为被勾挂部件的棒状的门锁撞针81卡合的卡定机构。 闩锁82具有突部820、821。提升杆2通过省略图示的施力部件被朝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施力从而被保持在初 期位置。进而,提升杆2构成为当该提升杆2被打开连杆3推压时,使爪83朝顺时针方向摆动,解除闩锁82与爪83的之间勾挂,从而使车门能够打开。勾挂被解除后的闩锁82朝 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摆动,成为双点划线所示的解除姿态82A,门锁撞针81成为门锁撞针 81A的位置,能够朝图中左方脱离。由此车门被打开。如图1所示,打开连杆3是纵向较长的大致形成为棒状的部件,该打开连杆3配置 于提升杆2的附近,并由打开杆4和主动杆5支承。在打开连杆3的一端形成有中央缩颈 的纵向较长的卡合孔31。形成于打开杆4的卡合杆部44嵌入该卡合孔31并与该卡合孔 31卡合。在打开连杆3上突出形成有作为卡合突出部发挥功能的引导销32。如图1所示, 引导销32嵌入在形成于主动杆5的引导孔6中并与该引导孔6卡合。并且,在打开连杆3 的另一端设有推压部33。打开杆4是沿着车门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并被枢转支承为能够摆动的部件。详细 叙述,打开杆4在大致中央具有枢转支承孔41,打开杆41通过枢转支承孔41以能够摆动的 方式枢转支承于门锁装置1的壳体80。并且,打开杆4具有从大致中央延伸设置的外向臂 和从大致中央朝外向臂的相反侧延伸设置的内向臂。如图1中所示,外向臂的端部被折弯 成大致水平,由此形成具有连结孔42的片部42a。连结孔42经由连结部件连结于用于打 开车门的外侧把手100。进而,当手动地对外侧把手100进行操作时,连结孔42被朝在图1 中观察的下方压下。打开杆4的内向臂在端部被分成上下两股,一方的部分被折弯成大致水平,从而 形成被推压部43。另一方的部分形成卡合杆部44。如图1所示,卡合杆部44嵌入打开杆 3的卡合孔31并与该卡合孔31卡合。因此,卡合杆44能够朝在图1中观察的上方驱动打 开连杆3。并且,卡合杆44成为打开连杆3在直立状态(图5中的(1)所示的状态)和倾 斜状态(图5中的(2)所示的状态)之间摆动时的摆动支点。形成于打开杆4的被推压部 43经由缆线等连结部件连结于内侧把手101。进而,当手动地对用于打开车门的内侧把手101进行操作时,被推压部43被朝在 图1中观察的上方推起。并且,打开杆4通过省略图示的施力部件被朝卡合杆部44朝在图 1中观察的下方下降的摆动方向施力从而被保持在初期位置。即,仅当手动地对用于打开车 门的外侧把手100或者用于打开车门的内侧把手101进行操作时,卡合杆部44上升从而朝 上方驱动打开连杆3。如图1所示,主动杆5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枢转支承于壳体80,是对打开连杆3进 行锁定操作从而使其从解锁状态成为锁定状态的部件。另外,打开连杆3能够推压提升杆 2的状态是解锁状态。并且,打开连杆3无法推压提升杆2的状态、即位于杆驱动不能位置 时是锁定状态。图3是对主动杆5的形状进行说明的图。参考图3进行详细说明。主动杆5具有 枢转支承孔51。主动杆5的枢转支承孔51以使主动杆5能够朝箭头CA和CB方向摆动的 方式枢转支承于壳体80。主动杆5 —体地具有第一臂52、第二臂54以及第三臂56。形成 于第一臂52的尖端的连结孔53经由杆等连结部件连结于车门内侧的锁定旋钮103。形成 于主动杆5的第二臂54的尖端的抵接部55连结于车门外侧的门锁装置104。因此,主动杆 能够通过设置于车门内侧的锁定旋钮103的操作以及从车门外侧使用钥匙对门锁装置104 进行解锁操作而摆动。并且,形成于主动杆5的第三臂56的图中左上方的卡合槽部57与 由电动机驱动的致动器105卡合。
