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向排气排水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水体防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8533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侧向排气排水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水体防渗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向排气排水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水体防渗系统。



背景技术:

为防止生态系统的持续退化,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特别是在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不断下降的地区,人工湖必需采取综合的节水与补水措施,以防止湖水的过度渗漏,这就是困扰着许多环保专家和建筑专家的湖底防渗处理工程。

目前包括湖底防渗处理工程在内的各大水底防渗工程中,大多数是采用铺设防渗膜的方法,目前防渗膜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大防渗工程,比如:人工湖、高尔夫球场、垃圾填埋场、尾矿处理站、隧道、水产养殖、园林和石油化工等行业。

但是在水底防渗工程中,铺设防渗膜的水底通常会由于防渗膜上下压差过大而导致防渗膜鼓胀撕裂。为了解决水底防渗过程中的上述问题,目前常规采用的解决方案是:在防渗膜上设置和大气连通的管道伸出水面,以排除防渗膜下方的气体保证防渗膜上下压力平衡,这种做法既影响水面美观,且排气效果差。同时,这种排气方式只能解决防渗膜下方的排气问题,无法排除防渗膜下的水,在防渗工程中无法适用。

鉴于上述背景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向排气排水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水体防渗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侧向排气排水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水体防渗系统,利用该装置能够有效排出防渗膜下方的气体和液体,有效减少或消除防渗膜上下的压差,以避免防渗膜鼓胀撕裂。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向排气排水装置,包括中空设置的阀体,所述阀体由下至上顺次穿过集气积水层、地基层、压土层和水体层,所述地基层和压土层之间铺设有防渗膜;所述阀体的侧壁上分别连接有防渗连接膜和排气组件,所述防渗连接膜与防渗膜密封搭接,所述排气组件设置于水体层内,以将所述防渗膜下的气体、或气体和液体经阀体内排出至水体层中。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组件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排气组件以所述阀体为轴心,均匀的设置于所述阀体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竖直固定于所述集气积水层上,多组所述排气组件分别与阀体的轴心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排气管和排气盖,所述排气管中空设置,其一端与所述阀体内连通,另一端活动安装有所述排气盖。

进一步的,所述防渗膜下的气体、或气体和液体具有预设压力值,所述防渗膜下的气体、或气体和液体的压力值大于预设压力值时,所述排气盖沿排气管的端部向外掀开,以使阀体内的气体、或气体和液体排出至水体层中;

所述防渗膜下的气体、或气体和液体的压力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时,所述排气盖密封盖装于所述排气管的端部外。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的侧壁上设有凸台,所述防渗连接膜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凸台上,另一端搭接在所述防渗膜上。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位于水体层内的端部设有顶板。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位于集气积水层上的端部设有基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水体防渗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上所述的侧向排气排水装置。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侧向排气排水装置包括中空设置的阀体,阀体由下至上顺次穿过集气积水层、地基层、压土层和水体层,地基层和压土层之间铺设有防渗膜;阀体的侧壁上分别连接有防渗连接膜和排气组件,防渗连接膜与防渗膜搭接,排气组件设置于水体层内,以将防渗膜下的气体、或气体和液体经阀体内排出至水体层中,从而及时有效的排出防渗膜下方的气体和液体,减少或消除防渗膜上下的压差,进而避免防渗膜鼓胀撕裂;该装置结构简单、生产方便、安全可靠、且便于施工,由于该装置埋在水下,既不影响美观,又能很好的实现防渗膜下的自动排水排气功能;此外,由于该装置的排气组件设置在阀体侧壁上,从侧面排气排水,能有效克服顶端排气排水时阀盖容易被沉积物阻挡无法回位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减压效果,以及更加良好顺畅的排气排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向排气排水装置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向排气排水装置的俯视图。

