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47285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的侧面感温类型的如电炖锅等烹饪设备中,感温件从内胆侧方对内胆侧壁感温时,发热盘的热量会直接辐射到感温件表面,使感温件易受到发热盘直接热辐射的影响,导致感温件精度失准,造成温控早跳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外锅;内胆,能被装入所述外锅中,或被从所述外锅中取出;感温件,设于所述外锅上相对位于所述内胆的侧方的位置处,用于在所述内胆装入所述外锅时,检测所述内胆侧壁上的温度信息;发热盘,位于所述外锅中正对所述内胆底壁的位置处,且所述发热盘的外径不超过所述内胆侧壁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设备,设置发热盘的外径不超过内胆侧壁的外径,即发热盘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内胆侧壁的外径,这样,发热盘辐射出的热量可受内胆遮挡而避免直射到感温件上,防止感温件因受到发热盘直射影响导致感温失准的问题,提高产品温控准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烹饪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发热盘的外径小于所述内胆侧壁的外径。

在本方案中,设置发热盘的外径小于内胆侧壁的外径,这样可以避免发热盘发出的热量直接辐射到内胆上受感温件的检测部位,并可以减小沿着内胆外表面附壁上升的热气对感温件的感温精度造成影响,进一步提供感温件的感温精准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热盘的外径与所述内胆侧壁的外径之比为0.8~0.96;和/或所述内胆侧壁的外径与所述发热盘的外径之差为10mm~30mm。

在本方案中,设置发热盘的外径与内胆侧壁的外径之比为0.8~0.96,优选发热盘的外径与内胆侧壁的外径之比为0.85~0.92,进一步优选发热盘的外径与内胆侧壁的外径之比为0.88,这样可确保内胆完全遮挡发热盘,并确保满足对内胆的加热效率要求,以当在保证产品功率的前提下,使发热盘辐射出的热量可受内胆遮挡而避免直射到感温件上,防止感温件因受到发热盘直射影响导致感温失准的问题,提高产品温控准度;设置内胆侧壁的外径与发热盘的外径之差为10mm~30mm,优选内胆侧壁的外径与发热盘的外径之差为15mm~25mm,进一步优选内胆侧壁的外径与发热盘的外径之差为20mm,这样可确保内胆完全遮挡发热盘,并确保满足对内胆的加热效率要求,以当在保证产品功率的前提下,使发热盘辐射出的热量可受内胆遮挡而避免直射到感温件上,防止感温件因受到发热盘直射影响导致感温失准的问题,提高产品温控准度。

当然,以上仅是本设计的优选技术方案,实际上,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需求可对发热盘与内胆侧壁的外径比例关系在0.8~0.96的区间之外做适当微调,或对内胆侧壁与发热盘的外径差值在10mm~30mm的区间之外做适当微调,此处就不再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一一列举了,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感温件距所述发热盘的高度大于或等于40mm。

在本方案中,设置感温件距发热盘的高度大于40mm,这样可以进一步削弱感温件上受到发热盘以对流或辐射方式向其传递的热量,使感温件准确检测内胆的温度信息。

更优选地,感温件距发热盘的高度为40mm~60mm,尤其对于内胆为如陶瓷内胆等非金属内胆的场合,由于非金属内胆的热导率较低,如此设计可以避免感温件对内胆的测温位置过高导致感温延迟、内胆干烧等问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热盘为红外线盘。

在本方案中,设置发热盘为红外线盘,由于设置红外线盘的外径不超过内胆侧壁的外径,这样,红外线盘发出的红外线在向上辐射时可受内胆遮挡而避免直射到感温件上,防止感温件因受到红外线直射影响导致感温失准的问题,提高产品温控准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感温件为接触式感温件,其中,所述感温件设置在所述外锅侧壁与所述内胆侧壁之间的位置处,用于在所述内胆装入所述外锅时,与所述内胆接触以检测所述内胆的温度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弹性支撑装置,所述感温件通过所述弹性支撑装置与所述外锅的侧壁连接,所述内胆装入所述外锅时,所述感温件受所述弹性支撑装置支撑与所述内胆抵靠。