致动器105的电动机构成为例如能够通过被称为智能进入系统的自动锁定解锁 系统遥控动作。因此,当在自动锁定解锁系统中驱动电动机(致动器105)时,主动杆5能 够绕枢转支承孔51摆动。因此,该主动杆5能够从车门内侧的锁定旋钮103、车门外侧的锁 定装置104、电动机(致动器)105这三者中的任一方操作。进而,主动杆5在解锁操作中以枢转支承孔51为中心朝顺时针方向(箭头CA方 向)摆动,在锁定操作中朝逆时针方向(箭头CB方向)摆动。并且,主动杆5通过省略图 示的施力部件被施力,从而该主动杆5被保持在锁定状态的位置和解锁状态的位置。如图3所示,在主动杆5的第三臂56上形成有相当于本发明的单方向驱动部的引 导孔6。引导孔6的周缘由以下部分形成在图3中观察上下延伸的滑动缘部61 ;推压缘部 62,该推压缘部62与滑动缘部61的一端相连并朝上方鼓出;以及恢复缘部63,该恢复缘部 63与推压缘部62相连,从朝图中左方扩张后的上端倾斜地与滑动缘部61的另一端相连。 打开连杆3的引导销32嵌入于引导孔6。弓丨导孔6的内侧形成为比引导销32的直径还大, 该引导孔6的中央形成游动范围64。另外,如图3所示,在主动杆5以该主动杆5的枢转支承孔51为中心摆动的摆动 方向(箭头CA、CB方向)中,引导孔6的宽度以X表示。在与摆动杆5的摆动方向正交的 方向中,引导孔6的长度以Y表示。这样,与后述的在现有的门锁装置中使用的主动杆95 的长孔96(参照图4)相比,引导孔6在主动杆5的摆动方向(箭头CA、CB方向)扩张。因 此,在由游动范围64划分的空间中,打开连杆3的引导销32能够在长度L的方向和宽度X 的方向移动。游动范围64的宽度X比引导销32的直径尺寸大。如图1所示,取消杆7相当于推压机构,是朝图中右方向推压打开连杆3的左侧面 的部件。此处,作为推压机构发挥功能的取消杆7朝箭头H方向推压打开连杆3的一侧面, 由此能够使打开连杆3的引导销32与主动杆5的引导孔6的滑动缘部61滑动接触。如图1所示,取消杆7是在大致中央具有枢转支承孔71,并被折弯的部件。取消杆 71由枢转支承孔71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枢转支承于壳体80。在取消杆7上形成有推压部72。推压部件72由施力部件73施力,从而始终朝右 方(箭头H方向)推压打开连杆3的左侧面。另外,当在锁定状态下关闭车门时,取消杆7 由提升杆2驱动从而使锁定状态成为解锁状态。对取消杆72施力的施力部件73的作用力 设定成比对主动杆5施力的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小。下面,作为对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前段,对现有的门锁装置 的结构以及不能进行解除操作的状态进行说明。现有的门锁装置9与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 1在主动杆5的构造上不同,其他的部件都与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通用。图4示出对在现有的门锁装置9中使用的主动杆95进行说明的图。代替本发明 所述的扩张的引导孔6,设有孔宽度窄的狭缝状的长孔96。如图4所示,在图4中观察,长孔96形成于上下方向,长孔96的图中的右侧的缘部 形成于与实施方式的引导孔6的滑动缘部61相同的位置。实际上,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孔6 是将长孔96朝左方扩张而形成的。并且,长孔96的左右方向的孔宽度与引导销32的直径 大致一致。即,引导销32在长孔96内仅在上下方向(长孔96延伸的方向)被引导。艮口, 引导销32不能在长孔96的孔宽度方向移动。并且,当主动杆95摆动从而长孔96朝图中 左右方向摆动时,由于引导销32嵌合于长孔96,因此引导销32被朝左右两个方向驱动。
6
