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基座与支撑杆结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768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扶手基座与支撑杆结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扶手结构,尤其是指一种扶手基座与支撑杆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为求提供坐憩者更为舒适,通常椅具除了基本的座部,以及背靠部之外,往往会于 两侧设置有各一扶手,而该各扶手包括一扶手基座,该扶手基座表面设置美观或软质垫体, 而该扶手基座下方则包括一个支撑杆与椅具本体例如座部或背靠部连接。而在普通组合的状态下,该扶手基座与该支撑杆就已经需要繁琐的结合机构来达 成组装,更有如先前技术例如中国台湾公告第M384589号《双轴旋转式座椅扶手》,该等扶 手为了达成旋转,因此于扶手基座与支撑杆间设置有繁琐的旋转机构。更有甚者,如果该扶 手基座相对该支撑杆为其它相对调整的机构例如直线位移调整,而在多种功能与效能的考 虑下,必须兼顾相当多的机构与组成,如此一来,不但增加组装的复杂程度,且耗费较多的 工时与生产成本。且由于附加了结合组件,因此构件相对繁琐。不但生产时耗用相对较多 的材料与资源,日后抛弃该椅具或扶手时,也产生较多待处理的废弃物。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前述,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的构造,以改善上述问题。为此设计一种扶手基座与支撑杆结合装置,包括一扶手基座设有一轨槽,该轨槽两侧各界定一槽壁;—支撑杆设于该扶手基座下方;该支撑杆顶部设一第一限制片;一结合件包括一本体,该本体上部设置至少一第一搭挂组,该第一搭挂组包括两 凸臂,该两凸臂分别搭抵于该各槽壁,令该结合件以该各凸臂相对于该各槽壁形成可移动; 且该结合件设一第一嵌置片,该第一嵌置片得依据材质弹性以及角度插置于该第一限制片 下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是令该结合件可以简易、简化的机 构分别与扶手基座与支撑杆达成结合,减少组装的复杂程度,且节省工时与生产成本以及 节省材料与资源,以及对于日后抛弃该椅具或扶手时,可减少待处理的废弃物。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扶手基座仰视状态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合状态的立体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本体挠折状态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结合件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0017]主要组件符号说明[0018]1.扶手基座11.轨槽 12.槽壁13.开口[0019]14.扶手垫15.嵌槽 2.支撑杆20.环体[0020]201.凹槽202,.槽壁 203.间隙204.凸齿[0021]211.第一限制片221,.第二限制片3.结合件[0022]30.第一嵌置片301,.抵止片 31.本体[0023]32.第一定位件33.第二定位件34.第二嵌置片341.抵止片[0024]35.第一搭挂组351,.凸臂 36.第二搭挂组361.凸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借助附图的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点以及实施例,以便使本案能得 到更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扶手基座与支 撑杆结合装置,包括一扶手基座1 设有一轨槽11,该轨槽11两侧各界定一槽壁12。该扶手基座1后端设有一开口 13,该开口 13与该轨槽11相通。该扶手基座1顶面可以结合一扶手垫14,提供人体手肘靠置。一支撑杆2 设于该扶手基座1下方;且该支撑杆2顶部设一第一限制片211,较佳的实施例是 该支撑杆2顶部设一环体20,该环体20顶部设有一凹槽201,该第一限制片211设于该凹 槽201的槽壁202内侧提供该第一限制片211有一稳固设置。一结合件3 包括一本体31,该本体31上部设置至少一第一搭挂组35,该第一搭挂组35包括 两凸臂351,该两凸臂351分别搭抵于该各槽壁12,令该结合件3以该各凸臂351相对于该 各槽壁12形成可移动;且该结合件3设一第一嵌置片30,该第一嵌置片30得依据材质弹 性以及角度插置于该第一限制片211下方。该本体31上部可以更设置一第二搭挂组36,该第二搭挂组36与该第一搭挂组35 相间隔,以令该本体31于该第一搭挂组35与该第二搭挂组36的间隙形成一相对适于弯折 的薄度。请配合图6所示;在适于弯折的情况下,有助于该第一嵌置片30得依据材质弹性 以及角度插置于该第一限制片211下或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该第二限制片221下方。该第二 搭挂组36包括两凸臂361,该两凸臂361分别搭抵于该各槽壁12,令该结合件3以该各凸 臂361相对于该各槽壁12形成可移动。又,该第一搭挂组35与该第二搭挂组36可以由该开口 13进入与该轨槽11相通, 而提供该第一搭挂组35与该第二搭挂组36的该两凸臂351、361分别搭抵于该各槽壁12。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该环体20的凹槽201内缘设有数个相间隔,且成环状 布列的凸齿204 ;而该结合件3朝下设有一第一定位件32,且该第一定位件32得依旋转选 择性嵌入两个凸齿204的间隙203。而相对使得该扶手基座1相对于该支撑杆2可以依据 使用者的喜好与习惯旋转,并且定位。