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车辆的车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893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型车辆的车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型车辆的车门装置。
背景技术
小型车辆包括能够在荒地等条件驾驶的多用途车辆(MUV)。这种类型的有些车辆 中,设置固定座位,座位前面放腿的空间沿横向延伸,主体侧面是敞开的,主体侧面的开口 下端作为脚踏板(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JP-A No. 2007-26914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当可打开的车门用于盖住上述小型车辆主体侧面的开口时,期望车门具有让乘员 足够安全的空间的形状。本发明正是考虑上述情况而作出,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乘员空间安全的小型 车辆的车门装置。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车辆的车门装置,该小型车辆在至 少一侧面设有具有开口的主体和在开口的下端设有脚踏板,其特征在于,可打开的车门设 置于主体的侧面,以盖住开口,在车门关闭时进入脚踏板的凸部被设置于车门的内侧下部。根据本发明,因为可打开的车门设置于主体侧面,以盖住在主体侧面的开口,在车 门关闭时进入脚踏板的凸部设置于车门的内侧下部,因而形成车门内部和底板一体形成的 内表面,可以保证乘员的空间。让乘员的腿进入的凹部也可以在车门内侧设置于凸部上方。根据这种结构,因为 让乘员的腿进入的凹部设置在车门内侧的凸部,不改变车门壁的形状,可以扩展乘员的空 间,所述当腿移动时,凹部起到引导腿的作用,并且可以防止腿在杆这侧移动。用于嵌入车门的车门铰链的凹部也可以设置于车门的前端。根据这种结构,因为 用于嵌入车门的车门铰链的凹部设置于车门的前端,所以利用该凹部的量可以极大地保证 乘员的空间。脚踏板设置于小型车辆底板的端部比底板低的位置,凸部顶面的高度也设置在与 底板相同的水平面。根据这种结构,因为在车门内的凸部顶面的高度设置在与底板相同的 水平面,所以利用该凸部的量可以扩展底板。车门用树脂中空模制,当车门用树脂中空模制 时也一体地形成凸部。根据这种结构,可以容易设置凸部。由设置在车体侧面的撞闩(latch striker)锁住的闩销机构也设置于车门。闩销 机构设有设有杆部件和闩销部件,该杆部件根据开启/关闭杆的操作而操作,而该闩销部 件能够以与杆部件的操作联锁的方式释放与撞闩的配合。根据这种结构,杆部件根据开启 /关闭杆的操作而操作,并且释放与撞闩的配合。在这种情况下,闩销部件也可以通过空转机构(lost motion mechanism)连接杆部件,空转机构以对杆部件的操作具有自由范围的 方式操作闩销部件。根据这种结构,当开启/关闭杆在相当小操作范围内操作时,与撞闩的 配合能够被保持。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因为可打开的车门设置于主体的侧面,以盖住在主体侧面的开口,当 车门关闭时进入脚踏板的凸部设置于车门的内侧下部,形成车门内部和底板一体形成的内 表面,可以保证乘员的空间。因为让乘员的腿放入的凹部设置于车门内的凹部上,不改变车门壁的形状,所述 可以扩展乘员的空间,此外,当脚移动时,凹部起到引导脚的作用,凹部可以防止脚在杆这 侧移动。因为用于嵌入车门的车门铰链的凹部设置于车门的前端,所以利用凹部的量可以 极大地保证乘员的空间。因为脚踏板在比底板更低的位置设置于小型车辆底板的端部,凸 部顶面的高度设置在与底板相同的水平面上,所以利用凸部的量可以扩展底板。除此之外, 因为车门用树脂中空模制,在用树脂中空模制车门的同时一体形成凸部,所以可以容易设