图5是对现有的门锁装置9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为了方便,在图5中存在实线 彼此重复地描绘的部分。在图5中,在现有的门锁装置9中,(1)表示解锁状态,(2)表示锁 定状态。在图5中,(3)表示在从锁定状态到解锁状态的解锁操作的中途重叠有通过用于 打开车门的手柄进行的解除操作的状态。(4)表示不能进行解除操作的状态。在图5(1)所示的解锁状态中,主动杆95以枢转支承孔51为中心朝顺时针方向 (箭头CA方向)摆动,引导销32通过长孔96被朝右方(箭头CA方向)驱动,打开连杆3 处于直立状态。这样,当打开连杆3处于直立状态时,如果对用于打开车门的手柄进行操作 的话,则打开连杆3被打开杆4驱动而上升。此时,由于引导销32通过长孔96被朝正上引 导,因此,如图中箭头A方向所示,打开连杆3朝正上上升,打开连杆3的推压部33将提升 杆2推起,从而解除爪83对闩锁82的勾挂。由此,车门能够打开。在图5的(2)所示的锁定状态中,主动杆95以枢转支承孔51为中心朝逆时针方 向(箭头CB方向)摆动。结果,引导销32通过长孔96被朝左方(箭头CB方向)驱动,打 开连杆3不是直立状态,而是成为倾斜状态。并且,在图5的(2)所示的锁定状态中,长孔96也倾斜。当在该状态下对用于打 开车门的把手进行操作时,打开连杆3被打开杆4驱动而上升。此时,引导销32通过长孔 96被朝左上方(在图5的(2)中)引导。因此,打开连杆3的主体也像图中箭头B所示那 样朝斜上方动作,打开连杆3不与提升杆2抵接。即,保持爪83对闩锁82的勾挂。由此, 车门不能打开。另外,通过取消杆7经由打开连杆3的引导销32对主动杆95作用有朝向顺时针 方向的作用力。取消杆7的施力部件73的作用力比主动杆95的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小。因 此,主动杆95被保持在锁定状态的位置。下面,对在现有的门锁装置9中,在图5的(2)所示的锁定状态中通过自动锁定解 锁系统指令从锁定状态朝解锁状态动作的解锁操作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自动锁定解锁系统 中,通常,致动器105动作规定时间从而主动杆95以枢转支承孔51为中心朝顺时针方向 (箭头CA方向)摆动,过渡至图5的⑴所示的解锁状态,打开连杆3成为竖立设置状态, 由此,车门成为解锁状态,车门能够打开。然而,在图5中,在从(2)所示的状态朝(1)所示的状态过渡的中途,当手动地对 用于打开车门的把手进行操作时,有可能成为(3)所示的状态。此时,在图5的(3)所示的 状态下,箭头C所示的主动杆95的朝向顺时针方向的摆动动作和箭头D所示的来自打开杆 4的驱动动作(用于打开车门的把手操作)重叠作用于打开连杆3。于是,被驱动着朝斜上 方动作的打开连杆3被主动杆95推压而被朝右方驱动。结果,如图5的(4)所示,打开连杆3从侧方抵接于提升杆2,结果,有可能陷入不 能进行解除操作的状态。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对实施方式的门 锁装置1处于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时进行用于打开车门的把手操作的情况进行说明。在本 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中,如上所述,取消杆7始终朝图中右方(图6的(1)中的箭头H方 向)推压打开连杆3。因此,打开连杆3的引导销32被推压在引导孔6的右侧的滑动缘部 61并与滑动缘部61接触。因此,当通过对用于打开车门的把手朝上方推压操作打开连杆3 时,引导销32与引导孔6的滑动缘部61滑动接触并沿着滑动缘部61上升。
因此,打开连杆3以与表示现有装置9的图5的(1)所示的状态以及图5的⑵ 所示的状态同样的方式动作。下面,对使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从解锁状态朝锁定状态过渡的锁定操作进行 说明。该锁定操作以与上述的现有的门锁装置1的情况同样的方式进行。这是因为,形成 于主动杆5的引导孔6的右侧的滑动缘部61推压打开连杆3的引导销32并朝逆时针方向 (箭头CB方向)驱动该引导销32。即,作为单方向驱动部的引导孔6(具体而言为引导孔6 的右侧的滑动缘部61)以与现有的门锁装置9的情况同样的方式进行朝向逆时针方向(箭 头CB方向)的驱动。下面,对使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从锁定状态朝解锁状态过渡的解锁操作进行 说明。