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活体整拆的箱梁内模模具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4444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实现活体整拆的箱梁内模模具,所述箱梁的内部为横截面呈倒梯形的箱腔,其特征在于,该内模模具包括有支座端模和跨中模具,所述的支座端模设置在箱梁两端的端部,所述的跨中模具设置在箱梁的中部;

所述的支座端模包括有支座左半模、支座右半模和下补板,所述的支座左半模包括有面板、肋板、法兰板、拉条和抽拉杆,所述的肋板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肋板呈具有锐角的倒L形,多个平行设置的上部分肋板外面固定在上部面板上以组成具有锐角的倒L形结构,下部分肋板呈具有钝角的L形,多个平行设置的下部分肋板外面固定在下部面板上以组成具有钝角的L形结构,所述的倒L形结构和L形结构通过连接在上部面板和下部面板上的一排铰链连接以组成截面呈C形的瓦状结构,位于C形的瓦状结构端部为具有与所述肋板相同轮廓结构的法兰板,在法兰板上有法兰孔,所述的拉条包括有上拉条和下拉条,所述的上拉条的上端通过上铰链连接在上部面板上,所述下拉条的下端通过下铰链连接在下部面板上,所述上拉条和下拉条通过铰链可弯折地连接,一根纵向设置的所述抽拉杆连接所有平行设置的拉条,在所述抽拉杆的端部设有抽拉孔,在所述C形结构的端部与所述拉条平行的位置设有可拆卸的竖向撑杆,在所述支座左半模上部边缘处设有横向的角钢,所述的支座右半模的结构与支座左半模的结构相同,在所述支座左半模的角钢上设有向上斜坡以作为斜边错口,在所述支座右半模的角钢上设有向下斜坡以作为斜边错口,所述向上斜坡与向下斜坡的角度互补,所述的下补板的截面为倒等腰梯形结构,所述的支座左半模、支座右半模相对地拼接以使所述的向上斜坡与向下斜坡紧贴,所述的下补板卡于支座左半模和支座右半模的底部组成为倒梯形的支座端模,在所述支座左半模和支座右半模上部内侧分别设有拉结钢板,所述支座左半模和支座右半模通过设置在两个拉结钢板之间的梯型螺杆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跨中模具由跨中左半模、跨中右半模和下补板组成,所述的跨中左半模包括有面板、肋板、法兰板、拉条和抽拉杆,所述的肋板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肋板呈具有锐角的倒L形,多个平行设置的上部分肋板外面固定在上部面板上以组成具有锐角的倒L形结构,下部分肋板呈具有钝角的L形,多个平行设置的下部分肋板外面固定在下部面板上以组成具有钝角的L形结构,所述的倒L形结构和L形结构通过连接在上部面板和下部面板上的一排铰链以组成截面呈C形的瓦状结构,位于C形的瓦状结构端部为具有与所述肋板相同轮廓结构的法兰板,在法兰板上有法兰孔,所述的拉条包括有上拉条和下拉条,所述的上拉条的上端通过上铰链连接在倒L形结构内侧底部,所述下拉条的下端通过下铰链连接在L结构内侧上部,所述上拉条和下拉条通过铰链可弯折地连接,一根纵向设置的所述抽拉杆连接多根平行设置的拉条,在所述抽拉杆的端部设有抽拉孔,在所述C形结构的端部与所述拉条平行的位置设有可拆卸的竖向撑杆,在所述跨中左半模上部边缘处设有横向的角钢,所述的跨中右半模的结构与跨中左半模的结构相同,在所述跨中左半模的角钢上设有向上斜坡以作为斜边错口,在所述跨中右半模的角钢上设有向下斜坡以作为斜边错口,所述向上斜坡与向下斜坡的角度互补,所述的下补板的截面为倒等腰梯形结构,所述的支座左半模、支座右半模相对地拼接以使所述向上斜坡与向下斜坡通过斜边错口紧贴,所述的下补板卡于跨中左半模和跨中右半模的底部组成为倒梯形的跨中模具,在所述跨中左半模和跨中右半模上部内侧分别设有拉结钢板,所述跨中左半模和跨中右半模通过设置在两个拉结钢板之间的梯型螺杆连接在一起,在所述跨中模具的上部设有多个吊孔,在所述的吊孔处设有吊板和槽钢;

多个所述的跨中模具拼接在一起,相邻跨中模具的法兰板相贴紧,利用法兰螺栓连接在一起,在两端分别利用法兰螺栓连接一个支座端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活体整拆的箱梁内模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法兰板的上部转角处设有斜拉的加强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活体整拆的箱梁内模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分肋板倒L形的转角处设有加强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活体整拆的箱梁内模模具,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倒L形结构和L形结构的一排铰链连接在两组槽钢上,两组槽钢通过加强板固定在面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活体整拆的箱梁内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孔对称地分布于跨中左半模和跨中右半模上,在所述面板内侧的吊孔底部固定有所述的槽钢,在槽钢底部设有吊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活体整拆的箱梁内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端模的外围尺寸略小于跨中模具的外围尺寸以使箱梁端部的混凝土厚度大于中部混凝土厚度。

7.一种在箱梁加工时内模模具实现活体整拆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箱梁的设计图纸制作钢筋笼,根据箱梁的长度制作多个跨中模具和两个支座端模;

第二步,将内模模具按照箱梁的跨度均分为两段进行拼装,并从两端分别放入到钢筋笼内,在内模模具搁置在钢筋笼内后,按照钢筋笼所需要的保护层厚度进行定位并连接固定,并将两端的支座端模分别连接固定在端模上;

第三步,组合常规外模,浇注混凝土后制作箱梁,待混凝土终凝后拆除箱梁梁体的外模;

第四步,拆除内模时,先将内模模具中的刚性支撑拆掉,松开梯形螺杆上的螺母以分开左半模和右半模,拆下下补板,利用钢丝绳连接抽拉杆上的抽拉孔和箱梁梁体外部的卷扬机,施工人员利用卷扬机抽拉抽拉杆,通过抽拉杆横向向外运动,使得拉条的上拉条和下拉条之间变形弯折,带动左半模和右半模变形,倒L形结构在上拉条的作用下向下弯折,模具顶部由于重力和拉力作用离开模顶混凝土,实现内模脱模;

第五步,将变形后的内模模具利用卷扬机拉出箱梁的箱腔,完成整个内模模具的拆除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在箱梁加工时内模模具实现活体整拆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三步中为了防止混凝土浇灌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浮力导致内模上升带动钢筋笼移动,需要在内模模具的顶部压上重物。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在箱梁加工时内模模具实现活体整拆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模模具放入到钢筋笼之前,在内模模具的面板外侧涂覆有脱模剂。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