置凸部。因为用设置在车体侧面的撞闩锁住的闩销机构设置于车门,并且设有杆部件和闩 销部件,杆部件根据开启/关闭杆的操作而操作,闩销部件能够以与杆部件的操作联锁的 方式释放与撞闩的配合,所以闩销机构根据开启/关闭杆的操作而操作,并且能够释放与 撞闩的配合。此外,因为闩销部件通过空转机构连接杆部件,空转机构以对杆部件的操作具 有自由范围的方式操作闩销部件,当开启/关闭杆在相当小操作范围内操作时,与撞闩的 配合能够被保持。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小型车辆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车体机架与车门和侧盖的透视图。图3是表示翻车保护杆与车门和侧盖的侧视图。图4表示从车门内看到的车体机架。图5表示从车体内看到的车门主体。图6是从车体内看到的车门主体的透视图。图7表示从上边看到的车门及其周围结构。图8表示从后面看到的车门与底板的位置关系。图9表示车门铰链与车门支撑架。图10是图9的分解透视图。图11表示车门铰链及其周围结构的水平截面。图12表示锁单元的机构部件。图13表示锁单元的机构。图14是表示锁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15表示开启/关闭杆,㈧是顶视图,⑶是平面图,(C)是侧视图。图16表示网状物。
4
图17表示分别从下边看到的网状物与脊形防护装置。图18表示第二实施例中的车门的锁单元及其周围结构。图19表示锁单元及其周围结构的机构部件。附图标记的描述10小型车辆
IOA主体
11主体机架
IlX车门支撑架
13前轮
15后轮
17动力单元
18乘员座位
33盖部件
40翻车保护杆
41侧盖
49脊形防护装置
50网状物
60放脚的空间
60A开口
61底板
62脚踏板
70车门
71车门主体
72前凹部
73中心凹部
74上凹部
75凸部
80车门铰链
90撞闩
91锁单元
92开启/关闭杆
100机构部件
101单元盖
110基板
120支撑轴
140闩销机构(闩锁机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讨论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诸如,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和向下的方向是指坐在车体中的乘员(乘客)看的方向。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小型车辆。小型车辆10是适于在不平道路上行 使的属于多用途车辆(MUV)的一种车辆,设有分别独立悬挂的左右前轮13、13和左右后轮 15、15,例如,由车体机架11的双叉形悬架支撑;包括引擎和传动装置的动力单元17,其由 车体机架11支撑在前轮13、13和后轮15、15之间,诸如基本上在车体纵向的中间位置;两 个乘员座位18、18,它们是驾驶员座位和乘客座位,分别由车体机架11支撑在动力单元17 上;以及,操纵前轮13、13的方向盘20。用于前轮的末级减速齿轮21由车体机架11支撑在左右前轮13、13之间,并通过 与末级减速齿轮21的左右侧连接的驱动轴21A连接左右前轮13、13。此外,用于后轮的末 级减速齿轮22由车体机架11支撑在左右后轮15、15之间,并通过与末级减速齿轮22的左 右侧连接的驱动轴22A连接左右后轮15、15。图1中的附图标记13A表示驱动轴21A连接 的前轮13这侧的轮毂,15A表示驱动轴22A连接的后轮15这侧的轮毂。该车辆10设有用 于制动前轮13、13和后轮15、15的制动装置(未示出)。前推进轴25和后推进轴26连接动力单元17,引擎的旋转以对应于传动中预定变 速水平的齿轮速比减速,并传递给两个推进轴25、26。前推进轴25从动力单元17的下部向前延伸,并连接末级减速齿轮21,通过末级减 速齿轮21将动力单元17的驱动力传递给前轮13、13。后推进轴26从动力单元17的下部 向后延伸,并连接末级减速齿轮22,通过末级减速齿轮22将动力单元17的驱动力传递给后 轮 15、15。接下来,描述小型车辆10的主体IOA0小型车辆10的主体IOA前部包括从上面 盖住车体前部的引擎罩31,在引擎罩31左右侧、盖住前轮13、13每一个的上侧和后侧的一 对左右前挡泥板32、32,用于照亮车体前方的前大灯34和设置在车体前部的输送管35。此 外,小型车辆10的主体IOA的后端包括盖住后轮15、15的每一个的上侧的一对左右后挡泥 板37、37,和可打开的并且为箱状的、在上面装载货物的货箱39。翻车保护杆40设置于小型车辆10的主体IOA上,以基本上围起空间,在下文中将 这空间称为乘客车厢,用于坐在乘员座位18、18上的乘员或乘客。一对左右网状物50可拆 卸地设置于翻车保护杆40的左右两侧。另外,一对左右侧盖41、41设置于小型车辆10的主体IOA两侧,以盖住动力单元 17的左右两侧,与乘员使用的放腿空间(腿部空间)连通的开口 60A是在侧盖41、41和前脚 踏板32、32之间打开的。在这种结构中,设置车门70的打开和关闭,以盖住左右开口 60A。