在解锁操作中,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发挥与现有的门锁装置9不同的作用。S卩,在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中,在使门锁装置1从锁定状态朝解锁状态过渡的 解锁操作中,主动杆5以枢转支承孔51为中心朝顺时针方向(图6所示的箭头F方向)摆 动,打开连杆3被从锁定状态朝解锁状态驱动。此时,形成于主动杆5的引导孔6的滑动缘 部61先于引导销32进行动作。S卩,在将打开连杆3的引导销32留在原来的位置的状态下,主动杆5朝顺时针方 向(箭头F方向、解锁方向)摆动。在该情况下,引导销32能够相对于主动杆5在引导孔6 的宽度X的方向(参照图3)相对变位。因此,引导销32不被形成引导孔6的壁驱动。只 要在打开连杆3上未作用有来自其他部件的力,打开连杆3的引导销32就能够在由游动范 围64划分的空间中游动。此处,使打开杆4返回其初期位置的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和由取消杆7产生的推压 力作用于打开连杆3。因此,在图6中,打开连杆3被朝下方和右方推压。因此,打开连杆3 的引导销32在留在引导孔6的滑动缘部61的下方的状态下被朝解锁状态驱动。最后,考虑在利用自动锁定解锁系统使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从锁定状态朝解 锁状态过渡的解锁操作的中途重叠有手动进行的用于打开车门的把手操作的情况。S卩,对利用自动锁定解锁系统进行的解锁操作和来自打开杆4的驱动动作(手动 进行的用于打开车门的把手操作)重叠作用于打开连杆3的情况进行说明。图6是对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避免不能进行解除操作的状态的作用进行说明的 图。图6的(1)所示的状态表示在解锁操作的中途重叠有手动进行的用于打开车门的把手 操作的状态。图6的(2)所示的状态表示避免上述的不能进行解锁操作的状态之后的解锁 状态。在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中,打开连杆3被打开杆4朝上方驱动,然后,打开连 杆3被主动杆5朝右方驱动。直到该打开连杆3从侧方抵接于提升杆2为止都以与以往同 样的方式发挥作用。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中,与现有的长孔96(参照图4)相比,形成于主 动杆5的引导孔6在主动杆5的摆动方向(箭头CA、CB方向)被扩宽。因此,打开连杆3 的引导销32并不受主动杆5的引导孔6拘束,能够在形成于引导孔6的内侧的游动范围64 的空间中游动。因此,如图6(1)所示的箭头F所示,主动杆5能够摆动动作到顺时针方向 (解锁方向)的最终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动杆5能够从锁定状态的位置良好地过 渡到解锁状态的位置。
8
在图6(1)的状态中,当手从用于打开车门的把手离开从而把手被释放时,打开杆 4的朝上方驱动打开连杆3的推压力消失。代替与此,在打开杆4上作用有朝向位于下方的 打开杆4的初期位置的图中箭头G的作用力。并且,如图6(1)所示,打开连杆3被取消杆 7的推压部72推压,从而在该打开连杆3上作用有朝向右方的图中箭头H方向的推压力。被这两个力驱动,打开连杆3的引导销32 —边在主动杆5的引导孔6的游动范围 64的空间中游动或者与引导孔6的恢复缘部63滑动接触一边下降。进而,打开连杆3返 回位于下方的初期位置。进而,从图6的(2)能够理解,最终打开连杆3被取消杆7的推压 部72朝箭头H方向推压,打开连杆3的引导销32与滑动缘部61滑动接触。于是,如图6 的(2)所示,打开连杆3在提升杆2的下方成为直立状态,恢复解锁状态。即,避免了门锁 装置1的不能进行解除操作的状态。