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翻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7722发布日期:2019-03-19 21:04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翻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炒锅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动翻炒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做菜时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饮食健康等问题早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做菜时会产生很多的危害物质,而目前炒菜做饭多数由人手动去完成,如此增加了做菜人员患上肺癌等疾病的几率。

虽然现有技术中有出现一些自动搅拌的自动炒锅,但现有的自动炒锅工作时被炒制物品只能随搅拌器在锅中旋转,不能上下翻炒,导致靠近锅底的食品过热,而锅中上面的食品不能炒熟,还会增加将菜搅碎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自动结果,解决了现有炒锅不能自动翻炒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炒锅、用于活动固定所述炒锅的轴承、用于驱动所述轴承转动的驱动装置、用于使轴承复位的复位装置、用于限制轴承位置的限位装置、用于固定安装驱动装置和活动安装轴承的安装部、所述支撑安装部并控制所述安装部升降的气压杆和用于安装所述气压杆的底板,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安装部的左右两侧相对固设有两个轴承座,所述轴承的两端可转动安装于两个轴承座内,所述轴承的一端向外穿过对应的轴承座后设有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外端偏心固定有第一支撑环,所述第一支撑环的正上方设有第二支撑环,所述第二支撑环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锅体放置在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内。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减速机和异形飞轮,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机连接,所述异形飞轮固定连接在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异形飞轮与轴承联动,所述轴承上设有与所述异形飞轮联动的传动块。

进一步,所述复位装置包括第一支杆、第一连接绳和重锤,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轴承上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第一支杆螺纹连接在轴承上,所述第一连接绳的上端连接在第一支杆的另一端,所述重锤连接于第一连接绳的下端。

进一步,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二支杆、挑杆和第二连接绳,所述第二支杆一端固定在连接轴承上,另一端朝远离轴承的轴心的方向支出,所述挑杆的一端固定在安装部上,所述挑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支杆的支出端的上方后与所述第二连接绳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绳的下端捆绑连接于第二支杆的支出端。

进一步,所述炒锅包括锅体和与所述锅体适配的锅盖,所述第二支撑环上设有用于将所述锅盖固定在所述锅体上的固定装置。

进一步,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安装所述锅盖的固定环、卡子、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支块、翻折块、限位块和两根拉伸弹簧,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和支块的一端分别固接于第二支撑环的两相对侧,所述翻折块铰接于支块的另一端,所述翻折块上设有卡孔,所述固定环设于第二支撑环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和卡子的一端均固接于固定环上,所述第二连接块位于第一连接块所在侧,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块的另一端铰链连接,所述卡子位于所述支块所在侧,所述锅盖活动固定在所述固定环内,将所述锅盖盖合在锅体上时,所述卡子的另一端穿入所述卡孔内;所述限位块固设于所述支块上,所述限位块的一端抵触于所述翻折块靠近第二支撑杆的侧面上,两根所述拉伸弹簧分设于支块的两侧,每根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均固接于第二支撑环上,每根所述拉伸弹簧的另一端均固接于翻折块的上部。

进一步,所述锅盖呈开口朝下的弧面形,所述锅盖的一侧固设有卡柱,所述锅盖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卡柱相对的螺孔,所述螺孔内螺设有螺杆,所述锅盖安装于所述固定环内后,所述卡柱和螺孔均位于所述固定环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底板上设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放置在所述底板背离炒锅那一端。

进一步,所述地板上设有四个万向轮,四个所述万向轮分设于所述底板的下端面的四个夹角处,至少一个万向轮上设有用于制动万向轮的制动卡。

进一步,所述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为伸缩杆,所述延伸段的一端固定在轴承上,所述第一支撑环偏心固定在所述延伸段的另一端。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自动炒锅通过电机提供动力,在通过减速器降低转速给轴承提供动力,使轴承及其延伸段转动,延伸段带动炒锅翻转,在翻转的同时因偏心设置,使其炒锅还进行自转,轴承转动到一定位置后,轴承与减速器上的异形飞轮脱离,轴承在复位装置的作用下复位,同时在限位装置的作用下会瞬间停止转动,炒锅内的菜因惯性在炒锅内翻转,如此实现自动翻炒;