接下来,描述车体机架11及其周围结构。图2是表示车体机架11与车门70和侧盖41的透视图,图3是表示翻车保护杆40 与车门70和侧盖41的侧视图,图4表示从车门内看到的车体机架11。如图2所示,车体机架11包括一对左右下机架11A、11A,它们基本上沿车底部的 纵向平行延伸;一对左右前机架11B、11B,它们从下机架IlAUlA前部沿车体的后上方向从 下机架11A、1IA的前部延伸并且在下机架11A、1IA的上侧沿车体的后向延伸;以及,一对上 下的前横机架11C、11D,它们在垂直方向具有间隔,分别连接一对前机架IlBUlB和一对左 右下机架11A、1IA的后端,并且是横向延伸。在这种结构中,示出这样的机架结构,沿车体的纵向延伸的两个下机架IlAUlA沿纵向一分为二,在前侧的下机架11A1、11A1的后端连接前横机架11D,在后侧的下机架 11A2、11A2的前端连接前横机架11D,然而,也提供这样的机架结构下机架11A、IlA并不沿 纵向一分为二。车体机架11还包括一对左右上机架11E、11E,从下机架IlAUlA的中部向上延 伸之后,沿车体的后向基本上水平地弯曲和延伸;支架11F、11F,用于垂直连接下机架11A、 IlA的后端和上机架IlEUlE的后端;一对左右侧下机架11G、11G,基本上与车体中部的左 侧和右侧的下机架IlAUlA平行设置;以及,一对左右侧上机架11H、11H,基本上在侧下机 架IlG上侧与上机架IlEUlE基本上平行设置。这些机架通过多个连接件连接成一体。用 于分隔车体前部和乘员车厢的隔板IlK设置在一对上下前横机架IlCUlD之间。左右乘员座位18通过图2所示的支架等连接上机架IlEUlE和侧上机架11H、 IlH0围住乘员车厢的翻车保护杆40连接车体机架11。翻车保护杆40通过连接多根管件 构成,如图1和3所示,粗略地分为,翻车保护杆设有一对左右保护杆前管44、44,其从左 右前脚踏板32、32的后端上侧沿车体向上方向延伸;翻车保护杆前上管45,其连接翻车保 护杆前管44、44的上端并且在翻车保护杆前管44、44之间横向延伸;一对左右翻车保护杆 上管46,其从翻车保护杆前上管45沿车体的向下方向延伸后沿车体的向下方向弯曲;以 及,一对左右翻车保护杆后管47、47,其连接翻车保护杆上管46、46的后端并且沿车体向下 方向延伸。通过将翻车保护杆40前部的下端,即,翻车保护杆前管44、44的下端,连接到设 置于前横机架IlC的支架11C1、11C1(参加图2),将翻车保护杆40后端的下部,即,是翻车 保护杆后管47、47的下端,连接到侧上机架11H、11H,翻车保护杆40固定到车体机架11上。在后侧48、48、朝乘员车厢后侧的车体宽度方向中心基本上延伸为U形的一对左 右保护机架设置于翻车保护杆40上,在乘员座位18、18的车体侧面、沿车体前向基本上延 伸为U形的一对左右脊形防护装置49、49设置于翻车保护杆上。支架48A、48A设置于后侧 48,48的保护架上,在对应于乘员座位18上侧的位置,头枕18A、18A(参见图1)固定到支架 48A、48A上。脊形防护装置49、49的基部连接后侧48、48的保护架和翻车保护杆后管47、 47,如图4所示,脊形防护装置49、49的前部朝车体的前部延伸,并且连接设置于侧上机架 IlHUlH 的支架 11H1、11H1。侧视车体时,侧盖41、41位于乘员座位18、18的下侧,如图3所示,在每个侧盖中, 上盖部分41A设有不同水平面并且沿车体的向下方向具有凹入的部分41A1,侧盖部分41B 从上盖部分41A沿车体的向下方向延伸,后盖部分41C从上盖部分41A的后端、沿车体的向 下方向、顺着侧盖部分41B的后边缘延伸,并且作为盖住后轮15、15的前部的挡泥板,所述 上盖部分41A、侧盖部分41B和后盖部分41C形成一体。形成上盖部分41A中具有不同水平 面的部分41A1,以避免与翻车保护杆40干涉,形成的形状和强度还分别用作让乘员放置他 /她的脚的台阶,并在乘员座位18、18的侧面移动。在设置在前横机架11C、11D,上机架IlEUlE和侧上机架11H、1IH之间的隔板1IK 中的间隙用作坐在乘员座位18、18上的乘员的放腿空间60。放腿空间60沿车体的横向延 伸,在车体IOA侧面是敞开的,如图1所示,底板61设置在放腿空间60的底部,设置在比底 板61更低位置的脚踏板62、62(参见后面所述的图8)设置于底板61的左右端。车门70用于盖住放腿空间60侧面的开口 60A,并且可开启地连接由支架11XA、 IlXB连接的左右车门支撑架11X、11X,使得前横机架lie的左右端和侧下机架IlG的前部
