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支承柱的安全屏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6130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具有支承柱的安全屏障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支承柱的安全屏障结构。



背景技术:

如今,支承柱被制造成用于各种目的。例如,匈牙利实用新型申请No.U0100107公开了用于安装提示路标的支承柱,匈牙利实用新型申请No.U9300019描述了安装到土壤中以用于路标和/或提示标志的支承柱,而匈牙利实用新型申请No.U0700069公开了用于公告板支承桥门和支架的支承柱和梁。用于竖立安全屏障结构的支承柱在现有技术中也是众所周知的。

在安全屏障结构中使用的支承柱通常是C或I形的,并且具有在其侧面上形成的孔以在其上固定/安装安全屏障。所述支承柱的长度取决于壁厚、制成支承柱的材料的性能、安装的方式以及类似的其它特征。所述支承柱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它们必须一方面具有足以承受/承载其上安装的安全屏障的重量的强度,另一方面可能地保护路上的车辆以免于离开道路,以及使车辆返回到正确的方向上和/或—当车辆不能返回时—在碰撞时施加这样一种力,该力是绝对必要的,否则该车辆中的乘客可能受到严重伤害或甚至死亡。因此,在后一情况下,更优选地是所述支承柱例如仅被折断。也就是说,为了满足对相反的特性的需求,应当达到折衷。

为了尽可能有效地满足上述需求,开发出了越来越新的支承柱。例如,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2006-283523公开了具有两个钢管的结构,其中,一个管子布置在另一管子中,用炉渣或沉积物填充所述管子之间形成的间隙。将安全屏障安装到由此获得的支承柱上。然而,该解决方案使得对支承柱的设计以及对包括这种支承柱的安全屏障结构的安装相当复杂和昂贵。

美国专利No.5,069,576描述了一种道路安全屏障结构,其中,从竖直的支承柱向外突出约20cm的金字塔形的部件被用螺栓紧固在该支承柱上,通过可拆式接头将安全屏障安装在该连接件上。该设计的一个缺点在于所述支承柱不作为单个整体件形成,因此其强度非常可疑。

美国专利No.5,219,241建议使用具有突出件的一体式塑料支承柱。所述突出件的正面被形成为与安全屏障的内表面一致。该设计的一个缺点在于,由于塑性性能,该支承柱的制造和安装都很麻烦。同样缺少足够的强度。

德国专利DE 10 2004 034 999A1公开了一种解决方案,其中,最后通过黑钢板将支承柱锚固在混凝土侧面上,但是还需要单独的成角度的支承件来支承该支承柱,所述支承件通过旋拧附装在人行道上。因此,所涉及的支承不是一体式部件。对所述成角度的支承件的需求使得对安全屏障结构的支承柱的安装复杂且昂贵。

根据美国专利No.5,697,728,通过螺旋锚将支承柱固定到混凝土侧面或路沿石上。这相当复杂并且因此昂贵。

根据欧洲专利申请No.677,615A1的教导制造的支承柱设置有支承梁,即,该支承柱也未作为一体件形成。另外,该必需的附加部件增加了支承柱及其安装的成本。

美国专利No.4,598,512中公开的结构的支承柱也需要支承件,该支承件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考虑到上文,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消除上述缺点的支承柱,也就是说,一种不对碰撞车辆施加太大的力然而又具有足以支承安全屏障的重量的强度的支承柱,该支承柱成本低并且与通过所述支承柱构造的安全屏障结构一起具有简单的设计。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这种支承柱的安全屏障结构,由于其设计,该安全屏障结构在与其碰撞时降低了人身伤害的风险。

已经发现,可以通过使用具有开孔(开放的孔腔)的支承柱来实现上述目的,其中,所述开孔设置有对应于该开孔的直径的切口形式的平行延伸部,其中,该安全屏障的附装(固定)通过所述延伸部进行。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中,上述目的通过一种具有支承柱的安全屏障结构实现。该具有支承柱的安全屏障结构包括支承柱和安全屏障,其中,所述支承柱包括至少一个开孔,所述开孔设置有平行延伸部,该平行延伸部对应于该开孔的直径、基本平行于该支承柱的边缘并且定位在所述边缘和该支承柱的相对边缘之间,其中,该支承柱和该安全屏障通过可拆式连接装置固定在一起,该连接装置穿过(贯穿)该开孔的所述平行延伸部或者处于该开孔的底部处。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支承柱的安全屏障结构包括如下优选实施例:

