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高强度电梯井桩基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91331发布日期:2020-09-04 11:49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具有高强度电梯井桩基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高强度电梯井桩基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井是安装电梯的井道,井道的尺寸是按照电梯选型来确定的,井壁上安装电梯轨道和配重轨道,预留的门洞安装电梯门,井道顶部有电梯机房。我国正大力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发展,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进程的加快,电梯井道的稳固性直接关系到保障房的建筑质量。

公告号为cn20901111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强度电梯井桩基固定装置,其包括立柱和桩基浇筑件,立柱周围设有防水层,防水层与立柱之间填埋有防水沙,立柱内部为空心,立柱内壁周向均匀设有纵向的卡接槽,桩基浇筑件外壁设有与卡接槽一一对应的凸起块,凸起块内纵向开设有圆孔,桩基浇筑件与立柱之间的区域可浇筑有混凝土,桩基浇筑件内沿水平方向固定有钢筋件,桩基浇筑件内可浇筑有可掩埋住钢筋件的混凝土,混凝土可凝固形成桩基本体,桩基浇筑件通过圆孔可在立柱内多层堆加。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立柱与地面深孔之间仅设有防水层和防水沙,从而会导致整个立柱的稳固性差,抗拔力偏低,进而影响电梯井道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强度电梯井桩基固定装置,其优点是:可有效提高立柱的抗拔力,以增强立柱以及电梯井道整体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高强度电梯井桩基固定装置,包括立柱和开设在地面上的基坑,所述基坑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预埋坑,所述预埋坑内浇筑有混凝土,所述立柱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若干预埋筋,当所述立柱放置在基坑内时,所述立柱的底部搭设在基坑的坑底上,所述预埋筋插设在混凝土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施工过程中,首先向预埋坑内现场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还未凝固之前,借助吊车将立柱吊起放入基坑内,使得立柱的底部置于基坑的坑底上,此时立柱底部的若干预埋筋插入混凝土中,待混凝土凝固后,便与混凝土融为一体,从而可有效提高立柱的抗拔力,以增强立柱的稳固性,以及电梯井道整体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埋筋底部固定有锥形钢,所述锥形钢的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变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锥形钢可加大预埋筋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预埋筋在混凝土内的抓持力,以进一步保证立柱的稳固性,另外,锥形钢底部尖头,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变小,从而可减小与混凝土之间的阻力,以便于更好的插入混凝土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锥形钢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供混凝土通过的通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锥形钢插入混凝土的过程中,会有部分混凝土直接从通孔内穿过至锥形钢的上方,以保证锥形钢上方混凝土的量,避免出现锥形钢上方混凝土量过少,而影响预埋筋的抗拔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埋坑内设置有若干j形抗拔筋,所述j形抗拔筋的j形部分延伸入预埋坑下方的土质中,所述j形抗拔筋的直段部分位于预埋坑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j形抗拔筋的j形部分埋入预埋坑下方的土质中,直段部分经混凝土浇筑凝固后,与混凝土融为一体,从而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拔力,以进一步增强立柱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j形抗拔筋的j形部分和直段部分上均固定有钢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钢板可加大j形抗拔筋与土质和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j形抗拔筋在土质和混凝土中的抓持力,以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抗拔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板的外表面密布有若干凹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密布的凹陷有助于泥土和混凝土更好的吸附在钢板表面,以提高钢板与泥土和混凝土的粘连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埋坑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预埋槽道,所述预埋槽道倾斜向上设置,所述混凝土浇筑到预埋槽道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向预埋坑内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部分混凝土将漫延至预埋槽道内并填充满预埋槽道,从而当混凝土凝固后,位于预埋槽道内的部分混凝土将显著提高整个混凝土的抗拔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坑的坑底上设有找平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找平层可提高基坑坑底的平整性,以便于立柱能够平稳地放置在基坑内,避免立柱整体往一侧倾斜而对立柱整体的稳固性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立柱底部的若干预埋筋与混凝土融为一体,从而可有效提高立柱的抗拔力,增强立柱以及电梯井道整体的稳固性;

2、j形抗拔筋的j形部分埋入预埋坑下方的土质中,直段部分经混凝土浇筑凝固后,与混凝土融为一体,从而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拔力,以进一步增强立柱的稳固性;