7通过一对上下车门铰链80连接,如图3和4所示。从车体侧面看,如图2所示,车门支撑架 IlXUlX用位于前挡泥板32、32后面的盖部件33、33盖住。如图4所示,当车门70锁住时由设置在车体机架11侧面(或者更具体地说,脊形 防护装置49)撞闩90锁住的锁单元91设置于车门70上,通过操作设置于锁单元91的开 启/关闭杆92能够解除锁定,从而可以打开车门70。接下来,详细描述车门70。车门70的车门主体71用树脂中空模制一体形成,并形 成具有预定厚度的车门,因为内部是中空的,车门很轻。车门70在前挡泥板32和侧盖41 之间具有沿车体纵向延伸的外形,如图1所示,其上边缘以基本上与乘员座位18的表面相 同的水平基本上水平延伸,其下边缘在每个侧下机架IlG的上边缘附近基本上水平延伸。车门主体71的外表面(外部表面)设有凹上半部71A和下半部71B,凹上半部71A 位于设置于侧盖41的上盖部41A的不同水平41A1的部分的前部,下半部71B位于侧盖41 的侧盖部41B的前部,如图3所示,因此,当车门70关闭时,车门形成侧盖41和车门主体71 基本上为一体的外形。当车门70关闭时,车门主体71的后边缘和下边缘与侧盖41的外边交迭,形成车 门,在车门主体71和侧盖41之间没有形成车体横向的间隙。图5表示从车体内看到的车门主体71,图6是表示车门主体的透视图。如图5和 6所示,嵌入各个车门铰链80、80的一对上下前凹部72、72形成于车门主体71内表面的前 部,因此,防止车门铰链80、80从车体内部突出。中心凹部73形成于前凹部72、72的背面,乘员可以放他/她的腿中心至中心凹部 73中,从而乘员放他/她的腿的空间可以延伸中心凹部73的量。而且,在车门70厚度方向 容纳锁单元91和开启/关闭杆92并且偏离开启/关闭杆厚度的上凹部74形成于车门主 体71的后上部,基本上在中心凹部73上。图5和6中的附图标记76表示固定用于安装锁 单元91的螺钉的螺纹孔,在车体内从车门主体71的前侧突出到后侧的凸部75形成于车门主体71内的下 部,如图6所示。图7表示从上面看到的车门70,图8表示从后面看车门70时与底面(底 板61和脚踏板62)的位置关系。如图7和8所示,当车门70关闭时,凸部75插入脚踏板 62的上边,使在脚踏板62内的底板61和在车门内表面合成一体。在这种情况下,如图8所 示,凸部75顶面的高度与形成底面的底板61在相同水平,凸部75可以作为部分底面。当 凸部75的上面敞开时,乘员的空间足够安全。图9是表示车门铰链80、80与车门支撑架IlX的透视图,图10是图7的分解透视 图。因为上下车门铰链80具有相同结构,只详细描述一个车门铰链80。车门铰链80设有 用第一固定部分82和第二固定部分84,第一固定部分82用螺钉81、81固定到与车门支架 IlX结合的支架11X1上,第二固定部分84、84用螺钉83、83固定到第一固定部分82并且沿 车体后向从第一固定部分82突出。用销子固定件85、85固定的铰链销86设置于第二固定 部分84的端部,搬动件87通过铰链销86转动地设置。搬动件87嵌入车门主体71的前凹 部72、72中,并且用多个连接件88(螺钉、法兰盘、垫圈和螺母)固定成那种状态。图11表示车门铰链80及其周围结构的水平横截图。如图11所示,因为分别构成 车门铰链80的固定部分的第一固定部分82和第二固定部分84在车体内基本上连接成L 形,车门铰链89在乘员车厢的这面,盖部件33盖住车门支撑架11X,搬动件87设置在第二固定部分84端部的外面,在车门铰链80的盖部件33和搬动件87之间的间隙与车体内不 连通。因此,不需要封闭盖部件33和车门70之间间隙的专用密封部件。因为车门铰链80的固定部分分成第一固定部分82和第二固定部分84的两部分, 第二固定部分84和搬动件87盖住铰链销86,所以铰链销86可以布置成从外面看不见,而 不用设置用于盖住铰链销86的专用覆盖件。图12和13表示锁单元91的机械结构部件100,图14是表示锁单元91的分解透 视图。锁单元91由机械结构部件100和盖住机械结构部件100的单元盖101 (参见图14) 构成。机械结构部件100设有紧密地固定到车门70的上凹部74(参见图5)的基板 110 ;由基板110水平(诸如,沿车体的纵向)旋转支撑的支撑轴120 ;以及,由支撑轴120 和用于锁住车门的闩销机构140 (其也称为闩锁机构)支撑的开启/关闭杆92,车门连接支 撑轴120的一端侧并且可以用设置在车体机架11侧的撞闩90锁住。为了详细描述上述内容,朝车体内和乘员车厢侧弯曲的第一弯曲部分111设置于 车体前端侧的基板110上,朝车体内弯曲的第二弯曲部分112设置于与第一弯曲部分111 间隔的后面。