-具有对应于该开孔的直径的平行延伸部的所述开孔的从该支承柱的边缘开始测量的长度是该开孔的直径的2至4倍,优选是该开孔的直径的2.5至3.5倍,甚至优选是该开孔的直径的3倍;

-该安全屏障是正弦形安全屏障;

-该支承柱具有从包括S形横截面、C形横截面和I形横截面的组中选择的横截面;

-该具有支承柱的安全屏障结构的表面被热浸镀锌以抵抗腐蚀;

-在所述支承柱中,具有对应于该开孔的直径的平行延伸部的所述开孔的长度是60mm,该开孔的直径是18mm。

在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中,贯通的连接装置允许安全屏障在其两侧被安全地夹持。通过将所述连接装置定位在具有对应于其直径的切口形式的平行延伸部的开孔的最底部,进一步增加了安全屏障结构的稳定性。另外,这种将具有对应于其直径的切口形式的平行延伸部的开孔定位成与支承柱的边缘平行的设计允许所应用的安全屏障完全支靠支承柱。

在此应注意,尽管将参考具有S形横截面的支承柱详细讨论本实用新型,但可以使用任何支承柱(例如在横截面中呈C形或I形的支承柱)作为支承柱。类似地,可以使用任何安全屏障作为安全屏障。然而,使用具 有正弦形状的横截面轮廓的安全屏障(以下称为“正弦形安全屏障”)是非常优选的。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参考多个优选实施例和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承柱和包括所述支承柱的安全屏障结构的其它附加部件。出于说明的目的并且不意在限制保护范围,将考虑具有S形横截面的支承柱和正弦形安全屏障。在附图中:

-图1是支承柱的正视图,当从道路交通的方向看去时,该支承柱具有S形的横截面;

-图2是图1所示支承柱沿着图1中的直线A-A的剖视图;

-图3是具有开孔并具有附装的安全屏障的支承柱的侧视图;

-图4是图3所示支承柱沿着图3中的直线B-B的剖视图;

-图5是用于附装安全屏障的连接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正弦形安全屏障的顶视图;

-图7是图6所示正弦形安全屏障沿着图6中的直线A-A的剖视图;

-图8是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承柱的安全屏障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承柱的安全屏障结构的透视图;和

-图10是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承柱的安全屏障结构的透视左侧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支承柱1包括纵向延伸的主壁和两个侧壁,各侧壁通过弯曲部分连接至所述主壁的相应纵向边缘。支承柱1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横截面上已经具有基本上S形的轮廓,如图2所示。所述横截面轮廓由主壁T的干线和连接至该主壁的各侧壁t的底线限定。在此,所述弯曲部分的特征在于圆角半径R-II和R-III。优选地,所述支承柱1是通过对具有壁厚s的片材进行机加工/成形而制成的。另外,所述支承柱1的一个侧壁设 置有开孔2。所述开孔2具有基本平行延伸部,该延伸部对应于该开孔的直径,并且被设置成切口的形式。由于该切口,在侧壁的开孔2和自由边缘5之间形成壁部f。因此,所述开孔2的第一边缘由所述壁部f本身限定,而开孔2的与壁部f相对定位的另一边缘首先采取具有圆角半径R-I的圆弧的形式,然后以斜切角与侧壁的自由边缘5相交。

如图3所示,借助于穿过开孔2的连接装置4将安全屏障3(优选地设置成正弦形安全屏障的形式)固定/附装在/到支承柱1的侧壁1a上。对安全屏障3的固定优选地定位在开孔2的最底部。图3还示出支承柱1的主壁T和另一侧壁t以及自由边缘5。

如图4所示,通过所述连接装置4将正弦形安全屏障3直接附装到支承柱1的侧壁1a上,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没有插入其它连接件、例如变形件或任何其它元件。通过在开孔2的底部处贯通的连接装置4固定正弦形安全屏障3,该开孔2设置有对应于该孔的直径的平行延伸部。具有对应于孔的直径的平行延伸部的所述开孔2在一个侧壁t中形成。为此,所述主壁T连接到该侧壁t上,另一侧壁t连接到该主壁T上。

开孔2的从支承柱的自由边缘5开始测量的长度是该开孔2的直径的优选约2至4倍、更优选约2.5至3.5倍、甚至更优选约3倍。根据所进行的研究,当碰撞时,固定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屏障结构中的支承柱1允许连接装置4从开孔2翘起,该翘起对于上述给定的尺寸范围具有足够的效力,因此安全屏障3将不被支承柱1拉倒。

