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隔电加热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4339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煮水用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茶文化,也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在各层人士中复兴起来。作为茶文化构成部分的茶具当然也越来越收到重视。其中的煮水的热水壶现在越来越多的采用不锈钢电热水壶,电热时直接加热不锈钢壶体的底板。这样虽然方便了,但总觉得失去得来茶艺中茶具本来应有的感觉,与陶瓷茶具放在一起显得格格不入。然而陶器制作的壶体又不适宜电热丝直接加热,直接放在普通电炉上又有不注意被烫伤的危险,也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现有热水壶为了方便,采用锈钢电热水壶,电热时直接加热不锈钢壶体的底板,但失去了茶艺中茶具本来应有的感觉,与陶瓷茶具放在一起显得格格不入;2、陶器制作的壶体不适宜电热丝直接加热,直接放在普通电炉上又有不注意被烫伤的危险,也不美观。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间隔电加热水壶,包括壶体和壶体下方的加热装置,壶体和加热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壶体包括上部的储水区和下部的受热区,受热区为圆饼形并插在加热装置中,所述加热装置具有圆饼形空腔,受热区插在所述圆饼形空腔中,圆饼形空腔的底部设置有底板加热区,圆饼形空腔的环形立壁设置有环状加热区;各加热区与受热区不直接接触;壶体为陶土材料制成;加热装置的外壳上设置电源开关。

所述环状加热区设置有开口向内的若干圈用于反射电热丝热辐射的反射板,反射板为横截面为梯形,各圈反射板分别设置一圈电热丝;所述底板加热区设置有开口向上的若干圈用于反射电热丝热辐射的反射板,各圈反射板分别设置一圈电热丝。

加热装置的外壳与反射板之间设置有保温隔热层。

所述壶体为紫砂材料制成。

综上所述,该间隔电加热水壶美观大方,复核茶艺文化传统,加热迅速,还使陶土材质中的有益矿物质也能融入开水中,有益人身心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壶体(1)、储水区(11)、受热区(12)、加热装置(2)、电热丝(21)、反射板(22)、底板较热区(3)、环状加热区(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间隔电加热水壶,包括壶体1和壶体1下方的加热装置2,壶体1和加热装置2固定连接,所述壶体1包括上部的储水区11和下部的受热区12,受热区12为圆饼形并插在加热装置2中,所述加热装置2具有圆饼形空腔,受热区12插在所述圆饼形空腔中,圆饼形空腔的底部设置有底板加热区3,圆饼形空腔的环形立壁设置有环状加热区4;各加热区与受热区12不直接接触,至少间隔5mm;壶体1为陶土材料制成,例如紫砂材料。;加热装置2的外壳上设置电源开关。

该间隔电加热水壶的壶体1采用陶土材料制成,具有茶艺中茶具本来应有的感觉,与陶瓷茶具放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具体材质可与茶具的材料一致。受热区12与各加热区不直接接触,间隔一定距离,模拟创痛的热水壶加热方式,虽然慢了些,但受热均匀,而且能用于陶土材料,陶土材质中的有益矿物质也能融入开水中,有益人身心健康。壶体1和加热装置2固定连接,不会有烫伤危险,也不影响美观。

加热区相比传统的底板加热区3,增加了环状加热区4,同时受热区12的形状也与之匹配。是加热面积更多,较热时间更短,弥补了间隔加热效率下降、时间变长的问题。

所述环状加热区4设置有开口向内的若干圈用于反射电热丝21热辐射的反射板22,反射板22为横截面为梯形,各圈反射板22分别设置一圈电热丝21;所述底板加热区3设置有开口向上的若干圈用于反射电热丝21热辐射的反射板22,各圈反射板22分别设置一圈电热丝21。电热丝21或反射板22至少距受热区12外壁5mm,以距离较近则为准。加热装置2的外壳与反射板22之间设置有保温隔热层。

通过反射板22进一步提高了热利用率,时加热速度进一步提高。

其他电气结构为现有技术,不再累述。

综上所述,该间隔电加热水壶美观大方,复核茶艺文化传统,加热迅速,还使陶土材质中的有益矿物质也能融入开水中,有益人身心健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