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摆动梯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607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摆动梯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辅助机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摆动梯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电铲中梯子是承接工人上、下车的必要装置,主要结构形式有挂梯、伸缩梯、折叠梯、摆动梯等。现有大中级别电铲主要采用摆动梯的结构形式。依靠两组推动气缸伸缩,推动梯子绕中心转轴摆动。活塞杆完全缩回时,摆动梯约倾斜50°,下端与地面接触,工人通过其实现上、下车。当活塞杆伸出到最大行程时,摆动梯与电铲走台平行。此时电铲可以进行回转作业动作。

然而现有市场大中级别电铲摆动梯在水平状态时没有锁定装置,完全依靠两组推动气缸推力来平衡梯子的重量,使梯子保证水平状态。或是采用简易的机械锁定,每次需要人工操作。这种现有的结构形式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安全性差。即:一旦气缸损坏、气路故障或简易锁定装置失效,都会导致摆动梯由水平状态失稳下摆致地面,对梯子下方的人、物造成严重的伤害。如果此时电铲正进行回转作业动作,摆动梯将会与行走装置直接相撞,造成梯子、平台以及电器元件等部件损坏。易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摆动梯的锁定机构容易失效等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安全性能高,可避免锁定失效事故,且可以实现自动锁定的摆动梯锁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摆动梯锁定装置,包括侧走台、摆动梯、中心转轴、推动气缸,所述摆动梯的后部通过所述中心转轴安装在所述侧走台上,所述推动气缸安装于所述摆动梯与所述侧走台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近开关、锁定气缸、套筒、穿销轴、穿销孔;所述接近开关安装在所述侧走台上且位于所述摆动梯的前部一侧;所述套筒安装在所述侧走台上;所述穿销轴插装在所述套筒内;所述锁定气缸安装在所述侧走台上,所述锁定气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锁定气缸的活塞杆的轴线水平设置,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穿销轴铰接;所述摆动梯上设有可以与所述穿销轴插接配合的穿销孔。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锁定气缸的活塞杆、穿销轴和穿销孔同轴线。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有:

1、本摆动梯锁定装置由接近开关信号联动控制,避免由于工人的操作而存在人为不安全因素。

2、摆动梯采用穿销轴锁定,精度高、安全可靠。

3、锁定气缸由电气控制系统的按钮控制,操作简单。

4、套筒与穿销轴的接触面积大,且穿销轴与锁定气缸的活塞杆铰接,避免锁定气缸直接承受弯曲应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中:1、侧走台;2、摆动梯;3、中心转轴;4、推动气缸;5、接近开关;6、锁定气缸;7、套筒;8、穿销轴;9、穿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摆动梯锁定装置,包括侧走台1、摆动梯2、中心转轴3、推动气缸4,所述摆动梯2的后部通过所述中心转轴3安装在所述侧走台1上,所述推动气缸4安装于所述摆动梯2与所述侧走台1之间。本实施例中,推动气缸4安装在摆动梯2的后部且位于中心转轴3的后方,推动气缸4工作以驱动摆动梯2绕中心转轴3转动,摆动梯2摆动至整体倾斜50°时,其前端与地面接触。

还包括接近开关5、锁定气缸6、套筒7、穿销轴8、穿销孔9。所述接近开关5安装在所述侧走台1上且位于所述摆动梯2的前部一侧。所述套筒7安装在所述侧走台1上。所述穿销轴8插装在所述套筒7内。所述锁定气缸6安装在所述侧走台1上,所述锁定气缸6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锁定气缸6的活塞杆的轴线水平设置,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穿销轴8铰接,铰接可以避免活塞杆受到附加偏载。所述摆动梯2上设有可以与所述穿销轴8插接配合的穿销孔9。所述锁定气缸6的活塞杆、穿销轴8和穿销孔9同轴线。

锁定气缸6伸缩带动穿销轴8在套筒7中滑动。根据锁定气缸6的安装位置以及穿销孔9的位置设计套筒7和穿销轴8的长度,保证锁定气缸6的活塞杆在伸缩过程中,穿销轴8不脱离套筒7。套筒7与穿销轴8接触部位涂抹润滑脂,防止长时间不动作,穿销轴8与套筒7之间锈蚀。

本实施例中,摆动梯2为电铲摆动梯。当电铲停车时摆动梯2倾斜50°且前端与地面接触,工人可以在此状态下通过其上、下车。当电铲在作业时,工人在车上通过按键控制推动气缸4工作,驱动摆动梯2绕中心转轴3向上摆动,当摆动梯2达到与侧走台1平行时,摆动梯2与接近开关5达到信号检测距离,电信号反馈到电控制系统,电控系统控制锁定气缸6的活塞杆伸出,活塞杆推动穿销轴8穿入摆动梯2的穿销孔9内,实现锁定。停车后按下锁定解除按钮,锁定气缸6的活塞杆缩回,活塞杆拉动穿销轴8抽出摆动梯2的穿销孔9,解除锁定,按下推动气缸4缩回按钮,摆动梯2缓慢下摆到指定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例,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尚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