在弯曲部分111、112中钻一对水平连通的前后通孔113、113,将支撑轴120插 入两个通孔113、113中,支撑轴120被水平旋转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快速螺母114紧固到第一弯曲部分111外面的支撑轴120上,第一 弯曲部分111在车体的前侧,通过在第二弯曲部分112侧面设置垫圈115和止动销116防 止支撑轴120脱落。图15(A)、⑶和(C)分别表示开启/关闭杆92的俯视图、平面图和侧视图。开启 /关闭杆92设有基本上是扁平的抓手部分131和与抓手部分131的基础侧一体形成并且分 别间隔设置的一对轴支撑部分132、132。基于纵向的中心部分Ml对称地形成开启/关闭杆 92,如图15(A)和(B)所示,因此,对于设置于左右车门70、70的开启/关闭杆92、92,可以 相同的件。为了详细描述上述内容,如图15(C)所示,支撑轴120插入的通孔132A形成于每 个轴支撑部分132,并且形成沿通孔132A的径向延伸的凹槽132B。沿径向穿过支撑轴120 的销子135插入凹槽120,如图12所示,开启/关闭杆92和支撑轴120通过销子135基本 上一体地旋转连接。在这种情况下,销子135不是紧密地插入凹槽132B中,也没有间隙,但 是,在凹槽和销子135之间形成间隙,通过简单地控制间隙量,即使开启/关闭杆92轻微的 摆动,照样防止支撑轴120转动。如图15(B)所示,用于弹簧的一组的两个凹部136、137设置在抓手部分131底侧 的该对轴支撑部分132、132的每一个之内。安装用于弹簧的该组两个凹部136、137中的一 个(也就是凹部136)起到安装从压簧138两端延伸的延伸部的任何一个的凹部的作用,该 延伸部是缠绕如图12所示的支撑轴120的延伸部138A(参见图14),另一凹部137起到阻 碍从压簧138的另一端延伸并且接触基板110的延伸部138B松脱的凹部作用。也就是说, 开启/关闭杆92用压簧138沿锁定方向压到基板110上,就是图13中箭头X所示的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相反侧的车门70使用开启/关闭杆92,出于相同目的,使用用于弹簧 的另一组凹部136、137。如图12和13所示,支撑轴120的后端120A基本上弯曲成L形。因此,支撑轴120的后端120A随着开启/关闭杆92相对中心的开启/关闭杆92的旋转中心轴的垂直摆动 而摆动,该旋转中心轴是图12和13中用编码Ll表示的轴,并且用压簧138向下压,也就是 沿箭头X所示的方向。如图12所示,在车体内弯曲的第三弯曲部分117(在乘员车厢的这侧)设置于车 体后端侧的基板110上,用固定到朝车体外面设置的脊形防护装置49的支架49A(参见图 12和13)的撞闩90锁定的闩销机构140通过螺钉141、142固定到第三弯曲部分117上。对于闩销机构140,采用旋转闩销机构,闩销机构设有在车体内打开并且基本上 为U形截面的座体143 ;通过螺钉141的杆141A由座体143旋转支撑的杆部件144 ;和与杆 部件144联锁并且用螺钉142的杆142A(参见图13)旋转支撑的闩锁部件145。杆部件144在车体内从座体143突出,支撑轴120的后端120A连接它的端部。如 图13所示,旋转支撑杆部件144的杆141A布置在与支撑轴120的旋转中心轴相同的轴Ll 上,支撑轴120通过开启/关闭杆92的摆动而旋转。因此,杆部件144的旋转中心轴和支 撑轴120的旋转中心轴一致,杆部件144旋转的角度与支撑轴120旋转的角度相同。闩锁部件145在车体内从杆部件144下的座体143突出,可以固定到撞闩90上的 爪145A设置于其端部。至于闩锁部件145,爪145A用未示出的压簧压在固定到撞闩90上 的这侧,并且布置在座体143内,通过压簧的弹力,保持爪固定到撞闩90上的状态(参见图 13)。闩锁部件145通过空转机构(未示出)连接杆部件144,该空转机构以给杆部件 144的操作或旋转一定容许限度的方式操作闩锁部件145。具体地说,即使杆部件144随着开启/关闭杆92的向上摆动而转动,直到旋转角 等于或超过预定角度或容许限度该闩锁部件145才会与杆部件144联锁,撞闩90的配合状 态会被保持。如果杆部件144的旋转角等于或超过一定角度,与杆部件144联锁的闩锁部 件145开始旋转并释放与撞闩90的配合(参见图12)。因此,当开启/关闭杆92在相对小 角度的范围起伏移动时,它与撞闩90闩锁在一起,车门70保持不打开。在这种结构中,如图12和13所示,如果对开启/关闭杆92不操作,开启/关闭杆 92在默认位置,开启/关闭杆92位于开启/关闭杆92的抓手部分131基本上是水平的位 置。因此,如图4所示,开启/保护杆92的抓手部分131基本上水平地暴露在车门顶面,通 过乘员抓住开启/关闭杆92的抓手部分并向上抬的简单操作,车门70的锁定可以松开。