炒锅通过延伸段、轴承和轴承座悬挑在安装部上,通过气压杆调整安装部的高度,炒锅的高度也得到调整,将底座安放在厨房灶台边的地板上,即可以将炒锅悬挑在不同高度的灶台的气灶上方,不需要占用灶台上的有限的空间,也不用担心灶台太小而无法安放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自动翻炒装置,方便在普通家庭厨房里面使用,非常适合在普通家庭厨房中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装置的使用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炒锅1、用于活动固定所述炒锅1的轴承2、用于驱动所述轴承2转动的驱动装置、用于使轴承2复位的复位装置、用于限制轴承2位置的限位装置、用于固定安装驱动装置和活动安装轴承2的安装部3、所述支撑安装部3并控制所述安装部3升降的气压杆4和用于安装所述气压杆4的底板5。气压杆4为4根,分设于安装部3的下端的四个夹角位置,以达到稳定支撑安装部3的目的;气压杆4由升降杆6和升降气缸7组成,升降杆6的下端安装在升降气缸7内,升降杆6的上端固定在安装部3的下端,升降气缸7的下端固定在底板5上,升降气缸7驱动升降杆6上下运动,在支撑安装部3的同时还能达到调整安装部3高度的效果。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部3上,所述安装部3的左右两侧相对固设有两个轴承座8,所述轴承2的两端可转动安装于两个轴承座8内,所述轴承2的一端向外穿过对应的轴承座8后设有延伸段9,延伸段9与轴承2为同轴设置,且与轴承2固定连接,所述延伸段9的外端偏心固定有第一支撑环10,所述第一支撑环10的正上方设有第二支撑环11,所述第二支撑环11通过连接杆12连接,即连接杆12将第二支撑环11支撑在第一支撑环10的正上方,所述锅体1放置在第一支撑环10和第二支撑环11内,如此锅体1通过延伸段9、轴承2和轴承座8悬挑在安装部3上,驱动装置驱动轴承2、延伸段9转动。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3、减速机14和异形飞轮15,所述电机13与所述减速机14连接,所述异形飞轮15固定连接在所述减速机14的输出轴上,所述异形飞轮15与轴承2联动,所述轴承2上设有与所述异形飞轮15联动的传动块16。电机13提供动力带动减速机14转动,减速机14的输出轴带动异形飞轮15转动,所述异形飞轮15与传动块16接触边呈四分之一椭圆形,异形飞轮15转动时,异形飞轮15的短轴处先与传动块16接触并带动传动块16转动,异形飞轮15会由短轴处转动到长轴处,当异形飞轮15转过长轴处后异形飞轮15与传动块16分离。

所述复位装置包括第一支杆17、第一连接绳18和重锤19,所述第一支杆17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轴承2上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第一支杆17螺纹连接在轴承2上,所述第一连接绳18的上端连接在第一支杆17的另一端,所述重锤19连接于第一连接绳18的下端。通过调节第一支杆17旋入螺孔的深度可以调节重锤19相对于轴承2的力矩,通过炒锅1内盛装的菜的重量的不同调节第一连接绳18与第一支杆17的连接位置和轴承2的距离,保证重锤19对轴承2产生的力矩比炒锅1对延伸段9产生的力矩大,使转轴2能够顺利复位,且不需要增加重锤19的重量;采用这种复位装置相对于使用弹簧的拉力来使轴承2复位有很大的优势,弹簧容易疲劳损坏,使用寿命短,使用这种通过重锤19的重力来使轴承2复位的结构使用寿命更长。

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二支杆20、挑杆21和第二连接绳22,所述第二支杆20一端固定在连接轴承2上,另一端朝远离轴承2的轴心的方向支出,所述挑杆21的一端固定在安装部3上,所述挑杆21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支杆20的支出端的上方后与所述第二连接绳2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绳22的下端捆绑连接于第二支杆20的支出端。通过一段适合长度的第二连接绳22拉住第二支杆20的支出端,当第二连接绳22被拉直时,第二支20的支出端便被限制而不能继续转动,进而限制轴承2的转动,起到对轴承2的限位效果;第二连接绳22在被拉直时,第二支杆20瞬间被限制而停止转动,第二连接绳22瞬间被绷直和第二支杆20瞬间停止转动的动作均不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使用起来十分安静。限位装置不仅仅限制了轴承2的转动,还限制了复位装置的运动:重锤19、第一连接绳18和第一支杆17通过重锤19的重力作用带动轴承2向复位方向转动,轴承2转动的同时,第二支20也随轴承2转动,第二支杆20转动至将第二连接绳22被拉直时,第二连接绳22限制第二支杆20的转动,使其停止转动,此时,第二支杆20、轴承2均停止转动,同时第一支杆17亦停止转动,重锤19停止下落,悬挂于第一支杆17上。

使用原理是:电机13提供动力,通过减速器14降低转速,使异形飞轮15转动,异形飞轮15转动带动轴承2上的传动块16转动,传动块16带动轴承2转动,轴承2转动带动限位装置转动和带动第一支杆17的外端向上转动,第一支杆17将重锤19通过第一连接绳18向上拉起,轴承2转动同时延伸段9带动第一支撑环10和第二支撑环11偏转,炒锅1内的菜因其重力原因向炒锅1转动方向一定;当异形飞轮15转动到一定角度后,异形飞轮15与所述轴承2上的传动块16分离,此时因重锤19的重力作用力,拉动第一支杆17的外端向下转动,然后在复位装置和限位装置的共同作用下回复至最初位置,同时第一支撑环10和第二支撑11环恢复水平,炒锅1随着第一支撑环10恢复水平时,在限位装置的作用下炒锅1会瞬间停止翻转,炒锅1内的菜因其惯性会自动抛向另一侧,如此实现自动翻炒;当异形飞轮15再次与传动块16接触时,重复上述过程。