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的实施例,该扶手基座1底部设有数个相间隔且呈直线状的嵌槽15,而数个嵌槽形成一列,且一较佳实施例为两列,该结合件3朝上设 有一第二定位件33,且较佳实施例为两个,且该各第二定位件33得以依直线进或退嵌入各 嵌槽15,可以提供该扶手基座1相对于该支撑杆2可以依据使用者的喜好与习惯前或后位 移且定位。请参阅图4,配合图5所示,为了该结合件3于该支撑杆2组装与配置更为稳固,该 环体20内缘更与该第一限制片211相间隔设一第二限制片221,该结合件3设一第二嵌置 片34,该第二嵌置片34得依据材质弹性以及角度插置于该第二限制片221下方。请配合图2,配合图4所示,其中该第一嵌置片30成一弧状,且长度大于该第一限 制片211,且该第一嵌置片30的两端各向上设一抵止片301配合图7,该二抵止片301分别 可于该第一嵌置片30往复旋转活动状下,分别抵于该第一限制片211其中一端。请配合图2,配合图4所示,其中该第二嵌置片34成一弧状,且长度大于该第二限 制片221,且该第二嵌置片34的两端各向上设一抵止片341,该二抵止片341分别可于该第 二嵌置片34往复旋转活动状下,分别抵于该第二限制片221其中一端。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符合产业利用性,且未于申请前见于刊物或公开使用, 亦未为公众所知悉,且具有非显而易知性,符合可专利的要件,依法提出专利申请。只是上 述所陈,为本实用新型产业上一较佳实施例,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 变化,皆属本案诉求标的的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扶手基座与支撑杆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扶手基座,设有一个轨槽,该轨槽两侧各界定一个槽壁;一个支撑杆,设于该扶手基座下方;该支撑杆顶部设有第一限制片;一个结合件,包括一个本体,该本体上部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搭挂组,该第一搭挂组包括 两凸臂,该两凸臂分别搭抵于该各槽壁,使该结合件借助该各凸臂相对于该各槽壁形成可 移动;且该结合件设有一个第一嵌置片,该第一嵌置片能插置于该第一限制片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基座与支撑杆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杆顶部设 一个环体,该环体顶部设有一个凹槽,该第一限制片设于该凹槽的槽壁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基座与支撑杆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环体凹槽内缘 设有数个相间隔,且成环状布列的凸齿;该结合件朝下设有一个第一定位件,且该第一定位 件能依旋转选择性嵌入两个凸齿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基座与支撑杆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扶手基座底部 设有数个相间隔且呈直线状的嵌槽,该结合件朝上设有一个第二定位件,且该第二定位件 能依直线进或退选择性嵌入该各嵌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基座与支撑杆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环体内缘更与 该第一限制片相间隔设有第二限制片;该结合件设有第二嵌置片,该第二嵌置片能插置于 该第二限制片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基座与支撑杆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嵌置片成 弧状,且长度大于该第一限制片,且该第一嵌置片的两端各向上设一个抵止片, 该二抵止片 分别能于该第一嵌置片往复旋转活动状下,分别抵于该第一限制片其中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扶手基座与支撑杆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嵌置片成 弧状,且长度大于该第二限制片,且该第二嵌置片的两端各向上设一个抵止片,该二抵止片 分别能于该第二嵌置片往复旋转活动状下,分别抵于该第二限制片其中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基座与支撑杆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扶手基座后端 设有一个开口,该开口与该轨槽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基座与支撑杆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上部更设 置有第二搭挂组,该第二搭挂组与该第一搭挂组相间隔,使该本体于该第一搭挂组与该第 二搭挂组的间隙形成一个相对适于弯折的薄度;该第二搭挂组包括两凸臂,该两凸臂分别 搭抵于该各槽壁,使该结合件借助该各凸臂相对于该各槽壁形成可移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扶手基座与支撑杆结合装置,主要包括一扶手基座以及一支撑杆,该结合件令该结合件简易与扶手基座与支撑杆分别达成结合,且该扶手基座相对该支撑杆为其它相对调整的机构,例如直线位移调整与旋转的机构也可以一并简化与整合。减少组装的复杂程度,且节省工时与生产成本以及节省材料与资源,以及对于日后抛弃该椅具或扶手时,减少待处理的废弃物。
文档编号A47C7/54GK201905536SQ20102059778
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9日
发明者方添进 申请人:添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