因为支撑开启/关闭杆92的机械结构部件100的基板110紧密地固定车体71的 上凹部74中,如图7所示,所以分别由基板110支撑的开启/关闭杆92、支撑轴120和闩销 机构140容纳在车体71的厚度中。在这种情况下,从车体内部连接基板110的大部分单元 盖101也容纳在车体71的厚度中,如图4所示,减小在车体内从车体71的突出量。除了开启/关闭杆92之外,单元盖101形成为基本上盖住整个机械结构部件100。 也就是说,因为在对应于开启/关闭杆92的位置形成沿车体的向下方向凹入的凹部101A, 所以单元盖101将开启/关闭杆92暴露在车门的顶面,不是在车门70的外面,而是在车体 内。在这种情况下,开启/关闭杆92沿比最上面稍低位置的最上面延伸,除了单元盖101的 凹部IOlA之外,避免在单元盖101上侧和在车体内的外伸。如上所述,因为开启/关闭杆 92不在车门70的外面,而是在车体内部,所以可以避免开启/关闭杆92外伸到车门外面。 因为开启/关闭杆92暴露在车门70的顶面,乘员可以从车门外面方便地操作开启/关闭杆92,所以可以方便从车门70外面和内部进出。单元盖101凹部IOlA的底部形成为朝车 体内部对角线朝下的斜面(参见图4),因此,乘员的手可以沿斜面引导到开启/关闭杆92。如上所述,在这种结构中,因为开启/关闭杆92不是设置在车门70外面,而是在 车体内部,使得开启/关闭杆92可以从车门70的外面和里面进出,所以从车门70的外面和 里面可以方便操作开启/关闭杆92,避免开启/关闭杆92外伸到车门外面,并且可以设置 在基本上不干扰行使的位置。因为可以从里面和外面进出,因而结构简化,成本可以降低。此外,因为开启/关闭杆92被垂直摆动地设置并暴露在车门的顶面,通过手指简 单操作可以向上摆动,乘员从上面捏住车门70,通过简单直观的操作可以打开车门锁。更具体地说,如果坐在乘员座位18上的乘员打开车门70,他/她通过简单操作打 开车门锁,即,他/她用手指从车门上面捏住车门70抬高开启/关闭杆92,用手指捏住车 门70可以迅速方便地打开车门70。因为小型车辆10的车门70的顶面设置在与乘员座位 18的表面相同的水平面,所以坐在乘员座位18上的乘员和站在车体外面的乘员容易看到 开启/关闭杆92。因此,可以保证小型车辆车门的操作性和能见度。除此之外,在这种结构中,因为开启/关闭杆92偏移地装在车门70的厚度内,所 以开启/关闭杆92可以紧凑地布置,不会沿车门70的厚度方向突出,如图4所示。此外, 如图4所示,因为开启/关闭杆92布置在比车门70顶面稍低的位置,所以开启/关闭杆92 不会在车门的上边突出并且可以紧凑地布置。如上所述,通过将开启/关闭杆92布置成不 突出到外面,也可以防止开启/关闭杆92的误操作。而且,在这种结构中,因为通过开启/关闭杆92的摆动而旋转的开启/关闭杆92 的支撑轴120的旋转中心轴与通过支撑轴120的转动而驱动的车门锁的闩销(即,杆部件 144)的旋转中心轴布置在相同的轴Ll (参见图12和13)上,所以可以减小旋转支撑轴120 和操作车门锁的杆部件144的阻力。因此,开启/关闭杆92和车门锁的闩销可以容易联锁。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在开启/关闭杆92和车门锁的闩销之间不需要提供负载的动力传输机 构,所以可以简化机械结构部件100,开启/关闭杆92和用于车门锁的机械结构(闩销机构 140)可以紧凑地布置,锁单元91可以紧凑化。此外,在这种结构中,因为闩销机构140和开启/关闭杆92集中布置在车门的后 侧,基本上在与乘员座位18的表面相同的水平面上,可以提高开启/关闭杆92的能见度和 操作性,紧凑地布置这些部件。除此之外,在这种结构中,当车门70关闭时,插入脚踏板62的凸部75设置在车门 70内,整体连续地形成车门70的内部和用于腿空间60底部的底板61,可以保证乘员的空 间,防止乘员的脚移到脚踏板。因为凸部75的顶面位于与底板61相同水平面的位置,所以 底板可以延伸凸部75的量。因为在用树脂中空地模制车门70时整体形成凸部75,所以凸 部5可以容易地设置。而且,因为让乘员腿进入的中心凹部73设置在车门内,因而不改变车门70的壁的 形状,可以扩展乘员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当乘员的腿移动时,中心凹部73起到腿的导向 器的作用,它也可以调节,移到开启/关闭杆92的侧面。而且,因为用于嵌入车门铰链80、80的前凹部72、72设置在车门70内,所以可以 抑制车门铰链80、80占据的空间这侧的突出,可以防止乘员的脚接触车门铰链80、80。因 此,可以极大地保证乘员的空间。