特别地,在应用于安全屏障结构中的所述支承柱1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主壁T的宽度为110±3mm,侧壁t的宽度为56±3mm,支承柱1的总长度为1700±40mm,而该支承柱在地面以上的高度(即,处于其已安装的位置)为710±40mm。另外,侧壁t的圆角半径为R-II=1.5s、R-III=2.5s,壁部f的宽度为8±3mm,其中,支承柱1所使用的片材的壁厚s为4±0.5mm。具有对应于孔的直径的平行延伸部的所述开孔2从支承柱1的自由边缘5开始测量的长度是60mm,其宽度是18mm,圆角半径R-I的大小是9mm,呈135°。

在图5中可看到优选的连接装置4的部件:蘑菇头螺钉6、螺栓7、六角螺母8和垫圈9;该图示出对正弦形安全屏障的夹持。

图6所示的正弦形安全屏障3设置有矩形孔10和椭圆形(长圆形)孔11,该矩形孔10用于通过在具有对应于其直径的平行延伸部的开孔2的底部处穿过的连接装置4安装正弦形安全屏障3,该椭圆形孔11用于将安全屏障固定在一起。所述椭圆形孔11允许连接装置在安全屏障3的装配期间,按照安全屏障3的位置要求,沿着安全屏障3的纵向方向移位。所述矩形孔10允许连接装置的旋转自由和牢固固定。

如在图7中所能看到的那样,优选的正弦形安全屏障在剖视图中具有基本上W形的形状。在此,矩形孔10布置在所述正弦形安全屏障的波谷部分12中,该波谷部分12使得能安装连接装置(未示出)。当安装屏障时,该正弦形安全屏障的设计允许将连接装置较低地布置在屏障的道路侧,由此在碰撞时有助于降低屏障被所述连接装置损坏的风险。

另外,借助于穿过具有对应于其直径的平行延伸部的开孔2或处于所述开孔2的底部13处的所述连接装置4进行的固定允许在发生偶然碰撞时,安全屏障3(优选地是正弦形安全屏障)能够容易地脱离/分离。通过这种方式,与上述支承柱一起建立的安全屏障结构在公共道路上提供了增强的保护,并且由于其强度方面的性能,也增加了车辆和车辆中的乘客的安全性。

为了达到足够且期望的表面防护,优选地使支承柱1和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支承柱的安全屏障结构中使用的安全屏障3在安装时被同样地热浸镀锌。

在下文中,参考图8讨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支承柱的安全屏障结构的安装过程。图9和10示出完全安装后的具有支承柱的安全屏障结构。

在支承柱1中在距其顶端给定距离处、优选在49±3mm处形成开孔2(图1),该开孔2具有对应于该开孔的直径的平行延伸部。将由此获得的准备安装的支承柱1(图1)运送到安装位置。将至少两个支承柱1以彼此相距的给定距离竖立在道路边缘,使它们的正面立视图朝向道路。然后, 通过敲打入土壤中期望的深度tj或通过任何其它方式固定这两个竖立的支承柱1。然后,借助于在开孔2的底部13处穿过的连接装置4(图5)将具有适当取向的安全屏障3(尤其是图6所示的正弦形安全屏障)通过矩形孔10附装到两个所述支承柱1上。

在固定步骤中,为了保证能适当地紧固垫圈9和六角螺母8(图5),并且能将安全屏障3夹持在其两侧的垫圈9和六角螺母8以及蘑菇头螺钉6(图5)之间,应当注意使螺栓7(图5)完全贯通开孔2(图1)。

图9和10以两种不同的视图示出最终的结构,其中正弦形安全屏障3通过连接装置4被附装到支承柱1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置有具有对应于开孔的直径的平行延伸部的开孔2的支承柱的优点—以及由此固定到所述支承柱中的安全屏障结构的优点—如下:

-可以将安全屏障3直接固定到支承柱1上,不需要插入任何连接件、例如变形件;

-由于不需要连接件,因此与具有连接件的结构的现场安装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现场安装更快;

-当碰撞时,允许连接装置4从开孔2翘起,也就是说,支承柱1将不拉倒所述安全屏障3;

-受损支承柱的更换不会造成问题,由于不存在导致复杂化的连接件,因此可以简单且迅速地预先形成该支承柱;

-支承柱作为一体式部件形成,因此该支承柱具有可靠的并因此能被精确确定的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