在本方案中,设置弹性支撑装置对感温件进行支撑,以使感温件与内胆抵靠,这样可以利用弹性支撑装置的弹力提高感温件与内胆的贴合紧密性,增大内胆与感温件的接触面积,提高感温件的感温精度,此外,感温件通过弹性支撑装置与外锅连接,使得感温件可相对于外锅浮动,以当将内胆装入外锅时,感温件可向外浮动以对内胆的装入动作让位,更便于内胆的装入操作,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在实现对感温件支撑以使之与内胆抵靠的目的上,还可将感温件固定安装在外锅上,通过控制感温件的伸出长度、内胆与外锅的尺寸关系以到达使感温件与内胆抵靠的目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支撑件,设于所述外锅的与所述感温件所在壁面相对的壁面上,其中,在所述内胆装入所述外锅时,所述感温件与所述支撑件从两侧分别与所述内胆抵靠,以使所述内胆的底壁与所述发热盘正对。

在本方案中,在外锅的与感温件所在壁面相对的壁面上设置支撑件对内胆进行反向支撑,以避免内胆受弹性支撑装置单侧作用弹力而发生偏位的问题,这样可以确保感温件与内胆紧密贴合,提高感温件对内胆的感温准确性,同时,可以保证内胆在外锅中的装配位置精确,例如,确保内胆在装入外锅中后其底壁与发热盘正对,尤其对于内胆的直径尺寸小于发热盘外径的场合中,可避免内胆偏位导致内胆受热不良等问题,且确保内胆有效遮挡发热盘发出的热量,减小感温件上受到的来自发热盘的热影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件固定在所述外锅上,或所述支撑件能弹动地设置在所述外锅上。

在本方案中,设置支撑件能弹动地设置在外锅上,例如通过弹性件弹性连接在外锅上,一方面,在内胆装入外锅或从外锅取出时,内胆推挤支撑件和感温件,可使两者分别向外移动以对内胆的运动让位,为内胆提供富余的活动空间,使取放内胆的操作更方便,另一方面,通过使支撑件与外锅形成可弹动地连接,这样,可通过弹性支撑装置和用于支撑支撑件的弹性件结构相互协调以对内胆夹持,使两者正好提供相互抵消的作用力,如此可保证内胆受力均匀,从而保证感温件与内胆的贴合效果,提升感温件对内胆的准确度,且可助于内胆找正以使其准确位于外锅中的预设位置,例如准确位于外锅中心位置、或如准确位于与发热盘正对的位置,提高内胆受热效果,且确保内胆有效遮挡发热盘发出的热量,减小感温件上受到的来自发热盘的热影响。或者,设置支撑件不可弹动地固定安装在外锅上,以使支撑件向内胆提供固定的支撑力,其中,通过对支撑件的伸入高度进行设计,同样可以到达防止内胆偏位的目的。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感温件为非接触式感温件,其中,所述外锅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内胆侧壁正对的视窗,所述感温件设于所述外锅外侧,并通过所述视窗向所述内胆发射检测光以检测所述内胆的温度信息。

在本方案中,设置感温件为非接触式感温件,例如为红外感温件,由于设置发热盘的外径不超过内胆侧壁的外径,这样,可以使非接触式感温件主要检测由内胆底壁传导到内胆侧壁上的热量,而避开了检测光对内胆上受发热盘直射部位检测,使感温件对内胆的感温信息更真实、准确。

更具体地,视窗可为位于外锅侧壁上的通孔结构,或设置在外锅侧壁上用于供如红外线等检测光通过的透视区域。

优选地,所述烹饪设备为电炖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现有烹饪设备局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局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10外锅,120内胆,130感温件,140发热盘;

其中,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210外锅,220内胆,230感温件,240发热盘,250弹性支撑装置,251弹性件,252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包括:外锅210、内胆220、感温件230和发热盘240。

具体地,外锅210与内胆220被构造为:内胆220(优选为金属内胆)能被装入外锅210中,或被从外锅210中取出;感温件230设于外锅210上相对位于内胆220的侧方的位置处,用于在内胆220装入外锅210时,检测内胆220侧壁上的温度信息;发热盘240位于外锅210中正对内胆220底壁的位置处,且发热盘240的外径D1不超过内胆220侧壁的外径D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设备,设置发热盘240的外径D1不超过内胆220侧壁的外径D2,即发热盘240的外径D1小于或等于内胆220侧壁的外径D2,这样,发热盘240辐射出的热量可受内胆220遮挡而避免直射到感温件230上,防止感温件230因受到发热盘240直射影响导致感温失准的问题,提高产品温控准度。