图16表示网状物50,在这个实施例中,它可以可拆卸地连接到小型车辆10。至于 网状物50,每个连接到各个翻车保护杆40的左右侧,因为每个网状物具有相同结构,在下 面代表性地描述一个网状物50。网状物50设有由基本上沿翻车保护杆40延伸地织物带状部件构成的带部件51 和在带部件51内全部展开的网眼部件52。带部件51设有第一带部件51A、第二带部件51B、 第三带部件51C和第四带部件51D,第一带部件51A基本上沿翻车保护杆前管44延伸,第 二带部件51B基本上沿翻车保护杆上管46延伸,第三带部件51C基本上沿翻车保护杆后管 47延伸,第四带部件51D连接第三带部件51C和第一带部件51A,这些连接成带结构。而且,在第一带部件51A和第三带部件51C之间基本上水平延伸的第五带部件51E 设置成带结构,在第五带部件51E的前部和第四带部件51D前部之间设置基本上与第一带 部件5IA平行延伸的第六带部件51F。在对应于以间隔设置在翻车保护杆40上的环带紧固件40A(参见图4)的每个位 置,固定带部件51G设置于第一带部件51A至第四带部件51D上,形状基本上为D形环的卡 具51H设置在固定带部件51G的背面。而且,可拆卸地连接到设置于翻车保护杆40前部下 端的连接卡扣40B (参见图3)的连接卡爪51J设置在第一带部件51A和第四带部件51D向 连接的部位。设置于翻车保护杆40上的带紧固部件40A沿车体的内部方向突出,并且布置 成不外伸到翻车保护杆40的外面。因此,即使在行使情况下存在障碍物,也防止障碍物接 触带紧固部件40A。网眼部件52连接到每个带部件,以覆盖由第一带部件51A至第四带部件51D围住 的区域,整个网眼部件52形成的网眼孔距使得坐在乘员座位18上的乘员足以看清外面。网 眼部件52的网眼孔距根据网眼区域的位置和斜度而变化,如图16所示,在第一带部件51A 后面的基本上为三角形区域α的孔距大于网眼其它区域的孔距。当网状物50连接到翻车保护杆40上时,首先,设置在网状物50上的连接卡爪51J 安装到翻车保护杆40的连接卡扣40Β中,接下来,在设置于网状物50的多个紧固带部件 51G穿过设置于翻车保护杆40的带紧固件40Α之后,网状物50利用设置于网状物50上的 每个卡具51Η固定到翻车保护杆40上。用于将网状物50固定到脊形防护装置49上的脊 形保护装置55设置于网状物50上。脊形保护装置55由象皮带一样的固定带部件55Α构 成,其一端连接或缝在带部件51的第四带部件51D上,基本上为D形的环卡具55Β连接或 缝在第四带部件51D上,使得固定带部件55Α的另一端可以紧固。通过基本上为D形的环 卡具51Η、55Β可以调整连接到卡具51Η、55Β的固定带部件51G、55A的位置。图17表示分别从下面看到的固定带部件55A与脊形防护装置49。从该附图中可以看出,固定带部件55A通过脊形防护装置49连接卡具55B,此时, 带部件51的第四带部件51D拉到脊形防护装置49附近并保持这种状态。在图17中用长 短交替的虚线表示的直线LL表示带部件51的第四带部件51D拉到脊形防护装置49之前 的位置,也等于位于第一带部件51A和第三带部件51C之间的第五带部件51E的位置,第二 带部件51B是在网状物50连接到车辆的翻车保护杆40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与左右翻车保护杆前管44、44和翻车保护杆后管47、47 (参见 图3等)相比,脊形防护装置49位于车体内部,所以与翻车保护杆前管44、44和翻车保护 杆后管47、47相比,带部件51的第四带部件5ID也设置在车体内部,在乘员这侧。
12
当如上所述网状物50安装在翻车保护杆40上时,在第一带部件51A和第三带部 件51C之间基本上水平延伸的第五带部件51E位于方向盘20这侧(参见图1),它可以对握 住方向盘20等伸出到车体外面的乘员的手进行调节。此外,因为在第五带部件51E下面、在第一带部件51A和第三带部件51C之间延伸 的第四带部件51D连接脊形防护装置49,第四带部件51D可以紧靠坐在乘员座位18上的乘 员这侧布置在脊形防护装置49内,乘员可以可靠地被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当网状物 50在乘坐时被抬高,利用用于引导的脊形防护装置49可以卷起网状物50,网状物50不会 妨碍乘坐。因为设定为网眼部件52的网眼孔距大的区域α的位于坐在乘员座位18的乘 员的前部左右区域,可以提高乘员沿车体的前横向的能见度。图18和19表示锁单元91的另一种结构。在车门70中,开启/关闭杆92设置于 车门70上端的附近。