3、设置的找平层可提高基坑坑底的平整性,以便于立柱能够平稳地放置在基坑内,避免立柱整体往一侧倾斜而对立柱整体的稳固性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预埋坑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j形抗拔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预埋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立柱;2、基坑;3、预埋坑;4、混凝土;5、预埋筋;6、锥形钢;7、通孔;8、j形抗拔筋;9、钢板;10、凹陷;11、预埋槽道;12、找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具有高强度电梯井桩基固定装置,如图1和图2,包括立柱1以及在地面上开设的具有一定深度的基坑2,在基坑2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还开设有一定深度的预埋坑3,预埋坑3内部设置有若干j形抗拔筋8,j形抗拔筋8下部的j形部分埋入预埋坑3下方的土质中,上部的直段部分位于预埋坑3内,在立柱1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若干预埋筋5,施工过程中,向预埋坑3内现场浇筑混凝土4,且在混凝土4未凝固之前,借助吊车将立柱1吊起放入基坑2内,使得立柱1的底部置于基坑2的坑底上,立柱1底部的若干预埋筋5插入混凝土4中,从而当混凝土4凝固后,j形抗拔筋8上部的直段部分和预埋筋5便会与混凝土4融为一体,一方面可有效提高混凝土4的抗拔力,另一方面可有效提高立柱1的抗拔力,从而在整体结构上,增强了立柱1的稳固性。

如图2和图3,另外,还在j形抗拔筋8的j形部分和直段部分上固定有钢板9,位于j形抗拔筋8j形部分的钢板9埋入预埋坑3下方的土质中,可加大j形抗拔筋8与土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j形抗拔筋8在土质中的抓持力,位于j形抗拔筋8直段部分的钢板9位于预埋坑3内,当浇筑混凝土4后,可加大j形抗拔筋8与混凝土4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j形抗拔筋8在混凝土4中的抓持力,综上而言,可进一步地提高混凝土4的抗拔力。在钢板9表面密布有若干凹陷10,则有助于泥土和混凝土4更好的吸附在钢板9上,以提高钢板9与泥土和混凝土4的粘连性。

如图2和图4,在预埋筋5底部固定有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变小,且最终底部变为尖底的锥形钢6,锥形钢6内部中空,通过这种结构形式,可减小锥形钢6插入混凝土4的过程中,与混凝土4之间的阻力,另外,通过锥形钢6可加大预埋筋5与混凝土4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预埋筋5在混凝土4中的抓持力,可进一步提高立柱1的抗拔力。并且还在锥形钢6的表面开设有若干贯穿锥形钢6的通孔7,从而当锥形钢6插入混凝土4的过程中,会有部分混凝土4直接穿过通孔7至锥形钢6的上方,从而可有效保证锥形钢6上方混凝土4的量,以避免出现锥形钢6上方混凝土4量过少,而影响预埋筋5的抗拔力。

如图2,在预埋坑3的侧壁上沿周缘还开设有若干倾斜向上的预埋槽道11,当向预埋坑3内现场浇筑混凝土4的过程中,可将预埋槽道11内填满混凝土4,从而当混凝土4凝固后,位于预埋槽道11内的部分混凝土4将显著提高整个混凝土4的抗拔力,以进一步增强立柱1的稳固性。

如图2,由于基坑2的坑底会存在高低不平或坡度,将影响立柱1放置的平稳性,那么为了提高立柱1在基坑2内放置的平稳性,保证立柱1直立不倾斜,需对基坑2的坑底进行找平,因而在基坑2的坑底上设置找平层12,找平层12由1:3的水泥砂浆配比制成,成本低且方便施工,能够使基坑2的坑底平坦光滑,以保证立柱1平稳地放置在基坑2内,提高立柱1整体的稳固性。

操作过程:首先在地面上挖掘一定深度的基坑2,然后在基坑2坑底的中间位置处挖掘一定深度的预埋坑3,再对基坑2的坑底以1:3的水泥砂浆进行找平,接着在预埋坑3内放入若干j形抗拔筋8,并向预埋坑3内填入泥土,将j形抗拔筋8底部的j形部分埋入泥土内,然后人工脚踩泥土,将泥土由疏松变得严实硬板,这时在预埋坑3的四周挖掘一些倾斜向上的预埋槽道11,然后向预埋坑3内现场浇筑混凝土4,且在混凝土4未凝固之前,借助吊车将立柱1吊起放入基坑2内,使得立柱1的底部置于找平层12上,立柱1底部的若干预埋筋5插入混凝土4中,从而当混凝土4凝固后,j形抗拔筋8上部的直段部分和预埋筋5便会与混凝土4融为一体,以完成施工。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