如以上所说明了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供打开连杆3的引导销32嵌入的主 动杆5的现有的长孔96扩宽,形成沿着主动杆5的摆动方向(箭头F方向以及该方向的反 方向、即箭头CA和CB方向)将孔宽度扩大了的引导孔6,由此,不用对部件构造进行大的变 更或者追加部件就能够避免陷入上述的不能进行解除操作的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孔6沿着主动杆5的摆动方向被扩宽以设置游动范围 64的部位可以仅仅是当打开连杆3被打开杆4朝上方驱动时引导销32在引导孔6内所位 于的部位。即,不必要在打开连杆3未被打开杆4朝上方驱动时引导销32在引导孔6内所 位于的部位、即引导孔6的下方的部位进行扩宽以设置游动范围64。在以上详细说明了的实施方式中,通过附加设置通过内侧把手101的操作使主动 杆5摆动的杆,能够使引导孔6作为能够通过内侧把手101的操作进行解锁操作和用于打 开车门的把手操作的所谓的双牵引(double pull)功能的构成要素发挥功能。产业上的利用领域本发明能够利用于车辆用门锁装置。
权利要求
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门锁装置具备提升杆,该提升杆设置于车辆的车门,能够对勾挂被勾挂部件的勾挂机构进行解除,所述被勾挂部件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车身;打开连杆,该打开连杆抵接于该提升杆从而推压所述提升杆;打开杆,该打开杆驱动所述打开连杆从而使所述打开连杆推压所述提升杆;以及主动杆,该主动杆将所述打开连杆驱动到不能利用所述打开连杆推压所述提升杆的杆驱动不能位置,所述主动杆具有单方向驱动部,当所述打开连杆被所述打开杆驱动时,该单方向驱动部仅朝所述杆驱动不能位置的方向驱动所述打开连杆,而不朝反方向驱动所述打开连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方向驱动部是引导孔,该引导孔形成于所述主动杆,且设置于所述打开连杆的 引导销以能够游动的方式嵌入在该引导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孔在所述杆驱动不能位置的方向的相反侧具有当所述打开连杆推压所述提 升杆时,供所述弓I导销滑动的滑动缘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门锁装置具备推压机构,该推压机构通过推压所述打开连杆的一侧面,而 使所述引导销与所述引导孔的所述滑动缘部滑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机构具有推压部件和施力部件,所述推压部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枢转支承于 所述车门,所述施力部件朝所述打开连杆的所述一侧面对该推压部件的一端施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车辆用门锁装置,该门锁装置具有提升杆2,该提升杆能够对推压解除勾挂被勾挂部件的勾挂机构,所述被勾挂部件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车身,所述勾挂机构设置于车门;打开连杆3,该打开连杆抵接于提升杆2并推压该提升杆2;打开杆4,该打开杆通过设置于车门的把手的操作而动作,驱动打开连杆3从而使打开连杆3推压提升杆2;以及主动杆5,该主动杆5将打开连杆3驱动到不能利用打开连杆3推压提升杆2的杆驱动不能位置。主动杆5的单方向驱动部孔6仅朝杆驱动不能位置的方向驱动打开连杆3,不朝反方向驱动打开连杆3。
文档编号E05B65/20GK101868589SQ200880117289
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2日
发明者园靖彦, 秋月龙次郎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