详细地说,如图18所示,尽管朝车体外面形成凹入,暴露车体内的开 启/关闭杆92,朝上不敞开的凹部151设置于单元盖101上,单元盖101从车体内部盖住锁 单元91的机械结构部件100,由于凹部151的上壁152,开启/关闭杆92仅仅暴露在车体 内部,不会从车门的顶面暴露。在这种情况下,开启/关闭杆92布置在单元盖101的顶面 附近(上端附近),并且沿单元盖101的车体内部延伸,避免从单元盖101的上边和从车体 内部外伸。凹部151的下壁153以下壁与开启/关闭杆92之间的间隔形成于下部位置,在 开启/关闭杆92下面形成乘员插入她/他的手指的空间。如图19所示,在锁单元91中,当没有控制力施加于开启/关闭杆92时,开启/关 闭杆92的位置(开启/关闭杆92的默认位置)设置成开启/关闭杆92的抓手部分131 基本上朝下。因此,通过摆动开启/关闭杆92可以打开车门锁,使得抓手部分131的端部 在车体内部抬高。如上所述,即使开启/关闭杆92布置在车门70顶面附近(上端附近),开启/关 闭杆92可以不在车门70的外表面,而是在车体内部,与第一实施例一样,能够从车门70外 面和内部进出,用乘员的拇指等通过基本上与乘员抓住车门70的上边缘相同的操作,可以 朝上摆动开启/关闭杆92,通过简单又直观的操作可以打开车门锁。此外,因为开启/关闭杆92暴露在凹部151中,凹部设置于单元盖101和朝车体 外边形成的凹入,开启/关闭杆92等装入车门70的厚度内,开启/关闭杆92的厚度可以 偏移,从上边可以防止开启/关闭杆92的误操作。设置于单元盖101上的凹部151可以引 导乘员的手指到开启/关闭杆92。基于上述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各种替换的设计都是可 能的。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本发明应用于在车体两侧设置车门的小型车辆的车 门装置的情况,然而,本发明可以应用于设有至少一侧面是敞开的车体的小型车辆的车门
直ο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本发明应用于分成MUV的小型车辆的车门装置 的情况,然而,本发明可以应用于除MUV之外的小型车辆的车门装置。
权利要求
一种小型车辆的车门装置,包括在至少一侧面具有开口的主体;在所述开口之下端的脚踏板,其中,可打开的车门设置于主体侧面,以盖住所述开口;和在所述车门关闭时进入脚踏板的凸部被设置于所述车门的内侧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车辆的车门装置,包括在车门内侧设置于所述凸部上方的凹部,用于让乘员的腿放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型车辆的车门装置,包括 设置于车门的前端的凹部,用于嵌入车门的车门铰链。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小型车辆的车门装置,其中所述脚踏板设置于小型车辆底板的端部、比底板更低的部位;和 所述凸部之顶面的高度设置在与所述底板相同的水平面上。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小型车辆的车门装置, 其中所述车门用树脂中空模制;和在用树脂中空模制所述车门时,一体地形成所述凸部。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小型车辆的车门装置,其中所述车门设有闩销机构,该闩销机构与设置于车辆主体所述侧面的撞闩配合;和 所述闩销机构设有杆部件和闩销部件,该杆部件根据开启/关闭杆的操作而操作,而 该闩销部件能够以与杆部件的操作联锁的方式释放与所述撞闩的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型车辆的车门装置,其中所述闩销部件通过空转机构连接所 述杆部件,所述空转机构以对杆部件的操作具有自由范围的方式操作闩销部件。全文摘要
一种小型车辆的车门装置能够为车辆乘员设置足够的空间。可打开和可关闭的车门(70)安装在车体的侧面,以盖住开口。在车门(70)关闭时进入踏板(62)的突起(75)被设置在车门(70)的内侧,在车门的下部。
文档编号E05D5/02GK101980880SQ200980110980
公开日2011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31日
发明者井上雅洋, 会田树穗子, 佐藤良行, 川口幸则, 黑田一德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