其中,1、顶板;2、阀体;3、排气管;4、排气盖;5、防渗连接膜;6、基座;10、集气积水层;20、地基层;30、压土层;31、防渗膜;40、水体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侧向排气排水装置包括中空设置的阀体2,阀体2由下至上顺次穿过集气积水层10、地基层20、压土层30和水体层40,地基层20和压土层30之间铺设有防渗膜31;阀体2的侧壁上分别连接有防渗连接膜5和排气组件,防渗连接膜5与防渗膜31搭接,排气组件设置于水体层40内,以将防渗膜31下的气体、或气体和液体经阀体2内排出至水体层40中,从而及时有效的排出防渗膜31下方的气体和液体,减少或消除防渗膜31上下的压差,进而避免防渗膜31鼓胀撕裂;该装置结构简单、生产方便、安全可靠、且便于施工,由于该装置埋在水下,既不影响美观,又能很好的实现防渗膜31下的自动排水排气功能;此外,由于该装置的排气组件设置在阀体2侧壁上,从侧面排气排水,能有效克服顶端排气排水时阀盖容易被沉积物阻挡无法回位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减压效果,以及更加良好顺畅的排气排水效果。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排气组件具有更加快速的排气和排水效果,排气组件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排气组件以阀体2为轴心,均匀的设置于阀体2的侧壁上,更优选的,阀体2竖直固定于集气积水层10上,多组排气组件分别与阀体2的轴心垂直设置,从而使位于防渗膜31下的集气积水层10内的气体能经由阀体2以最短路径快速通过排气组件排出,且当集气积水层10中含有水等液体时,也可以随着排气一同快速排出。

本实施例的排气组件包括排气管3和排气盖4,排气管3中空设置,其一端与阀体2内连通,另一端活动安装有排气盖4,排气盖4可沿排气管3的端部向外掀开,或以其他现有的方式活动安装在排气管3的端部外,只要满足以下条件即可:以防渗膜31上的介质的压力值为依据,为防渗膜31下的气体、或气体和液体设置预设压力值,当防渗膜31下的气体、或气体和液体的压力值大于预设压力值时,排气盖4沿排气管3的端部向外掀开,以使阀体2内的气体、或气体和液体排出至水体层40中,此时排气组件处于打开状态;当防渗膜31下的气体、或气体和液体的压力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时,排气盖4密封盖装于排气管3的端部外,此时排气组件处于关闭状态。

换言之,该装置实现自动排气排水的原理如下:

由于防渗膜31两端的介质具有压差,当排气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防渗膜31下部的压力值大于防渗膜31上部的压力值,因此防渗膜31下部的气体、或气体和液体能自动顺次通过阀体2内的中空部、排气组件的排气管3和排气盖4,然后排出至位于防渗膜31上部的水体层40中。

当排气组件处于关闭状态时,由于防渗膜31下部的压力值小于或等于防渗膜31上部的压力值,则位于防渗膜31上部的水体层40中的排气盖4被介质的压力作用,自动紧密盖装在排气管3上,从而有效防止水体倒灌。

为了便于固定防渗连接膜5,以确保防渗连接膜5与防渗膜31之间的搭接具有良好的防渗密封效果,在阀体2的侧壁上设有凸台,防渗连接膜5的一端固定于凸台上,另一端搭接在防渗膜31上,固定的防渗连接膜5可与防渗膜31有效搭接,防渗效果好。

本实施例的阀体2位于水体层40内的端部设有顶板1,优选顶杆与阀体2的端部固定密封安装;位于集气积水层10上的端部设有基座6,以便于阀体2能够可靠安装在水体层40与集气积水层10之间,且便于施工。

本实施例的水体防渗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上所述的侧向排气排水装置,优选采用多个侧向排气排水装置。在施工时,先将多个装置的基座6按一定面积均匀分布在水底并埋设好,阀体2和基座6优选为一体制成,以确保可靠固定和施工方便,阀体2侧壁上固定的防渗连接膜5与防渗膜31有效搭接在一起,使得预埋阀体2的位置依然能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在防渗膜31和该装置均布设好后,沿防渗膜31上部铺设压土层30以确保阀体2稳定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侧向排气排水装置包括中空设置的阀体2,阀体2由下至上顺次穿过集气积水层10、地基层20、压土层30和水体层40,地基层20和压土层30之间铺设有防渗膜31;阀体2的侧壁上分别连接有防渗连接膜5和排气组件,防渗连接膜5与防渗膜31搭接,排气组件设置于水体层40内,以将防渗膜31下的气体、或气体和液体经阀体2内排出至水体层40中,从而及时有效的排出防渗膜31下方的气体和液体,减少或消除防渗膜31上下的压差,进而避免防渗膜31鼓胀撕裂;该装置结构简单、生产方便、安全可靠、且便于施工,由于该装置埋在水下,既不影响美观,又能很好的实现防渗膜31下的自动排水排气功能;此外,由于该装置的排气组件设置在阀体2侧壁上,从侧面排气排水,能有效克服顶端排气排水时阀盖容易被沉积物阻挡无法回位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减压效果,以及更加良好顺畅的排气排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