如图2所示,所述炒锅1包括锅体23和与所述锅体23适配的锅盖24,所述第二支撑环11上设有用于将所述锅盖24固定在所述锅体23上的固定装置。通过固定装置将锅盖24固定在锅体23上,在翻炒过程中防止锅体23里面的食物被甩出。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安装所述锅盖24的固定环25、卡子26、第一连接块27、第二连接块28、支块29、翻折块30、限位块31和两根拉伸弹簧32,所述第一连接块27的下端和支块29的内端分别固接于第二支撑环11的两相对侧,所述翻折块30铰接于支块29的外端,所述翻折块30的下部设有卡孔33,所述固定环25设于第二支撑环11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块28的上端和卡子26的上端均固接于固定环25上,所述第二连接块28位于第一连接块27所在侧,所述第一连接块27的上端和第二连接块28的下端铰链连接,以此,固定环25通过第一连接块27、第二连接块28与第二支撑环11铰链连接,以达到固定环25在第二支撑环11上翻转开合。所述卡子26位于所述支块29所在侧,所述锅盖24活动固定在所述固定环25内,将所述锅盖24盖合在锅体23上时,所述卡子26的另一端穿入所述卡孔33内;使用时将锅盖24安装在固定环25上,朝将锅盖24盖合到锅体23的方向翻转固定环25,固定环25转动到卡子26与所述翻折块30接触后,卡子26的的下端会先抵触于翻折块30的上部,并将翻折块30的上部向外推动,使翻折块30向外下方翻转,同时卡子的下端会向翻折块30的下部滑动,直到卡子26的外端完全滑入卡孔33内,同时锅盖24盖合到锅体23上。所述限位块31固设于所述支块29上,所述限位块31的一端抵触于所述翻折块30靠近第二支撑杆11的侧面上,限位块31起到限制翻折块30向内侧翻转的角度,限位块31的外端略超出支块29的外端,以此保证翻折块30的内侧面和支块29的上端面的夹角至少为钝角,保证卡子26在向下运动时能够与翻折块30的上部抵触。两根所述拉伸弹簧32分设于支块29的左右两侧,每根所述拉伸弹簧32的一端均固接于第二支撑环11上,每根所述拉伸弹簧32的另一端均固接于翻折块30的上部。两根拉伸弹簧32一直提供将翻折块30向内侧翻转的拉力,当卡子26的前端完全穿过卡孔33后,翻折块30失去了卡子26对其的推力,拉伸弹簧32提供的拉力会将翻折块30的上部提供拉力,使翻折块30向内侧翻转,卡孔33最后会位于卡子26的外端靠近内侧的位置,将卡子26限制在卡孔33内,只要人不动手将翻折块30向外翻折,卡子26无法从卡孔33内脱出,以此将锅盖24固定在锅体23上,同时也将锅盖24和锅体23整个限制在固定环25、第二支撑环11和第一支撑环10形成的框架内,固定起来十分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描述的内侧是指靠近锅体23侧,外侧是指原理锅体23侧。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锅盖24呈开口朝下的弧面形,所述锅盖24的一侧固设有卡柱34,所述锅盖24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卡柱34相对的螺孔,所述螺孔内螺设有螺杆35,所述锅盖24安装于所述固定环25内后,所述卡柱34和螺孔均位于所述固定环25的上方。锅盖24的开口端比固定环25的内腔大,在将锅盖24安装到固定环25上时,使卡柱34穿过固定环25,同时使卡柱34支撑在固定环25上,然后将锅盖24的整个上端穿过固定环25,保证锅盖24上的螺孔位置穿过固定环25,然后将螺杆35螺接在螺孔上,螺杆35的非旋入端支出固定环25对应的范围外,此时,固定环25被限制在锅盖24的开口端与卡柱34、螺杆35之间,锅盖24也被限制在固定环25上,将锅盖24安装到固定环25上十分方便。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上设有配重块36,所述配重块36放置在所述底板5背离炒锅1那一端。配重块36放置在底板5的上端面,远离炒锅1那一侧,由于锅体23通过延伸段9、轴承2和轴承座8悬挑在安装部3上,底板5有被炒锅1翘起的可能性,设置配重块36,降低了底板5被炒锅1翘起的可能性。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5上设有四个万向轮37,四个所述万向轮37分设于所述底板5的下端面的四个夹角处,每个万向轮37上设有用于制动万向轮36的制动卡37。设置万向轮36方便移动所述自动炒锅,设置制动卡37,将万向轮36制动,防止所述自动炒锅在安放好后发生移动。

如图1所示,所述延伸段9为伸缩杆,所述延伸段9的一端固定在轴承2上,所述第一支撑环10偏心固定在所述延伸段9的另一端。气灶离灶台边缘的距离不同时,伸缩延伸段9,以调整炒锅1被悬挑出的长度,满足使用需求,使自动炒锅的结构更加灵活。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