更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为现有烹饪设备局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外锅110的侧壁上设有感温件130,以当内胆120装入烹饪设备时对内胆120的侧壁测温,但是,如图1所示,由于发热盘140的外径大于内胆120的外径,这样,发热盘140辐射出的热量会直射到位于内胆120与外锅110之间的感温件130上,导致感温件130感温结果不准确、不真实,降低了温控准确性。在本方案中,如图2所示,设置发热盘240的外径D1不超过内胆220侧壁的外径D2,这样,发热盘240辐射出的热量在向上传递的过程中,可受内胆220遮挡而避免直射到感温件230上,防止感温件230因受到发热盘240直射影响导致感温失准的问题,提高产品温控准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发热盘240的外径D1小于内胆220侧壁的外径D2。

在本方案中,设置发热盘240的外径D1小于内胆220侧壁的外径D2,这样可以避免发热盘240发出的热量直接辐射到内胆220上受感温件230的检测部位,并可以减小沿着内胆220外表面附壁上升的热气对感温件230的感温精度造成影响,进一步提供感温件230的感温精准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发热盘240的外径D1与内胆220侧壁的外径D2之比为0.8~0.96,优选发热盘240的外径D1与内胆220侧壁的外径D2之比为0.85~0.92,进一步优选发热盘240的外径D1与内胆220侧壁的外径D2之比为0.88。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发热盘240的外径D1与内胆220侧壁的外径D2之比为0.8~0.96,即D1/D2的值为0.8~0.96,这样可确保内胆220完全遮挡发热盘240,并确保满足对内胆220的加热效率要求,以当在保证产品功率的前提下,使发热盘240辐射出的热量可受内胆220遮挡而避免直射到感温件230上,防止感温件230因受到发热盘240直射影响导致感温失准的问题,提高产品温控准度。

当然,以上仅是本设计的优选技术方案,实际上,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需求可对发热盘240与内胆220侧壁的外径比例关系(D1/D2的数值)在0.8~0.96的区间之外做适当微调,此处就不再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一一列举了,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内胆220侧壁的外径D2与发热盘240的外径D1之差为10mm~30mm,优选内胆220侧壁的外径D2与发热盘240的外径D1之差为15mm~25mm,进一步优选内胆220侧壁的外径D2与发热盘240的外径D1之差为20mm。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内胆220侧壁的外径D2与发热盘240的外径D1之差为10mm~30mm,即D2比D1的数值大10mm~30mm,这样可确保内胆220完全遮挡发热盘240,并确保满足对内胆220的加热效率要求,以当在保证产品功率的前提下,使发热盘240辐射出的热量可受内胆220遮挡而避免直射到感温件230上,防止感温件230因受到发热盘240直射影响导致感温失准的问题,提高产品温控准度。

当然,以上仅是本设计的优选技术方案,实际上,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需求可对内胆220侧壁与发热盘240的外径差值(D2减去D1的数值)在10mm~30mm的区间之外做适当微调,此处就不再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一一列举了,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感温件230距发热盘240的高度H大于或等于40mm。

在本方案中,设置感温件230距发热盘240的高度H大于40mm,这样可以进一步削弱感温件230上受到发热盘240以对流或辐射方式向其传递的热量,使感温件230准确检测内胆220的温度信息。

更优选地,感温件230距发热盘240的高度为40mm~60mm,尤其对于内胆220为如陶瓷内胆220等非金属内胆220的场合,由于非金属内胆220的热导率较低,如此设计可以避免感温件230对内胆220的测温位置过高导致感温延迟、内胆220干烧等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发热盘240为红外线盘。

在本方案中,设置发热盘240为红外线盘,由于设置红外线盘的外径不超过内胆220侧壁的外径,这样,红外线盘发出的红外线在向上辐射时可受内胆220遮挡而避免直射到感温件230上,防止感温件230因受到红外线直射影响导致感温失准的问题,提高产品温控准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感温件230为接触式感温件,其中,感温件230设置在外锅210侧壁与内胆220侧壁之间的位置处,用于在内胆220装入外锅210时,与内胆220接触以检测内胆220的温度信息。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烹饪设备还包括弹性支撑装置250,具体地,感温件230通过弹性支撑装置250与外锅210的侧壁连接,内胆220装入外锅210时,感温件230受弹性支撑装置250支撑与内胆220抵靠。

更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弹性支撑装置250包括弹性件251和支架252,支架252固定在外锅210上,弹性件251支撑在支架252与感温件230之间以对感温件230弹性支撑,其具体实施例过程为:内胆220的放入外锅210内,内胆220会通过感温件230压缩弹性件251,弹性件251回弹所提供的弹力促使感温件230与内胆220良好地接触,同时,因发热盘240的直径D1小于或等于内胆220侧壁的外径D2,这样发热盘240热量会被内胆220挡住,避免了发热盘240的热量直接辐射到与感温件230上,避免感温件230受到发热盘240的影响,感温更准确。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在实现对感温件230支撑以使之与内胆220抵靠的目的上,还可将感温件230固定安装在外锅210上,通过控制感温件230的伸出长度、内胆220与外锅210的尺寸关系以到达使感温件230与内胆220抵靠的目的。

更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烹饪设备还包括支撑件(图中未示出),具体地,支撑件设于外锅210的与感温件230所在壁面相对的壁面上,其中,在内胆220装入外锅210时,感温件230与支撑件从两侧分别与内胆220抵靠,以使内胆220的底壁与发热盘240正对。

在本方案中,在外锅210的与感温件230所在壁面相对的壁面上设置支撑件对内胆220进行反向支撑,以避免内胆220受弹性支撑装置250单侧作用弹力而发生偏位的问题,这样可以确保感温件230与内胆220紧密贴合,提高感温件230对内胆220的感温准确性,同时,可以保证内胆220在外锅210中的装配位置精确,例如,确保内胆220在装入外锅210中后其底壁与发热盘240正对,尤其对于内胆220的直径尺寸小于发热盘240外径的场合中,可避免内胆220偏位导致内胆220受热不良等问题,且确保内胆220有效遮挡发热盘240发出的热量,减小感温件230上受到的来自发热盘240的热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支撑件能弹动地设置在外锅210上,例如通过弹簧等弹性件弹性连接在外锅210上,一方面,在内胆220装入外锅210或从外锅210取出时,内胆220推挤支撑件和感温件230,可使两者分别向外移动以对内胆220的运动让位,为内胆220提供富余的活动空间,使取放内胆220的操作更方便,另一方面,通过使支撑件与外锅210形成可弹动地连接,这样,可通过弹性支撑装置250和用于支撑支撑件的弹性件结构相互协调以对内胆220夹持,使两者正好提供相互抵消的作用力,如此可保证内胆220受力均匀,从而保证感温件230与内胆220的贴合效果,提升感温件230对内胆220的准确度,且可助于内胆220找正以使其准确位于外锅210中的预设位置,例如准确位于外锅210中心位置、或如准确位于与发热盘240正对的位置,提高内胆220受热效果,且确保内胆220有效遮挡发热盘240发出的热量,减小感温件230上受到的来自发热盘240的热影响。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还可设置支撑件不可弹动地固定安装在外锅210上,以使支撑件向内胆220提供固定的支撑力,其中,通过对支撑件的伸入高度进行设计,同样可以到达防止内胆220偏位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感温件为非接触式感温件(图中未示出),其中,外锅210的侧壁上设有与内胆220侧壁正对的视窗(图中未示出),感温件设于外锅210外侧,并通过视窗向内胆220发射检测光以检测内胆220的温度信息。

在本方案中,设置感温件为非接触式感温件,例如为红外感温件,由于设置发热盘240的外径不超过内胆220侧壁的外径,这样,可以使非接触式感温件主要检测由内胆220底壁传导到内胆220侧壁上的热量,而避开了检测光对内胆220上受发热盘240直射部位检测,使感温件对内胆220的感温信息更真实、准确。

更具体地,视窗可为位于外锅210侧壁上的通孔结构,或设置在外锅210侧壁上用于供如红外线等检测光通过的透视区域。

优选地,烹饪设备为电炖锅,当然,也可运用于电饭煲、电压力锅、电蒸锅等烹饪设备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设备,设置发热盘的外径不超过内胆侧壁的外径,即发热盘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内胆侧壁的外径,这样,发热盘辐射出的热量可受内胆遮挡而避免直射到感温件上,防止感温件因受到发热盘直射影响导致感温失准的问题,提高产品温控准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